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五)
C型行为模式 C型行为 ➢ 不善于表达不良情感 ➢ 过分压抑负性情绪 ➢ 过分克制、忍让和屈从、抑郁等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六)
John Hopkins的Caroline Thomas等人研究
➢ 研究对象:追踪13370名1948-1964年毕 业的医学生
早死造成的损失——寿命损失年(YLLs) 残疾造成的损失——残疾生存人年(YLDs)
研究疾病负担的意义
评价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和效果 评估不同疾病干预措施的优先重点 分析卫生服务干预措施的可提供性 了解不同疾病引起的社会经济损失
世界银行公布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前5位DALY
EME国家
中国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 时 间:至1978年有200名患高血压、 冠心病和癌症,其中癌症患者48名
➢ 癌症患者共同的心理特征: 抑郁、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不表露等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⒉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七)
芝加哥大学:Linas Bielianskas等 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
① 具有生活中重要友谊、重要人物、地位或物 质丧失的经历
1.19 围生期病 88.58 合计
构成 18.25 15.62 14.98 14.74
4.68 4.47 3.74 2.42 2.22 2.20 83.32
2006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 (1/10万)及死亡原因构成(%)(合计)
顺 位 死亡原因
市 死亡专率 构成 死亡原因
县 死亡专率
构成
构成 12.83 12.46 12.29
9.72 6.03 5.71 4.78 3.24 3.08 2.99 73.12
卫生部门县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

1987(ICD-9)

