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说课PPT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PPT课件
• 按照同步的功用不同,可分为
– 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 数字复接就是依据时分复用基本原理把若干个 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的数字信号,以 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输效率。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8
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 如在某些有线信道中,若传输距离不太 远且通信容量不太大时, 数字基带信号 无需调制,可以直接传送,称之为数字 信号的基带传输,其模型中就不包括调 制与解调环节
信息源
发送设备
信息
接收设备
受信者
发送端
噪声源
接收端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5
1.2.1 通信系统模型-信源
• 信源是消息的产生地, 其作用是把各种消 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 基带信号。
• 电话机、电视摄像机和电传机、计算机等 各种数字终端设备就是信源。
• 模拟信源,输出的是模拟信号; • 数字信源,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 作用二: 是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音信号时, 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 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 信源编码方法:PCM、ADPAM、DM等 • 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4
2) 信道编码与译码
• 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 人为干扰等,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 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 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 码”。
• 对这些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 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 对高斯噪声下的信号检测,一般用相关器接收 机或匹配滤波器实现。
2024/6/20
– 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 数字复接就是依据时分复用基本原理把若干个 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的数字信号,以 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输效率。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8
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 如在某些有线信道中,若传输距离不太 远且通信容量不太大时, 数字基带信号 无需调制,可以直接传送,称之为数字 信号的基带传输,其模型中就不包括调 制与解调环节
信息源
发送设备
信息
接收设备
受信者
发送端
噪声源
接收端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5
1.2.1 通信系统模型-信源
• 信源是消息的产生地, 其作用是把各种消 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 基带信号。
• 电话机、电视摄像机和电传机、计算机等 各种数字终端设备就是信源。
• 模拟信源,输出的是模拟信号; • 数字信源,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 作用二: 是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音信号时, 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 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 信源编码方法:PCM、ADPAM、DM等 • 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4
2) 信道编码与译码
• 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 人为干扰等,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 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 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 码”。
• 对这些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 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 对高斯噪声下的信号检测,一般用相关器接收 机或匹配滤波器实现。
2024/6/20
通信原理总结PPT课件(通信原理)
,即 fc≥2fm 即可产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
幅信号。第二项即是。
7
8
例2 已知调幅波的表达式为:
Sm(t)=0.125COS2(104)t + 4COS2(1.1104)t+0.125 COS2(1.2104)t
试求其中:
1) 载频是多少?
2) 调幅指数为多少?
3) 调制频率是多少?
解 Sm(t)=[4+0.25COS2(0.1×104)t] COS2(1.1104)t
13
例5 已知(15,11)汉明码的生成多项式为
g(x)=x4+x3+1
试求其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
解 n=15 k=11
r=4
101010101111000
H=
110011110100100 111100111000010
111111000010001
14
G=[Ik PT]
1
1
1 1
0
=1 1
1
01 1
H = [P Ir]=
1110100 0111010 1101001
20
例9: +32sinω1t),f1=1KHz,fc=100MHz。 1)该角调波为调频还是调相? 2)若为调频波,频敏度Kf=106rad/V-S,求 调制信号m(t)的表达式,m(t)的峰值、
1
1
1111 0111 1011 0011 1101 0101 1110 0110 1010 1100 1001
15
例6 已知双边带调制系统的等效模型 如图示:
•A
LPF
×
B
+
×
C
LPF
其中,LPF的截止频率为4000Hz,噪声N(t) 为高斯白噪声,其双边功率谱密度 n0/2=2×10-7W/Hz,若要求从A到C的通信信 道容量不小于40000bit/s,试求B点信号 SDSB(t)的最小功率。
幅信号。第二项即是。
7
8
例2 已知调幅波的表达式为:
Sm(t)=0.125COS2(104)t + 4COS2(1.1104)t+0.125 COS2(1.2104)t
试求其中:
1) 载频是多少?
2) 调幅指数为多少?
3) 调制频率是多少?
