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公开课教案

《小狗包弟》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100个人的10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革”。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长篇“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中篇《寒夜》、《憩园》等。

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品读作者的情绪流程。

明确: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2、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依据作者情感,了解作品结构。

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引出小狗包弟故事

开端(2自然段)——小狗包弟的来历,略述。

发展(3—6自然段)——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为后文惨遭厄运蓄势,形成极大落差。

结局(7-9自然段)——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尾声(10-13自然段)——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前文都为这作铺垫。

四.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⒈阅读“引子”部分

思考: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明确:思路章法:引出话题,起铺垫作用;思想内容: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写作效果:前者似乎更惨烈,而后者的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⒉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思考: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正面描写第2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第3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第5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⒊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⒋至此,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文中共写了两个故事。对照这两个故事,将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⒌阅读“尾声”部分: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

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红卫兵抄四旧始,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包袱,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牺牲包弟,心中愧疚,内心煎熬,因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⒍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①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五.课堂讨论

1.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2.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

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3.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一、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是非观念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另一、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同情。

六、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巴金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的来历发展——七年相处

结局——一朝痛别尾声——真心忏悔轻松沉重自责

教师总结:巴金忏悔的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

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