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水系设计

合集下载

雨水公园的设计研究

雨水公园的设计研究

• 尽量不要设置在树下,让雨水花园能直接接触到全日照。
• 雨水花园不是水景园,所以不能选址于经常积水的低洼地"尽量选择在平地之上,减少土方量以利于建造。 • 雨水花园要尽可能的吸收水,因此不要将其设计场地选择在排水不良的或已有池塘花园的地块上,如果将雨水花园 选在土壤排水性较差的场地上,雨水往地下渗透速度较慢,会使雨水长时间积聚在雨水花园中,对植物生长不利。
4
• 覆盖层:覆盖层一般采用3一5cm厚的树皮,对雨水花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保持土 壤的湿度,避免土壤板结而导致土壤渗透性能下降。树皮之间的空隙使得这一层拥有了缓冲 作用,有助于减少径流雨水的侵蚀"其最大深度一般为50一80mm • 植被及种植土层:种植土层拥有很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一般选用渗透系数较大的砂质土 壤,种植土的厚度根据所种植的植物来决定 • 人工填料层:人工填料层多选用渗透性较强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具体厚度根据当地的降雨 特 • 性、雨水花园的服务面积等确定 • 沙层:在人工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铺设一层150mm厚的砂层,目的是防止土壤颗粒进入砾石 层而引起穿管道的堵塞,也起到通风作用 • 砾石层:砾石层作为最下部的基础层由直径不超过50mm的砾石组成,厚度200一300mm • 水管与防渗:雨水花园中的水管一般会有溢水管和穿孔管两种
1
2
雨水公园的设计研究
问题
问题2:城市化与雨水问题
由于城市进程的加快,大量硬质不透水材料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自然土地被不 透水材料所覆盖。这种现象造成了两个问题:

4

原有自然降水的渗透遭到隔断,自然水体循环链被打断。地下水被持续开发利用,而又得不到自然 的补充,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城市供水日趋紧张,部分城市原有自然涌泉灭绝,水生态环境恶化。

德国波茨坦广场的建设始末----解析新城市中心的设计

德国波茨坦广场的建设始末----解析新城市中心的设计

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德国柏林波茨坦区聚集了这些管理中心。

波茨坦区在满足管理中心的需求同时,管理中心的需求决定了波茨坦区的布局、功能、结构。

在今天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能否维持和能维持多大规模的CBD直接反映了城市在所在区域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0.2研究的目的和内容O.2.1目的借鉴波茨坦广场规划设计过程中的诸多经验、教训,如何在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趋势的巨大压力之下,辨证地处理地方性与全球性的关系,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深入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正视跨国公司、个人、企业集团力量的日益强大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掌握其运作规律,有效利用资金。

最后总结新都市中心设计的启示,并分析对比陆家嘴和波茨坦的得失,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O.2.2内容波茨坦广场的规划建设很好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设计的编制和实施过程。

有关城市空间物质形蒙的城市设计贯穿规划的全过程:由城市设计总体规划至区块规划.并指导最后的建筑设计。

并通过了解波茨坦广场的设计建设过程来深入了解新城市中心设计的启示与教训。

O.2.3论文构成波茨坦广场历史一一总体设计一一区块设计一一建筑设计一一波茨坦广场启示录一一陆家嘴和波茨坦的得失【1】【2】【3】。

P.4【4】《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赵民、陶小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P246《全国注册规划师职业考试应试指南》,沈恬、张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P10《当代全球性城市城市中央商务区规划理论初探》,李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城市规划汇刊》2001,421世纪广州市中心商务区探索,袁奇峰P.31—————————二主_业盟墅逝盟红二=堕塑正!邋型第一章昨天留给我们什么一~波茨坦广场的历史上海浦东和柏林波茨坦广场被称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城市建设工地。

谈及波茨坦广场德国人总是对其有着复杂而特殊的情感一一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国家分裂的代表。

在重建它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它的历史呢?那让我们先看看历史在我们记忆留下了些什么。

浅谈城市景观雨水处理及雨水景观营造以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为例大学论文

浅谈城市景观雨水处理及雨水景观营造以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为例大学论文

浅谈城市景观雨水处理及雨水景观营造——以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为例摘要:当今的城市化进程使得水问题有逐渐恶化的趋势,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中,可将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和景观设计结合在一起,不仅解决雨水流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人工水景及灌溉、养护等方面的水源问题。

