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复习[新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前期赋税制度堪称混乱。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 九品是按资产多少而规定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等第将税收 送到不同地区,但实际上却无法做到。一方面由于世家大族隐瞒 大量田地和人口,造成贫富不分;另一方面,由于官吏与地主勾 结,把负担压在广大人民身上。
——《中国历史●魏晋南北朝卷》
探究5: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北魏初的基层政权实 行何种制度?这种制度有何弊端?北魏初阶级矛盾尖锐表现在那 两方面?
1、阶级矛盾尖锐:
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二是在赋税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热衷于发动战 争。“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他们强迫其他各族 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 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 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 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长城-- 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两种文明的分隔线?
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
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
共存的开始。
农耕文化、畜牧文化
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夏商周 秦汉
分合
五代十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辽宋夏金 元明清




北朝

东 方魏 汉蜀
南吴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时间以及影响各是什么?
◆ 439年,拓跋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 影响:① 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 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 生产的发展
③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探究4: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 脱颖而出,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结合教 材内容思考)
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北 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 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王家范《中国史通论》
探究6: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问题?阅读课本举出该问题导致后果的一个实例。
1、阶级矛盾尖锐:
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各地豪强地主聚族而居, 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势筑坞立堡,割据一方,武 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生存。这些豪强地主称为宗主,坞堡里 的农民实际上是坞堡主控制的依附程度不等的农民,向坞堡主交 纳地租,承担劳役和兵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为了取得 各地宗主支持,被迫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势力和他们政治经济权 利,并任命他们为政府收纳地方租税,征发兵役、徭役。这种宗主 督护制有许多弊端,宗主往往隐瞒户籍借此逃避赋役。

东 方魏
汉南
25-220 方
蜀 吴
西晋
266-316
十六国
东晋
东魏
北魏
386-534 西魏
北齐
581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朝
南朝(420-589)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背景
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之东麓。洞为天 然石洞,在西侧洞壁上,共刻有201个字,汉字,魏 书。它证实了《魏书礼制》所载鲜卑先祖旧墟石室。 是鲜卑族拓拔部的发祥地。
二是在赋税制度“纵富督贫, 避强侵弱”
2、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阶级矛盾和民族 矛盾激化,导致 北魏社会动荡不 安,人民起义不 断。改革迫在眉 睫。
冯太后:(442—490), 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属 北燕皇族,汉人。14岁时被选为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后被 册封为皇后。拓跋濬死后,冯氏 操纵政权。北魏献文帝尊冯氏为 皇太后。在冯氏的指导和辅佐下, 北魏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 高潮。
总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秩序问题,改革迫在眉睫。
2、有利条件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②北魏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过程中,已经开 始学习汉族文化,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革, 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对她评 价:“千古第一后”.
探究7: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 中的必然产物?改革有那些有利条件?
1、必然性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②北魏制度建设的欠缺,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③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④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北魏面临着 深刻的危机。
3、拓跋珪改革:
探究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拓跋珪改革的措施有 哪些?有何意义?
拓跋珪改革:经济上:实行编户;授田劝农;
政治上:仿汉官制;重用儒生(如崔浩); 思想文化上:兴办太学。
拓跋珪改革意义: 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 为主的定居生活;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探究3: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的背景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改革的内容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改革的影响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1课)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第2课)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3课)
北朝(439-581)
北周 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朝
南朝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 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 为文字,刻木纪 契……” —《魏书·序记》
游牧为生,流动性强;擅长射猎,骑兵凶 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 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一)北魏的崛起
探究1: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北魏崛起的背景、过 程各是什么?
1、崛起背景: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
裂和战乱。
2、崛起过程: ◆起源:东北鲜卑拓跋部
◆建国:东晋时,代国 ◆重建: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
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迁都称帝:398迁都平成,399称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