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作】眶上入路(眉毛皮肤切口)

合集下载

【看图说手术】眶上外侧入路

【看图说手术】眶上外侧入路

【看图说手术】眶上外侧入路赫尔辛基Juha Hernesniemi教授最喜欢使用的手术入路就是眶上外侧入路。

至今,Juha Hernesniemi教授已使用这个入路完成了超过五六千例手术,包括前循环血管病变以及前颅窝实质性、非实质性病变,还包括额叶底面病变。

眶上外侧入路实际上是对Yasargil经典翼点入路的改良,更快、更简单、创伤更小,而且更为直接的接近额下区域。

眶上外侧入路的手术切口较小,游离骨瓣的面积也小,而且与经典的翼点入路相比,颞骨所涉及的范围更小。

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周岩眶上外侧入路,皮肌瓣作为一层同时牵开,颞肌仅需分离其前缘即可。

颞肌分离的范围越小就能越有效地减少颞下颌关节活动、咀嚼和张口的麻烦,以及远期颞肌萎缩的问题。

由于这个入路并没有显露面神经额支,所以就不存在损伤的可能性。

因为手术切口和游离骨瓣都相对较小,所以缝合、固定也就相对简单。

【适应范围】眶上外侧入路可适用于所有前循环的动脉瘤,但是大脑前动脉远端的动脉瘤除外。

此外,这个入路还适用于基底动脉分叉较高的动脉瘤,甚至是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动脉瘤。

除了动脉瘤,眶上外侧入路还可以显露鞍区、鞍上、前颅窝和蝶骨嵴肿瘤。

这个入路可以良好的显露外侧裂的前端,如果将其向后、向颞做适当延伸,就可显露外侧裂的远端。

只需要适当调整开颅方向,即可获得更为广泛的额侧或是颞侧的显露。

如果再配合头部位置的调整,就可用最小的创伤更为完美的显露术野。

【体位】仰卧位,头和肩部高于心脏平面,头向对侧旋转15-30°,侧屈并轻度过伸。

体位的调整需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不过,总体而言,头部的旋转角度不应超过经典翼点入路所需的角度,因为如果旋转角度过大,颞叶则会阻挡进入外侧裂的视角。

此外,如果病变的位置较高,则需加大头部过伸的角度。

反之,当病变贴近于颅底,头部则需轻度前屈。

侧屈则可使外侧裂的近端近乎垂直,这样有利于显露大脑中动脉近端和颈内动脉。

【切口和骨瓣】额颞切口,止于颧弓上2-3cm。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与入路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与入路

皮肤切口设计原则
避免切口损害容貌 有利于病变的显露 充分考虑皮瓣的神经血管支配 头皮瓣的长度不应超过基底宽度的1.5~2倍
早期的神经外科注重手术切口的设计,而较少关心手术过程中的入路问题。随着显微神经外 科技术的应用,神经解剖的发展以及神经影像技术的进步,现代神经外科对手术入路的描述逐渐 精细,手术切口更加灵活。
翼点入路
操作要点 钻孔 关键孔:颞上线前端外侧缘,额颧缝上方 第二孔:额骨眶上缘 第三孔:顶骨的颞上线上 第四孔:颞骨鳞部 根据手术的目的和需要,钻孔数目可变 在蝶骨嵴上常有一骨管或骨沟,其中走行有眶脑膜功脉,它是脑膜中动脉伸向前颅 底的重要分支,有时出血汹涌,手术时应可靠电灼后切断。
翼点入路
操作要点 切除蝶骨嵴要达到与眶后壁以及前颅底平齐的程度,以消除任何阻挡达到颅底视线 的骨质屏障,并充分显露外侧裂 硬膜以蝶骨嵴为中心弧形剪开,向骨孔方向附加放射状切口
经翼点-颞前入路
适用于向鞍后及鞍旁延伸的病变,对间隙3、脚间池和中脑周围区的暴露要优于标准 翼点入路; 切口向耳后颞区方向延伸; 骨孔中第3孔略后移、第4孔更靠近后外侧; 蝶骨大翼和颞区的骨质要尽量咬除,以暴露覆盖颞叶的硬膜; 电凝并切断颞叶引流至蝶顶窦的静脉,抬起颞极并向后牵拉颞叶,显露间隙3、脚间 池和中脑周围区。
早期的神经外科手术切口主要有两种: 瓣状(马蹄形)切口:多用于幕上手术 直切口:多用于幕下手术
马蹄形切口 直切口 “S”形切口
幕上下联合切口
冠状切口
Souttar切口 体位
仰卧位,头后仰,上半身抬高 皮肤切口
双额切口起自一侧耳屏前方的发迹前缘(耳屏前1cm),至另侧耳屏前方的对应 点,双侧对称,中间弧形向前
翼点入路 切口 切口下端一般不超过颧弓水平,以免损伤面神经主干(位于颧弓下方1cm),且尽量 靠近耳屏,以避免损伤面神经额支 可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切口结束的位置:眼外眦上的额部发际、眼内眦上的额部,至颞部脂肪垫时深入其下分离,以保护面神经额支(锐性分 离,就是紧贴着颞肌筋膜表面,用手术刀向前分离) 颞肌分离时遵循由后向前,由下向上的分离原则,尽量保持颞肌筋膜的完整(可减 少出血) 内侧前缘应尽量接近眶上缘,外侧前缘暴露眶外侧缘

神外入路丨眶颧入路---SevenAneurysms系列第十一期

神外入路丨眶颧入路---SevenAneurysms系列第十一期

神外入路丨眶颧入路---SevenAneurysms系列第十一期编者按本期为Worldneurosurgery定期连载的《动脉瘤大师级神作--Seven Aneurysms》著作第十一期。

本期主要内容为眶颧入路,《Seven Aneurysms 》系列内容包括 Section I The Tenets:1. 在显微镜下操作;2. 蛛网膜下腔的解剖;3.脑牵拉;4.血管控制;5.临时夹闭;6.永久夹闭;7.夹闭后的检查;8.必要的脑切除;9.术中破裂。

