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赴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情况的报告
根据孙守璞副省长“六个紧盯”的要求,2月15—16日,刘晓江副厅长率综合处和开发区处的
同志赴天津,重点对滨海新区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先后与天津市商务委员会、滨海新区管委会进行了座谈,实地参观考察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
总的看,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由地方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天津的对外开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也会对整个环渤海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现将
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滨海新区基本情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邻海地区,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
政府结合天津改革开放实际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滨海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由一位市委常委任主任,其他各区的负责同志任工委领导。
目前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制定规划和协调关系,下一步将结合新区新一轮开放开发,探索管理体制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的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6%。
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加到248.4亿元,增长9.5倍。
外贸出口由1993年的5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85亿美元,增长36倍,占全市的65%。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占全市的62%。
滨海新区聚集了一大批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世界500强已有70多家企业在新区投资。
滨海新区的发展成绩可以用3个“三分之二”来概括:
外商投资占工业的三分之二、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二、外贸出口占天津市的三分之二。
中央、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2005 年10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专程进行了实地考察,2005年6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专门率十五个部委领导赴滨海新区调研,发表了两个半小时的讲话,对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方向和重点作出重要指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加快滨海新区发展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标志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继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之后,又一个区域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
目前滨海新区已经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并有望在未来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成为中
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进而带动整个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
目前,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体现出五大比较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
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背靠“三北”、依托京津、面向东北亚,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通道,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
起点,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
新区腹地辽阔,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具有较强的对内吸引和向外输出的有利条件。
7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腹地,集装箱运量60%以上来自“三北”地区。
二是功能优势。
滨海新区具有集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于一体的功能聚集优势。
天津港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国际贸易港口,2005年货物吞吐量完成2.4亿吨,位居世界十强,集装箱运量480万标箱,口岸进出口货值超过819亿美元。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济指标连续八年在全国开发区排名中列第一位。
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服务华北、西北地区和北方最大的保税通道,进出口货物总值60%以上是外省市创造的,被国家批准为区
港联动试点。
三是产业优势。
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优势比较突出的以摩托罗拉、三星电子、三洋、松下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蓝星化工为代表的石油开采及加工产业;以丰田、艾默生为代表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以顶新、可口可乐、雀巢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以葛兰素史克、田边、诺和诺德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以及海洋化工、
现代冶金等七大主导产业群。
摩托罗拉在天津设立了39家企业,年产值达到600亿元。
三星电子超过1/3的在华企业聚集于滨海新区,年产值近400亿元。
丰田汽车将天津作为在中国的主要生产基地,投资建设了2.5升以上豪华汽车和发动机项目,2010年汽车总产量将达到50万辆。
欧洲空中客车也已签署协议,拟在滨海新区组装空中客车大型飞机。
另外,滨海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大型石化基地和冶金基地,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已批准建设的100万吨/年的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内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
四是科技研发优势。
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现有各类国家和市级科研机构42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50余家和博士后工作站44个,还拥有一大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
五是土地和资源优势。
滨海新区有1214平方公里
盐碱荒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适宜耕种的重度盐碱地,可作为生态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很大,这在国内外大中城市是不多见的。
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储
量98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地热2000万立方米,原盐产量240多万吨。
还有大面积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平原水库,生态环境基础较好。
二、滨海新区下一步发展战略
天津市委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确定了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
主要功能定位: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
