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
《老山界》 教学设计
![《老山界》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d5b0b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00.png)
《老山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一些生动描写的作用。
(2)理解红军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辛,然后提问:“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山界》,就是红军翻越的一座高山。
那么,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强调“酣然入梦”“苛捐杂税”“不可捉摸”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3、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如“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等,以及“瑶民家”“山脚下”“半山腰”“山顶”等。
2、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让学生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1)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如“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老山界景区景点介绍
![老山界景区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182147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d.png)
老山界景区景点介绍嘿,朋友们,今儿个咱们聊聊那老山界,一个美得让人心肝儿颤的地方,简直就是大自然亲手绘就的山水画卷,让人去了就不想回来。
一踏入这地界儿,你就像是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树叶的清新,还有那股子说不出的山野香气,直往你鼻子里钻,整个人都精神了三分。
抬头一看,哇塞,那山峦层层叠叠,云雾缭绕,就像是大海里的波浪,一浪接一浪,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老山界啊,它不单是山,它还是一段段传奇故事的见证者。
你走在山间的小道上,脚下是青石板铺就的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偶尔还能听到鸟儿们在枝头叽叽喳喳地聊天,那声音清脆悦耳,就像是天籁之音,让人心情大好。
说到景点,那可真是一步一景,处处是惊喜。
就说那“仙人洞”吧,听起来就神秘兮兮的,洞口不大,但走进去却是别有洞天。
里面光线昏暗,怪石嶙峋,偶尔还能听到水滴声,就像是仙女在弹琴,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还有那“一线天”,简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两座山峰紧紧相依,中间只留出一条狭窄的缝隙,抬头望去,天空就像是被切成了一条线,阳光从缝隙中洒下来,形成一道金色的光柱,美得让人窒息。
你站在那儿,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大自然拥抱在怀里,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别忘了还有那“瀑布群”,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条白练从山间倾泻而下,水声轰鸣,气势磅礴。
走近了看,那水珠四溅,仿佛能洗净人心灵的尘埃。
站在瀑布前,闭上眼睛深呼吸,那清凉的水汽扑面而来,整个人都变得神清气爽起来。
当然啦,老山界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那“云海日出”,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群山之上时,那场面简直壮观得让人想流泪。
还有那些隐藏在山林间的古村落,青石板路、老木屋、袅袅炊烟,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总的来说啊,老山界就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它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结晶。
如果你还没去过老山界的话,那可真是一大遗憾啊。
6 《老山界》课件(共25张PPT).ppt
![6 《老山界》课件(共2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6ec6a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9.png)
第一层:(2—10)山脚访瑶家。
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 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 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 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一开始, 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 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 时,她“欢喜”的接受了。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 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这个过程, 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 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表现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意义,更加丰富了 文章的主题。
天 夜里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半夜 山路上 红军战士
事件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 瑶民理解了红军。
准备爬山 夜行军 半夜露宿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 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奇在哪里?“奇观”在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处境难
第四层:(31—32)红军下山情景,胜利到 达营地的喜悦之情。
主要内容有:
1.一口气跑下山,一直到宿营地; 2.红军部队养成一种新习惯;
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 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 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课文最后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是 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比较而言的, 更加突出地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 志和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
老山界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老山界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40cbc7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7.png)
