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两则》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工开物>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通过对文段的细致解读,明晰《稻》一文所介绍的稻种类别、种植步骤、收获成熟周期以及一些特殊品种等知识点;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归纳总结《冶铁》一文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章,积累文言知识;讨论分析,本文所涉及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梳理课文内容,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重农、惜农、敬农的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我来说一说
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璀璨的文学艺术,在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也取得了累累硕果。那么,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呢?
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
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教师总结:中国科技文明,烛照古今,光耀世界,是炎黄子孙的无比光荣和骄傲。
2.《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物这4个字,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天工”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二者相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堪称技术百科全书,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采矿、榨油、造纸、酿造、车船、兵器和珠玉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它不仅全面反映了当时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作者的农本(“贵五谷而贱金玉”)思想。
3.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生时明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四十三年他和他的哥哥床应升同时考中举人,以后屡试不第。崇祯七年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由于对经义八股文不感兴趣,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在当时被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并着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到崇祯十年(1637)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科技史名作。
二、我来探一探
1.问题研讨一:《稻》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乃粒》。“乃粒”谷物的统称。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指麻、黍、稷、麦、菽) 之列。作者为什么把稻列在第一篇来论述呢?
明确: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之列,但是作者把稻列在“乃粒”之首,放在小麦、大麦、黍、稷、麻、豆前面来论述,是因为在当时全国民用的口粮中,稻米占了十分之七, 其他粮食只占十分之三,而麻、豆多作菜蔬、糕点、油脂之用。把农业冠于全书之首,表现了他重农思想和关注国计民生的可贵精神。
2、检查预习:
⑴生字正音。
不粘者粳米俟其生芽水溢殚述潦水
撒藏刈初禾汲灌偕早秧黍
⑵释疑解惑,疏通文意并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把在翻译课文时遇到的疑难词句提出来,班内讨论解决。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3、问题研讨二。
全班按照分组安排,组内合作交流:各段主要写些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预习中自主学习的成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第一段介绍水稻的种类。以“凡稻种最多”一句总括其事,接着,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的形状、稻米的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粘性:不粘:秔、粳
粘: 稌;糯
功用:糯米酿酒等
稻谷的形状:长芒;短芒
稻谷的色泽:雪白;牙黄等
主要第二段介绍水稻的育种分秧。
操作流程:第一步是:湿种(春分前;清明后) ;第二步是:播种(稻秆麦秸浸泡);第三步是:分栽(干旱洪涝不宜栽;秧田与本田的比例) 。
从这段介绍中,你懂得了哪些水稻栽培技术?
如水稻育秧后30天拔起分栽,以及一亩秧苗可移栽25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用数字说明,这些都来自生产实践的科学数据,几个世纪以来对水稻种植具有指导作用。
第三段介绍水稻的收获及成熟期。
收获:早熟的:七十天;晚熟的:二百多天;冬季播种的:仲夏收获。(无霜雪,干旱)夏季播种的:冬季收获。(种在山间:水源不断,长期长,地温低;种在湖边:立夏时播撒高地,待农时。)
由此来看,收获和成熟,都因南北气候及稻种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也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有关系。可见农业是一门最为务实的科学,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
第四段介绍南方两季稻的栽种,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
早稻和晚稻:通过对比说明晚稻比早稻具有抗旱的优势。“高山可插”的旱稻:称为奇迹。香稻:具有香气,专供贵人享用,但产量低,营养少,故为作者所不取。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崇尚实用,贬抑奢华的可贵精神。
三、我来理一理
1.简介《治铁》:《治铁》选自《天工开物》中卷第十篇《锤锻》,是宋应星论述冶金工艺的重要篇章,从中可以见出他对传统锻造业的重视。
2、速读课文,思考。
⑴第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