Section II The Approaches: 10.翼点入路; 11.眶颧入路; 12.前纵裂入路; 13.远外侧入路。

Section IIIThe Seven Aneurysms: 14.后交通动脉瘤; 15.大脑中动脉瘤; 16.前交通动脉瘤; 17.眼动脉动脉瘤; 18.胼周动脉瘤; 19.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 20.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Seven Aneurysms】往期回顾•第一期:神外医师基本功-- 在显微镜下操作技巧•第二期:神外医师基本功--蛛网膜下腔的解剖•第三期:神外医师基本功--脑牵拉•第四期:神外医师基本功--血管控制•第五期:动脉瘤手术基本功--临时夹闭•第六期:动脉瘤手术基本功--永久夹闭•第七期:动脉瘤手术基本功--夹闭后的检查•第八期:动脉瘤手术基本功--必要的脑切除•第九期:动脉瘤手术基本功--术中破裂•第十期:神外入路丨翼点入路第十一期:Orbitozygomatic Approach--眶颧入路■ Rationale and Indications--优势和适应证The orbitozygomatic approach dramatically enhances the standard pterional craniotomy. When a patient’s head is rotated away from the aneurysm and extended, the superior and lateral orbit becomes the roof of the operative corridor. Drilling down the pterion raises this roof, but not nearly as much as removing orbital walls completely and depressing the eye with the dural flap. Zygoma resection increases the mobilization of the temporalis muscle inferiorly, which opens the middle fossa to facilitate mobilization of the temporal lobe in a posterolateral direction. A widened operative corridor improves illumination, reduces brain retraction, and improves maneuverability. A good orbitozygomatic approach gives the neurosurgeon a wide sweep of surgical trajectories ranging from supraorbital to transsylvian to pretemporal to subtemporal. Surgical trajectory can then be tailored to the pathology. In addition, the orbitozygomatic approach extends the upward view of the basilar apex. The line of sight through the microscope intersects with the orbital rim and eye as the viewing target rises in the interpeduncular cistern. The orbitozygomatic approach eliminates the shadow that would otherwise be cast over high-riding basilar apex aneurysms with a pterional approach.眶颧入路显著扩大了标准翼点入路的范围。

眉弓外侧切口联合下睑结膜内切口入路眶颧颌骨折的早期整复治疗

眉弓外侧切口联合下睑结膜内切口入路眶颧颌骨折的早期整复治疗

例; 年龄 8~5 , 2岁 平均 2 ; 伤原 因分别为车祸伤 8例 , 2岁 致 钝器 伤 4例。患者入 院后经 C T扫描提示 , 均有颧 骨骨折 , 其中伴有眶 下壁骨折 1 , 2例 合并眶 内侧 壁及下 壁骨折 5例 。患者颧 部 明显
塌陷 1 、 0例 眼球 内陷 6例 、 球 运 动 障 6例 、 视 6例 。 眼 复 12 手 术 方法 . 12 1 切 口选 择 .. 患者全麻下手术 。 眉 弓外 侧 切 口联合 下 睑结 膜 内切 口。
【 关键词 】 眶颧颌骨折 ; 早期整复
近年来 , 交通事故和各种外伤造 的眶颧颌骨折的发病率呈 上升趋 势, 眶颧颌骨折 的治疗正逐渐引起整形外科和眼科医生 的 重视。 自20 0 6年以来笔者所在 医院整形外科和 眼科 共收治眶颧
颌 骨折 患者 1 。采 用 眉 弓 外 侧 切 口联 合 下 睑结 膜 内 切 口人 路 2例
[] 1 范先 群. 眶 骨折 整 复手 术 的现 状 和 问题. 科 ,05 1 眼 眼 20 ,4
( ) 37—39 6 :5 5.
外侧 及 眶下 缘 用 钛 扳 做 坚 固 内 固 定 。 124 软 组 织 、 .. 眼外 肌 复 位 切 开 眶 下 缘 骨 膜 , 查 眶 内 侧 壁 和 探
[ ] t os W, a e uy M,ako e a r iino 5 Wi hueR B t r r Jcsn A, t 1 e c o f e tb .P d t
c o h l sb o u e o g a h f r“ lw o t o bt l r c n p amo y c mp t d tmo r p y at e bo u” ri a — af t r . r h h l l 1 9 7 6 8 u e B Op ta mo , 9 4, 8: 1 . J

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观察

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观察

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观察乔鹏;戴刚;谈华;曹东彪;陈坚【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8(043)001【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为眶上锁孔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成人尸头标本的鞍区和颅前窝骨性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对15例成人尸头使用手术显微镜进行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下Willis环及其附近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额骨颧突内板到同侧前床突尖的距离最短,为(58.1±2.8)mm;到对侧后床突尖距离最长,为(75.8±2.6)mm.额骨颧突内板与同侧后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最小,为32.8°±2.1°;与对侧前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最大,为49.8°±4.4°.结论:眶上锁孔手术暴露同额下入路,可达鞍区,且是一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总页数】3页(P151-153)【作者】乔鹏;戴刚;谈华;曹东彪;陈坚【作者单位】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洛阳,471009;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洛阳,471009;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洛阳,471009;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洛阳,4710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1【相关文献】1.眶上锁孔入路去除眶顶的解剖学研究 [J], 王晓军;兰青2.经眉眶上锁孔入路与经翼点锁孔入路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J], 冯文峰;张永明;黄理金;张喜安;陆云涛;漆松涛3.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 [J], 冯文献;李力;徐绪昌;刘继东;杨扬;焦云琦4.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J], 刘荣耀;许瑞雪5.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J], 黎慧珍;戴冀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外科手术几种手术入路

神经外科手术几种手术入路

神经外科手术几种手术入路(二)眶上-翼点联合入路神经外科医师在不断发展对脑组织牵拉最小而能获得充分显露的手术入路。

McArthur和Frazier分别在1912和1913年在经额入路中切除眶上缘以获得更好的显露;1982年Jane改良了眶上入路并作为眶部肿瘤的首选入路;翼点入路首先由Heuer在1918年应用于鞍上病变,1941年Dandy对此进行了改良并用于前交通动脉瘤手术,Yasargil也对此入路进行了改良,现已常规应用。

但单用一种入路对位于颅底并向多方向伸展的病变均不适用。

眶上-翼点联合入路结合两个入路的优点,使得术者能在尽可能最短的途经上分离,更接近病变;同时手术可经过额下、经侧裂和颞下多途经进行;另外,由于只有一个骨瓣,无需重建,没有功能和外形上缺失。