解 Sm(t)=[4+0.25COS2(0.1×104)t] COS2(1.1104)t
13
例5 已知(15,11)汉明码的生成多项式为
g(x)=x4+x3+1
试求其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
解 n=15 k=11
r=4
101010101111000
H=
110011110100100 111100111000010
111111000010001
14
G=[Ik PT]
1
1
1 1
0
=1 1
1
01 1
H = [P Ir]=
1110100 0111010 1101001
20
例9: +32sinω1t),f1=1KHz,fc=100MHz。 1)该角调波为调频还是调相? 2)若为调频波,频敏度Kf=106rad/V-S,求 调制信号m(t)的表达式,m(t)的峰值、
1
1
1111 0111 1011 0011 1101 0101 1110 0110 1010 1100 1001
15
例6 已知双边带调制系统的等效模型 如图示:
•A
LPF
×
B
+
×
C
LPF
其中,LPF的截止频率为4000Hz,噪声N(t) 为高斯白噪声,其双边功率谱密度 n0/2=2×10-7W/Hz,若要求从A到C的通信信 道容量不小于40000bit/s,试求B点信号 SDSB(t)的最小功率。
通信原理第5节-第4章通信原理PPT课件
信噪比的概念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简称SNR)是指信号功率与 噪声功率的比值,用于衡量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重要参数。
信噪比的计算
信噪比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SNR(dB) = 10 * log10(Psignal/Pnoise),其中 Psignal为信号 功率,Pnoise为噪声功率。
而实现信号传输。
调频与调相
调频特点
调频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抗多径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常用于长距离、高速数据传输和无线广播等领域 。
调相特点
调相具有解调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但抗干扰能力较弱,常用于短距离、低速数据传输等领域。
04 数字调制技术
二进制调制原理
1 2
2FSK(二进制频移键控) 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表示二进制信息。
通信原理第5节-第4章通信原理 ppt课件
目录
• 通信系统概述 • 信号与信道 • 模拟调制技术 • 数字调制技术 • 信噪比与误码率
01 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发送设备
将信源产生的信息转换为适合 传输的信号,如调制器、编码 器等。
接收设备
将传输中的信号转换为原始信 息,如解调器、解码器等。
衰减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幅度 减小。
干扰
信道中存在的噪声和其他 干扰信号,影响信号传输 质量。
03 模拟调制技术
调制的概念与分类
调制概念
调制是将低频信号(基带信号) 附加到高频载波上,以便传输的
过程。
调制分类
调制可以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两大类,模拟调制是指将连续变化 的模拟信号转换为载波信号的过程。
误码率的影响
误码率过高会导致数据传输质量下降,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通信系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PPT课件
在这份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通信原理的重要概念和技术。通过精美的 图片和易于理解的内容,帮助您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技 术及其应用,以及信道编码、纠错编码和多址技术。
课程介绍
1 课程内容概述
探讨通信系统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以及多址技术。
讨论传输介质的选择和不 同的编码技术对数据传输 的影响。
调制与解调技术
1 调制技术原理
介绍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调制和 数字调制。
2 调制方式与特点
比较不同调制方式的优缺点,包括调幅、调 频和调相。
3 解调技术原理
探讨解调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同步 技术和解调器的设计。
4 解调方法与应用
多址技术
1 多址技术基本原理
说明多址技术在实现多用户并行通信中的基 本原理和应用。
2 分时多址技术
介绍分时多址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包括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
运营商课程合作
我们的愿景
为运营商培养专业人才,提供 领先的通信技术培训和支持。
课程特色
由资深专家授课,结合实际案 例和实践经验,加深学生对通 信原理的理解。
合作机会
欢迎运营商与我们合作,共同 推进通信行业的发展。
总结
本PPT课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通信原理》的关键概念和技术。希望通过这次 学习,您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讨论不同场景下的解调方法和实际应用,如 调幅解调、调频解调和调相解调。
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
1 信道编码原理
介绍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编码方法。
2 奇偶校验及海明码
讲解奇偶校验和海明码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纠错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这份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通信原理的重要概念和技术。通过精美的 图片和易于理解的内容,帮助您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技 术及其应用,以及信道编码、纠错编码和多址技术。
课程介绍
1 课程内容概述
探讨通信系统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以及多址技术。
讨论传输介质的选择和不 同的编码技术对数据传输 的影响。
调制与解调技术
1 调制技术原理
介绍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调制和 数字调制。
2 调制方式与特点
比较不同调制方式的优缺点,包括调幅、调 频和调相。
3 解调技术原理
探讨解调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同步 技术和解调器的设计。
4 解调方法与应用
多址技术
1 多址技术基本原理
说明多址技术在实现多用户并行通信中的基 本原理和应用。
2 分时多址技术
介绍分时多址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包括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
运营商课程合作
我们的愿景
为运营商培养专业人才,提供 领先的通信技术培训和支持。
课程特色
由资深专家授课,结合实际案 例和实践经验,加深学生对通 信原理的理解。
合作机会
欢迎运营商与我们合作,共同 推进通信行业的发展。
总结
本PPT课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通信原理》的关键概念和技术。希望通过这次 学习,您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讨论不同场景下的解调方法和实际应用,如 调幅解调、调频解调和调相解调。
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
1 信道编码原理
介绍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编码方法。
2 奇偶校验及海明码
讲解奇偶校验和海明码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纠错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通信原理讲稿》课件
通信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业以太网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监控与 控制。
物流管理
GPS、RFID等技术用于物流跟踪和运输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 性。
远程控制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工业设备的远程控制,降低维护成本和响应 时间。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5G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将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 更大的网络容量,支持更多物联网设备的连接。