老山界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1. 老山界啊,我一想到它,心里就像翻涌着的海浪,止不住的澎湃。
你想啊,那山界,就像一位沉默的巨人,见证着多少艰辛与荣耀。
就像战士们在攀爬时,每一步都像是在和巨人的臂膀较劲,那种对老山界的敬畏和挑战它的决心,不就是一种间接抒情吗?2. 老山界,它在我心中的份量可重啦。
这哪是一座普通的山界啊,简直就是一座英雄的丰碑。
你看那些战士们走在它的山路上,就如同蚂蚁在巨人身上艰难爬行,他们虽渺小却无比坚韧,我对老山界的这种敬意,不就悄无声息地流露出来了嘛。
3. 老山界哟,每当提起你的名字,我的心就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就好比看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战士们在你这儿经历的一切,仿佛都刻在了你的每一寸土地上。
他们相互扶持着前行,那种奋斗的场景,不就在诉说着我对老山界的特殊情感吗?4. 老山界,你可知道你承载了多少故事?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
战士们在你这儿的汗水、泪水,都被你默默地收纳。
当我想象他们在山间跋涉的画面,我对老山界就充满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这难道不是间接抒情吗?5. 我觉得老山界就像一个神秘的世界。
战士们踏入其中,就像是走进了未知的挑战场。
那山界的每一道弯,每一块石头,都像是在考验着他们。
我一想到这些,内心就对老山界充满了敬重,这就如同敬重一位严厉又伟大的导师。
6. 老山界啊,你像一条沉睡的巨龙横卧在那儿。
战士们在你身上攀爬,就像小龙在大龙身上嬉戏般的勇敢无畏。
看到他们这样,我心里对老山界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仿佛它是一部写满英勇的史书。
7. 老山界,你不就是一个天然的战场吗?战士们在你这儿战斗、行军,他们的身影在山间穿梭,就像灵动的音符在乐谱上跳跃。
我想到这儿,对老山界的情感就像泉水一样涌出来,这难道不算间接抒情吗?8. 老山界,这是一个多么有力量的名字。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战士们在上面演绎着英勇的篇章。
他们的脚步在你的土地上踏出深深的印记,我对这样的老山界,就像对一位明星一样崇拜,这不是抒情又是什么呢?9. 老山界呀,我感觉你像一个严厉的考官。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9f6c8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2.png)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山界》是一篇讲述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通常被用作中学生生活阅读的课文内容。
本文将对七年级下册的《老山界》这篇课文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老山界》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
在这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叫老王的男人,他和儿子、孙子一起生活在一座山脚下。
老王是一个开朗、善良的人,平时喜欢和邻居们聊天、帮助他们劳作。
这个小村庄的生活并不容易,人们在耕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课文以老王的儿子和孙子在田地里劳作时的情景展开。
他们在烈日下辛苦劳作,却徒劳无功,劳作辛苦而生活并不富裕。
但尽管如此,老王一家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努力生活,努力工作。
他们在山村里的生活虽然艰辛,却也充满了温馨和感动。
《老山界》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表现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尽管生活并不容易,但老王一家都展示出了坚强、努力和乐观的品质。
他们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展现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团结。
通过阅读《老山界》,学生们可以了解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体会到农民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亲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品格。
《老山界》这篇课文是一篇温馨感人的故事,通过描写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展示了人们在困难环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希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可以从中受益,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
第二篇示例:《老山界》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在老山界的一次经历,展现了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文将从内容、主题和人物等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主线,通过对老山界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老山界习题精选及答案
![老山界习题精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16a5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3.png)
老山界习题精选及答案老山界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军事阵地之一,它是位于陕西、甘肃、宁夏三省交界处的一座山地。
在抗日战争期间,老山界就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战略地位,艰苦卓绝的战斗使得这座山地成为了人民对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抗击力量。
现如今,老山界被国家将其作为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和经济旅游的地点。
在教育旅游当中,老山界的习题也被广泛传播,不仅是历史考试必考题的经典范例,也是中小学生们用以丰富知识和锻炼能力的绝佳材料。
一、选择题1、关于老山界,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老山界位于中国陕西、甘肃、宁夏三省交界处。
B、老山界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人民对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抗击力量。
C、现如今,老山界已经被国家将其作为爱国主题教育和经济旅游的地点。
D、老山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山地。
答案:D2、以下哪一句话与老山界没有任何关系?A、老山界的英雄事迹鼓舞了全国人民。
B、老山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C、老山界是中国著名的景点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被大量游客所游览。
D、抗日战争是老山界进入历史舞台的重要契机。
答案:C3、作为历史的重要阵地,老山界的作用还体现在哪个方面?A、文化教育B、军事防御C、经济发展D、社会治理答案:B二、填空题1、老山界被国家确定为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和经济_______的地点。