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主要发展目标: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相当于现在天津市的经济总量。
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万亿元,15年年均递增13.5%,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
主要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天津市确定的滨海新区总
体发展规划和布局是“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即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在轴和
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塘沽、大港、汉沽三个生态城区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化工区、
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海滨休闲旅游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七个功能区。
同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规划,扩港造陆,建设临港产业区。
并建设若干生态农业基地,发展沿海都市观光农业。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任务,把滨海新区建设成高度开放、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经济新区和综合改革实验区,天津市研究制定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重点。
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以现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企业为龙头,继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重要产业基地。
大规模利用外资特别是吸收跨国公司投资是其确定的最主要的立足点之一,一
大批跨国公司投资大项目正在推进之中。
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350亿美元以上。
围绕形成的产业集群和新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基地,提升科
技资源集聚、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三大功能。
到2010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新区工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二是加快建设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海港、空港和保税区的优势,提高海空港等级,
拓展功能,增加航线,建成国际运输集聚区。
目前正在建设天津港30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建成北方国际贸易最大的集散地。
到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超过1000万标准箱;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2000亿美元。
未来五年内,滨海新区将发挥港口和保税区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贸易功能,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加快建设集装箱物流中心等六大物流基地,配套建设集散、中转、存储和加工配送中心,形成多层次、开放型、社会化的物流配送
系统。
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建成国际物流中心,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占新区服务业比重达到58%。
金融和房地产的增加值将分别达到120亿元,接待
国内外游客突破1千万人次。
三是加快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区。
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建成开发区工业和大港石化区两个生态工业园区,建成石化、汽车、冶金、电力与海水淡化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和产
品。
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以上,取新水量下降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
建设和保护好500平方公里的两大生态环境区,沿海、沿河、沿高速公路等建设五条生态廊道,建设若干生态组团。
到2010年,新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海河干流下游水质达到Ⅳ类水体标准,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
建设500平方公里的南北两大生态保护区,建成官港森林公园等生态组团,构建海河下游、海岸带等若干生态廊道。
四是加快建设基础设施。
过去十多年来,滨海新区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累计达到1600亿元,“十一五”期间,这方面的投资预计仍将达到3000亿元。
这些投资很大一分部用在打通与周边的交通上。
目前,投资123亿元的京津城际客运铁路专线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条长146公里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业已开工建设,通车后半小时可达北京,从天津港修建一条到西部的骨干铁路已经列入规划,到2008年将有4条高速公路和1条城际铁路由滨海新区向周围辐射。
5年内还将投资300亿用于天津港建设,重点是加快建设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港内外34个配套项目,港区面积由现在的3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
立足现有机场改造扩建,滨海国际机场将建设12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应配套设施,延长跑道达到3600米,2010年天津机场客运能力将提高到1000万人次。
为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天津市投资5亿元在滨海新区建设了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海关、检验检验、税务等14家政
府机关和部门进驻,为货物、船舶及员工出入境提供集中、便捷、高效的“一条龙”服务。
五是加快综合改革试验步伐。
新区将发挥综合优势,在管理理念、体制和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
探索自主技术创新和国际枢纽港的管理方式。
深化金融改革,建成全国产业基金管理中心。
加强新区管委会在制定规划、统筹协调等方面的职能,发挥各个行政区和功能区的积极性。
目前,新区已经向国家申请成为第二批改革试验区,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允许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改革的重点将是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立公平诚信、充满自由度的市场。
国家将赋
予天津保税区、开发区与浦东新区类似的政策,在税收政和管理方面给予相关支持,但滨海新区表示,发展的希望主要寄托在新区的自主改革上,让市场、资金和技术充分动起来。
特别是,国家发展战略是滨海新区最重要的资源。
随着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除国家战略品牌优势之外,国家各部门正在研究赋予的政策支持也使滨海新区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天津集全市之力加快滨海新区发展的同时,国家各部门积极响应中央的战略决策,纷纷主动到滨海新区调研,与天津市一起研究制定支持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机制体制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目前,绝大部分政策措施正在紧张地研究论证之中。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在发展规划、重大问题统筹协调、重大开发开放措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体改司派出了专门小组帮助天津研究提出综合改革试验方案,在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试图创新。
商务部已经决定今年下半年将与天津市联合主办中国第一届国际物流博览会,方案已经报国务
院待批。
科技部拟与天津市在滨海新区共同投资建设20平方公里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国家外管局刚刚派出调研组赴新区,拟制定13条具体扶持意见,据说比支持浦东开放的政策还要多、还要实。
