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哲学思想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老子哲学
姓名:楼嘉舟
学号:20110150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楼嘉舟公共管理学院 20110150 行政管理01班
,一,“无为”的含义
在我记忆中,我对无为的理解十分浅薄,简单的来说就是无所作为,即是什么也不做,任凭其自由发展。
以一种非常消极的态度存在。
但事实上,老子的无为却并不是如此的简单与消极。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
这是德经的一段内容,所言的大致意思便是无为与有为之间的区别,应该说是目的性上的区别。
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意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
这
是两种不同境界的人生方式。
老子相信无为似乎是在天下有其存在的道这一前提之下。
自然有其道,社会有其道,人间有其道。
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发展,这促使着老子无为思想的产生。
《老子》成书年代大致在春秋战国之际,我们都知当时各诸侯国连年争霸战
争、内部争权夺利、弑君弑父的事接连不断,无辜的百姓不能安定地生产、生活,而且统治阶级还对人民用智耍奸、无端干扰。
在《老子》看来统治阶级的这种“有为”之举才是社会混乱难治的根本原因。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这一切“有为”的行为在老子看来是打破了社会本身自然发展的规律,导致了规律的混乱,社会出现了有违存在之合理性的现象。
因此《老子》提出“无为”,希望从烦乱纷争的无序社会中超脱出来,回归自然本真的状态中去,以此达到消融社会矛盾、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无为而治的理想世界。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一些言语都表示着老子的“无为”思想。
在《老子》思想中,“无为”指基于天道的自然本性,顺任万物的本性无心而为,不是无所作为的“不为”,而是要人在遵循事物自然固有本性的前提下因应善为。
这要具体说来的,无为在老子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顺应自然之道,让一切自然发展,不以人力影响它,相信其自身内部的发展特性,有自我愈合,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如,“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虽然我并不认同这一缘由,因为如今的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似乎就是无法自身愈合的,但是若老子仍在世,想必应会分析说资本主义的产生本身就是由于人力的干涉,其本身是不存在这一世界的,既要如此说的话,那我也无法多说什么。
退一步说,要想人力完全不干涉自然之理那是无法实现的,除非社会完全退回到最初最原始的地步——人类完全无法干涉自然。
在春秋时期,就算生产力再低,也对自然产生了影响,并诞生了社会之力。
因而,就不能要求人完全不所为,只能要求人
的行为有度。
不能过度行为。
什么样的行为是过度行为呢,这么说吧一片森林的自然的愈合的能力也许
是你砍十棵树,然后它花费五十年,生长到最原始无需修复的状态,但是人类却
过度的开采,以致使其修复的时间加长,甚至无法修复,这就是过度的行为了。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
而不居。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说是老子无为思想的又一层次,过度行为的来源是谁私欲,拜托私欲,为事无心而为之便更又向老子所说的无为靠近了一步。
,二,道与无为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老子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之一。
何为“道”,道既
是万物之规律,自然之法则。
对于老子来说,世间万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一种关系,一种联系。
而“道”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
即所谓:万物皆有道。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有言“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遵循道而生成,依据德而发展。
道本身就是一个虚无的概念,体现在自然的万物之间。
既然要说老子的无为思想,那么肯定与老子的道无法分离。
老子认为无为是道的层层递归,道可以说是一种常理,是存在于万事万物之间的,虽然在自然界尤为凸出,老子能在当时简单的社会结构中发现当时的社会存在一种规律本是很了不起了的了,再者,老子将道做了深入的解析,一层一层的概括得出了深入而本质的内涵。
存在即合理,自然的存在之理是需要用方式维护,老子得出的维护方式是无为。
“道”是“无为”的体认对象与最终归宿,“道“为体、是隐、是形而上,“无为无不为”是用、是显、是主体的行为。
“无为之境”是修德复道之后的“道”与主体行为的合一,是主体对“道”的复归、内化之后在实践与精神世界中所达到的“无为而无不为”与无滞无碍的存在状态。
《老子》的“道“,从哲学层面上讲,既有本原意义,即“道”生万物,且在时间上先于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又有本体意义,即“道”为万物存在的内在根据,在逻辑上先于万物,而在时空上又同时内在于万物。
同时“道”也有规律意义,即“道”为万事万物的总原则、总规律,并在事物的永恒运动与变化中体现自己,由此也表现为一系列丰富的辩证运动规律道对于无为之境的描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若我们将之视为一种普遍性的规律那么它的存在就会给予我们许多指导性的意见。
道就是一种普遍性规律的总归。
无为与道是形与内在的关系,道的最高的外化会是无为,而无为的存在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让人类体恤世间万物本身存在的意义,让其按照应该有的规律进行发展。
(三)“无为”与现代
老子所主张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不也干,消极对待,而是强调必须高度尊重万事万物自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符合道之所求,道理。
所谓顺其自然,就是说千万不可以以自己的一己之力,一己私欲强加于事物,意图改变这一世界。
老子在追求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的统一上,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客观规律。
这对于避免一些主观性的错误,决策上的失误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这样,老子的“无为”学说的真正的思想价值,它的巨大的现实意义,也就突出在我们的面前了。
这样,老子的思想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就密切起来了。
这样,老子的哲学基础就可以与马克思主义某些基本原理很容易地接轨了。
老子的无为思想中也存在一种务实的思想,这种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某些部分是如此的相似,契合度很高,并且还有高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文学意义。
近现代以前,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随着我们的改革开放,大量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
社会,影响着青年人。
现代人受西方文化影响,私心私欲膨胀,只知“有之以为利”,不知“无之以为用”,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人定胜天”,“向大自然索取”,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等。
它的后果,恰如老子所警告的“不知常,妄作凶"”。
违反了“道”之理,自然也会受到道的惩戒。
老子的无为而治为其治国之理想境界。
而要实现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崇尚节俭、爱惜民财、才能和谐有效地利用资源,谦下不争,贤人能重用,国际间达到和平共处。
老子的和谐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缘由在于老子追求的境界是和谐的与自然共处的境界。
老子的学说是谨慎的、冷静的、顺应自然规律的行为科学体系。
他不但讲了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讲了可为和不可为的时间和空间,还讲了应当怎样去“为”,其中包括了少为可以多办事、小为可以办大事的辩证的精辟主张。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反对胡作非为,破坏规律的大哲学家,是反对唯意志论的鼻祖,是辩证法大师,是思想认识和行为艺术方面的导师。
毫无疑问地应当包括在我们必须研究和发扬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内容之内。
老子的无为思想在当今的世界中,仍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现在,时代的发展面临着极为重要的机遇挑战期,自然资源与人口众多的矛盾,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推广在即。
正确认识老子,深刻研究老子,重新评价老子,弘扬其精华、实践其哲学,将会避免或减少人为的社会悲剧和人为的自然灾难的发生,又可以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细致的说来,老子的无为可以避免许多白做功的行为,将那些破坏事物规律的行为都革除,一次来净化我们的生存环境。
让世界更加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