2、在抗日战争期间,老山界对中国取得最终胜利有着重要的_______作用。
3、老山界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历史上中国的重要_______地区。
答案:1、旅游;2、军事;3、战略三、简答题1、老山界在哪个历史时期才开始被人们所关注?答:抗日战争时期。
2、为什么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国的战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答:老山界地势险要,地形复杂,自然防御能力极强。
在战争时期,它能够让防御方可以依托地形优势占据有利地形,从而消耗敌方兵力并追击敌方残军。
3、在抗日战争时期,。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4篇)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6e53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c.png)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4篇)《老山界》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精神的真实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山界》记叙红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老山界是红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面对困难,红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2、讨论明确∠时间顺序:“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锈——半夜里——黎明的。
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难”体现在: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③饥饿——吃饭难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表现了红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3、红是一支人民的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老山界》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老山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040ed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d.png)
示例:
品析语句
3.景物美。 (1)分析第13段景物描写: 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 示例:
品析语句 3.景物美。 (1)分析第23段景物描写: ①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
准备爬山 夜行军
半夜露宿
第 二
黎明 以后
雷公岩
红军战士、 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
天 下午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翻越老界山的经过
下午到达山顶
瑶民家
黎明爬雷公岩
下 山
半夜山腰露宿
老山界
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 越老山界的经过:
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 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②说明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困难,长征 胜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品析语句 1.修辞美。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 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示例:
品析语句
以分析。 示例:
②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品析语句
3.景物美。 (1)分析第32段景物描写: 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
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 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示例:
主旨研讨
仔细阅读文章倒数第四段,结合课后“思考 探究”4题,想一想文章的主旨。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我忽然想起来:将 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 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 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 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 输到整个纵队的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 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客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 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描写老山界的对偶句
![描写老山界的对偶句](https://img.taocdn.com/s3/m/db20970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3.png)
描写老山界的对偶句一、老山界啊老山界,那可是个特别的地方呢。
我来给你想些描写它的对偶句哈。
“老山界高,高入云霄惊宿鸟;深谷峡长,长延天地隐幽林。
”你看啊,老山界很高,高到能把鸟儿都惊到,那深谷又很长,长到好像能把树林都隐藏起来呢。
“老山界险,险峰罗列如刀剑;峻岭巍峨,峨壁纵横似画屏。
”这老山界的险峰就像刀剑一样,而那些巍峨的峻岭又像是美丽的画屏,多形象呀。
“老山界寒,寒雾弥漫遮日月;幽林静谧,谧风轻拂抚星辰。
”寒雾把日月都遮住了,而幽林里的风轻轻吹着,就像在抚摸星辰一样,是不是很有意境呢?“老山界陡,陡径蜿蜒通远岫;峭壁嶙峋,峋岩错落立深沟。
”那陡峭的小路蜿蜒着通向远方,峭壁嶙峋地立在深沟旁边,很有画面感吧。
“老山界幽,幽泉流淌传妙曲;翠林摇曳,曳影斑驳映晚霞。
”幽泉流淌的声音就像美妙的曲子,翠林的影子斑驳地映着晚霞,超级美呢。
二、“老山界静,静谷无声藏古韵;青山有色,色峰有意展新姿。
”老山界的静谷好像藏着古老的韵味,而青山又以新的姿态展现着它的美。
“老山界莽,莽林密布遮天地;阔岭绵延,延岫相连断雨云。
”那茂密的林子把天地都遮住了,阔岭绵延着能把雨云都隔断呢。
“老山界深,深沟纵横迷望眼;高岭参差,差峰起伏乱归心。
”深沟纵横让人眼睛都看花了,高岭起伏得让人心都乱了呢。
“老山界伟,伟岳崔嵬迎晓日;崇峦壮丽,丽影朦胧送暮鸦。
”老山界那雄伟的山岳迎着朝阳,壮丽的山峦在暮色里送着乌鸦,很有感觉吧。
“老山界奇,奇景纷纭惊远客;妙峰错落,落霞绚烂醉行僧。
”奇景能让远方来的客人惊讶,妙峰和绚烂的落霞能把行僧都给陶醉了呢。
三、“老山界秀,秀木葱茏遮旧径;灵岩错落,落泉清澈映新晖。
”葱茏的树木遮住了旧的小路,清澈的泉水映着新的光辉。
“老山界峻,峻岭嵯峨凌浩气;险峰崚嶒,嶒石嶙峋显壮怀。
”峻岭有着一种凌然的浩气,险峰的嶙峋石头显示着壮怀呢。
“老山界荒,荒坡野草埋幽径;古木参天,天枝交错掩旧庐。
”荒坡的野草把小路都埋了,古木的树枝交错着把旧房子都掩住了。
