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779477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d.png)
特种设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重要性不言而喻
质量案例分享 案例分析与总结
质量标准与检测要求 确保产品质量
特种设备的金融保障与保险
特种设备的金融保障与保险涉及设备融资的方 式与渠道,以及设备保险的种类与保障。在金 融案例解读中,可以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和实 践情况。
特种设备的知识产权保护
了解法规内容
01 掌握相关规定和要求
建立档案
02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维护情况
定期检查
03 按时进行设备安全检查
特种设备安全法宣传
为了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宣传率,可以通过制作宣传册、举办 安全知识讲座、开展安全演练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遵守相关 法规,共同维护安全生产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种设备的隐患排查与整改
隐患排查的方法与技巧
01 详细检查特种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整改的程序与要点
02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整改
防范隐患的经验分享
03 分享行业内防范特种设备隐患的经验与教训
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估与管控
风险评估的标准与程序
风险案例研究
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流程
分析特种设备事故中的风险案 例
专利保护
保护创新成果 提高竞争力
商标保护
建立品牌形象 防止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后果
法律责任 经济损失
特种设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01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质量标准与检测
02 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质量案例分享
03 借鉴经验教训
特种设备的金融保障与保险
设备融资方式 借款、融资租赁等
金融案例解读 行业案例分析
风险管控的方法与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cf0db1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2.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一、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背景和重要性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用于提供机械能、电能、热能、压缩空气、气体、液体等物质的设备,如压力容器、锅炉、电梯、起重机械等。
这些设备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维护不到位,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保障人民裙众的安全和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应运而生。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推动特种设备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促进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也可以提高特种设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主要内容1. 法律适用范围特种设备安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和管理的各类特种设备,以及与特种设备相关的生产、销售、使用、维修等活动。
2. 主要责任主体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了特种设备的所有者、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维修单位等主体,应当依法承担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责任,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3. 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所有者和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4. 监督检查和处罚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对于违反安全法规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
5. 事故报告和调查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需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查清事故原因,追究责任,确保不再发生同类事件。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个人理解和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出台,是对特种设备领域管理和安全保障的一次重要举措。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确保了特种设备在生产、使用、维护的全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个人认为,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特种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的教案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38dc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5.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知识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特种设备的定义和分类。
2.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规定。
3. 特种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
4. 特种设备事故的预防和应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规定。
难点:特种设备事故的预防和应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安全使用知识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规定。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特种设备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加深对安全使用的认识。
3. 实践操作法: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掌握特种设备事故的应对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特种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问题。
2. 新课教学:讲解特种设备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强调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规定,介绍检查和维护保养的方法,以及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知识和技能。
4. 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互动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学习心得、模拟演练报告等,评价学生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掌握情况。
3. 教师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加深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理解和掌握。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3b962ff6c85ec3a86c2c57e.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由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特种设备安全法》立法的必要性《特种设备安全法》所称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八大类设备,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设备.特种设备具有在高温、高压、高空、高速条件下运行的特点,是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具有潜在危险的设备,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密不可分。
世界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其安全,不断探索,寻找解决办法,对这类设备、设施均实行特殊监管,以保障安全。
我国早在1950年代,劳动部门就开始了对锅炉、压力容器的特殊监管。
1982年国务院颁布《锅炉压力容器暂行条例》。
2003年,国务院颁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9年又对该《条例》进行了修改。
总体上看,《条例》确立的法律制度是可行的,特种设备的监管是有效的。