通过卫星传输数字信号,具有覆盖范围广、 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无线传输
通过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如无线电波、微 波等。
网络传输
通过网络传输数字信号,具有灵活、方便、 高效等优点。
05
通信协议与标准
通信协议的组成与功能
通信协议的组成
通信协议由多个子协议组成,包括物 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 协议、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等。
通信协议的功能
通信协议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建立通 信连接、管理数据传输、控制数据流 量、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等。
通信协议的分层结构
分层结构的概念
通信协议采用分层结构,每一层协议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职责,各层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实现整个通信协议的功 能。
分层结构的优点
分层结构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灵活性等。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降低了系统的复 杂性和耦合度,便于开发和维护。
损耗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减小的量,通常以分贝(dB )为单位。
信号在信道中的传
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将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以便在信道中传输,然后在接收 端解调。
信号的编码和解码
将信息编码成二进制格式,以便在信道中传输,然后在接收端解码 还原成原始信息。
通信原理 课件 ppt
信号与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个系统通常由输入、输出和系统本身组成,而信号 则是通过系统传输的物质。系统对信号具有处理、变换和传输等功能。在通信原理中, 信号需要通过系统进行传输,因此信号与系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信号的特性和系统
的特性相互影响,决定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和传输质量。
03
模拟通信原理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通过直射、反射、折射 、散射等方式传播,受到地形、 建筑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无线电波传播损耗
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空 气阻力、地面吸收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能量逐渐衰减。
无线电波频段
无线电波根据频率可分为长波、 中波、短波等不同频段,不同频 段的无线电波具有不同的传播特 性和应用场景。
调频的特点
调频信号的带宽较大,抗干扰能力强,能够 传输更多的信息。
调相的特点
调相信号的相位信息可以携带信息,具有较 高的保密性。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信噪比
误码率
信噪比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表示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 表示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的概率。
带宽效率
抗干扰能力
带宽效率是指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与带宽的 比值,反映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抗干扰能力是指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和干 扰的情况下,能够正常传输信号的能力。
04
数字通信原理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数字信号调制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 号形式,如调频、调相和调幅等
。
数字信号解调
将已调制的信号还原为原始数字信 号的过程。
通信原理 课件
目录
• 通信系统概述 • 信号与系统基础 • 模拟通信原理 • 数字通信原理 • 无线通信原理 • 通信原理实验与案例分析
的特性相互影响,决定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和传输质量。
03
模拟通信原理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通过直射、反射、折射 、散射等方式传播,受到地形、 建筑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无线电波传播损耗
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空 气阻力、地面吸收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能量逐渐衰减。
无线电波频段
无线电波根据频率可分为长波、 中波、短波等不同频段,不同频 段的无线电波具有不同的传播特 性和应用场景。
调频的特点
调频信号的带宽较大,抗干扰能力强,能够 传输更多的信息。
调相的特点
调相信号的相位信息可以携带信息,具有较 高的保密性。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信噪比
误码率
信噪比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表示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 表示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的概率。
带宽效率
抗干扰能力
带宽效率是指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与带宽的 比值,反映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抗干扰能力是指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和干 扰的情况下,能够正常传输信号的能力。
04
数字通信原理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数字信号调制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 号形式,如调频、调相和调幅等
。
数字信号解调
将已调制的信号还原为原始数字信 号的过程。
通信原理 课件
目录
• 通信系统概述 • 信号与系统基础 • 模拟通信原理 • 数字通信原理 • 无线通信原理 • 通信原理实验与案例分析
通信原理说课课件
(互动发、启发法,5分钟)
2020/5/1
14
说 教学过程
(二)导入新课程(10分钟): 2、根据已学过的《高频电子线路》中的模拟调制,让大家思 考是否可以将调制信号是模拟信号换成数字信号进行调制? 从而引出本章的基本数字调制类型ASK,FSK ,PSK 。
(启发法,2分钟)
2020/5/1
15
说 教学过程
实验教材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编
2020/5/1
4
说 课程
《程控交换》
《移动通信》
通 信 原 理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 《电视技术》
2020/5/1
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
5
说 课程
重点、难点
难点
重点
第1章 绪论 第3章 随机过程 第4章 信道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第7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第8章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
第X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XXX
XXXXXX 学院
说课 1
内容提纲
说课程 说学情 说教法
2020/5/1
2
说 课程
课程定位
定位:信息素养课、专业基础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 开课时间:大三第二学期开课 学分:3.5 学分 学时:56 课时(理论48课时+实验8课时)
课程目标
(1)使学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掌握通信系统的原理与结构,为从事现 代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先进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