七年级下册老山界课文原文
![七年级下册老山界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b9f7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f.png)
七年级下册老山界课文原文《老山界》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以下是其原文: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
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
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
地势渐渐陡起来。
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
”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的事。
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广西军阀这种暴行,你们红军会替我们报仇!”我说:“红军是打日本救中国的。
”“呵!我们做瑶民的连自己也没有土地,那里有什么仇来报?红军如果不打日本,我们瑶民就没有仇来报了!”那女人不哭了,她只默默地苦笑。
过了一歇,她又说:“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也没有自由。
你们共产党军队来了,对瑶民好不好的?”“红军对任何好人都好——在未解放的地方更应该爱护这些人。
”“可是,我们种了人家的地,没有自由。
”“红军就要来解放你们。
你们应该组织起来抵御军阀。
”“呵!我们一个也信不过。
我们要自己找出路。
”那女人说后,不再开腔了。
《老山界》课文的教学目的如下:抓住文章的线索,梳理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概括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的困难,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精读品析重点词语和精彩段落,做批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
课文老山界
![课文老山界](https://img.taocdn.com/s3/m/b120a86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12.png)
课文老山界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叫《老山界》的课文,嘿嘿,真有意思!课文里讲的是一个叫老山界的地方,那里山高水远,有好多好多的大山,哇!我想象着,山上一片绿绿的,风儿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响,好像在跟我打招呼一样。
老山界的山呀,真的很高,爬上去得费好大劲呢!有一天,课文里的叔叔带着战士们在山上走呀走,走到山顶,哇,好远好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呢!叔叔还说:“老山界可是咱们的宝贝呀!”我觉得特别神奇,老山界好像不只是山,还是我们要保护的地方。
嗯嗯,要是我也能去那儿看看就好了,去爬山、看风景,还能听见小鸟叽叽喳喳地唱歌,呀呀,太好啦!
我觉得,老山界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大山,守护着大家,也给大家带来好多好多的力量呢!要是我能像课文里的叔叔一样,也去守护这座山,那该有多好呀!
—— 1 —1 —。
老山界原文阅读
![老山界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ba3ad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4.png)
老山界原文阅读老山界是位于中国的一处自然景区,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境内。
这里以其壮美的山水、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著名,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下面将就老山界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进行介绍。
一、自然风光老山界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山势险峻,峰峦叠嶂。
这里有高山峻岭、深谷幽壑、瀑布飞泻、溪流潺潺,构成了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尤其是日出和日落时分,阳光透过云雾洒在山巅上,景色格外美丽。
此外,老山界还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森林茂密,花草繁盛,给整个景区增添了一片绿意。
二、生态环境老山界被誉为“天然氧吧”。
这里的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较高,非常适合进行休闲度假和呼吸疗法。
同时,老山界还是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其中包括亚洲象、金丝猴、白颈长尾雉等。
为了保护这些物种,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建立保护区等。
因此,老山界的生态环境非常良好,被誉为“天然珍品”。
三、历史文化老山界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这里主要居住着彝族等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保留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游客可以在此了解到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如彝族的祭祀活动、传统婚礼等。
此外,老山界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保存完好,成为了游客观光和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
寺庙内有众多佛像和经文,还有僧侣居住,为这座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总结起来,老山界是一处值得游客前来探访的自然景区。
这里以其壮美的山水、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同时,游客还可以了解到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体验异域风情。
因此,老山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了旅游者眼中的热门景点。
老山界课文原文像像像
![老山界课文原文像像像](https://img.taocdn.com/s3/m/4473df1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9.png)
老山界课文原文前言《老山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它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展示了乡村的美丽和宁静。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老山界》的完整原文,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原文老山界,九曲红炉壑,顿然间现出一块方圆三四亩的草坪,草坪四周生满了针状叶的小树,除此之外,几乎无一物可以与草坪平等。
上坡的下面长满杂乱无章的藤椅萝卜莱。
草坪里除有一座红砖灰顶的瓦房。
在这瓦房之前,还有一个五六尺见方的荷塘。
塘内荷花齐腰。
开得盛放的荷花朵朵,一片小天地。
引人直发出清幽肃穆之感。
一阵丝丝的花香飘过,让人有一种闲适之感。
夜里看荷花,便见一片白灼灼,微微泛着银亮,令人百感交集。
荷塘西南隅,有一小院。
院内有一口塘,塘西就是高耸的山岗,据当地老人说,过了山岗就是千亩油菜田,村落外就是淳源河。