此入路可以获得广泛的显露,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合,可以很好地分离神经血管结构并保存其功能。

⒈适应证:鞍上、鞍旁及鞍后以及伸展至海绵窦、沿天幕切迹和眶内的大型病变。

如蝶骨嵴内侧和蝶眶脑膜瘤,特别是床突型脑膜瘤,巨大垂体瘤,伸展至脚间窝病变也易于处理,向视交叉后生长的颅咽管瘤,基底动脉末端的巨大动脉瘤。

⒉手术步骤:⑴体位:仰卧位,术侧肩下垫枕,手术床前部向上抬高15~20度角,头向下倾斜20度角并向对侧旋转45度角。

头架固定头部。

⑵切口:冠状切口,从肿瘤侧颧弓水平到对侧颞上线,开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颞浅动脉和面神经的额枝。

颞肌从颧弓前方尽可能低的水平切断,向后下方向牵开,暴露颧弓、蝶骨和额骨三者交界处,额骨骨膜向后切开,向前剥离,骨膜的完整基底连同眶周骨膜一起,从眶顶缘和眶外侧壁游离,眶上神经从眶上切迹中游离出来。

⑶骨瓣:第一个孔钻在鼻根部额骨上,为外观原因应尽可能小,在**,此孔通常要通过额窦,应用骨蜡或颞肌填塞;第二个孔为关健孔(MacCarty keyhole),在额骨颧突正后方颞窝的蝶额骨交界处,此孔的上一半在颅内,暴露硬脑膜,下一半暴露眶周,上下两半之间被眶顶隔开;第三个孔向后靠近颞窝底,其余再在额颞部相应处各钻一孔,先将额骨和颞骨之间锯开,再将颞骨上孔(第三个孔)之间锯开,最后将眶顶锯开,形成的骨瓣应包括眶的上缘和外侧壁、眶顶的前部和邻近的额骨和颞骨,此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眶周内容物的完整,特别是眶内脂肪外的筋膜,如有破损,脂肪外凸,影响眶内操作。

眶上眉弓入路操作规范

眶上眉弓入路操作规范

眶上眉弓入路操作规范【适应症】前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动脉瘤、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禁忌症】1.眶上入路不能显露的部位的动脉瘤;2.病人身体状况不能承受手术的;【术前准备】复习影像学资料(DSA、CT)【操作方法及程序】1动脉瘤夹闭原则:1)抬额叶,先沿颅底向侧裂方向探查,蛛网膜刀划开侧裂池,放出脑脊液,降低压力。

2)进一步抬起额叶,沿前颅窝底垂直向下方探查至视神经,剪开蛛网膜,良好显露视神经、颈内动脉、第一间隙(视交叉前间隙)、第二间隙(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3)由近端向远端探查各段血管,直至发现动脉瘤(注:眼动脉段动脉瘤可能被前床突遮挡,可在硬膜外或硬膜内磨除前床突,必要时开放视神经管,以充分暴露动脉瘤瘤蒂)。

分离动脉瘤时应分离动脉瘤蒂,尽量避免分离动脉瘤顶。

充分分离动脉瘤蒂两侧后根据动脉瘤蒂的直径选择适当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蒂部。

4)可以根据手术中情况,必要时临时阻断载瘤动脉。

5)建议多普勒超声监测载瘤动脉的血流指数,了解载瘤动脉有无狭窄。

6)罂粟碱溶液浸泡术野,对抗手术操作造成的血管痉挛。

2关颅步骤:1)分止血后缝合硬膜,硬膜有缺损时可以取筋膜、肌肉修补,或以人工硬膜修补。

2)骨瓣复位,以钛夹、钢丝或10号丝线固定。

(建议使用2枚钛夹,同时可封闭骨孔)3)分层缝合肌肉、筋膜及帽状腱膜;缝合头皮(建议3.0线皮内缝合)。

【注意事项】1.抬起额叶时尽可能避免对额叶的挫伤;2.处理动脉瘤前尽可能显露载瘤动脉的近端和远端,以便于阻断血流;3.夹闭动脉瘤颈部时尽可能避免夹闭不全,或夹闭穿动脉;【并发症】1.血管损伤,包括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等;2.视神经损伤;3.动脉瘤术中破裂;4.脑梗塞;5.术后血肿;6.血管痉挛;7.动脉瘤颈残留;。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13例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13例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13例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对邻近颅底的额叶血肿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部分病例使用内镜辅助观察,血肿清除后骨瓣复位、固定。

结果共治疗额叶血肿13例,其中高血压性血肿3例、外伤性10例,血肿量30~60 ml。

术前剧烈头痛6例、嗜睡4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

术中出血量约10~50 ml,手术时间70~105 min。

术后第1天复查CT显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3例。

术后患者神志及头痛症状明显好转,随诊3个月无血肿复发。

结论对于合适病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清除邻近颅底额叶血肿的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额叶;颅内血肿额叶血肿临床上多见,常见于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病例。

处理该类血肿的常用手术方法主要有冠状切口经额、额颞入路血肿清除术。

然而上述手术入路为避免影响患者术后面容,需将头皮切口置于发际内,对头皮、颅骨的创伤大,且有因骨窗位置偏高导致术中牵拉额叶的可能[1~3]。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具有创伤小,紧贴颅底形成骨窗、直达邻近颅底的额叶病灶及术后美容效果好的特点。

2008年开始应用该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邻近颅底的额叶血肿,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外伤导致额叶挫裂伤并血肿形成10例,高血压并额叶出血3例。

其中男8例,女5例。

年龄21~83岁,平均36.4岁。

起病时间4~36 h,平均7.3 h。

1.2 临床表现GCS评分8~14分。

嗜睡4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剧烈头痛6例,熊猫眼及脑脊液鼻漏3例,均无脑疝表现。

颅脑CT检查显示单侧额叶脑挫裂伤和(或)额叶血肿、血肿量30~60 ml,伴中线移位、脑室受压(图1)。

所有病例术前检查均无凝血功能障碍。

1.3 手术方法术前不需备皮。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平卧位,术侧肩部垫高。

眼眶手术的手术进路[1]