其中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在景观空间的营造中通过利用建筑屋顶排水、道路透水、绿地渗透、水景循环等收集雨水,通过一系列循环储存设备将雨水收集,再分散连接至景观所需的各个取水点,从而达到可持续的循环应用理念。

关键词:雨水收集再利用雨水景观城市公共空间引言: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

雨水作为非传统资源的利用具有多重功能: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危机;通过渗透增加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和减缓雨水排水量,减低城市雨洪灾害。

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城市建设的发展,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大,城市地表径流系数大大提高,排水设施压力不断增大,汛期一遇到暴雨就积水成灾,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堵塞交通。

因此把城市雨水作为重要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是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景观是一种艺术,自然是打造环境艺术的土壤,而水系则是自然带来的生活之源泉,将景观空间与节约用水、合理利用雨水有机结合,是现代城市景观值得追求的目标。

可是当今社会超负荷发展的同时,必定会带来了诸多问题,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是人类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在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雨水如何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已成为景观领域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城市景观雨水处理现状1.城市景观雨水处理及利用现状现代我国雨水资源利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

国内城市收集利用起步较早的首推北京市。

总体来说,我国城市景观雨水利用总的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特大城市的一些建筑物已建有雨水收集系统,但是没有处理和回用系统。

在技术和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收集后的雨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水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波茨坦广场)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波茨坦广场)


1989年东西德合并,柏林的重新统一给长期处于分裂 状态的东西两部分城区带来了建设的契机。德国政府决定 迁都柏林,并进行城市的重新规划和大规模的建筑修建工 作。1991年,德国政府将这块城市中心空地重设为市中 心,把土地拍卖给了奔驰· 克莱斯勒、日本索尼、阿西 亚· 布朗· 波威利等跨国公司并采取了国际招标方式规划建 设。作为德国二战最大的项目,波茨坦广场的总建筑面积 为120万平方米。
但是感觉十分内向,与周围的街道缺乏交流。
奔驰区块 by Renzo Piano
Piano的设计遵循了总 体方案,并且与地块的西南 角现存建筑——国家图书馆 形成了良好的对话。这个方 案不仅延续了原有的波茨坦 大街,而且创造了新的步行 街,新老步行街把地块分成 了三部分,并且在老的波茨 坦大街的尽端形成了一个广 场。

其实,关于柏林城市建设传统与现代的争论 由来已久,而明确的纲领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87 年为庆祝柏林建城750周年而举行的国际建筑展 览会。在展会上,负责新建部分的保尔•克莱奥提 出“批判性重建”的口号,“旨在鼓励传统与现 代的对话,而不是过于简单化地强调两者之间的 对立。……它只是在鼓励城市的单独元素(建筑、 街区、街道、广场)自由、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自 主发展的同时,根据城市的历史和场所精神所形 成的秩序结合到一个更大的整体中来.


尺度相对宜人
城市设计作为一个事件

施工的现场成为一个重点的公关工程: 一年一度的“夏季施工现场” ,利用工地举办各种文化 活动,有一次邀请舞蹈大师,为起重机编了一场芭蕾舞。

使工地成为一个观光景点
旅客咨询中心:
在施工过程中,为参观者提供讯息咨询的info box,开放期 间每年吸引了165万参观者。不仅为柏林市民提供柏林未来 景象的描述,也为游客提供了解这个欧洲最大工地的机会。 该中心成为柏林除勃兰登堡门外最受欢迎景点

建造中的波茨坦莫广场

建造中的波茨坦莫广场

建造中的波茨坦莫广场

【期刊名称】《建筑技术及设计》
【年(卷),期】1997(000)001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7
【相关文献】
1.广场设计中的"海绵城市"应用r——柏林波茨坦广场案例分析 [J], 张文辉;张如真
2.批判性重建——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的空间形态分析 [J], 高小宇
3.真实中的建造建造中的真实——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的建造思想解读(节选) [J], 胡子楠;宋昆
4.柏林波茨坦广场剧院即将关闭 [J], ;
5.德国现代建筑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与约尔(Wolfram Woehr)先生从波茨坦广场改造谈起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波茨坦广场详细分析