第9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 第13章 同步原理
3学时 4学时 3学时 10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
6学时 6学时 8学时 2学时
2020/5/1
14
说 教学过程
(二)导入新课程(10分钟): 2、根据已学过的《高频电子线路》中的模拟调制,让大家思 考是否可以将调制信号是模拟信号换成数字信号进行调制? 从而引出本章的基本数字调制类型ASK,FSK ,PSK 。
(启发法,2分钟)
2020/5/1
15
说 教学过程
实验教材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编
2020/5/1
4
说 课程
《程控交换》
《移动通信》
通 信 原 理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 《电视技术》
2020/5/1
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
5
说 课程
重点、难点
难点
重点
第1章 绪论 第3章 随机过程 第4章 信道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第7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第8章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
第X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XXX
XXXXXX 学院
说课 1
内容提纲
说课程 说学情 说教法
2020/5/1
2
说 课程
课程定位
定位:信息素养课、专业基础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 开课时间:大三第二学期开课 学分:3.5 学分 学时:56 课时(理论48课时+实验8课时)
课程目标
(1)使学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掌握通信系统的原理与结构,为从事现 代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先进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
第9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 第13章 同步原理
3学时 4学时 3学时 10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
6学时 6学时 8学时 2学时
通信原理PPT
2
上式为双边的功率谱密度表示式。如果写成单边的,则有
PS ( f ) f S P(1 P) G1 ( f ) G2 ( f ) f s2 PG1 (0) (1 P)G2 (0) ( f )
2
2
2f
2 S
PG1 (m fS ) (1 P)G2 (m fS ) ( f m fS ) , f 0
序列s(t)的统计平均分量,它取决于每个码元内出现 g1(t)和
g2(t) 的概率加权平均,因此可表示成
v(t )
n
[ Pg (t nT ) (1 P) g
1 s
2
(t nTs )]
n
v
n
(t )
由于v(t)在每个码元内的统计平均波形相同,故v(t)是以Ts为 周期的周期信号。
5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单极性归零(RZ)波形:信号电压在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前总要 回到零电平。通常,归零波形使用半占空码,即占空比为 50%。从单极性RZ波形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 。 与归零波形相对应,上面的单极性波形和双极性波形属 于非归零(NRZ)波形,其占空比等于100%。 双极性归零波形:兼有双极性和归零波形的特点。使得接收 端很容易识别出每个码元的起止时刻,便于同步。
0
fs
3 fs
f
20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
二进制基带信号的带宽主要依赖单个码元波形的频谱函数
G1(f)和G2(f) 。时间波形的占空比越小,占用频带越宽。
若以谱的第1个零点计算, NRZ( = Ts)基带信号的带宽为 BS = 1/ = fs ;RZ( = Ts / 2)基带信号的带宽为BS = 1/ =
通信原理ppt课件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详细描述移动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基站、移动终端、 网络设备等。
移动通信工作原理
阐述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 以及移动终端如何实现移动通信。
有线通信系统
有线通信概述
介绍有线通信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
有线通信系统组成
详细描述有线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电 话线、光纤、交换机等。
多进制解调
在接收端使用相应的算法将接收到的波形还原为原始的数字 信号。
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易受到干扰,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输。
保密性好:数字通信可以通过加密技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 便于存储和复制:数字信号可以方便地存储和复制,不会因传输而损失信息。
有线通信工作原理
阐述有线通信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的传输和接 收过程。
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概述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网络组成
详细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 器等。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
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以及如何 实现网络通信。
STEP 03
周期性
模拟信号通常具有周期性 ,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将 其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 波。
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满 足线性叠加原理,即不同 频率的信号可以相互叠加 。
调幅调制与解调
调幅调制
将需要传输的消息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调幅波信号,实现将消息信号加载到载波 信号上的过程。
解调
通过将调幅波信号再次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原始的消息信号,实现从调幅波中提取出 消息信号的过程。
详细描述移动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基站、移动终端、 网络设备等。
移动通信工作原理
阐述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 以及移动终端如何实现移动通信。
有线通信系统
有线通信概述
介绍有线通信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
有线通信系统组成
详细描述有线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电 话线、光纤、交换机等。
多进制解调
在接收端使用相应的算法将接收到的波形还原为原始的数字 信号。
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易受到干扰,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输。
保密性好:数字通信可以通过加密技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 便于存储和复制:数字信号可以方便地存储和复制,不会因传输而损失信息。
有线通信工作原理
阐述有线通信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的传输和接 收过程。
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概述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网络组成
详细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 器等。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
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以及如何 实现网络通信。
STEP 03
周期性