眼眶手术的手术进路[1]

眼眶手术的手术进路概述眼眶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用于治疗各种眼眶疾病,如眼眶肿瘤、眼眶感染、眼眶畸形等。

手术进路是指医生在进行眼眶手术时所选择的进入眼眶的路径。

合理选择手术进路对手术的成功与否、术后恢复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眼眶手术的手术进路进行详细介绍。

前额进路前额进路是眼眶手术中常用的手术进路之一,适用于部分眼眶肿瘤的切除。

手术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

2.确保手术区域清洁,消毒手术区域。

3.医生在前额部位画出切口线,一般位于额骨发际线上,双侧对称。

4.医生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切口皮肤切开及组织分离,有需要时可能需要切断部分额肌。

5.医生进一步扩大切口,暴露眼眶。

6.医生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眼眶内的操作,如切除肿瘤组织。

7.手术结束后,医生将切口逐层缝合,并进行必要的包扎处理。

8.术后进行恢复护理和观察,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后续治疗计划。

眶下路进路眶下路进路适用于眶下深部病变的手术,如眼眶动脉瘤的夹闭术等。

手术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

2.眼科医生在下睑缘上0.5cm处画线,作为切口参考。

3.麻醉医生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切口皮肤切开及组织分离。

4.医生进一步扩大切口,暴露眼眶下方的病变部位,并移开相应的组织。

5.医生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如夹闭眼眶动脉瘤。

6.手术结束后,医生将切口逐层缝合,并进行必要的包扎处理。

7.术后进行恢复护理和观察,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后续治疗计划。

眶上外路进路眶上外路进路适用于眼眶肿瘤的手术,如眶内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

2.确保手术区域清洁,消毒手术区域。

3.医生在眶上外侧部位画出切口线,切口位置一般位于前庭骨上方外眦角和眉嵴之间。

4.麻醉医生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切口皮肤切开及组织分离。

5.医生进一步扩大切口,暴露眼眶上方的病变部位,并移开相应的组织。

6.医生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如切除眶内肿瘤。

手术技巧展示keyhole手术入路——眶上入路

手术技巧展示keyhole手术入路——眶上入路

⼿术技巧展⽰keyhole⼿术⼊路——眶上⼊路周博⼠周岩,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曾赴德国Greifswald⼤学医学中⼼和芬兰赫尔⾟基医学中⼼学习、访问,先后师从世界著名神经外科⼤师Juha Hernesniemi (芬兰)、Henry W.S. Schroeder(德国)和余新光(301医院)。

因《脑膜瘤的基础研究和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获全军医疗成果⼆等奖。

擅长脑和脊髓肿瘤;脊柱疾病;脑膜瘤;⾯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额下和额外侧⼊路的前世今⽣额下和经额⼊路是FrancescoDurante为切除嗅沟脑膜瘤⽽发明的(1885年)。

Durante在他的这个具有历史性的⼿术中,是这样记录的:“为了显露额叶,我们设计了带⾻⽪瓣,形状呈马蹄形,基底朝向额颞⽅向。

”使⽤这种⾻瓣成形技术,在次全切除肿瘤后,患者病情恢复平稳,⽆任何神经功能障碍。

第⼀个使⽤眶上额下⼊路的是FedorKrause,记录在其先锋论著《脑和脊髓外科》中(1908年)。

依据当时的外科技术Krause也创造了⼀个切⼝-⾻膜-⾻瓣的联合切⼝,以此来降低术中的出⾎量和避免术后切⼝感染。

开颅范围较⼤,Krause使⽤的是硬膜外⼊路,因为是在蝶⾻嵴部位切开的硬脑膜,所以额顶颞⽪层并未直接暴露。

图⽚采⾃Fedor Krause的先锋论著《脑和脊髓外科》第⼀版。

Krause使⽤两步骤显露这个颅底脑膜瘤。

在完成额下开颅后,从硬膜外⼊路完成肿瘤的部分切除。

因此,最⼤程度的降低了⼤脑⽪层的损伤。

由于脑组织肿胀的⾮常厉害,所以额叶牵拉的⽐较狠(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术后病⼈死亡。

Charles H.Frazier也报道了⼀个相似的硬膜外⼊路——显露垂体腺及其邻近结构(1913年)。

过度牵拉额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为了使这种情况的发⽣⼏率降⾄最⼩,Frazier使⽤⾻成型技术去除眶上缘和眶顶。

Frazier的额下硬膜外⼊路(发表于1913年)。

眼眶手术的手术进路

眼眶手术的手术进路

眼眶手术的手术进路眼眶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治疗眼眶相关的疾病,例如眼眶肿瘤、眼眶外伤等。

手术进路是指医生在进行眼眶手术时所选择的切口和进入眼眶的路径。

合理选择手术进路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眼眶手术常用的手术进路。

1. 前庭入路前庭入路是最常见的眼眶手术进路之一,适用于眼眶后壁病变的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眶隔与上颌窦之间的部位进行切口。

然后,医生会切开眶隔,暴露出眼外肌和眼神经。

这个进路的优点是可视野良好,可以较为全面地处理眼眶后壁的病变。

然而,前庭入路进入眶腔后,必须小心避免损害眶内结构。

2. 外眦入路外眦入路适用于眼眶前壁病变的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眉毛上方的外眦处进行切口。

然后,医生会通过切开眶隔和筋膜组织,暴露出眶前区域。

这个进路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对眼眶前壁病变的处理较为直接。

然而,外眦入路的缺点是视野较为有限,对于眼眶深部的病变处理可能不够充分。

3. 额骨入路额骨入路适用于眼眶的上方和外侧病变的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额骨上方进行切口,并通过切开额肌和颞肌,进入眶腔。

这个进路的优点是可视野较好,适用于眼眶上方和外侧的病变处理。

然而,额骨入路的缺点是切口较大,可能造成一定的创伤。

4. 筛窦入路筛窦入路适用于眼眶后部和侧后部的病变的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鼻腔内侧进行切口,并延长至筛窦开口处。