波茨坦广场详细分析

历史回顾
时间 14世纪 19世纪以前 19世纪 19世纪中叶至下半叶 20世纪中期 1961年 1989年
事件
背景 柏林与它的姐妹城市科恩同时建 立于施普雷河两岸
内城入口
弗里德里希大帝内城规划 柏林成为德意志的首都,欧洲大 都市
欧洲交叉口 毁于二战 东西柏林 雷区 重建
波茨坦广场兴建火车站,第二次 工业革命 盟军轰炸柏林,城市严重破坏 柏林墙的建立 柏林墙推倒,冷战结束
新波茨坦大街
老波茨坦大街
小街道
3.剧院广场 剧院广场作为老波茨坦大街的 收头,可视为街道空间的扩大。 它背靠着音乐剧院和娱乐场两 栋建筑,面向老波茨坦大街敞 开,广场空间本身的围合感和 形体感很弱,并不着意于自身 独立性的塑造,反而与街道空 间融为一体,使得街道具有了带 状广场的意味。
戴比斯群体
SONY区块 区块 约13.65 54.75
ABB&T区块 区块
5 50
5 42 40
5 57
2.分区各建筑项目技术指标:
区位 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 ) 用地面积(ha) 建 筑 面 积 ( 万 m2 ) 地上部分) (地上部分) 办 公 其 中 居 住 混 合 面积(万m2) 比例(%) 面积(万m2) 比例(%) 面积(万m2) 比例(%)
居住 办公 商业 文娱
波茨坦广场功能分区示意图
区域内的空间体系
建筑一空间关系
波茨坦广场建筑一外部空间关系的模式为:以空间形态为主导,建筑为围合空间服务。 城市空间本身是一个具有三维特质的积极要素,而建筑是构建空间的二维立面。 1.波茨坦广场项目技术指标:
区位 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 总用地面积(ha) 总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万m2) 容积率 建筑密度( ) 建筑密度(%) 全区平均建筑密度( ) 全区平均建筑密度(%)

波茨坦广场的水景观

波茨坦广场的水景观

波茨坦广场的水景观1.引言1.1 概述波茨坦广场是柏林市中心的一个重要景点,以其独特的水景观而闻名。

这片广场毗邻曾是德国皇宫所在地的博茨达黎街,因此得名波茨坦广场。

其中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便是其精美的水景。

不仅如此,波茨坦广场还以其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浓厚的艺术氛围而吸引着无数游客。

广场的中央是一座宽阔的喷泉,水柱婉转流动,宛如音乐般悦耳。

这个壮丽而迷人的水景给人带来清凉和宁静的感觉。

夏日里,人们常常会在这里休憩、放松身心,享受清风拂面和水声轻吟带来的舒适。

除了中央的喷泉,波茨坦广场还有一些小型的水景,其中包括许多喷泉和水池。

这些水景在整个广场中随处可见,增添了一抹生机和活力。

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大家都可以在这些水景前感受到美丽的视觉效果和宁静的氛围。

此外,波茨坦广场还有一个受欢迎的景点——“水球”雕塑。

这座巨大的雕塑由不锈钢制成,它倾泻而下的金属水球仿佛将整个广场的水景融入其中。

这个雕塑成为了广场的标志之一,吸引着游客们纷纷前来观赏和拍照留念。

总之,波茨坦广场的水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无论是中央喷泉、小型水景还是“水球”雕塑,它们都为广场增添了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在这片静谧的水景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慷慨和温柔,也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愿。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能在波茨坦广场的水景观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享受。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的目的是将整篇文章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并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导航,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波茨坦广场的水景观的主题。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提供概述,简要介绍波茨坦广场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下来将给出文章的结构,说明本文将包括哪些主要部分,并提到主要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波茨坦广场的水景观的要点。

我们将从两个主要要点着手,分别探讨每个要点的相关信息和重要性。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有关波茨坦广场的水景观的详细信息,包括设计理念、建设过程和最终效果。

德国戴水道(Atelier Dreiseitl)设计公司

德国戴水道(Atelier Dreiseitl)设计公司
ATELIER DREISEITL Portland 735 NW 18th Avenue Portland, Oregon 97209 USA Tel: +1 / 503 334 2080 Email: portland@
PROFILE
公司简介
Atelier Dreiseitl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sustainabl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actices. We are an award-winning multidisciplinary team specialized in the synthesi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rt & urban desig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urban hydrology. 30 years of experience has created a portfolio of outstanding projects with high aesthetic and cultural value. The scope of the practice’s work includes 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streetscapes, masterplans, parks and plazas, and down to the applied scale of swales, biotopes and building-integrated rainwater recycling systems. Around 100 staff is based in four offices, the head office in Ueberlingen, Germany being supported by offices in Singapore, Beijing and Portland, USA. Many innovative project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Europe, North America, the Middle East and Asia.