疾病种类
1 消化系病
2 呼吸系病
3 损伤及中毒
4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5 妊娠病.分娩病及产褥期病 6 泌尿和生殖系病
90000
毒素
60000
占总死亡的百分 数 19 14 5 4 3
死因
枪支 性行为 机动车 使用禁药 合计
估计例数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060000
占总死亡的百分 数 2 1 1 <1 50
全科医学(AAFP,1993)
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而全面卫生保健 的医学专业 它是一个广泛的专业,结合了生物、临 床和行为科学 服务对象涵盖各个年龄群、性别、各器 官系统以及各种疾病 综合医学实践进一步完善的产物,医疗 对象仅限于家庭成员内
② 严格遵守规矩和过度苛求自己 ③ 双亲关系不佳,缺乏情感友谊
④ 压抑愤怒和其它强烈的情绪,缺乏充分排解 情绪的方法
⑤ 缺乏应付有压力的生活能力,在压力面前感 到无望、无助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⒉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八)
健康行为 ① 每天坚持吃早饭 ② 极少或不在两餐之间进食 ③ 每天睡眠7-8小时 ④ 按身高、性别和年龄等保持适当体重 ⑤ 不吸烟 ⑥ 不饮酒或有节制地少量饮酒 ⑦ 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
重点卫生问题
Cure → Care
健康促进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临床病例一
53岁,男。“发热、干咳时伴右则胸痛2 天”就诊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支等 个人:不吸烟,被动吸烟。社交性饮酒, 啤酒1杯/顿,频率1次/半月 比较劳累
临床病例二
42岁,女。因“突然言语含糊、右则肢 体活动障碍1小时”入院 高血压史;无吸烟饮酒,饮食控制 次日签协定:劳累——急性应激事件 离婚:慢性应激事件 治疗:“站起来面对前夫”
动物实验(一):
拥挤环境中喂养的动物
抵抗力↓ 炎症反应↑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社会心理应激(二)
动物实验(二):
与猎狗长期同笼隔网饲养的野兔
甲状腺毒血症
甲状腺危象死亡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社会心理应激(三)
健康保险计划辅助研究——前瞻性研究 ➢ 对象:
2320位第1次心肌梗死幸存的男性 ➢ 问圈调查:
社会隔离、生活事件和个人经历等 ➢ 结果:
社会隔离、生活应激事件是心源性猝死明显增 高的危险因素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社会心理应激(四)
猝死与急性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转诊接受抗心律失常的患者中: 21%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存在应激生活事件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社会心理应激(五)
应激→抑郁、焦虑等情绪→疾病进展 ➢ 流行病:
高血压 糖尿病 椎间盘疾病 缺血性心脏病 消化性溃疡
总计
合计 26.2 10.3 8.6 7.5 6.6 5.7 5.6 5.0 4.6 3.7 83.8
城市
1
54.7
5
9.8
7
8.4
8
8.2
3
13.0
6
8.5
2
16.3
9
8.1
4
12.4
肾炎、肾病综合症和 肾脏病变 慢性肝病和肝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败血症 凶杀和法律干预 HIV感染 动脉硬化 所有其它病因
总死亡率 1.3 1.1
1.1 1.0 1.0 0.9 0.7 0.7 0.7
前五位死因主要危险因素
排序 1
死因 心脏疾病
2
肿瘤
危险因素
吸烟、活动少、膳食不当(血脂、高血压、肥胖、糖 尿病) 吸烟、膳食不当、饮酒、职业和环境接触
7 心脏病
8 恶性肿瘤
9 皮肤和皮下组织病
10 良性肿瘤
合计
2006(ICD-10)
构成
疾病种类
23.90 损伤、中毒和外因
21.20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病
10.74 呼吸系病
10.43 消化系病
9.03 泌尿生殖系病
6.10 脑血管病 2.89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63 恶性肿瘤 1.47 缺血性心脏病
1 恶性肿瘤 2 脑血管病 3 心脏病 4 呼吸系病 5 损伤及中毒 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7 消化系病 8 泌尿生殖系病 9 神经系病 10 精神障碍
合计
144.6 93.7 90.7 69.3 32.4 17.6 15.6 7.3 5.0 3.4
27.3 17.7 17.1 13.1
6.1 3.30
应激状态下产生症状的类型等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⒊应对方式和防御机制(二)
➢ 结果: ❖ 心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的 ❖ 精神和躯体的健康依赖于良好的适应 ❖ 躯体健康不佳者随后会有精神健康不佳 ❖ 不能适应应激性生活事件者是以后身体
3
脑血管疾病 吸烟、活动少、膳食不当(血脂、高血压、肥胖、糖
尿病)
4
慢性肺疾病 吸烟、职业和环境接触
5
事故外伤 驾车未系安全带、骑车未带头盔、酗酒和吸毒、潜水
事故、职业性危险、家中枪走火、应激和疲劳
美国导致死亡的因素(2003)
死因
估计例数
烟草
400000
饮食/运动 300000

100000
微生物
1 精神疾患
精神疾病
传然病和寄生虫病
2 循环系统疾病 意外事故
呼吸道感染
3 恶性肿瘤
循环系统疾病 意外事故
4 慢性呼吸道病 慢性呼吸道病 围产期疾病
5 意外事故
恶性肿瘤
蓄意事故
1992年上海前10位疾病负担
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
第一类:传染性疾病、与围产期因素、 营养因素有关的疾病 第二类: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三类:各种伤害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一)
A型行为:好竞争、敌意和时间紧迫感 ➢ 美国西部协作组研究 ➢ 研究对象:
3000多名29-59岁的男性 ➢ 时间:
随访>8年 ➢ 结果:
A型者CHD患病率是B型2.2 倍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二)
研究证实A型行为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 50-70% 血管数目相关 >70%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 A型行为是CHD独立的危险因素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三)
一项荟萃分析总结了18项对照研究 心理治疗干预A型行为 结果: 矫正A型行为的心理治疗可以改善一年随 访后冠心病事件,降低死亡率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四)
研究认为A型行为者交感神经兴奋过度, 副交感神经的拮抗作用相对减弱导致心 血管功能紊乱,体内儿茶酚胺、皮质醇 与男性中睾丸酮水平升高,中枢神经系 统5-HT水平下降。持续的交感—肾上 腺髓质的兴奋,其后果是长期的心跳加 快和血压升高,血胆固醇、甘油三脂以 及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反应等都增高,造 成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生 个体在基因和病理生理差异 健





