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
初三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
![初三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7f664ddccda38376baffc.png)
复习方法一.1提前预习老师要讲的内容2复习老师已讲过的内容。
二.做好笔记,整理出重点,易错点。
三.1每日看十分钟。
2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第一单元侵略的反抗1今天的改革开放与《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有何不同?前者主动,后者被动;前者主权在我,后者主权受侵犯2《南京条约》中通商口岸开放最多的是哪个省市?福建(福州,厦门)3近代史上攻入北京(首都)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北平)1937.7←抗日战争→ 1937.12年(南京)4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
发动了侵华的甲午中日战争近代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古代(1624——166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手中收回台湾近代(1895——1945)甲午中日战争后(1949)解放战争5《辛丑条约》的哪一条体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的活动。
注意:东交民巷1901年中国人不能在此居住,今天依然是各国的使馆6.新疆(1)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唐: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3)清:设置伊犁将军(4)1884年设新疆行省7.向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左宗棠等人学习: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勇于斗争、不畏强敌、实现祖国统一的精神。
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收复新疆是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重大胜利。
左宗棠的事迹:收复新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创办福州船政局。
8、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9近现代中日两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一败一胜,后者胜利主要得益于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战。
10.中国近代史的特征是“屈辱与抗争”屈辱史包括:英国输入鸦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英、俄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a6e22d453610661ed9f48d.png)
一、1840—1901年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比较表启示:1、落后就会挨打,强大无人敢欺;弱国无外交2、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刻苦学习,立志报国。
一、单线选择题1、小明要了解有关近代香港历史史实,可以查阅下列哪一个条约()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右图的照片,使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城烧、杀、抢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原料,倾销工业品;B、清朝统治腐朽C、林则徐的虎门销烟D、道光帝昏庸无能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
这位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5、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6、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款内容对我国民族经济发展危害最大()A、割地B、赔款C、通商D、设厂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7、鸦片战争是_____________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农民运动是___________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英勇抗击列强侵略的农民运动是____________运动。
9、《马关条约》签订的双方代表,中国是__________;日本是________;10、沙俄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_____多万平方千米。
三、连线题(请用直线把相关内容连接起来,每线1分,共10分。
)11.请将下列战争与相关条约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连起来。
中国近代史教案
![中国近代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ae6b2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7.png)
中国近代史教案教案概述:教学主题: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与影响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近代史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及其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和评估。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对象:高中历史课程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准备:材料准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近代史相关的图表、视频资料- 练习册和作业纸- 历史书籍与参考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引入问题:- 提问:“你们认为近代史中哪些事件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 展示历史图片:- 利用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事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近代史的概念与背景(15分钟)1. 定义:- 近代史一般指1840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涵盖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
2. 历史背景:- 讲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 提到西方列强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三、重要事件分析(20分钟)1. 鸦片战争(1840-1842):- 背景: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经过:战争的主要经过及结果。
- 影响:签订《南京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背景:社会矛盾加剧,民众对清朝统治的不满。
- 经过: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及失败。
- 影响:对清朝统治的冲击,促使洋务运动的兴起。
3. 辛亥革命(1911):- 背景:清朝腐败无能,民众对民主的渴望。
- 经过:革命的过程及武昌起义的意义。
- 影响: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四、课堂讨论(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内容:- 简要回顾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16238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1.png)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3. 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特点3.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影响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 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2.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2.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地位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2. 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抗争与探索教案
![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抗争与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b1b7b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0.png)
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抗争与探索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屈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的过程:英国对华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的割地赔款和五口通商。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阅读相关史料,了解鸦片战争的细节。
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的抗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重要事件。
2.2 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清朝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金田起义和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太平天国的覆灭和洋枪队的镇压。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细节。
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中国的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探索史的重要事件。
3.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的背景:清朝的困境和自强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过程:引进西方技术和创办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的结果:洋务派的分裂和运动的失败。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阅读相关史料,了解洋务运动的细节。
学生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第四章:戊戌变法与中国的探索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探索史的重要事件。
4.2 教学内容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戊戌变法的过程:维新派的兴起和戊戌政变。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版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860c7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7.png)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事件,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阶段,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 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2. 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3.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其原因3.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第三章:洋务运动1. 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目的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与成果3. 洋务运动的评价及其影响第四章:戊戌变法1. 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其目的2. 戊戌变法的实施及其结果3. 戊戌变法的影响第五章:辛亥革命1. 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其爆发2. 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成果3. 辛亥革命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事件、阐述历史观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4. 观看历史影片:辅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掌握。