Potsdamer Platz

Potsdamer Platz
Potsdamer Platz
Renzo Piano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Urban planning of Potsdm Plaza in Berlin,Germany
平面图
Potsdamer Platz 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是柏林的新中心,它周围的 是柏林的新中心, 波茨坦广场 是柏林的新中心 波茨坦广场活泼而又多姿多彩。 城市景象生动 波茨坦广场活泼而又多姿多彩
Potsdamer Platz
Potsdamer Platz
路线分析
Potsdamer Platz
特点:
• • • • 整体的城市设计 丰富的街巷空间 人车混合的交通 高密度小尺寸的网络
Potsdamer Platz
波茨坦广场的水景观由3部分组成: 波茨坦广场的水景观由3部分组成:
• 一是索尼中心大楼前带有喷泉的水景观 。 一是索尼中心大楼前带有喷泉的水景观。 • 二是戴—克公司总部大楼前的人工湖。 二是戴—克公司总部大楼前的人工湖。 • 三是柏林电影节“电影宫” 前的阶梯状 三是柏林电影节 “ 电影宫 ” 水流, 水流上与人工湖、下与水泵相连。 水流 , 水流上与人工湖 、 下与水泵相连
Potsdamer Platz
• 波茨坦广场是德国雨水利用 的典范
“绿顶” 绿顶”
Potsdamer Platz
• 在高大宏伟的现代化建筑里 , 餐厅 、 购物长廊 、 剧场和 在高大宏伟的现代化建筑里, 餐厅、购物长廊、 电影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融合。z
Potsdamer Platz
• THE ENG
Potsdamer Platz
德国波茨 坦广场建设项 目包括文化中 SONY电子 心、SONY电子 产品展示中心、 产品展示中心、 德国最大的购 物 广 场 Karstadt购物 Karstadt购物 中心, 中心,奔驰汽 车总部。 车总部。柏林 的高楼几乎都 集中在这里。 集中在这里。 总建筑面积为 120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 120 万平方米 。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水环境设计/经典“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甲方:柏林市政府,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设计时间:1994~1998年完成时间:1998年设计单位:戴水道设计作品地址:柏林获奖情况:2011年DGNB可持续城市区域设计银奖标志性的波茨坦广场承载着东、西柏林分裂而遗留的历史创伤。

如薄沙般浅浅的流动台阶在微风拂动下,形成波光粼粼的韵律表面,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亲水、戏水乐趣。

此城市水环境设计使得波茨坦广场成为柏林著名的游览场所之一,并在建成十余年之后收获德国DGNB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可持续城市区域设计银奖。

The iconic Potsdamer Plaza bridges the scar left by the wall between East and West Berlin. A veil of shallow flow-steps create a rhythmic surface of shimmering waves, providing multiple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cross and interact with the water. This urban waterscape has contributed to make Potsdamer Plaza one of the most visited places in Berlin, which achieved 2011 DGNB Silver Sustainable Urban District Award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 of its completion.人们对于建成后的波茨坦广场期望很大,不过这一处曾经作为欧洲最宏伟建筑场地的环境却极为复杂。

需求主要存在于2个方面:人们不仅希望这里是工作的场所,同时也希望这里是他们能够进行休闲活动的地方。

需要建造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空间,尽管这在高楼林立的公司总部建筑的笼罩之下显得有些困难。