然后,医生会通过切开筛窦,进入眶腔。

这个进路的优点是可视野较好,适用于眼眶后部和侧后部病变的处理。

然而,筛窦入路的缺点是切口需要穿越筛窦,可能造成骨折和出血等并发症。

5. 眶底入路眶底入路适用于眼眶底部病变的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下眼睑结膜内侧进行切口,并通过切开结膜和筋膜组织,进入眶腔。

这个进路的优点是可视野较好,适用于眼眶底部的病变处理。

然而,眶底入路的缺点是对于眼眶上方和侧方的病变处理不够充分。

6. 其他进路除了上述的常见手术进路之外,医生还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其他进路,如眶颧入路、入项切口等。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伦鹏;胥建;吴泽玉;赵彦;窦以河【摘要】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61例患者,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Ⅲ级14例;大脑中动脉瘤9例,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0例,多发动脉瘤8例.一期完全夹闭动脉瘤60例,二期夹闭对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疤痕小,切口相关并发症少.经该术式夹闭71个前循环动脉瘤,包括8例多发动脉瘤患者.随访有98.3%的患者恢复良好,轻残1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入路,术前谨慎选择患者及充分手术经验和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15)006【总页数】4页(P497-500)【关键词】眶上开颅;锁孔入路;动脉瘤【作者】伦鹏;胥建;吴泽玉;赵彦;窦以河【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夹闭前循环动脉瘤有多种手术入路可以选择,包括经额下、翼点入路等。

入路选择均需遵循安全且能给手术者提供充分暴露及手术操作空间的原则。

随着手术条件进步,夹闭动脉瘤已不再是手术的唯一要求。

手术中如何减少对周边组织如皮肤、颅骨、硬膜,特别是脑组织的损伤是目前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新要求。

我们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采取了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汇报如下。

一、一般资料共61例患者71个前循环动脉瘤,经62次手术夹闭。

其中男30例,女31例;年龄21~77岁,平均54.7岁。

眉上下切口提眉术(转载)

眉上下切口提眉术(转载)

眉上下切⼝提眉术(转载)术前设计术前取坐位。

根据求美者的要求、年龄、职业、⾯形、眉形、眉睑间距及⽪肤松弛等情况,遵循眉部美学标准设计切⼝的位置,⽤亚甲蓝确定提眉的范围。

眉部美学标准:①眉头为内眦向上的延长线;②眉尾为⿐翼与外眦向上的延长线;③眉峰在眉的中外1/3处;④眉与上睑缘距离为睁眼状态下,上下睑缘间的⾼度。

按照“5点”法,即以美学标准设计的眉头设定为点1,眉峰为点3,眉尾为点5,点1~3中间设定为点2,点3~5中间设定为点4。

在分别紧靠眉⽑上缘或眉⽑下缘部位设计眉上切⼝或眉下切⼝,注意要紧贴眉⽑设计。

切⼝长度为4.2~5.6cm,宽度为0.7~1.5cm。

切⼝最宽处应在眉外1/3处,即眉峰。

操作步骤⾯部⾏常规消毒,铺⼱。

⽤眼科镊反复提捏⽪肤,再次确定⽪肤需切除的宽度和长度,以钢尺测量。

采⽤1%利多卡因5ml+1∶10万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醉,每侧眉注射约2ml。

沿设计线切开⽪肤、⽪下组织(⼑刃略倾斜以保护⽑囊);将设计线内的全层⽪肤切除后,以眼科组织剪沿切缘向下潜性分离⾄眼轮匝肌浅层,电凝彻底⽌⾎。

由于⾯神经额⽀的⼊肌点为眉尾上1.5~2.0cm处的额肌深⾯⼊肌,为避免损伤额⽀,⼿术切开层次不能太深,设计切除的宽度应<1.5cm。

⽤眼科镊上提切⼝下缘⽪肤,观察上睑上提效果。

由眉头⾄眉尾以亚甲蓝标记3~5个眼轮匝肌折叠缝合点。

采⽤5-0⽆损伤可吸收线⾃下向上折叠眼轮匝肌⾄筋膜层呈⽔平褥式缝合,折叠距离为0.6~1.8cm,⽤6-0可吸收线⾏切⼝上下缘的真⽪层间断⽪内缝合,再以7-0⽆损伤线连续缝合表⽪层,在⽆张⼒下闭合切⼝。

对于需同期⾏额部除皱术者,在眉正中设计1.0cm横形切⼝,并在⽪下、⾻膜下⾏额部双层剥离除皱法去除额纹;对于眉间纹较严重者,在两眉头的⽪下组织⾏⼴泛潜⾏分离,以拉钩牵引显露降眉肌与皱眉肌,并切断或切除部分肌⾁,以达到去除“川字纹”及⿐根纹的效果。

若同时⾏睑袋成形术,则在提眉术毕施术。

眶上锁孔入路的临床应用

眶上锁孔入路的临床应用

眶上锁孔入路的临床应用岳树源;张大建;张建宁【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05(005)002【摘要】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0年6月-2004年6月鞍区病变患者36例,其中垂体肿瘤30例,鞍区脑膜瘤3例,颅咽管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沿眉弓做切口,切口长度约5 cm,骨窗范围长约3.5 cm,宽2.5 cm,弧形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的辅助下完成手术.结果36例中30例垂体肿瘤者手术全切除率为80.00%(24/30),次全切除率13.33%(4/30);脑膜瘤3例均达到辛普森Ⅱ级切除;颅咽管瘤2例,1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夹闭后交通动脉瘤1例.16例垂体肿瘤患者于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2例伤口发生脑脊液漏,1例手术后额叶内小血肿,1例手术后视力较术前减退,1例伤口感染.手术中嗅神经保留完好,无一例死亡.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创伤,对于部分颅前窝及鞍区病变,眶上锁孔入路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经额手术入路.【总页数】3页(P101-103)【作者】岳树源;张大建;张建宁【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的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 [J], 麻育源;兰青2.眶上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J], 王镛斐;李士其;吴劲松;赵耀;寿雪飞3.经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 [J], 赵冬;刘祺;王业忠4.单侧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应用解剖研究 [J], 杨华;李爱民;刘希光;周静;仇劲松;高峰;周海5.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J], 郑军;范振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摘要】外伤性视神经损伤(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通常导致颅脑外伤患者视力严重障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手术治疗。