模拟信号通常具有周期性 ,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将 其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 波。
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满 足线性叠加原理,即不同 频率的信号可以相互叠加 。
调幅调制与解调
调幅调制
将需要传输的消息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调幅波信号,实现将消息信号加载到载波 信号上的过程。
解调
通过将调幅波信号再次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原始的消息信号,实现从调幅波中提取出 消息信号的过程。
通信原理ppt课件
通信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OSI模型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将通信 协议划分为七个层次,从上到下 依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和物理层。
协议栈
协议栈是指协议的层次结构,不 同的协议栈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和需求。
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用于在路由器之间传递 路由信息,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多址复用技术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包括频分复用、时 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等。
多址干扰抑制
多址干扰是无线通信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抑 制,如频域滤波、时域滤波和空域滤波等。
06
通信网络原理
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
总线型拓扑
每个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中央节点,便于集 中管理和控制,但一旦中央节点出现故障 ,整个网络将瘫痪。
抗干扰能力强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易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 响,能够保证通信质量。
易于存储和传输
数字信号可以方便地存储在数字存储介质上,并 且可以通过数字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调制方式
数字调制方式包括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可 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
解调方式
数字解调方式包括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相干解调需要 使用载波信号,而非相干解调不需要。
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周期信号具有重复性,而非周期 信号则不具备。
连续信号在时间或空间上连续变 化,而离散信号则具有间断性。
实信号与复信号
实信号的振幅和相位都是实数, 而复信号则包括实部和虚部。
总结词
信号的分类与特性
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号
确定性信号的值可以确定,而随 机信号的值则无法预测。
《通信原理》课件
互联网通信技术及应用
互联网通信技术
01
介绍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TCP/IP协议、路由器、
交换机等关键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互联网通信网络
02
介绍互联网通信网络的结构和组成,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广
域网等不同网络的特点和应用。
互联网通信应用
03
介绍互联网通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通信协议的标准化组织
国际电信联盟(ITU)
是全球最大的电信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全球电信标准。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
是负责制定互联网标准的组织,包括TCP/IP协议族和其他互联网相关标准。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是一个全球性的专业组织,负责制定电气和电子工程领域的标准,包括通信协议标准。
在线视频会议等。
感谢观看
THANKS
信源
产生需要传输的信息,如话筒 、摄像头等。
信道
传输信号的媒介,如无线电波 、光纤等。
信宿
接收并使用信息的设备或人, 如扬声器、显示器等。
通信系统的分类
有线通信
利用导线或光缆传输信号,如电话线、光纤 等。
模拟通信
传输连续变化的信号,如调频广播。
无线通信
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如手机、卫星通信等 。
数字通信
01
通信协议的分层结构是指将通信 协议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 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规范。
02
常见的分层结构包括OSI七层模 型和TCP/IP四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 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 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03
TCP/IP四层模型包括网络接口层 、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通信原理ppt课件
5G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5G技术将进一步演进,支持更 多频段、更高速度和更低延迟,同时 将促进更多创新业务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物联网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为人们的 生活带来便利。
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将进一步扩展应用范围,与人工智能、云计 算等技术结合,形成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PART 02
模拟通信
REPORTING
模拟通信的基本概念
模拟通信定义
模拟通信是以时间连续的模拟信 号表示信息,如语音、视频等。
模拟通信原理
模拟通信通过将信息转化为电流、 电压、电磁波等物理量,在传输过 程中进行调制和解调,最终还原为 原始信号。
模拟通信系统组成
模拟通信系统包括信源、调制器、 信道、解调器、信宿等部分。
通信的基本要素
通信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 源、发送设备、传输介质 、接收设备和目的地。
通信系统的组成
发送设备
发送设备是将信息转换为电信 号或光信号的设备,如调制器 、放大器等。
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是将电信号或光信号 转换为信息的设备,如解调器 、放大器等。
信息源
信息源是指产生信息的源头, 可以是各种传感器、计算机、 麦克风等。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调制定义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化为适合传 输的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
式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
解调定义
解调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 为原始信号的过程,与调制相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调制与解调的应用
调制与解调在无线通信、有线通 信、卫星通信等领域都有广泛应
未来,5G技术将进一步演进,支持更 多频段、更高速度和更低延迟,同时 将促进更多创新业务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物联网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为人们的 生活带来便利。
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将进一步扩展应用范围,与人工智能、云计 算等技术结合,形成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PART 02
模拟通信
REPORTING
模拟通信的基本概念
模拟通信定义