2005年,全国的特种设备数量大约有300多万台,到2012年,达到了820多万台,其中,电梯保有量达250多万台,居世界第一。
在特种设备数量激增而监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从2006年0.94人下降到2012年的0.6人。
但是,当前,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但仍高出发达国家4-6倍,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平安生活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发生较大以上事故1538起,死亡1601人,受伤1744人。
2013年5月,国内在一周时间里连发7起电梯事故,甚至有人称之为“电梯事故周”。
事故频发所产生的恐慌情绪不言而喻.在特种设备数量激增而监管资源并不能同步增长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通过制定法律,建立更为有效的安全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法》创新了监管工作模式,加大了对公共场所特种设备的监管力度,强化了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了特种设备报废、可追溯和缺陷召回制度,并加重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9ab935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c.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特种设备安全法是我国专门对特种设备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旨在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公共安全和个人财产安全。
特种设备是指危险性较大或者专业性较强,需经特殊安全技术措施保障的设备。
下面,我们来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相应的释义。
一、特种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爆炸性环境用设备、锅炉、压力管道、压力附件和其他经安全监管部门确定的设备等十类。
这些设备的共同特点在于其危险性较大或专业性较强,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监督管理。
1. 压力容器:指用于含压气体、液体或气体液体混合物的设备,主要有石油化工设备、锅炉、气瓶等。
2. 电梯:指为垂直或近垂直运载人、物品并设有固定的运行轨道的设备,主要用于公共建筑、工商业建筑、住宅楼等。
3. 起重机械:指用来进行起重、装卸、堆垛的设备,包括塔吊、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等。
4. 大型游乐设施:指供人们进行游乐、体验的设备,如过山车、摩天轮、云霄飞车等。
5. 客运索道:指用于运送人员的有轨自动涡轮连接式运输设备,主要包括缆车、吊箱、自动扶梯等。
6. 爆炸性环境用设备:指用于可燃性气体、蒸气、液体、粉尘等爆炸性危险环境的特种设备,如起爆装置、喷漆房等。
7. 锅炉:指用于生产、供热和生活用热的设备,可分为汽、水锅炉。
8. 压力管道:指在工业、民用和其他领域中,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其它流体、其工作压力超过规定值的管道。
9. 压力附件:指对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而采用的,经压力设备安全技术评审合格的利用和配套的部件、安全附件及有关装置。
10. 其他特种设备:指除上述九类设备之外的特种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酌情确定。
二、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规定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
1. 建设项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的选型、设计、安装、改造、维保等环节进行全面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在建设、安装及后期运行过程中安全可靠。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ce6e6c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0.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特种设备安全法是我国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法律法规,对于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法律原则、主要内容、实施效果等方面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解读。
一、法律原则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要遵循以下原则:1.生命安全第一: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对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2.预防为主:特种设备管理应该注重事前的安全管理,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有效预防措施等手段预防事故的发生。
3.综合治理:特种设备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和领域,包括制造、安装、运行、维护等,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
4.法治化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依法管理,明确了各方的权责,提高了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特种设备安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2.特种设备的分类和管理:特种设备根据其风险等级和特定用途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类别的设备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3.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和评估:特种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前需要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和要求。
4.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法律明确了特种设备监督检查的程序和责任追究的方式,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5.事故报告和应急措施: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相关单位和人员需要及时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三、实施效果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效果:1.规范特种设备市场秩序:通过对特种设备的分类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市场上的设备质量和安全性的监管,规范了市场秩序。
2.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和评估制度的建立,使得设备制造和使用环节更加重视安全性,提高了特种设备的安全水平。
3.减少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实施使得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更加严格,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内容解读.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内容解读.doc](https://img.taocdn.com/s3/m/98cf198819e8b8f67c1cb9a8.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201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分总则,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监督管理,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附则7章101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第七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责任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安全,符合节能要求。
第八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应当遵守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举报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章-生产、经营、使用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5d647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f.png)
事故经过
处理结果
某企业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 炸,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要求 企业对压力容器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原因分析
压力容器存在严重缺陷,如焊接质量 不合格、材料不符合标准等,同时操 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某景区大型游乐设施事故案例分析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修订与完善