该文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现况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激素;手术时机;术式外伤性视神经损伤(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 是指外力经眶骨或眼球的传导对视神经造成间接性损伤,导致急剧而显著的视力下降,是闭合性颅脑外伤常见合并症之一,约占颅脑损伤患者的0.7%~2.5%[1],由于其隐匿性常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视力损失。

由于解剖结构和生理学特点,临床上外伤性视神经损伤90%是其在视神经管段受骨管骨折变形、移位导致的间接性损伤[2]。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促进部分患者的视神经功能恢复。

与此同时,视神经管开放减压术也是目前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开放减压能有效清除嵌压视神经的骨片及视神经管内血肿,各术式通过开放减压不同视神经管解剖部位解除神经与滋养血管受压,改善微循环,防止继发性缺血与坏死,减轻视神经炎性反应与视神经细胞凋亡。

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术式包括经筛窦、经颅、经鼻内镜、眶上锁孔等手术入路,临床诊疗过程中针对不同损伤情况选择,可有效达到解除视神经压迫、改善患者视力的手术目的。

1 药物治疗傅继弟等[3]回顾分析了685例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47.15%,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他们认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治疗疗效较差,对于伤后有残余视力患者,其预后较好、应积极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以及营养神经剂、脱水剂、血管扩张药物等,其中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最为广泛。

Anderson[3]是最早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引入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治疗的学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借鉴于大剂量甲波尼龙冲击治疗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逐渐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中得到了推广,但并未形成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具体用药方案的统一标准。

皮肤切口前路开眶的适应症

皮肤切口前路开眶的适应症

皮肤切口前路开眶的适应症引言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解答关于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的适应症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手术的应用范围。

什么是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是一种通过在眼睑皮肤上开切口来进入眶腔进行操作的眼科手术。

这个手术方法可以提供较大的视野和较好的操作视线,适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

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的适应症以下是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的适应症:1. 眼肿瘤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在眼部肿瘤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切除肿瘤组织。

适应症包括:•眼睑肿瘤:如睑板腺囊肿、脂肪瘤等。

•眼眶肿瘤:如眶内肿瘤、眶外肿瘤等。

2. 眼眶手术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也常用于眼眶手术的治疗。

适应症包括:•眼眶炎症:如眼眶蜂窝组织炎、眼眶感染等。

•眼眶血肿和肿物切除:如眶腔血肿、眼人脸畸形等。

•眼眶异常矫正:如眼位异常矫正手术等。

3. 眼部整形手术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也可以用于眼部整形手术,改善眼部外貌和功能。

适应症包括:•眼睑整形手术:如双眼皮手术、睑板外翻矫正等。

•眼球整形手术:如晶体植入术、鼻泪管重建等。

4. 其他眼科疾病除了上述适应症外,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眼科疾病的治疗,如:•眼部创伤:如眼部异物切除、角膜移植等。

•视网膜手术:如视网膜复位手术、视网膜激光治疗等。

结论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是一种常用的眼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

其适应症包括眼肿瘤、眼眶手术、眼部整形手术以及其他眼科疾病。

对于需要进入眶腔进行手术的病患,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可以提供较大的视野和较好的操作视线,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注意:本文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

注:以上所提到的疾病只是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手术适应症的一部分,具体的适应症因个体情况而异,还需要医生综合评估后确定。

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技术

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技术

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技术
林洪;岑波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4(9)1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技术。

方法对近期所收的12例鞍区占位的病人采用经眉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治疗。

结果所有病变全切除,无死亡病例,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对病人面容保护效果好。

结论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切口小,骨窗小,术时短,无需输血,病人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途径。

【总页数】2页(P4-5)
【关键词】锁孔;鞍区病变;显微手术
【作者】林洪;岑波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R736.4
【相关文献】
1.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附24例分析) [J], 吕超;秦坤明
2.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J], 吴有志;罗良生;张健;林忠;廖萍;陈骅;吴鸣
3.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配合 [J], 梁滔岩
4.经眉眶上锁孔入路行鞍区肿瘤手术治疗12例报告 [J], 李锐
5.眶上经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J], 刘希光;李爱民;陈军;施辉;李宁;吴海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眶上锁孔入路能有效切除前颅底中线部位脑膜瘤(英文)

眶上锁孔入路能有效切除前颅底中线部位脑膜瘤(英文)

眶上锁孔入路能有效切除前颅底中线部位脑膜瘤(英文) Telera S;Carapella CM;Caroli F;Crispo F;Cristalli G;Raus L;Sperduti I;Pompili A【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1(10)4【摘要】The paper describ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20 midline anterior cranial fossa meningiomas(five of the olfactory groove,14 of the tuberculum sellae,and one clinoidal),which were operated on via a supraorbital【总页数】1页(P291-291)【关键词】摘要;编辑部;编辑工作;读者【作者】Telera S;Carapella CM;Caroli F;Crispo F;Cristalli G;Raus L;Sperduti I;Pompili A【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53.23;G232【相关文献】1.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J], 马翔宇;张鑫;李卫国;张文华;王新宇;徐淑军;李新钢2.经眶-额窦入路切除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 [J], 郭烈美;徐天启;高卫真;贾锋;殷玉华;王宇;张晓华3.眶上锁孔入路治疗14例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J], 张文生; 徐文虎; 徐军4.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额下入路手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的效果比较 [J], 罗杰;周帆;黄云峰;袁金刚;陈风;李帆5.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 [J], 马磊;张海红;张威;衡立君;孙树凯;贾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作】眶上入路(眉毛皮肤切口)眶上入路(眉毛皮肤切口)顺天堂大学医学部附属静冈病院脑神经外科森健太郎术式特点【适应证】'眉毛切口'与'眶上入路'的组合称为Perneczky术式。

Perneczky等对于这种术式的适应证包括了鞍上区以及鞍旁区的动脉瘤、肿瘤等几乎所有病变。

但这种称为'锁孔'的小骨窗限制了手术操作角度,作者的机构出于安全考虑,仅用于比较小的颈内动脉以及前交通动脉的未破裂动脉瘤夹闭术。

但对于前交通动脉瘤,采用定位于常规眶上锁孔骨窗侧方的眶上外侧锁孔入路更好。

因此,本章以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为核心进行描述。

【手术策略】每个病例均在工作站上进行3D-CTA与颅骨立体影像的融合,设计锁孔颅骨进行模拟,针对不同的动脉瘤,在术前确定最合适的锁孔部位与大小、患者头部的旋转角度与后仰角度。