心理社会因素

评价和应对
个性特点
认知类型
社会支持资源
第三节、社会心理因素 对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
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⒈社会心理应激 ⒉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⒊应对方式和防御机制 ⒋个体和社会可利用的资源 ⒌植物神经学习
中介机制研究(生物学基础研究)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社会心理应激(一)
10
3.4
142.8
农村
1 16.4
2 10.5
3
8.7
4
7.3
6
4.4
5
4.7
10 1.9
7
4.0
9
2.0
8
3.8
63.7
卫生部门市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
顺 1987(ICD-9) 序 疾病种类 1 消化系病 2 呼吸系病 3 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病 4 损伤及中毒 5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 泌尿和生殖系病 7 恶性肿瘤 8 心脏病 9 良性肿瘤 10 眼病
合计
2006(ICD-10) 构成 疾病种类 19.89 呼吸系病 16.58 消化系病 10.59 损伤、中毒和外因
8.50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病 6.25 泌尿生殖系病 6.23 恶性肿瘤 4.67 脑血管病 4.08 缺血性心脏病 3.52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89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83.2 合计
美国前15位致死因素(1997)
排序 死因
1 心脏疾病 2 恶性肿瘤,包括淋巴
和造血组织肿瘤 3 脑血管疾病 4 慢阻肺和相关情况 5 事故及有害影响
机动车交通事故 其他事故及有害影响 6 肺炎和流感 7 糖尿病
总死亡率 排序 死因
31.4 8 自杀
23.3 9
6.9 10 4.7 11 4.1 12 1.9 13 2.3 14 3.7 15 2.7
全科医学中的行为医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
周云
第一节 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健康
Socialpsychological Factors effect on Health
常见情况和疾病
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 就诊病人构成 住院病人构成 死亡专率 疾病负担
2003年居民前10种慢性病患病率(‰)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⒉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九)
➢ 对象:6928名成人 ➢ 时间:随访5年半 ➢ 结果:
健康行为者健康水平较高,病死率↓↓ ➢ 如男性45岁组
6~7项健康行为者 寿命长11年 0~3项健康行为者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⒊应对方式和防御机制(一)
前瞻性研究( Vaillant): ➢ 对象:200名健康的大学生 ➢ 时间:随访45年 ➢ 调查:体检、心理、社会和职业适应 ➢ 包括:所有重要的生活事件
第二节 全科医学实践的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的僵局 感觉不适却没有疾病: 疼痛 25%的患者患全部疾病的75% 安慰剂效应
生物-社会-心理模式 Bio-social-psychological Model
应激、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
有关概念
应激和生活事件 应激的评价和应对 个人和社会支持的资源
健康结局
92.3
疾病负担(Disease burden)
健康期望寿命 在健康条件下的期望寿命,即 个人在良好的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 新的流行病学趋势下的新的指标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信息有机地融合为一整体 疾病负担 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的情况 残疾调整生存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
CHD患者MD时点患病率为17%-22% 比普通患者2倍↑ 比一般人群30天内的时点患病率3-4倍↑ ➢ MD是PCI患者12月内发生重大心脏事件的最强 预测因素 独立于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左心功能和吸烟
㈠、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社会心理应激(六)
➢ 前瞻性研究: • MI患者住院时的MD
6个月时死亡率独立的高危因素 风险程度≥左室功能低下和MI史 • 随访18个月,抑郁是患者心源性死亡率 重要的预测因子,尤其在室性早搏频率 等于或多于10次/小时的患者
2.9 1.4 0.9 0.7 92.03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呼吸系病 心脏病 损伤及中毒 消化系病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系病 精神障碍 合计
130.2 25.1 105.5 20.4
84.9 16.4 71.8 13.9 46.1 8.9
17. 3.3 8.2 1.6 6.7 1.3 4.2 0.8 3.8 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