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意义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临床病理学家罗宾.沃伦和消化科临床医生巴里·马歇尔。以表彰他们揭示了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有鞭毛的螺旋状微需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传播途径由粪口传播和口对口传播。幽门螺杆菌在发达国家人群中感染率约为30%,但在我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据权威部门统计高达50%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胃黏膜呈点状分布。主要定植于胃窦部以及胃体部粘膜,损伤病变能够穿透胃部黏液层,定居于黏膜上皮表面,其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NH3从而保持细菌周围中性环境,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性反应。天长日久便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现代医学大规模数据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感染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先决条件,这一病因学理念的变革,促发了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学上的一场革命,也就是说不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初发还是复发,都要应用抗幽门螺旋的抗菌药物治疗,使其复发率从过去的80%左右下降到20%以下,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减少,很多胃病患者得到根治。由于幽门螺旋生存环境的特殊性,单一药物治疗通常难以根除,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在我国多采用四种药物联合治疗。副作用轻微并且疗效可靠。

李堂卫生院

2016年8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