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时强化练(含答案)—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时强化练(含答案)—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11)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1.1801—1831年,英国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大部分都是新兴工业城镇,如博尔顿、伊普斯威奇、普雷斯顿、斯托克波特……除了这些新兴工业城镇外,人口增长迅速的就是利兹、曼彻斯特等工业大都会了。

这种变化表明( )A.机器大工业改变英国城市分布B.工厂制度推动了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C.此时英国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工业城市数量增多2.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

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

这表明当时英国(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3.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哲学家卡莱尔却指出19世纪的英国已经陷入了道德和信仰的危机,“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国家的继续发展便已“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这说明英国( )A.城市化促进市民生活的便利B.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城市化进程中人文精神有一定缺失4.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据此可知( )A.城市内部贫富差距在缩小B.工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动力C.资产阶级和工人逐渐对立D.工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5.1832年,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的公共马车(轨道马车)并得到推广;1863年,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下水道火车”在伦敦投入运营;1870年,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城市高架铁路在纽约诞生。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的英美( )A.城市交通方式彼此相互影响B.城市发展促进铁路交通创新C.城市交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D.新型交通方式引领城市化浪潮6.19世纪的伦敦共暴发过四次大型霍乱。

高中历史第4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时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历史第4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时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人类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 A.城市化 B.工业化C.农耕化D.法治化会逐渐转变的过程,故A项正确。

2.下列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C.列强侵略延缓城市化进程D.西欧国家与中国城市化差距大“1851年”,可知当时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据此判断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

3.“1700年,60%的英国人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徙B.环境污染严重导致了人口死亡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D.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工人增多,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

4.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据此判断,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B.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工业革命前后的世界形势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英国城市化进程,据此可知其研究主题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故排除;题干材料与世界市场无关,故排除C项。

5.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清政府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西方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模式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

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 )A.市民生活质量的近代化B.城市环境的改善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D.租界开放的差异,西方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模式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可知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故选C项;题干材料强调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未涉及市民生活,排除A项;近代中国城市环境的改善仅为题干材料的一方面,排除B项;题干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租界开放的比较,排除D项。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学生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学生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学生用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走进教材知识点一城市化的演进1.西方城市化进程(1)原因: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________转移。

(2)影响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________与消费市场;②对城市的____________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表现①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

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________的国家。

②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2.中国城市化进程(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____________,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2)进程①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________的进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③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2011年,中国的城镇人口超过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建筑技术的革新(1)19世纪中后期,________发明了电梯。

(2)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

(3)20世纪以来,集中________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3)科技进步,特别是建筑技术革新的推动。

(4)国家对人居问题的重视。

(5)经济发展的影响。

2.社会功能的扩张(1)二战后,城市中的________蓬勃发展,功能日益广泛,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社区的功能从最早的____________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

3.服务设施的完善(1)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____________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2)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____________的数量增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练习含答案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单选题1. 下图是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

其中 BC.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动力是A. 殖民扩张B. 工业革命C. 人口增长D. 政治革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看出,BC段时间是1800—1850年,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后期和工业革命完成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B正确;A、C、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2. 西方学者在研究19世纪后期蒸汽船的使用时发现,在欧美国家和非欧美国家都出现了贸易量翻倍的同时,非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下降了15-16%;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上升了11—17%。

以上材料表明A. 蒸汽船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B. 奴隶贸易促使人口急剧集中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 工业水平和城市化率成正比【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欧美国家由于工业革命城市化率提高,而非欧美国家,受到工业革命影响较小,城市化率非常低,反映出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故D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蒸汽船对非欧美国家的城市化没有促进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看出奴隶贸易对城市化的影响和人口的影响,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

3. 1900—1938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加速,城乡之间移居基本上自由。

1938年中国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0万,占5亿人口的5%—6%。

由于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络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因而大大改善交易效率。

这一现象说明A. 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 中国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C. 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D.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由于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络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因而大大改善交易效率”,说明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力,D 项正确。

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A 项错误。

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后练习11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后练习11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1.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

”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城市先于工业化诞生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D.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C[材料“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由此可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能为此提供佐证,故C项正确;“城市先于工业化诞生”“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均不符合材料内容,A、B两项错误;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D项错误。

]2.据统计,1700年,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0%,1801年降到36%,1821年降到32%,到1851年降为16%。