修订原则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 及时修订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法,确 保法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完善内容
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补充和完善, 强化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优化 监管措施等,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和 威慑力。
05 案例分析
某市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生产、使用单位的法律责任
生产单位的法律责任
必须确保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等活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对 其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负责。
如果因生产原因造成特种设备存在缺陷或发生事故,生产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生产、使用单位的法律责任
01
使用单位的法律责任
02
使用单位应当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对其 安全性能负责。
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媒体报道等多种形 式,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认 知水平。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执法与监督
执法机构
明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执法机构,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并规定其职责和权 限,确保其能够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监督检查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特种设备的合规性 、安全性能和操作规范等方面,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7b582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f.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一、背景介绍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危险性,需要特殊资质和专业技术操作的设备。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法于XXXX年XX月XX日开始实施。
本文将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解读,分析其主要内容和实施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主要内容特种设备安全法共分为八章,包括总则、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许可、特种设备的制造和安装、特种设备的检验、特种设备的维修和改造、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
1. 总则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总则部分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和分级负责等原则。
2.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主要包括安全监察机构的设立和职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和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结果的处置等内容。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机构的设立和职责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基础,通过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可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预防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3. 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许可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许可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的申请和审批程序、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的范围和要求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等内容。
4. 特种设备的制造和安装特种设备的制造和安装是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保证,特种设备的制造和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本章节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制造单位的资质要求、特种设备的制造程序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等内容。
5. 特种设备的检验特种设备的检验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特种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检验和定期维保,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章节主要包括特种设备的检验机构的资质要求、特种设备的检验程序、特种设备检验结果的处理等内容。
6. 特种设备的维修和改造特种设备的维修和改造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特种设备的维修和改造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369ba9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9.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一、特种设备的定义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是指具有质量重、结构复杂、危险性较大,且在使用中可能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通过特殊技术、特殊工艺、特殊检验或特殊监察方法来保证安全的各类设备。
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二、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性特种设备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设备。
它们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锅炉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能源供应,电梯是高层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起重机械则用于各类物资的搬运。
然而,由于特种设备的特殊性和危险性,一旦发生故障或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特种设备安全成为了现代社会重要的议题。
三、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内容介绍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我国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法》,该法规定了特种设备的生产、销售、使用、检验和得失控制等各个环节应遵守的具体规定。
以下是该法的主要内容:1. 特种设备的分类与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设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管理。
根据设备的不同特性和危险程度,将特种设备分为四类,即第一类特种设备、第二类特种设备、第三类特种设备和第四类特种设备。
每一类设备都有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检验等级。
此外,该法规定了特种设备的制造、销售、使用和维修等环节的相关责任和义务。
2.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规定了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到设备的结构、材料、制造工艺、安全装置等方面,旨在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和突发情况下的安全性。
3. 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该法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修进行了详细规定。
使用者应制定和执行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的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维修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d9419b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7.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1. 引言特种设备安全法是我国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法,有必要对其中的相关概念和条款进行解读和释义。