这种个体化的手术设计能够在手术中最小限度地显露必要的脑组织。

【手术所需时间】2~3小时手术技术术前准备■锁孔手术所必须的特殊器械采用眉毛切口与眶上入路的锁孔手术中,小骨窗与常规开颅相差甚远,必须使用适合的手术器械。

因此,首先得确认常规开颅手术的器械是否适合锁孔手术。

通常开颅术中,头皮瓣与肌肉瓣向前方牵拉,而眶上锁孔手术中由于皮肤与显露的颞肌需向后外侧方强力牵拉,不能采用与常规开颅术相同的方法;即为了将皮肤与颞肌能向后外侧牵拉,必须将头部后外侧的铺巾妥善固定。

作者的机构将单个连接点的Greenberg曲柄杆特制成二个连接点曲柄杆,L 形金属杆的位置放置在手术侧头部的后外方,用铺巾妥善固定(参考图3)。

牵拉皮肤与额肌用皮肤专用小钩(宽10mm,MIZUHO),牵拉颞肌用大钩(宽15mm,FUJITA)(图1a)。

拉钩可用胶带缠绕后使用,但为了避免钩端损伤皮肤,可套上塑料管再使用。

作者为能在狭窄的部位使用,参照经鼻手术用双极电凝颞,特制了宽度8mm的双极电凝颞(长度有7cm、9cm、11cm三种)(Codman & Shurtleff)(图1b)。

该双极电凝颞的头端宽度仅有2mm,虽不适用于分离操作,但能成为在狭窄部位进行有效止血的利器。

原则上必须使用杆状的持夹钳(XS Applier:AESCULAP),但有些情况也可使用钛合金的Sugita钛夹专用持夹钳(杉田钛制持夹钳2型,MIZUHO)(图1b)。

图1 眶上锁孔手术必须的手术器械a:头皮拉钩(小:上)与颞肌拉钩(大:下)钩端部分套上透明塑料管避免头皮损伤。

b:最宽8mm的双极电凝颞与杆状持夹钳■术前准备以及体位、头位手术体位与常规开颅夹闭术一样,即上身抬高约20°(图2)。

应用影像工作站对术前3D-CTA与颅骨立体影像进行融合,分析每个病例行夹闭术最合适的锁孔大小、部位、头部旋转角度及后仰程度等,在手术前充分进行模拟手术,并据此用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图3)。

眶上锁孔手术是一种额下入路,若头部后仰使额叶底部自前颅底自然垂落最好。

但在颈内动脉(C1、C2)位置低、颈内动脉自身短的病例中,需注意过度后仰将使逆向观察作为载瘤动脉的颈内动脉变得困难。

图2 手术体位与头部固定体位与常规夹闭术的体位一样。

图3 应用术前3D-CTA进行手术模拟以及头部固定头部根据术前3D-CTA的模拟进行固定。

手术侧头部的外侧至后部用单个连接点的L形(红箭头)金属Greenberg曲柄杆固定。

实际手术技巧■皮肤切开皮肤切口沿着眉毛生长的上缘切开。

而实际上为了避免损伤眉毛的毛根,多数在眉毛上方数毫米处弧形切开。

因此,没必要剃除眉毛。

为避免损伤眶上神经,锁孔骨窗应设计在眶上切迹的外侧。

有一点很重要,即眶上锁孔开颅时若打开额窦却无法用骨膜瓣封闭时,必须将锁孔骨窗设计在额窦外侧以避免打开(此时将锁孔入路的整体位置向外侧错开是必要的)。

全麻后,在患者面部描画出眼眶、眶上切迹、额窦等位置,根据术前影像模拟设计眶上锁孔骨窗(图4)。

在此预想的骨窗上描画出眉毛切口,左右侧超过骨窗边缘5mm左右;即眶上锁孔的大小约30×25mm,眉毛切口的长度约40mm(图4)。

额纹发达者,也可沿额纹切开,注意避免损伤眉毛上方的面神经额支引起额部麻木。

图4 眉毛切口在面部描画出标志性构造(眼眶与额窦等),以及预想的眶上锁孔骨窗。

沿眉毛上缘确定眉毛切口。

图5 显露额骨与颞肌筋膜切开皮肤后,用拉钩牵开皮肤,显露额骨直至显露眼眶上缘。

显露颞上线前端一部分的颞肌筋膜。

■肌肉切开切开皮肤后,用电刀切开额肌;可增加皮肤活动度,便于向后方牵拉。

头皮瓣用10mm拉钩向前后方牵开;若头皮瓣牵开不充分,则在皮肤切开线两端向后方略倾斜追加数毫米。

在眼眶上方的额部显露眶上缘的同时,显露颞肌筋膜前上端部分(与颞上线前部一致)(图5,图6a)。

用电刀沿颞上线切开颞肌筋膜附着部10mm左右(图6b)。

图6 颞肌筋膜的显露与切开a:在颞上线处显露颞肌筋膜的一部分。

(注:皮膚:皮肤;眼窩:眼眶;側頭筋膜:颞肌筋膜;前頭骨:额部;superior temporal line:颞上线)b:沿颞上线(▲)用电刀分离(→)10mm左右的颞肌筋膜,显露部分颞肌。

(注1:側頭筋膜:颞肌筋膜;露出した側頭筋:显露的颞肌;眼窩:眼眶;皮膚:皮肤;前頭骨:额骨;電気メス:电刀;側頭筋膜の切開方向:颞肌筋膜的切开方向;前頭骨の上のsuperior temporal line:额骨上的颞上线)(注2:透明ビニールを巻いた金属フックで皮膚を牽引している:用插入透明塑料管的金属拉钩牵拉皮肤)■开颅从骨膜下分离颞肌,用15mm的拉钩向后外侧牵拉,在眼眶上放的额骨显露McCarty关键点(图7a),再次钻一骨孔(图7b)。