这一现象说明( )A.社会动乱造成了人口减少B.圈地运动促使农民流亡C.经济发展推动英国城市化D.对外扩张带来大量移民C[自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相对比较安定,A项错误;圈地运动促使农民破产进入城市而不是流亡,B项错误;由题干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D项与题干中英国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无关,故错误。

]3.下面为江南口岸城市人口(1891-1911年)统计表。

据此可知( )时间1891年1901年1911年城市镇江135 000 140 000 184 000杭州700 000 350 000 -宁波250 000 255 000 350 000温州80 000 80 000 100 000苏州500 000 500 000 -B.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C.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D.江南自然经济瓦解加速A[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镇江、宁波、温州人口增加,苏州人口持平,杭州人口下降,这说明江南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故A项正确;苏州人口持平、杭州人口下降,不能说明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不能说明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江南自然经济瓦解加速,故D项错误。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练习题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练习题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含答案)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选择题1. 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

”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D.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由此可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能为此提供佐证,故C项正确;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不符合材料信息,A、B两项错误;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D项错误。

2.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C.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答案】C【解析】根据“1760年”“1851年”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由“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

3.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B.城市化进程加快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D.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A【解析】材料“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说明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城市化进程,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力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D项错误。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含答案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1.(2020·浙江卷)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

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A. 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 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C. 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D. 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2.(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7)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

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作业: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作业: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1.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确切的信息是(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B.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D.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

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

“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 A.炼钢技术的改进 B.化学工业的进步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3.从洋务运动到国民政府在南京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商业均集中于政治中心B.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C.工商业分布区域极不平衡D.政治因素是工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4.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条件改善的情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B.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C.社区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D.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5.1864年,英国决定以优惠的利率贷款给地方政府,用以建造公共设施。

曼彻斯特利用这一机遇,于1868年贷款购地建成了亚历山大公园及阿德威克绿地公园。

在伯明翰,市议会也从私人地产主手中购置土地,建成卡霍普公园、阿斯顿公园以及阿德利公园。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发展B.城市的空间结构得到优化C.自由经济理论逐渐被抛弃D.城市化进程出现逆转趋势6.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训练)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训练)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哪个地区设厂?反映了哪个国家对华资本输出的进一步加剧?A、东北——日本B、东南——日本C、东北——英国D、东南——英国2、鸦片战争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的原因之一是哪些事件带来的商业机会与人口聚集?A、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B、太平天国运动——以南京为中心的地区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加剧了西方列强的经济渗透和城市化趋势。

D、义和团运动——引发的反帝爱国情绪促使更多外国资本和技术进入中国,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3、题干:20世纪初,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 城市人口激增B. 外资企业成为主导C. 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建设D.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4、题干: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中,下列哪项不是导致大城市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A. 工业革命B. attracted by higher salariesC. 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中的条件恶化D. 政府的政策鼓励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是 ______ 。

A. 城市人口激增B. 工业化推动城市规模扩大C. 城市职能从消费中心转变为生产中心D. 城市建设资金主要依赖外国资本6、以下哪项不是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A.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B.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C. 城市人口管理困难D. 城市教育资源丰富7、城市化进程最早开始于哪个历史时期?A、古代文明时期B、中世纪C、工业革命开始后D、20世纪中期8、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推动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A、工业革命的发展B、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上升D、城市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9、题干:在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代表产物是以下哪一项?A. 工业园区的兴起B. 小型商品经济发展的光彩C. 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D. 大规模的原住民搬迁 10、题干:以下关于近代以来欧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 工业革命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B.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C. 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D. 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现代化11、题干:在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中,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导致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A. 工业革命的推动B. 交通工具的进步C. 政治体制的变革D. 人口增长12、题干:以下哪个城市在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中,以工业化为主导,形成了典型的工业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武汉13、从19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时训练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时训练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单选题1.近代中国的上海人,具有其特有的精神特征,张爱玲在小说中曾有过“到底是上海人”的感叹。

“近代上海人”这一历史概念的内涵是A.上海著名的工商业家族团体B.苏浙移民从乡民到市民的转化C.以西式文化为特征的原住民D.多元组合的都市普通居民群体2.下表是不同史书有关古代城市管理的记述。