本文将对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内涵和实施要求。
2. 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特殊部门审批在特定场所、条件下使用的具有危险性的设备,包括压力容器、锅炉、电梯、起重机械等。
特种设备的特点在于其工作环境较为极端或使用条件比较特殊,如果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很容易引发事故,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因此,特种设备被归类为需要严格监管和管理的设备。
3. 特种设备安全的原则和目标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安全第一原则: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置于首位,确保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和报废过程中的安全。
•风险防范原则:特种设备的管理要从风险预防和控制的角度出发,避免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风险。
•法律法规原则:特种设备的管理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的目标是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提高特种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4. 特种设备的分类和管理要求特种设备按照其使用性质和场所划分为多个类别,不同类别的特种设备在安全管理上有着不同的要求。
•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是一类特种设备,主要用于贮存或运输气体、液体或液化气体的容器。
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要求涉及到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验收等环节,同时还包括容器的定期检验和维修保养等方面。
•锅炉:锅炉是一类特种设备,主要用于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锅炉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对锅炉炉膛和烟管的清洁与维护、锅炉水质的控制和处理、燃料的选用和燃烧过程的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73ffa91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9.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种设备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由于特种设备的建造繁琐、操作复杂、安全风险高等特点,其安全管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我国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特种设备安全法》,根据该法,各类特种设备的管理、制造、销售、使用等方面的相关规定被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理解《特种设备安全法》,下面对其重要条款进行解析和阐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津贴设备安全法的设立宗旨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和事故预防,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核心是安全和预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各方面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系统、高效的管理,以确保特种设备能够安全地运行。
第二条特种设备安全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具有特殊技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验要求,有一定危险性的压力容器、电梯、锅炉、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压力管道和其他类型设备。
特种设备安全法将特种设备定义为一类具备特殊技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验要求的设备,如压力容器、电梯、锅炉、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压力管道等。
这些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第二章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检验和监察第六条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法从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检验和监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其中第六条要求各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并建立起健全的特种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每一件特种设备都能够符合国家及企业质量安全标准。
第十三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制造,制造完成后应当进行鉴定。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及特种设备监督管理(95页)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及特种设备监督管理(9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53854698762caaedc33d4a5.png)
(二)重要意义
第一,是维护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 第二,是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第三,是推动节能环保的有力举措。 第四,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5
(三)立法过程
这部法律的特别之处在于:立法计划的申报、起草调研、 草案的提出都是由全国人大直接进行的。历时十几年,经 历了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跨界工作衔接,到第十二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人大代表的作用) 酝酿过程 起草过程 审议过程
9
(一)主要结构及特点
特点: 1、体现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保障安全,促进发展 2、坚持并发展了安全生产方针。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 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3、实施分类的、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链条更加完整。 4、体现了齐抓共管、多元共治工作格局的指导思想。 5、确立了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第八条特种设备生产 、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应当遵守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 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共有39处出现安 全技术规范。体现了特种设备安全法所有技术要求)。
种
4.电梯
设 备
机
5.起重机械
电 6.客运索道
类 7.大型游乐设施
8.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词义特点
事故后果
对人身和财产 安全有较大危 险性
造成群体伤害 造成他人伤害
集合名词
产生较大影响
15 15
湖北荆州“7.26”自动扶梯事故
2015年7月26日9时57分,湖 北荆州一百货商场发生一起自动 扶梯安全事故,一名30岁的女子 被搅入手扶电梯身亡。现场监控 视频显示,一女顾客带着儿子乘 自动扶梯上楼,在最上端,电梯 与楼面之间的盖板在该女士踏上 后,忽然出现翻转,该女士被卷 入缝隙之中。危急时刻,她奋力 将儿子托举出,孩子并未受伤, 该女士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7783e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一、主题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是我国国家在特种设备领域的法律基础。
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具有特殊技术性质和较高危险性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
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于2014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以规范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监督管理和安全监督等活动,保障人民裙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我们将对这部重要法律进行解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内容。
二、法律要求的深度解读1. 特种设备的定义及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了什么是特种设备,以及其范围。
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由于其结构、性能和用途等特点,可能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等。