模拟通信是以时间连续的模拟信 号表示信息,如语音、视频等。
模拟通信原理
模拟通信通过将信息转化为电流、 电压、电磁波等物理量,在传输过 程中进行调制和解调,最终还原为 原始信号。
模拟通信系统组成
模拟通信系统包括信源、调制器、 信道、解调器、信宿等部分。
通信的基本要素
通信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 源、发送设备、传输介质 、接收设备和目的地。
通信系统的组成
发送设备
发送设备是将信息转换为电信 号或光信号的设备,如调制器 、放大器等。
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是将电信号或光信号 转换为信息的设备,如解调器 、放大器等。
信息源
信息源是指产生信息的源头, 可以是各种传感器、计算机、 麦克风等。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调制定义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化为适合传 输的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
式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
解调定义
解调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 为原始信号的过程,与调制相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调制与解调的应用
调制与解调在无线通信、有线通 信、卫星通信等领域都有广泛应
通信原理课件第一章.pptx
第1章 绪 论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向未来个人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 段,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让我们关注其发展态势, 迎接它的到来。
目前,我国电话网的规模和技术层次均有质的变化,已初 步建成了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综合利用,固定电话、移动 通信、多媒体通信多网并存,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 大容量、 高速度、 安全可靠的电信网。
通常,有线通信亦可进一步再分类,如明线通信、电缆通 信、光缆通信等。无线通信形式较多,常见的有微波通信、 短波通信、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散射通信等。
第1章 绪 论
2. 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类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如连续波的振幅、频率、 相位, 脉冲 波的振幅、宽度、位置等)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 且直接与消 息相对应的,称为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有时也称连续信号, 这个连续是指信号的某一参量可以连续变化(即可以取无限多个 值), 而不一定在时间上也连续这里指的某一参量是指我们关 心的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参量,绝不是仅指时间参量。当然, 对于参量连续变化、时间上也连续变化的信号,毫无疑问是模 拟信号,如强弱连续变化的语言信号、亮度连续变化的电视图 像信号等都是模拟信号。
用途
音频、电话、数据终端、长距离导航、 时标
导航、信标、电力线通信
调幅广播、移动陆地通信、业余无线电
移动无线电话、短波广播、定点军用通 信、业余无线电 电视、调频广
播、空中管制、车辆通信、导航、集群 通信、无线寻呼
300MHz~3GHz
100 10cm
特高频
波导
电视、空间遥测、雷达导航、点对点通
UHF 分米波无线电
第1章 绪 论
1.2 通 信 的 概 念
1.2.1 通信的定义
《通信原理》说课PPT课件
《》说课
一、课程作用与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 三、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微观教学设计
通信: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 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 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课程任务
《光纤通信》
《程控交换》
《移动通信》
《数据通信》
通 信 原 理
《高等数学》 、 《网络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
课程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作用与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 三、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微观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的选取
选取思路: 人才培训目标、教学大纲 基础性、先进性、系统性 前续、后续课程内容的衔接
信道与噪声 模拟调制系统
基础:电路、 频谱、信号分析知识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企业评价手段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2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MIMPS教学法
ZTE中兴
教学手段: 现场教学的方法 1、>4课时 2、学习小结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1、教材体系 2、国家级的实验、实训室 3、网络资源
一、课程作用与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 三、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微观教学设计
微观教学设计
一、课程作用与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 三、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微观教学设计
通信: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 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 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课程任务
《光纤通信》
《程控交换》
《移动通信》
《数据通信》
通 信 原 理
《高等数学》 、 《网络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
课程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作用与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 三、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微观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的选取
选取思路: 人才培训目标、教学大纲 基础性、先进性、系统性 前续、后续课程内容的衔接
信道与噪声 模拟调制系统
基础:电路、 频谱、信号分析知识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企业评价手段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2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MIMPS教学法
ZTE中兴
教学手段: 现场教学的方法 1、>4课时 2、学习小结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1、教材体系 2、国家级的实验、实训室 3、网络资源
一、课程作用与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 三、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微观教学设计
微观教学设计
《通信原理说课》课件
05
通信协议与标准
通信协议概述
通信协议定义
通信协议是通信系统中的规则集 合,用于规范不同设备间的信息
传输和交换。
通信协议的作用
确保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实现不同设备间的互操作性。
通信协议的组成
包括语法、语义和时序三个部分 。
常见通信协议标准
TCP/IP协议族
用于互联网通信的标准协议族,包括TCP、 UDP等。
理论与实践结合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 等环节,提高学生实际操 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应掌握通信系统的基 本概念、原理、性能指标 及关键技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优 化通信系统的能力,以及 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严 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 业道德。