3. 期末论文:让学生就中国近代史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案内容第六章: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1. 北洋政府的成立及其统治2. 军阀割据的形成与发展3.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影响七、教案内容第七章:抗日战争的爆发1. 抗日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2.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与过程3. 抗日战争的影响及中国的抗战精神八、教案内容第八章:国共合作与解放战争1. 国共合作的背景及其意义2. 解放战争的进程与主要战役3. 解放战争的影响及新中国的成立九、教案内容第九章: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2.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其实施3. 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成就十、教案内容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及其意义2. 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与措施3. 改革开放的影响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十一、教学评价(续)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掌握。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1)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fc21ae761eb91a37f1115c78.png)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考纲要求】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对峙: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8)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原表述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复习指导】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更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初中毕业会考中国近代史总复习教案1
![初中毕业会考中国近代史总复习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e867060fe4733687e21aacc.png)
初中毕业会考中国近代史总复习教案中国近代史[课时]第1课时[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考纲要求]1、识记层次:①知道林则徐和虎门销烟;②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③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④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⑤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⑥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理解层次:①简述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②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3、运用层次: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考点导学]1、林则徐和虎门销烟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鸦片的大量输入,一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二腐蚀了清政府的统治机构,三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1839年6月3日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战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大门。
直接原因:清政府命林则徐实行禁烟运动。
②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战争结束。
③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a.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b.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④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初中中国近代历史讲解教案
![初中中国近代历史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18c3c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6.png)
初中中国近代历史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和基本特点;2. 掌握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理解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和基本特点;2. 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掌握;3. 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记忆;2. 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3. PPT或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提出问题:“中国近代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
”二、讲解(30分钟)1. 介绍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和基本特点,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
2. 讲解重要事件和人物,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强调事件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分析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民主思想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兴起、社会生活的变化等。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讲解的内容,分组讨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它们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请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提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重要事件和人物及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2. 提醒学生继续学习中国近代史,深入了解其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基本特点、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它们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用生动的语言和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用图表或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记忆。
在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13bcd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00.png)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矛盾和冲突,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英国侵略中国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内容、成果及评价。
4. 戊戌变法: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5. 辛亥革命: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事件的主要内容、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各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事件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各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鸦片战争讲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课时:太平天国运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分析运动失败的原因。
3. 第三课时:洋务运动讲解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内容、成果及评价,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 第四课时:戊戌变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5. 第五课时:辛亥革命讲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地位。
六、教学内容6. 五四运动: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7. 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成立背景、过程、意义。
8. 抗日战争:战争的过程、主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中国近代史教案6个(2019年思源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中国近代史教案6个(2019年思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5c32902cc58bd63186bd8f.png)
编写时间:2019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课题: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课型:复习课第课时主备人:何灵山【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部分2.学会用表格或简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理清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考标要求】内容识记理解运用【知识网络】要点一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侵略战争时间条约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点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比较批注:【练习题】1.[广东中考] 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
综合下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 .虎门销烟B .鸦片战争C .第二次鸦片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A2.[邵阳中考] 史载,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因丢失了老祖宗留下的土地而抱恨终身。