这表明,我国古代已经A.加大城市司法监管力度B.关注城市市场环境建设C.重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D.正视城市人口素质问题3.从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的30余年时间,中国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

然而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

以上变化说明A.中国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均衡B.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C.政府加强了对城市人口控制D.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4.当前,中国已形成了一批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化水平较高,部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化水平已超过88%。

这主要得益于A.中外交往的密切B.中国政策的引导C.民营企业的崛起D.国企改革的深化5.下表反映了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1926~1939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实施B.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计划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6.下面显示了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A.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均衡B.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建设体系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7.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

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8.如图为“迁居上海的原因”调查,主要的调查对象是1948年前迁居上海的部分人群,据图可知,吸引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因是A.交通技术的改善B.城市工业的发展C.基础设施的完善D.居住条件的优越9.20世纪30年代末,广东已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轻工外贸城市区和潮汕平原城镇群,城市商贸相对发达而工业基础较弱,赌、毒、娼、走私贩私等畸态异常突出。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训练)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训练)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城区是:A. 传统市区B. 租界C. 国民政府时期的新市区D. 无形城市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导致城市化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A. 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C.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D. 城市区域功能的优化3、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哪种现象?A. 城市人口减少B. 城市规模缩小C. 城市人口密度增加D. 城市绿化面积扩大4、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城市规划的进步?A. 扩建城市公园B. 建立公共卫生系统C. 实施城市分区制D. 加强城市交通建设5、题干:20世纪初,中国某城市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将民营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这一举措对该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城市最可能是: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武汉6、题干:以下关于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化进程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B. 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C. 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同时也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D. 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7、以下哪一项是近代城市化进程中显著的社会变化?A、人口流动减少B、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C、城市规模缩小D、工业化水平下降8、19世纪以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什么?A、农业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发展C、工业化和现代交通的发展D、服务业的扩大9、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是 _____ 。

A. 大量引进外资建设城市B. 实施“退耕还城”政策C. 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二元结构D. 建设卫星城,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 10、以下关于近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城市化的演进1.(原创)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分析近代城市的发展时写道:“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须住在近处……他们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于是村镇就变成了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此材料可用于说明( )A.大工业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率B.大城市由小村镇直接发展而来C.村镇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D.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2.下表是对美国城市数目、人口等在不同时段的统计。

由此推知,美国( )年代2 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单位:个)总人口(单位:百万人)城市人口比例(%)1690 4 0.21 8.3 1790 24 3.9 5.1 1820 61 9.6 7.21860 392 31.4 19.8 1880 939 50.2 28.2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工业发展已位居世界首位3.(原创)“近代中国,真正的城市化开始了。

但是城市化的开始却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列强各种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

”对此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得以发展B.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外来侵略之上C.若没有外来侵略中国将不会出现城市化D.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4.(原创)下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

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B.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D.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迅速题组二基础设施的发展5.(原创)1854年美国人伊莱莎·格雷夫斯·奥的斯站在高高升起的升降梯平台上,命令助手砍断平台的提拉缆绳,平台没有坠毁,而是固定在半空中。

下列对于升降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升降梯动力为电力B.奥的斯提高了升降梯的安全性C.此时升降梯只能依靠蒸汽动力D.此时升降梯已应用到住宅中6.(原创)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可分为教育、医疗、文娱、交通、社保、社区服务等。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后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后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历史年级高二学期春季课题第10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教科书书名: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材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业练习1.奈杰尔·克利夫在其著作中写道:“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

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

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它的海港……全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里斯本变成商业枢纽主要得益于A.新航路开辟B.英国工业革命C.意大利文艺复兴D.欧洲共同体形成2.下表为1600-180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居民人数变化表。

根据表中居民人数的变化可以推知,这两个地区时1600年1650年1700年1750年1801年间居500万550万600万650万900万民A.原有的人口比例基数比较小B.人口的增长受生产力发展影响C.人口均衡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D.人口变动的根源是机器大工业3.同学们在学习“工业革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佐证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检索到下列三份材料。

下列对其史料价值的评估与说明,正确的是①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②伦敦1830-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③道伊斯·沃尔夫编《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1973年)A.①是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B.②是原始档案,有较高史料价值C.③是后人所编,不具备史料价值D.以上史料均不能当作佐证材料4.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年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建设问题突出D.政府从自由放任调整到国家干预5.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单选题1.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某同学整理了古今中外城市发展史的相关知识后,形成了以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有()①从隋唐到两宋,城市的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②元朝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③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随后在城市的楼房住宅中普及。