用线锯进行眶上小开颅(图8a),直达眼眶上壁,最大限度地沿下方进行,但没有必要将眼眶外侧缘包含在内。

眼眶上方开颅后,用高速颅钻磨除骨窗底部直至与眼眶上缘高度一致。

多数情况下,眶上锁孔骨窗为横径30mm、宽径25mm的椭圆形。

必须认识到在眶上锁孔手术中骨嵴会妨碍视野,但在常规开颅手术中却不成问题。

因此对于骨嵴发达者,开颅后应向深部分离眼眶上壁的硬脑膜,显露突出的骨嵴并用磨钻磨除(图8b)。

硬脑膜弧形切开,基底位于眼眶侧(图9,图10a)。

图7 显露McCarty部的骨质a:分离部分颞肌显露McCarty部(★)。

(注1:露出した前頭骨:显露的额骨)(注2:側頭筋と側頭筋膜をフックで後外側に引っ張っている:用拉钩向后外侧牵拉颞肌与颞肌筋膜)b:McCarty 关键点钻颅。

(注1:前頭骨の板間層:额部的板障;硬膜:硬脑膜)(注2:superior temporal lineの少し後方でburr holeを開ける:颞上线的稍后方钻孔)图8 眶上锁孔小骨窗开颅a:用线锯进行眶上锁孔开颅,显露硬脑膜。

(注:露出した眼窩上壁:显露的眼眶上壁;硬膜:硬脑膜)b:从眼眶上壁分离硬脑膜,磨钻磨除骨嵴。

(注:露出した眼窩上壁の骨稜をドリルで削る:用磨钻磨除显露的眼眶上壁的骨嵴)图9 硬脑膜切开图10 硬脑膜切开以及匍匐技术a:硬脑膜弧形切开,基底位于眼眶侧。

(注1:前頭葉と脳表面の血管:额叶与脑表面的血管)(注2:硬膜を切開して糸で吊り上げる:硬脑膜切开后用线向上方悬吊)b:头端宽度为2mm、体部宽度为4mm的杉田脑压板,仅向额叶底面置入10mm。

用显微刀在额叶底面的侧裂附近切开蛛网膜(→),释放脑脊液。

一旦脑组织有所松弛,脑压板就向视神经方向推进10mm(匍匐技术)。

(注1:吸引管:吸引器)(注2:脳表のくも膜に小さな切開をおいて、吸引管で脳脊髄液を吸引する:脑表面的蛛网膜切开小口,用吸引器吸除脑脊液)(注3:脳表の上に小さな綿を置いて、その上からへらで脳を圧迫する:脑表面放置小棉片,在上面用脑压板牵拉)■术野的显露眶上锁孔手术是一种额下入路,直接用脑压板置入额叶底面进行牵拉有引起脑挫伤的危险。

首先用头端宽度2mm、体部宽度4mm的杉田脑压板,仅仅向额叶底面深入10mm。

用显微刀切开额叶底面侧裂附近的蛛网膜,排出脑脊液。

只要脑组织稍有松弛,就将脑压板向视神经方向推进10mm。

再将脑压板头端的蛛网膜切开排出更多脑脊液,脑组织进一步松弛后脑压板再推进10mm。

这一动作在显露蛛网膜覆盖的视神经之前需多次重复。

这一动作与军队的匍匐前进相似,作者形容为'匍匐技术'(图10b)。

用大约15分钟时间逐渐、谨慎地进行这一动作非常重要。

切开视神经上方的蛛网膜,打开颈动脉池与视交叉前池,充分吸除脑脊液后脑组织可相当松弛。

锁孔手术的一个优势就是通过排出脑脊液使脑组织松弛而获得空间进行手术操作。

从直回分离视神经后显露颈内动脉,必要时打开相应的近端侧裂(图11a)。

之后分离动脉瘤等的操作与常规手术一样。

为了确认载瘤动脉可以进行临时阻断,要用杆状持夹钳进行夹闭术(图11b)。

图11 动脉瘤的分离与夹闭a:打开颈动脉池释放脑脊液使脑组织松弛,分离动脉瘤,必要时切开相应的侧裂近端的蛛网膜(★)。

(注:シルビウス裂:侧裂;側頭葉:颞叶;小脳テント:小脑幕;脳動脈瘤:脑动脉瘤;内頚動脈:颈内动脉;マイクロメス:显微刀;視神経:视神经;前頭葉:额叶)b:用杆状持夹钳进行夹闭术。

(注:shaft 型のクリップ鉗子で脳動脈瘤をクリッピングする:用杆状持夹钳进行脑动脉瘤夹闭术)!!注意未破裂动脉瘤术后可并发慢性硬膜下血肿。

切开蛛网膜后脑脊液流入硬脑膜下腔被认为是原因之一。

夹闭术完成后,用生物蛋白胶将速即纱(SURGICELL,ETHICON)黏合在蛛网膜切开处,并用生物蛋白胶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蛛网膜成形。

关颅硬脑膜妥善密水缝合。

悬吊硬脑膜并非必要。

虽然骨瓣可用钛板固定,但开颅处涉及眼眶上部,因美容问题需用树脂填充骨质缺损处使其变得不明显。

关颅时,用4-0编织弹性合成吸收缝合线(VICRIL,ETHICON)缝合颞肌筋膜、额肌,5-0单根聚二恶烷酮合成吸收缝线(PDS Ⅱ,ETHICON)缝合皮下组织,6-0尼龙线连续缝合皮肤。

线的粗细最好有4、5、6的记忆线。

不放置引流。

日本人多数头部较小,与欧美人的眼眶上壁整体向前颅底突起相比,眼眶上壁的骨嵴发达的情况比较多。

这些数毫米的突起在锁孔手术中可以成为影响手术视野的致命障碍(图12)。

切开硬脑膜进行额下入路的硬脑膜下操作时,若这些突起妨碍手术视野,绝对需要再次返回硬脑膜外从眼眶上壁磨除这些眼眶上壁突出的骨嵴至平坦无遮挡;安全地进行手术最重要。

图12 眶上锁孔入路中眼眶上壁骨嵴的影响眼眶上壁骨嵴(→)发达者,视野变狭窄(上二图)。

此时将硬脑膜从眼眶上壁分离,磨钻磨除骨嵴后可改善视野(下二图)。

术后处理通常无需使用抗癫痫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