波茨坦广场详细分析

波茨坦广场详细分析
柏林,大多数的城市道路宽度不 大,但路网密度却很大,其中3/4 是限速30公里的城市支路。
快速道路在中心城区 几乎没有
主要停车区域集中在 中心城区
向外蔓延的趋势
公共交通
德国各个大城市的近郊电车、地 铁和公共汽车都很发达,它们是德 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三种主要形式
地铁是公共交通的骨干系统,用 以解决城市内部的客运交通。柏林 的地铁始建于1902年,是德国建设 的第一个地铁系统
柏林传统街区鸟瞰图 新建街区立面
“批判性重建” 原则有如下的几 个主要方面: 柏林历史上形成的道路格局和限定 街道空间的街道立面应当得到尊重 并尽可能重建,建筑形象以所谓古 典的“柏林式建筑” (Berlin Architecture)为主,其檐口线脚的 高度为22m,屋顶高度不超过30m。 建筑立面由规整的窗洞和简化的装 饰组成,材料以抹灰和石头为主。 建筑用地以区块为单位。这意味着 有着狭窄路段的现存历史街道肌理 将被保留下来,并用限高的新建公 寓住宅加以填充。这种建造方式在 二战之前的柏林非常典型。通过这 种方式,规划者想要创造一个能够 些许反映欧洲传统混合街区的功能 品质的城市肌理。
汉莎小区 卡尔马克思大街住区
政治背景:
德国重新统一后,将首都从波恩迁回柏林,而此时的柏林由于长 时间的政治割据,城市呈现出东西两种形态,整合柏林成了新任 政府首要的任务。而重建波茨坦广场,修补这块冷战中留下的最 大疮疤,正是对于时任政府最为急迫的任务。
经济背景:
20世纪的前半叶,柏林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然而由 于二战对城市的破坏以及冷战后的政治割据,柏林经济迅速下滑, 再加上政府补贴金的削减,柏林政府不得不出售土地,进行大面 积开发。同时,柏林要想迅速恢复经济,就必须先得到经济巨头 的支持。二战后的波茨坦广场几乎是一片废墟,有大片的土地可 供开发。因此,柏林政府决定将波茨坦地区位于市中心的20公顷 用地划分为四部分出售给四个公司进行重建。

2014.10.17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途径2003

2014.10.17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途径2003
(注:屋顶花园对屋顶的承重能力,植物的选择与培 育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房屋设计施工时,就要考 虑屋顶的承重和排水、防水问题。)
屋顶花园
2、疏导环节 针对这一环节中雨水资源的景观途径,应 从疏导路径和结构方面进行景观设计,适当加 入景观节点,从水流声、形等方面实现景观。
如在疏导过程中,局部加入消力池或小型 汇水槽,并对该设施进行造型设计或结合地形 设计以及植物栽植,形成导流渠、导流花园等 形式,这样既可以降低疏导过程中雨水径流流 速,也可以提升疏导沿程的景观效果。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间为方便居民使用, 往往采用大面积不透水的表面硬化设计,而在降雨的 情况下,这类城市公共空间极易产生区域径流,极端 情况下甚至发生城市洪水。
传统的解决方案多为集中汇集、集中排放,但这种 处理方式不仅没有做到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而且改 变和破坏了界面原有的自然水文过程、容易诱发城市 面源污染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在进行道路雨水管理时,可以通过景观结 合技术的手段,把重点放在控制径流系数和 削减径流中的污染物方面,削弱和解决道路 雨水问题。
1、合理引导水流方向
在进行道路设计与改造时,可以通过开放 式路牙以及竖向设计增强道路与绿地的连通性 ,利用道路两侧的附属绿地进行分流。降雨发 生时,将道路的雨水引入绿地当中,当绿地内 的雨水饱和,通过溢水口(雨水溢流井)重新 流入城市管网中。水流方向的改变,延长雨水 汇入城市雨水管网的时间,控制瞬时径流系数 。
三、雨水资源利用环节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的雨水资源主要来自于该部分空间 不透水面的径流过程。目前,已有众多学者针对城市 建成区的雨水径流过程做了深入的研究,一致认为这 一过程基本可分为3个环节,即源头环节、过程环节 和终端环节。因此,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应围 绕这3个环节进行不同的设计和管控。

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一)北京未来科技城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3 (二)奥林匹克公园中心景观区雨水利用工程................................................. 5 (三)双紫园小区雨水利用工程......................................................................... 6 (四)香泉环岛雨洪利用工程............................................................................. 8 (五)杜仲公园雨洪利用工程........................................................................... 10 (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功能调蓄公园项目........................................... 12
三、国外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29
(十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体育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 31 (十二)美国西雅图市 HighPoint 社区自然排水系统建设项目 ....................33 (十三)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35 (十四)日本的城市排水设施........................................................................... 37 (十五)美国霍伊特公寓雨水花园................................................................... 39