实验安排
每个实验2-3课时,共10个课时,分两周完成。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项目与要求
实践项目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如无线传输系统或卫星通信系 统。
实践要求
学生需自行设计系统方案,完成硬件搭建和软件编程,并进行测试 和优化。
通信系统模型
发送端
负责将信息转换为可传输的信号 。
信道
传输信号的媒介,可以是无线电波 、光纤、电缆等。
接收端
负责将传输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 。
03
信号处理基础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
总结词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是通信原理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信号在不同 时间与频率上的特性。
《通信原理》课件第1章
2. 串行传输采用的是单一信道,数字码元按顺序逐个传送, 远程通信均采用这种方式。串行传输如图1.3.7(a)所示。在这 种通信方式中, 收、发双方必须保持位同步和字同步,否则 就不能在接收端正确恢复原始信息。这种传输方式是实际通 信系统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其造价低但传输速度慢。 长
由于消息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类型以及不同的传输方法, 因此产生了种类繁多的通信系统。
为了分析消息传输的实质,可以把各类通信系统共性及 基本组成概括为一个一般模型。不管何种通信系统,信息总 是由发送端通过信道传递到接收端的。因此,通信系统的一 般模型如图1.2.3
图1.2.3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源的作用是产生(形成)消息。消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语音、图像、数据、文字、符号等等。信源可以是有 次序的符号序列,也可以是连续变换的时间函数,前者我们 称为数字信号,后者称为模拟信号。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 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相应地,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
4. 根据信号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将通信系统分成两大类。信 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 信号通过自由空间传输的通信系统称为无线通信系统, GSM通信系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无
5. 根据传输多路信号的信道复用方式可将通信系统分为频 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和波分复 用(WDM) 通信系统。传统的模拟通信系统中大都采用频分 复用方式,数字通信系统中采用时分复用方式,空间扩频、 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中采用码分复用方式,而光纤通信系统
如图1.3.1(b)所示,它是对图1.3.1(a)的模拟信号每隔时间 T抽样一次所得到的信号。虽然其波形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 但其幅度取值是连续的,所以仍是模拟信号,称之为脉冲幅 度调制(PAM,简称脉幅调制)信号。数字信号指幅度的取值 是离散的,幅值表示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如图1.3.1(c) 所示。二进制码就是一种数字信号。二进制码受噪声的影响
通信原理(全套1162页PPT课件)
108/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09/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0/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1/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2/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3/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4/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201/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2/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3/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4/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5/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6/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7/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8/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9/128
249/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0/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1/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2/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3/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4/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2/104
2.1 確知信號
63/104
2.1 確知信號
64/104
2.1 確知信號
65/104
2.1 確知信號
66/104
2.1 確知信號
67/104
2.1 確知信號
68/104
2.1 確知信號
69/104
2.1 確知信號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09/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0/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1/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2/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3/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114/104
2.4 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
201/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2/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3/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4/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5/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6/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7/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8/128
3.2 模擬角度調製
209/128
249/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0/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1/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2/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3/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254/128
3.4 *角度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2/104
2.1 確知信號
63/104
2.1 確知信號
64/104