④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在伦敦问世,文革时期传入中国。

A.1个B.2个C.3个D.4个2.据1845年的调查,曼彻斯特某个街区约有7000个居民,仅有公共厕所33个,平均每212人公用一个厕所,不少厕所甚至连排污沟也没有。

在利兹,工人阶级住宅区普遍缺乏生活污水排放设施,空气污染严重,大部分人体弱多病。

由此可推知,英国城市化()A.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B.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C.拉大了地区发展的差距D.降低了工人的生活水平3.《1867年租屋法》是美国首部城市住房法,其制定了租屋的消防、照明、通风、安全标准,如要求每个卧室都要有1个窗户或通风设施、1个消防通道;每套租屋都要有好的、足够的抽水马桶或厕所等。

但由于执法成本过高等原因,该法案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对当时的美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集聚问题凸显B.政府积极介入城市治理C.社会立法工作正式启动D.司法独立未能有效实施4.1883年,上海自来水公司的杨树浦水厂正式建成并供水;到清末,上海的租界和华界先后建成了各自的供水系统。

其他城市如广州、武汉、北京也相继建立了自来水公司,向居民供水。

一首词这样赞咏北京的自来水:“城北方塘一鉴开,千龙万蛇地下排。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城市基础设施的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B.工业文明影响着城市发展C.城市化进程得到迅猛发展D.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5.1832年,法国暴发霍乱。

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选必2第11课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下列哪一重要现象A.手工工场建立B.城市化进程开始C.垄断组织产生D.资本全球扩张2.上海租界建立后,规定行人必须靠边行走,马车、人力车一律靠左行驶;居民倾倒垃圾必须在上午9点以前,公共场所不得随地便溺;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

违反相关规定会被处于罚款、枷号、拘留、罚作劳役等。

据此可知A.上海市民适应了近代的生活方式B.以上规定侵犯了市民的人身自由C.利于市民养成城市化的生活方式D.上海租界最早引进现代市政管理3.下图是1978年和2007年中国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

图中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A.新型城镇化战略B.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经济的快速发展D.经济全球化的影响4.“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了A.天津市的经济日益得到发展B.城市往往沿线路呈对称发展C.天津市的发展缺乏科学规划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发展格局5.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

1848年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

……1956年颁布《大气清洁法》,1963年颁布《水资源法》,1974年颁布《污染控制法》。

材料主要表明英国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试卷第1页,共4页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C.环境治理依靠了法制力量D.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6.下图是1949年-1978年辽宁城市化率与全国比较图()据图分析可知,辽宁城市化A.缺乏良好的发展基础B.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C.受经济政策影响明显D.与工业化进程不一致7.近代以来,中国及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完善。

表现在()①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①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巴黎问世①20世纪以来,自行车、电车、汽车普及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8.电梯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中日益普及应用,这表明()A.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B.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C.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D.楼房建筑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9.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试卷第2页,共4页近代以来世界城镇化趋势图A.1850年之前各国的城镇化水平普追较低B.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崛起推动城镇化发展C.第三次科技革命助推1900年城镇化发展D.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超越发展中国家10.如图为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布局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单选题1. 下图是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

其中 BC.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动力是A. 殖民扩张B. 工业革命C. 人口增长D. 政治革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看出,BC段时间是1800—1850年,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后期和工业革命完成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B正确;A、C、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2. 西方学者在研究19世纪后期蒸汽船的使用时发现,在欧美国家和非欧美国家都出现了贸易量翻倍的同时,非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下降了15-16%;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上升了11—17%。

以上材料表明A. 蒸汽船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B. 奴隶贸易促使人口急剧集中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 工业水平和城市化率成正比【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欧美国家由于工业革命城市化率提高,而非欧美国家,受到工业革命影响较小,城市化率非常低,反映出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故D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蒸汽船对非欧美国家的城市化没有促进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看出奴隶贸易对城市化的影响和人口的影响,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

3. 1900—1938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加速,城乡之间移居基本上自由。

1938年中国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0万,占5亿人口的5%—6%。

由于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络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因而大大改善交易效率。