最为详尽的波茨坦广场分析PPT课件

最为详尽的波茨坦广场分析PPT课件
柏林,大多数的城市道路宽度不 大,但路网密度却很大,其中3/4 是限速30公里的城市支路。
快速道路在中心城区 几乎没有
主要停车区域集中在 中心城区
向外蔓延的趋势
公共交通
德国各个大城市的近郊电车、地 铁和公共汽车都很发达,它们是德 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三种主要形式
地铁是公共交通的骨干系统,用 以解决城市内部的客运交通。柏林 的地铁始建于1902年,是德国建设 的第一个地铁系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化背景
“批判性重建” 是20世纪90年 代初新上任负责建筑问题的官员 汉斯·施迪曼(Hans Stimmann) 制定的城市建设原则。 二战后的德国,人们在经历了贫 瘠萧条的年代后,不禁纷纷追忆 起战前的“黄金时代”,而由施 迪曼制定并在柏林重建中广泛采 用的“批判性重建”原则,其目 标正是恢复柏林作为传统欧洲城 市的风貌。
城市交通
放射状城际道路 同心圆格网区级道路 密集的城市支路
整体结构无大变化
中心地区高等级道路 明显减少
道路结构
德国城市中各级道路的比例较为 合理,支路系统发达。在德国以至 欧洲,道路面积在城市用地中所占 的比例是很高的。
柏林的城市面积约890平方公里, 人口约340万,机动车拥有量约为 140万辆,道路总长约5300公里, 交通建设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 15.2%,而中心区更达到了22.8%, 在道路面积中大部分是城市支路。
近郊电车是连接中心城市、郊区 和卫星城的铁路客运系统。目前柏 林共有近郊电车线路17条,运营铁 道近300公里
相对于线路明确、运量巨大的轨 道交通,公共汽车属于支线系统。 还保留了有轨电车
结合了地铁和公共汽 车的特点,建设和运 营费用远低于地铁
自行车交通
自行车道多为暗红色,与人行道 在同一标高,但也有位于机动车道 一侧的。自行车道与其它车道不设 隔离护栏。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雨水地面 径 量为基准 , 流 设计 师月复杂的计 算机程序模拟 出了 德威尔运河 将来被动吸
收来 自 波莰坦 广场雨水径流的几 率,结果仅 为每1 年3 O 发。 该r场总水 域面积约1 h 水位和最 m .常 3 高水 位之差为1 c 。在高 5m 度城市化的 象围中, 碰质 和软质驳 岸 成71 k 的水 线。 m长 7
PB 口 C r t p O l e k 兀 h ̄o hK hbC  ̄
d h r a h I o M si g e ce f B n hf mm S n u*
oura l nn n b f n P n i a dO ̄, n( c u a g j il n
Un e i gt n lhe r fa d aeAc i c  ̄ i m v h E gi dt n  ̄ p rht t e s L 0L o eu

Hale Waihona Puke 垂 圣 薹 孚Cl n : l o 日 e 8 I o i l t C t t e n D bi mm ,  ̄n e y b
L r sa eAc ic:  ̄lt 一 日_ c 0 d rhe tAep 0 t a " G B M H
Ab L teTrn lt r oih t a ' sa o:
校对简舟:
^ E # c ☆
R 目# ) D 专 6 # f 京 1 ̄ 8 0 3)
* ±
脚 珊
I f lO 告 养博 ± cSR )
Wae y t trs sem i ri td m e tt nBe n5Pos a l rPaz
jl
=. = ,| I
在高楼大厦的啊彰 中营造一千富有活力 的城市
空间是非常 富有挑战性的。 该项 目要求较 高的 态水 准。 收集