2.1 確知信號
65/104
2.1 確知信號
66/104
2.1 確知信號
67/104
2.1 確知信號
68/104
2.1 確知信號
69/104
2.1 確知信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国巍 黄先栋
男 男
讲师 讲师
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
学院 学院
ZTE中兴
一、课程作用与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
三、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微观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表
82%
51% 45% 32% 31% 24% 17% 11% 7%
55%
24% 21%
学法指导 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分 配学习时间,选择正确学 习方法; 立足反复强化,长期训 练; 总结交流学习经验,取 长补短。
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 较好
学习方法 较差
学习基础
一般
教学重点、难点
信道与噪声 模拟调制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2学时 4学时 10学时
重点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12学时
学时分配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0学时
难点
差错控制编码 同步原理 现代通信系统介绍 6学时 4学时 4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带有明确的目标去研究问题 互动式教学 1、“教”与“学”两个主体的有机结合 与相互促进 2、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 习,强调主动式学习、互动 式学习。 MIMPS教学法
系统抗噪声性能 信号的码型 数字调制技术 复用和多路 信源编码技术 有效性、可靠性
同步原理
现代通信系统介绍
有线:传输、交换、 数据 无线:卫星、TDSCDMA
教材资源
主讲教材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 张会生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参考教材 《通信原理》 《现代通信原理》 《光通信原理与系统》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SDH光传输技术》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 《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
课程定位
新四块:职业素质课、岗位能力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个性拓展课程 开课时间: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课 学时:60课时(理论52课时+实验8课时)
课程目标
知识
(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 (2)建立专业的观点、系统的观点、模型分析的观点、工程的观点,为本专业 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
教学重点、难点:
数字基带信号各种波形的特点 AMI、HDB3码形的编码规则 数字基带信号频谱特性
教学手段 :PPT+板书
微观教学程序设计
step 1 step 2 step 3 step 4 step 5 step 6
回顾上节内容
课程教学安排
数字信号波形
码形编码规则
习题及案例分析
总结本章重点
《通信原理》说课
一、课程作用与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
三、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微观教学设计
通信: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 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 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课程任务
《光纤通信》 《移动通信》 《程控交换》
《数据通信》
通
信
原 理
《高等数学》 、 《网络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
课程定位与目标
ZTE中兴
网络资源
精品课程网站 提供:PPT教材、教学录 像、例题习题等资源
通信系统实验网 提供:实验项目、仿真软 件平台、仿真数据库等资源
混编师资团队
姓名 闫之烨 何良超 徐艳 陈国平 孙玥 性别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证书 女 男 女 男 女 讲师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讲师 讲师 高校教师 工程师 工程师 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 成员来 源 学院 中兴 中兴 学院 学院
5分钟
5分钟
35分钟
36分钟
7分钟
2节课的教学 内容 重点与难点 介绍数字通信 系统的应用现状 让学生明白何 谓“基带系统” ?为什么要研究 数字基带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与 模拟系统的比较 数字通信系统的 模型 基带系统的原理 波形的时域分析 及频谱特点 注重学生的波形分 析的能力
ZTE中兴
实验教材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主开发
实验环境资源
通信原理实验室 设施:实验箱及配套测量仪器 实验教学 通信仿真软件 开发了30多个实验项目,仿真数据库 网络与通信工程实训基地 “数据通信模块” “程控交换模块” “SDH光传输模块” “TD-CDMA移动通信模块” 国家级实训基地 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实验室 “PTN传输实验室” “WDMA传输实验室” “NGN核心网实验室”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
三、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微观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的选取
信道与噪声 模拟调制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基础:电路、 频谱、信号分析知识
选取思路: 人才培训目标、教学大纲 基础性、先进性、系统性 前续、后续课程内容的衔接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差错控制编码
ZTE中兴
一、课程作用与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
三、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微观教学设计
微观教学设计
授课章节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标 :
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了解数字基带信号各种波形的特点 掌握AMI、HDB3码形的编码规则 掌握数字基带信号频谱特性
传输码型的要 习题练习及解答 总结本章内容 现网的案例分析 布置课后作业 求 AMI、HDB3的编 互动交流 码、译码规则及 其应用 编码举例
启发式教学
MIMPS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
校企合作实验室 校企合作教材
校企合作
混编师资团队
MIMPS教学方法
企业评价手段
能力
(1)常规通信测量仪器和的工作原理、正确保用方法。 (2)通过系统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各种通信系统的简单操作的能力 。
素质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2)为在终身的学习过程中能按其个性化的需要学习任何与通信相关的课程和 知识 ,瞄准第二岗位。
一、课程作用与目标
ZTE中兴
MIMPS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角色扮演
分组计划
分组对抗
竞争式提问 小组展示式讨论
“助教”式讲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带有明确的目标去研究问题 互动式教学 1、“教”与“学”两个主体的有机结合 与相互促进 2、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 习,强调主动式学习、互动 式学习。 MIMPS教学法 教学手段: 现场教学的方法 1、>4课时 2、学习小结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1、教材体系 2、国家级的实验、实训室 3、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