曾遭道光帝丢失的“土地”是( )A .钓鱼岛B .香港岛C .台湾岛D .辽东半岛[解析] B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3.[贵阳中考]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解析] A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作业】剑指中考对应练习题教学反思:编写时间:2019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课题: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课型:复习课第课时主备人:雷海瑶【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部分2.学会用表格或简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理清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bb6b3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3.png)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场景。
2.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二章: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2. 掌握戊戌变法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戊戌变法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戊戌变法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难点:1.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2.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历史场景。
2.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中国近代史(公开课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公开课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5319b7f121dd36a32d8285.png)
中国近代史(公开课复习教案)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目标1、知识要点要求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章复习,懂得对所学知识重新归纳、整合、理清线索,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观点,进一步提高学史能力。
3、情感价值观通过本章复习,充分认识到侵略者残暴,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增强爱国意识,立志报国。
复习重难点把各个历史事件有机整合,形成历史知识体系,把把握各个事件关系,重在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过程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史以来日本发展历程,让学生从宏观上即从历史背景了解中日两国力量对比变化形成及其影响,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复习的理解。
2、复习第四章一、九.一八事变要求学生把握事变时间、地点、蒋介石的态度,造成的结果。
二、西安事变要求学生掌握事变的原因、目的、事变发生后是如何得到解决的、意义。
三、卢沟桥事变及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教师结合世界史分析,1936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进一步扩大侵略,而南京大屠杀则是法西斯残暴本质的重要体现。
四、南京大屠杀掌握时间、地点、手段、对象及认识。
五、抗战胜利1、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即从作战双方、战争性质、方针政策等角度分析。
2、历史意义即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懂得从不同角度评价、结合历史大背景评价。
板书设计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地点2、蒋介石态度及结果3、局部抗战开始二、西安事变1、原因2、经过3、结果:和平解决三、七七事变四、南京大屠杀五、抗战胜利1、原因2、意义作业:完成达标训练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doc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be7832284254b35effd34d8.png)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第一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至1919年)19世纪40至6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开始沦为)(1)战前中英概况:政治、经济、军事、综合国力(2)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其他原因(3)战争的过程(简单掌握):注意“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属广东地方史)(4)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协定关税",体现出列强的侵华要求,阶段性特征)。
之后又与法美相继签订《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内容)。
(5)失败原因: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中英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军事装备等综合国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质的差距。
直接:军事指挥不当,策略上左右摇摆。
(6)影响:传统社会结构的破坏:①政治: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遭到严重损害,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始丧失。
②经济:五口通商后,在外国商品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一句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分析)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背景(原因):鸦片战争的巨额军费和赔款,各级官员借机搜刮,激化矛盾;列强倾销商品对传统经济的冲击;两广自然灾害。
(2)拜上帝教:洪秀全结合西方基督教徒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创立拜上帝教。
(3)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1856年,东征,全盛,天京事变。
1859年,《资政新篇》。
(4)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内容: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
近代化的探索历史复习课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历史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b3534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d.png)
近代化的探索历史复习课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 认识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过程:英国对华鸦片贸易、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爆发。
2.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 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的关系: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走向近代化,激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分析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
3. 探讨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第二章: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2. 掌握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状况。
3. 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与过程:内忧外患、同治中兴、洋务派的发展。
2. 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业的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
3.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2. 分析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3. 探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的重要性。
第三章:戊戌变法与近代政治制度的改革教学目标: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 掌握戊戌变法期间政治制度的改革内容。
3. 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1. 戊戌变法的背景与过程: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
2. 戊戌变法期间政治制度的改革:废科举、兴学堂、改官制。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b2bea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1.png)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课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1.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1.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1.3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朝的衰落2.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衰落2.3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的影响和启示第三章: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尝试3.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3.2 洋务运动的主要措施和成果3.3 洋务运动的评价和影响第四章:戊戌变法与清朝的改革尝试4.1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4.2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4.3 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影响第五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5.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5.2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5.3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第六章: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6.1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特点6.2 军阀割据的现象及其影响6.3 北洋政府时期的现代化进程第七章: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7.