波茨坦广场——斯普雷河畔的一颗明珠

波茨坦广场——斯普雷河畔的一颗明珠

此,德国政府为柏林市制定了 第二次世界太战
结束以来是为完整的城市复兴计划,其内容涉
及交通、环保、新城建设、旧 城保护等诸多方 面。 自此,一个雄心勃勃的规划建设新柏林的
热潮,绦徐拉开了序幕。 在这次研讨活动之余 ,我们还参观了波茨 坦广场、柏林东郊的海勒斯多夫居住区、阿特 勒豪夫高科技开发区,以及柏林新机场等具有 代表性的建设项 目。其中,波茨坦广场 其独 特的规划理念和建设方式,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
图2戴比斯群体
入,一方面改善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另一 方面为戴比斯群体平添一份浪漫气息。 位于广场东南角的戴比斯大厦是戴比斯 群体的标志性建筑 ,建筑表面由陶砖和透明 玻璃两类材料组成。采用砖红色陶砖为立面 的部分,使群体中的新建筑和 旧城中的老建
筑具有了 统一的风格。球幕影院则紧 邻马蕾
印象。
囤 1波茨坦 广场住王示意图 北 京 规 划 建 设 BE JNG T P NNI II CI Y LA NG & C0 T NS RUCⅡ ON EVI W 呻 2 1 R E 2 6 3
维普资讯 http://www.c来自W 0l RLD M ETR0POLI S
1 戴 比斯群体 . 1
在新的规划中,戴比斯群体是一个多功能商贸区,其 功能主要有办公、居住、购物、餐饮、剧院、旅游住宿等
( 见图2)。
为柏林市民和旅游者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闲娱 乐的场所,是柏林政府重建设波茨坦广场的一贯原则。因 此发掘这一地区的历史内 ,使之成为无可替代的、具有 涵
那一迪特里希 广场,既是广场上的标志建 筑,又和其它建筑一起为核心广场增添 了活 力。 1 . 2索尼中心 索尼中心的建设基地呈三角形,该中心 的建筑为一组内向的建筑群 ( 见图3 )。这组 图3 索尼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ter System Potsdamer Plaza / Atelier Dreiseitl
景观场所尺度城市公园广场水景亲水德国柏林Atelier Dreiseitl
Water System Potsdamer Plaza, Berlin, Germany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水系设计
Location: Berlin
项目地址:德国柏林
Client: City of Berlin, Daimler Chrysler Immobilien
项目委托:柏林市政府,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Area: 1,3 ha
项目面积:1.3公顷
Completion: 1998
建成时间:1998年
Award: 2011 DGNB Silver Sustainable urban district
所获奖项:2011年DGNB可持续城市区域设计银奖
标志性的波茨坦广场承载着东、西柏林分裂而遗留的历史创伤。

如薄沙般浅浅的流动台阶在微风拂动下,形成波光粼粼的韵律表面,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亲水、戏水乐趣。

此城市水景设计使得波茨坦广场成为柏林著名的游览场所之一。

这一城市水景设计之中蕴含的理念即为,雨水在降落之地即应被就地使用。

在波茨坦广场,绿化屋顶和非绿化屋顶的结合设计可以获取全年降雨量。

雨水从建筑屋顶流下,作为冲厕、灌溉和消防用水。

过量的雨水则可以流入户外水景的水池和水渠之中,为城市生活增色添彩。

植被净化群落融入到整个景观设计之中用以过滤和循环流经街道和步道的水质、水体,而无任何化学净水制剂的使用。

湖水水质很好,为动植物创造了一个自然的栖息场所。

同时,由于净化雨水的再利用,也使得建筑内部净水使用量得以减少。

自1998年建成之后,波茨坦广场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空间重获生机的成功案例。

在这里,城市生活、杰出的建筑创作和魅力的水景实现了和谐统一。

The iconic Potsdamer Plaza bridges the scar left by the wall between East and West Berlin. A veil of shallow flow-steps create a rhythmic surface of shimmering waves,providing multiple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cross and interact with the water. This urban waterscape has contributed to make Potsdamer Plaza one of the most visited places in Berlin.
The idea behind this important urban waterscape is that the rainwater should be used where it falls. At Potsdamer Plaza, a combination of green and non-green roofs harvest the annual rainfall. Rainwater then flows through the site’s buildings and is used for toilet flushing, irrigation, and fire systems. Excess water flows into the pools and canals of the outdoor waterscape creating an oasis for urban life. Vegetated biotope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overland landscape and serve to filter and circulate the water that runs along streets and walkways, all without the use of chemicals. Th e lake’s water quality is excellent forming a natural habitat and fresh water usage in the buildings has been reduced. Since 1998, Potsdamer Plaza stands a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a revitalized open space where city life, prestigious architecture, and the beauty of water are in harmon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