法律对特种设备的范围和种类进行了具体划分和详细说明,以便有关单位和个人能清晰地理解特种设备的范围和类型,从而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
2.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包括了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报废等环节,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管理和操作。
对于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监督检查等方面也做出了严格要求,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3. 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法律规定了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要求使用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对于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维修和报废等方面也作出了具体规定,以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4. 特种设备的责任和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做出了明确的责任和处罚,包括对使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和经营单位的责任,以及对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c3d57b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a.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1. 引言特种设备是指对生命、财产和环境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如压力容器、锅炉、起重机械等。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法作为我国特种设备管理的核心法律法规,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和监督管理等环节做出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解读,旨在提高公众对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了解和认识。
2.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基本内容特种设备安全法由总则、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特种设备的生产、特种设备的使用、特种设备的维修与改造、特种设备的报废和退役等六个部分组成。
2.1 总则总则部分主要对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安全的原则、法律责任和监管机构等进行规定。
其中,特种设备安全的原则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公开透明、法治保障等。
2.2 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部分主要涉及特种设备的登记备案、监督检查、技术标准和安全评价等。
特种设备的登记备案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设备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登记备案。
监督检查是特种设备的常规监管措施,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技术标准和安全评价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指导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
2.3 特种设备的生产特种设备的生产部分主要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进行规定。
其中,特种设备设计要求包括设计文件的编制、审查和核准,设备制造要求包括材料的选择、工艺的控制和产品的合格检验等。
此外,特种设备生产中还涉及到制造许可证的申请和管理,以及制造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2.4 特种设备的使用特种设备的使用部分主要对特种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进行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正确安装和操作,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保养。
特种设备的使用还需要进行安全培训和操作人员资格的认定,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5 特种设备的维修与改造特种设备的维修与改造部分主要规定了特种设备的维修和改造的管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a643d3d15abe23482f4d3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下简称《特安法》)于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四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特种设备是现代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装备。
特种设备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特种设备的拥有量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2012年,全国特种设备总量为821.67万台,另有气瓶13880.84万只,压力管道85.13万公里。
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五省市的特种设备数量位列前5位,分别为115.5万、100.9万、80万、57.1万、46.5万,占全国特种设备总量的48.7%.福建省特种设备数量为26.8万台,另有626万只气瓶和5546多公里压力管道。
我国的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列世界第一位,上海、北京电梯数量超过纽约、东京,已经是全世界拥有电梯最多的两个城市。
我省特种设备数量在全国的排位与我省GDP的排位基本相当,特种设备与现代化、工业化密切相关,从2003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施行十年来,我省特种设备从10万多台增至28多万台,平均增速18%。
全国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人员约1.2万人,人均监管设备688台,我省已高达1:2000台,个别县区高达上万台。
二、监管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手不够,能力不济。
从全国去年底的数据看,全国设备总量为821.67万台,安全监察人员11936人,人均监管设备688台;而我省人均监管设备目前已达2000台,有的县区达到1万多台,十年来,我省监察干部几乎没有增加。
同时,由于近年来问责中“乱扣帽子”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许多同志不愿干、不敢干,队伍不稳定,新手管安全,青黄不接,能力不济。
这双重因素叠加,造成了全省特安工作水平下滑。
2、机制不善,执行困难。
现行体制机制存在不够科学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第一部分 前 言 第二部分 特种设备安全法条文解读 一、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 二、生产、经营、使用 三、检验、检测 四、监督管理 五、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六、法律责任 七、附则
1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体系 ⒈法律:特种设备安全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国 家主席签署发布。相对于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属于 特别法。而相对于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特种设备法属于 一般法。 ⒉行政法规: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总理 签署发布。 ⒊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令发布。 ⒋地方法规:《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省人 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 ⒌地方政府规章:省长令发布。 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规范性文件:TSG规范、总局 规范性文件包括公告并行,今后将以TSG规范为主体。 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六)为改革留有空间
本法在坚持基本原则、制度的同时,留下改革空间。 1.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实施方式未明确规定 (1)生产单位许可、检验和检测机构核准(第十八条、第五十 条)没有规定负责具体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级别。
12
一、关于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
(2)安全管理人员、检验和检测人员、作业人员的资格管理( 第十四条、第五十一条)没有明确规定由谁实施。 2.为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奠定法律基础,本法规定了行 业协会的作用、要求和目的(第九条)。
2.全面规定了生产单位的主体责任 (1)许可要求,没有具体规定各类设备生产各环节的许可项目, 按照分类要求实施(第十八条)。 (2)生产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