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意义7.2 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思想与人物7.3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化的推动作用第八章: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8.1 国民革命的背景与目标8.2 北伐战争的过程与成果8.3 国民革命对近代化的影响第九章:抗日战争与民族觉醒9.1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的应对9.2 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觉醒与抗争精神9.3 抗日战争对近代化的影响第十章: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1 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过程10.2 解放战争的结果与意义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近代化的新的起点第十一章: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与改革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初期政治建设11.2 土地改革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11.3 五年计划与工业化的起步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12.1 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与过程12.2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与挑战12.3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与社会的动荡13.1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与过程13.2 文化大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3.3 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与启示第十四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重启14.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初期成果14.2 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引入14.3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第十五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15.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与实践15.2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15.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b5d77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4.png)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革。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
3. 鸦片战争的结果和签订的条约。
4.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革。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3.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思想。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主要战役。
3.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和失败原因。
4.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5.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思想。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3. 掌握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3.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结果和影响。
4.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5.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历史评价。
第四章: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3. 掌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主要人物和思想。
教学内容:1.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戊戌变法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3.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4.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5. 戊戌变法and 辛亥革命的主要人物和思想。
第五章: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教学目标:1. 了解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特点和问题。
3. 掌握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势力。
教学内容:1. 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背景和原因。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近代史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近代史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9473bdb0717fd5360cdc82.png)
总复习----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导入:1、1840年,英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
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3、1856年,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1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危机四伏。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②政治上: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治腐败日益暴露。
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
③军事上: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④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
这种情况促使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
⑤外交上: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2)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①经济上:正当清朝衰落之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发展起来。
为夺取更多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②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加紧对外殖民统治扩张。
③军事上:坚船利炮,特别是英国海军,装备先进、力量强大、成为当时的“海上霸王”。
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出没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
2、林则徐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鸦片走私的原因;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
主讲教师:肖练武
复习目的要求:
1、通过知识归纳,全面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概貌;
2、通过问题探究,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的主要问题;
3、通过精题训练,牢固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分配:五课时。
知识归纳:三课时。
第一课时:概述近代史基本轮廓;第二课时:归纳近代史主要事件;第三课时:总结近代史社会变化规律。
问题探究:一课时;精题训练:一课时。
复习重点: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特点。
复习难点:认识中国近代史的社会变革动态。
复习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重点:了解近代史的基本轮廓。
过程:
一、导入:提问:前几天,我们复习了中国古代史,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特点,我认为是帝王统治的时代。
要掌握中国古代史,就得识记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各个朝代和主要君主。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中国近代史。
板书: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提问:中国近代史又是一个怎样的历史特点呢?教师回答: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动乱和探索的社会历史。
二、概述:
时间范围:1840年——1949年(约110年的历史)
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
界标: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 运动
旧民主主义时期
时间特征:1840年~1919年,共80年。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帝国主义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
基本:相互勾结,使中国变为半殖半半封的社会。
线索: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发资本主义,延缓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转化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年~1864年):鸦片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马关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清王朝
实际变成“洋人的朝廷”,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
(1840—1842)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半殖半封程度加深
(1856---1860)《北京条约》《爱珲条约》
C 中发战争---------------《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1883---1885)
D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半殖半封程度大大加深
(1894—1895)
E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
(1900----1901)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9世纪40—50年代
(1)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关天培等抵抗派的抗英斗争
(2)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3)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
(4)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19世纪60---90年代
(1)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分化
(2)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3)无产阶级诞生早,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4)义和团运动
(5)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19世纪40—50年代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必然性(背景)
国内:政治----腐败落后、经济----自给自足
国际:工业革命
(2)经过
(3)结果: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4)影响: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社会性质的变化(政治、经济)
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的变化
B 新思想的萌发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导火线:
(3)结果:〈天津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
〈北京条约〉1860年英、法、俄沙俄占领大片领土
(4)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政治、经济)
加深理解:近代史的分界线: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开端);几个不平等条约。
三、学生自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