院子的墙壁,特意刷成湖蓝色,座斜房顶上的青may也映得更加妩媚,院内有栋棚舍,那一卷竹篱,那一串碓臼,还有几朵朱砂菊在篱直中绿映红,醉人的。
夏天,院子里还有一池的莲花,莲花的叶子嫩绿,娇美,像一张张新鲜的渔网,一片片粉雪般嫩糯的莲瓣,或开或放,或舒也或曲,给人增添了很多生机。
家离这一方草坪田里不远,在一条东南西北诡异的街心,建有一座庙宇。
地方悬挂着一位长须灰头土脸的“范蠡”像,看似又像一个读书人负着一个水桶。
这个庙宇供奉茅山教派中的“抚阳真人” ,故又叫“真人庙”。
解读《老山界》是一个以乡村为背景的课文,通过描绘山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展现了乡村的美丽和宁静。
课文开篇就以九曲红炉壑形容了老山界的地貌,形象地展示了山区的曲径通幽。
接着,描述了一个草坪,整洁美观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对比,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草坪的边缘,有一座红砖灰顶的瓦房,前面是一个荷塘,塘内盛开的荷花给人以清幽肃穆之感。
荷塘的西南隅有一座小院,各种元素的搭配让院子显得格外美丽。
墙壁的湖蓝色、斜屋顶上的青瓦、篱笆中的朱砂菊,都为这个小院增添了不少色彩。
夏天,院子里还有一池莲花,莲花的嫩绿叶片和娇美的花瓣,使整个院子生机盎然。
《老山界》ppt课件(共20张PPT)
![《老山界》ppt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a61b6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b.png)
1.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概况这一事件的句子。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 越老山界的经过:
伤员众多:剩下来的是医护人员和掩护部队 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傍边需要
有人搀扶着 条件简陋:粮食匮乏
只得裹着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后有追兵:远远地还能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5.如果这支队伍仅仅是笨重的话,真的能 翻越这座老山界吗?这还是一支怎样的队 伍?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有勇气: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坚强: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 心中 乐观:“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 呀!”“我们顶着天啦!” 团结互助:医务人员真是辛苦……一点也不知道 疲倦 纪律严明: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 了几条标语 热爱人民: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他
背景
•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 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 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 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 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 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完 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三部分:(33) 写作者的感受。
2.默读文章,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变化和地点 转移的词语,并简要画出红军翻山线路图。
下午两点多钟
黎明 山顶
一
吃饭登山
气 儿
跑
半夜
下 去
“之”路攀爬
(山腰)
下午 天色晚了 天黑 山沟 瑶民家 山脚
课文《老山界》的主要内容
![课文《老山界》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92ed5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f.png)
课文《老山界》的主要内容
《老山界》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作者借宿山中的老山界,以清新、自然的笔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境界,歌颂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困难、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中的“老山界”就是一座起伏的山峦,一个物产丰富、景色迷人的地方,那里留下红军战士爬山的足迹,洒下他们辛勤的汗水,也融入了他们的情感与信仰。
作者在爬山的过程中,由最初对“老山界”的期望、惊奇与赞叹,到爬上山后的疲惫、看见雪山时的惊喜,再到晚上躺在山上观赏“满天星光”时的乐观自信,以及最后要离开“老山界”时的留恋与怀念。
这四个层次,展现了红军长征路上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第6课《老山界》课件(共41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6课《老山界》课件(共41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3fecd3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a.png)
十六字令
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思考探究
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 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 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 “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一开始,她看 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 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 欢喜”的接受了。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谈话所 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 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
思考探究
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 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
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 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 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了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 革命情怀。
思考探究
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个自 然段,作者又说“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 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为什么这样写呢?