负责(第十九条)。
15
二、关于生产、经营、使用义务 (一)进一步强化企业责任
2.规定了生产者的主体责任。 (3)明确设计文件鉴定、型式试验由经核准的检验机构进行 (第二十条)。 (4)规范了出厂资料和文件的表述,规定铭牌、警示标志及其
(7)建立缺陷召回制度,要求主动召回,否则责令召回(第二
十六条)。 3.增加经营环节的要求(第二章第三节)经营包括销售、出租、 进口。 (1)规定销售的设备符合要求、随机资料齐全,建立验收和销
售记录制度,禁止销售不符合要 求的特种设备(第二十七条)。
(2)明确了出租和承租的各方责任,其中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 原则上由出租方负责(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
取得许可;
充装前后检查,禁止充装不符合要求的移动式容器和气瓶; 气瓶充装单位义务,提供符合要求气瓶、使用指导、办理使 用登记、申报定期检验。
22
三、关于检验、检测 本法进一步明确了检验、检测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一方面明确 了检验队伍的主导力量和体现了政府保障安全的监督作用,另 一方面强化了企业责任,并利用检测这只社会力量、采取市场
前言(二)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总体把握 2.立法的总原则 坚持基本制度,为改革创新留有空间;强化企业责任,加大 处罚力度;优化法定检验,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明确监管职责, 提高工作效力。 基本制度 :分类监管;全过程监管;生产、经营、使用单
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安全保障
(义务);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 度;事故应急救援、调查处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第十三条)。 (2)人员资格和义务要求(第十四条)。
14
二、关于生产、经营、使用义务 (一)强化企业责任
1.总的要求(第二章第一节) (3)自行检测、维护保养和申报检验并接受检验的义务(第十 五条)。 (4)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评审要求(第十六条)。
(5)鼓励投安全责任保险(第十七条)。
(1)检验活动的强制性和法定性
申报、提出、接受(第十五条、第四十条); 设计文件鉴定、型式试验(第二十条); 监督检验(第二十五条)。
24
三、关于检验、检测
(2)检测活动的自愿性和委托关系(第五十条)。 (3)行为规范和处罚、收费要求不同 不得故意刁难相对人(第五十六条),否则受到惩罚[第九十三 条种设备安全法条文解读
一、关于立法宗旨、调整范围、监管体制
(一)立法宗旨(第一条)
1.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体现了特种设备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 2.预防事故 表述了安全工作中的基本目标。 3.保障安全、促进发展
表述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
8
一、关于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
途等。 2.全过程监管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监 管环节和监管部门两个方面。
10
一、关于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 (四)监督管理体制(第五条) 与条例表述基本一致。
1.监管体制的历史情况,监察、监督管理概念。
2.政府负责的部门含义。 (五)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在本法中得到确定(第八条)。具体规 定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和节能要求,以及生产、使用、检验、检测
责任落实到位;
规划投入到位; 培训教育到位; 常规管理到位; 应急管理到位。
二、关于生产、经营、使用义务 (一)进一步强化企业责任 4.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
▲ 使用者具体的安全要求
使用登记(第三十三条)、建立制度(第三十四条)、建立档案 (第三十五条)、设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第三十六条)、进行维 护保养和定期检查(第三十九条)、提出定期检验(第四十条)、问 题处理(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水(介)质处理(第四十四条)
收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第九十九条)。
2.在优化法定检验监督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检测力量的 作用 (1)允许委托具备条件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工作(第五十条)。 (2)合理的设定自检和法定检验项目、周期。
(3)创造条件进一步发展检测力量的作用。
25
三、关于检验、检测 (四)加强法定检验、发挥社会力量 3.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工作行为 本法对包括取得核准(第五十条),遵守规定和要求、诚信服务 (第五十二条),检验、检测结论负责和隐患报告(第五十三条), 保密义务(第五十五条)等做出了规定,还规定了禁止性要求,并 且规定了监督管理部门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要求(第五十三条、
17
二、关于生产、经营、使用义务 (一)进一步强化企业责任 3.经营环节的要求 (3)提出进口特种设备要求(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
符合我国规范、检验合格、进口许可;
文件资料符合要求、采用中文; 进出口遵守商品检验法律、法规要求; 进口告知。
18
二、关于生产、经营、使用义务 (一)进一步强化企业责任 4.使用者(单位)的安全责任 ▲使用者(单位)原则安全要求。 思想认识到位;
2
前言(二)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总体把握 3.基本结构
包括总则,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监督管理,事
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等七章,其中生产、 经营、使用一章又分一般规定、生产、经营、使用四节,共计 一百零一条。 第一章总则有十二条,主要表述立法宗旨、调整范围、监管
体制。
第二章第一节一般规定有五条,规定生产、经营、使用单位 共有的义务、人员要求等。
(6)使用单位的报废义务,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处理(第四十八
条)
报废条件,有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安全技术规范规定; 报废义务和措施,使用单位消除功能、注销; 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处理,检验或者评估。
21
二、关于生产、经营、使用义务 (一)进一步强化企业责任
4.使用者的安全责任
(7)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的充装单位义务(第四十九)。
运作方式,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注入了第三方作用。
(一)检验、检测工作的基本作用和做法
1.在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
2.我国目前检验、检测工作的基本做法。
23
三、关于检验、检测
(二)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1.安全监察机构职责。2.监察与检验双轨制。 (三)现时存在的问题 监察、检验队伍力量与特种设备迅速增长的矛盾。 (四)优化法定检验、发挥社会力量 1.检验机构和检测机构活动不同,处罚也有区别
(二)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总体把握
2013年6月29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三次会议表决《特种设备安全法》,审议通过了《特 种设备安全法》。本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 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时期。 1.立法的必要性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法律进行规范。 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层次低于法律,《条例》对特种设备 形成的民事责任不能进行规定。 安全技术规范需要法律进行定位,现行规范因为缺乏法 律地位,有些国家不认可。 需要法律进一步强化落实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
告.doc
9
一、关于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 (三)安全工作基本原则(第三条) 本法坚持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根据本身工作的特点
兼顾一些相关工作。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节能环保。 3.综合治理。 (四)分类监管,全过程监管(第四条)
1.分类监管是一项具体的监管制度。分类:种类、场所、用
5
前言(二)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总体把握 3.基本结构 第二章第二节生产有九条,规定生产单位义务。 第二章第三节经营有五条,规定经营单位(包括进出口)义 务。
第二章第四节使用有十八条,规定使用单位
义务。
(包括充装)
第三章检验、检测有七条,规定检验、检测机构作用、义 务和职责。 第四章监督管理有十二条,规定了监督管理部门的职权和 执法工作的职责。
使用说明、注意事项、警示标志置于显著位置;
乘客遵守要求、服从管理和指挥。 (3)明确了电梯维护保养的承担单位,并规定负责维护保养的 单位要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第四十五条)。 (4)规定电梯制造单位对其制造的电梯运行情况跟踪和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