这一现象说明A. 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 中国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C. 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D.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由于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络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因而大大改善交易效率”,说明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力,D 项正确。

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A 项错误。

由“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0万,占5亿人口的5%—6%”可知,B 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化发展的作用,没有体现城市化发展的原因,C 项错误。

4. 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近现代英国乡村经历了兴旺发展、持续衰落、逐渐恢复的历史过程。

其“持续衰落”主要是由于A. 新航路的开辟B. 工业革命的推进C. 殖民扩张D. 政府强有力的政策【答案】B【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的推进带来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农村人口和比例下降,符合乡村“持续衰落”的过程,故B 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是对外开拓殖民地,与英国乡村发展不符,故A 、C 两项错误;政府政策是影响乡村兴衰的因素,但不是导致乡村“持续衰落”的主要原因,故D 项错误。

5. 据统计,1651~1751年英国人口从522万人增加到577万,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速度达到16%。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A. 居住环境的改善B. 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C. 工业革命的完成D.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近代英国人口不断增加的信息。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加显著,和当时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工业化合城市化的发展,故D 符合题意。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牺牲环境发展经济,居住环境整体恶化,排除A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殖民地充当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所以英国不特意掠夺殖民地人口往英国,排除B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9实际中期,时间不符,故C 不符合题意。

6. 从洋务运动到国民政府在南京十年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工商业均集中于政治中心B. 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C. 工商业分布区域极不平衡D. 政治因素是工商业发展的根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均呈现‘都会化’现象”的信息可知,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近代城市蓬勃发展,故B项正确;AC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题干主旨没有涉及工商业发展的原因,而是在谈工商业发展的影响,故D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发展7. 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

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

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A. 降低了人口平均寿命B. 推动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C. 造成了城市环境的严重破坏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样城市化过程中问题众多,政府颁布并实行众多措施、比如颁布法律维持公共卫生,这说明城市化过程中管理城市的水平随之上升。

故B正确;人口寿命提升没有体现,故A错误;材料明显有利于城市环境优化,故C错误;贫富分化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D错误。

8. 1801-1850年,英国住房压力巨大。

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

这反映了英国A. 政府大力干预经济B. 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C. 加速建设福利国家D. 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01-1850年”、“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可知工业革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住房紧张,政府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B选项符合题意;政府对经济大力干预是在经济大危机之后,A选项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9. 19世纪,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

这一比喻反映了当时英国A.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B. 城市化问题的严重C. 社会环保意识增强D.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强调的是绿地在净化城市空气过程中的重要性,说明当时英国人的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故答案为C项。

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是对工业革命造成环境破坏的反应,不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环境问题,不是城市化问题,排除B项;环境问题主要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

【点睛】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消极影响和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消耗了大量资源,加剧了资源短缺的压力,破坏了生态、破坏了环境,给人类带来了空气污染。

10. 下表体现了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这反映了A. 城乡二元结构已基本破解B. 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C. 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D. 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B项正确;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城乡之间的差别有所缩小,但“二元结构已基本破解”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地域之间,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

11. 二战后,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

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A. 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B. 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C. 利润丰厚与企业盲目扩展D. 人口逐步向城市郊区聚集【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尤其是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故A 项正确;B 、C 项不属于直接原因,排除;人口向城市郊区的聚集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 项。

12. 19世纪,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

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B. 交通阻塞状况严重C. 社会环保意识增强D.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公园和公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可见由于人们饱受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之苦,故社会环保意识增强,故C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对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的反思,而非突出工业革命的成效,故A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交通堵塞和人口增长的信息,故BD 不符合题意。

13. 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

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

这反映了当时A. 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B. 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C. 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D. 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新式石库门建筑”“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中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推动了上海城市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重视和市民生活的提高,故A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走向西化”。

14.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

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A. 市民生活质量的近代化B. 城市环境的改善C. 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D. 租界开放的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可知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故选C项;材料主旨强调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未涉及市民生活,排除A项;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改善仅为材料的一方面,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改善,未涉及不同地区租借开放的比较,排除D项。

15. 下图所示为我国进行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情况。

由此可知,这反映出A. 我国已经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B. 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化为中心C. 我国已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D.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至2010年城市化率大幅提高,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故D项正确;A项“已经”说法错误,且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材料只是体现了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状况,无法得出B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表明我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C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