第 二
黎明 以后
雷公岩 红军战士、翻越雷公岩 医务人员
天 下午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
山界
吃饭登山 黎明 上山路上
登山 天黑 山脚往上
山顶 下午 休息下山
露宿冻醒 夜里、半夜
老山界的间接抒情句子
![老山界的间接抒情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f9933d7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6.png)
老山界的间接抒情句子1. 老山界啊,那可是个让人一想起就心里直痒痒的地方。
就像一个装满故事的宝盒,藏在岁月深处。
我常常想,那山上的一草一木,是不是都见证过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呢?比如说,那棵歪脖子树,它是不是曾经为赶路的战士遮过风挡过雨?每次这么想,就感觉老山界在无声地召唤我。
2. 老山界哟,你知道吗?你就像一位沉默的长者,虽然不说话,可身上的每一道褶皱里都写满了故事。
我听爷爷讲过,当年有好多勇敢的人在那里走过。
那山上的石头,硬邦邦的,是不是也被战士们的热血给焐热过呢?我就不信那石头没点“想法”,要是它能说话,得讲出多少惊天动地的事儿啊!3. 老山界,我对它可太好奇了。
感觉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只不过是用山水草木写就的。
我琢磨着,那山上的小路,弯弯绕绕的,像不像战士们心中复杂又坚定的信念?他们在这小路上前行,那得有多大的勇气啊。
我要是能走在那条小路上,是不是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呢?4. 老山界在我心里就像一个神秘的梦境。
那云雾缭绕的样子,好像是在故意遮掩什么秘密。
山上的鸟儿啊,你们叽叽喳喳的,是不是在讲述老山界的传奇呢?我就想啊,当年那些人在这儿的时候,你们的祖先是不是也在旁边看着呢?这老山界,真是让人忍不住去探究。
5. 老山界呀,我感觉它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那些在老山界发生的事儿,就像一颗颗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
我问爸爸,老山界的风是不是还和以前一样猛呢?爸爸说他也不知道。
这让我更想亲自去老山界感受一下了,那风会不会把过去的故事吹到我的耳边呢?6. 老山界,你这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
你看那山上的野花,开得那么烂漫,它们是不是在纪念那些来过这儿的英雄呢?我仿佛能看到,战士们疲惫的身影在花丛中穿梭,那画面就像一幅古老的油画。
我就想知道,那时候的天空是不是也像现在这么蓝呢?7. 老山界,就像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但又充满了生机。
我听奶奶说,那里的夜晚特别安静,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我想啊,在那样的夜晚,战士们在想些什么呢?那山上的溪流,潺潺流淌着,是不是也在诉说着他们的思念呢?老山界,你可真让我着迷。
概括老山界的主要内容
![概括老山界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1f8662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7.png)
概括老山界的主要内容老山界那地方,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摆在那儿。
你想啊,红军战士们要从那儿经过,就像是我们要过一个超级难的关卡一样。
那山可高了,高得就像能直接插到天上去似的,简直就是一座通天的大山。
红军战士们开始爬山的时候,那路可不好走啦。
到处都是崎岖不平的,就像有无数个小怪兽在路上捣乱,故意把路弄得坑坑洼洼的。
战士们背着重重的行李,那些行李就像一个个小包袱一样,压在他们身上。
我觉得他们肯定累得够呛,就像我们背着很重的书包走很远的路一样,那感觉肯定不好受。
在爬山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
比如说,天色渐渐暗下来了,黑得像被一块大黑布给罩住了一样。
这时候,战士们就得找地方休息呀。
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山上的环境很恶劣,也许连个平坦点的地方都不好找。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种情况下,可能早就哭鼻子了。
但是红军战士们可不一样,他们可坚强啦。
走着走着,还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
那声音在寂静的山里回荡着,有点吓人呢。
说不定就像鬼故事里的那种声音,呜呜呜的。
但是战士们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知道那可能只是风声或者是山里的小动物发出的声音。
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虽然心里可能也有点害怕,但还是坚定地往前走。
然后呢,战士们在爬山的途中还互相帮助。
你看,有的战士可能走得比较快,体力好一点,他就会去拉一把后面的战友。
这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同学们互相帮忙一样。
如果有同学摔倒了,其他同学就会赶紧把他扶起来。
红军战士们之间的这种情谊,真的很让人感动呢。
我记得我有一次去爬山,那山虽然没有老山界那么高,但是我也累得气喘吁吁的。
我当时就想,红军战士们爬那么高的山,得多不容易啊。
我爬的时候,还一直抱怨路不好走,可是红军战士们面临的可是生死考验呢。
他们不仅要爬山,还要防备敌人的袭击。
也许敌人就在某个角落里盯着他们,就像躲在暗处的小老鼠,随时准备出来捣乱。
战士们在老山界上的经历,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一步一步地朝着目标前进。
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
![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237cc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9.png)
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赏析文章个性写法篇一1、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2、文章中恰当运用了伏笔与补笔,前后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试从文中找出几处来,写在下面。
3、对于整个登山过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说有略,将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篇二(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并概括红军的相应活动,完成下表。
时间地点活动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3、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语文《老山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布置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说明理由。
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今天学习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
三、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第一课时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山界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教学重点、难点:
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
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
(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
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说明理由。
教学步骤
一、导入: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今天学习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
三、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
点题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
第一层:(第2---11段)山脚访瑶家。
(表现了军民关系,既不脱离中心,又展示了长征生活的一个侧面。
)
第二层:(第12---23段)从天黑以后写道黎明之前,主要内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层:(第24—31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主要内容:1.攀登雷公岩;2.继续登山,到达山顶;3.山顶所思。
(表现红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点明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
第四层:(32—33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
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四、组织学生课内探究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仔细读第3、6段,一处写“照着习惯”,一处写“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各反映了什么现实?课文中写了:“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请你以一个红军宣传干部的身份向瑶民说明红军是什么。
2.学生勾画写红军翻山艰难的语句,用如“走路难”三字的形式概括几难(还有“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3.学生议论:红军为何能战胜困难?人民的军队,坚强的革命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力量等。
(六)布置作业:读全文,重点读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两段,边阅读、边思考、边勾画关键词语。
第二课时
(一)理解作者如何观察、反映生活,研读生动描写的段落。
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读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两段。
1.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选择了怎样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调动了什么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什么?怎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红军战士的喊声笑声(听觉),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2.半夜山腰露宿。
“半夜里……睡不着。
”写挨冻的感觉,冻醒了,冻得怎样?勾画关键词:逼、刺入、更卷、蜷。
这些词的使用使冷的程度具体化。
“天上……几堆火没有熄”。
观察方法:定点观察;写景顺序:由远及近,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
视线:仰视、平视、环视。
形象描述:运用比喻。
(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像巨人矗立;山谷像一口井)“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既是所见,也是所闻,由视觉到听觉,转入自然。
“除此以外,……又睡着了。
”所闻:以声写静谧,用比喻描写不可捉摸的声响。
这所见所闻既表现征途生活的艰苦,又有乐观情趣。
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归纳中心意思:本文记叙了_______实况,通过对老山界____________的描写,对红军___________的描写,歌颂了红军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精神。
2.提示学习重点。
3.朴素与生动的语言相结合,文风质朴,真实可信。
(三)布置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联系。
教学反思:
根据这篇课文特定的历史背景,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充分的情境创设,激荡起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把思想精华牢牢抓住,揭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并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和知识趣味性;尽量发挥课堂教学多功能的作用,使思想、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相互影响,融思想、语言、认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