各银行也都看好滨海新区的未来,纷纷承诺给予几百亿元的贷款,支持新区的建设发展,仅国家开发银行就与天津市签订了500亿元的开发贷款合同。
国家已批准设
立全国性的渤海银行和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原则同意成立东疆保税港,这是国内除上海洋山港之外的第二个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区。
这些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将使滨海新区迅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只引擎。
对此,我省应该予以高度关注。
三、几点启示及建议
我省与天津同处环渤海区域,天津滨海新区的崛起正在和将要改变环渤海甚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也必然会对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在既有竞争和压力,也有合作和共赢的新形势下,我省如何顺应形势,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应该尽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通过对滨海新区的调研,有以下几点启示及建议。
(一)积极融入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适时建议国家采取环渤海“一区两地”率先启动战略。
从长三角、珠三角崛起,到“十五”计划期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再到滨海新区、中部崛起等战略决策,“十一五”期间,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我省目前处于长三角和京津地区“南北夹击”之中,特别是滨海新区进入国家战略使我省再次处于政策“洼地”之中,对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
目前,我省在政策上争取国家倾斜的难度较大,比较现实的选择是积极参与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作好借助滨海新区带动自身发展的文章。
同时,适时建议国家采取环渤海“一区两地”率先启动战略。
即:把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发展战略增加经济比较发达的以青岛为龙头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老工业基地,部分政策也适当延伸,在环渤海地区以“一区两地”的率先启动,促进以京津为核心区,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大发展的格局的逐步形成,共同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与滨海新区“一区两地”的共同点是经济基础好,都有空港、海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等等。
(二)天津滨海新区“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值得学习借鉴,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应有
“大”动作。
通过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考察,我们倍感竞争的压力。
滨海新区从邓小平1986年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到1994年天津市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
的阶段性目标,再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这十多年来的发展,是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结果,是滨海新区埋头苦干、持之以恒,“十年磨一剑”的结果。
我省做出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大战略决策已经三年,的的确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并不断加大力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借鉴滨海新区超前、高标准、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建议我省在半岛高速公路、国际机场、港口、轨道交通和产业规划布局等方面尽快研究采取有影响力的大动作,进一步提升半岛制造业基地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三)创新机制体制,在半岛地区营造适合制造业基地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
从行政管理上,滨海新区既非像深圳那样是一个独立的城市经济特区,也非像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的一个独立的行政区,而是几个功能区域和行政区域的联合,是一个特殊的新城市带。
可以说,滨海新区在整合各功能区和行政区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实现区区之间的联合发展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
今后,滨海新区将进一步理顺其行政管理体制,力争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土地管理、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财政管理”,打破行政区划,优化滨海新区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聚集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
1+1>2的效果。
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也必须冲破行政格局的限制,变画地为牢的诸侯
经济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一体化经济,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分区实施的原则,促进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促进资源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更有效的配置,变分散优势为组合优势。
在区域合作中,山东半岛应该处理好各行政区、行政区与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扬长避短,实现各区的优势和特色互补,充分体现集聚效应。
我们应该紧盯国家即将赋予滨海新区的综合改革试验政策,在国家政策出台后,积极借鉴改革经验,在半岛地区部分区域先行先试。
(四)按照“抓龙头,带配套”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突破外资大项目。
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今天独特产业体系的经验之一就是,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带动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天津市近三年吸收外商投资保持在30%以上的增幅,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进
龙头大项目,带动了众多配套产业项目的跟进。
为紧盯跨国公司,天津市招聘成立了专门针对跨国公司投资项目的招商机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推进跨国公司落户滨海新区。
与天津滨海新区相比,我省沿海地区的产业集群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大多数特色产业内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及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互补作用效应,单一的生产型产业和初级加工方式极大地限制了产业链的延长,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能力,造成产业分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本积累速度慢,自我发展能力弱,产业竞争力不强。
长三角迅速形成产业集聚的经验也是依托龙头大项目的引进,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
建议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走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路子,舍得花大的代价引进外资大项目,逐步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当前,我省最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是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石化等。
省市及各部门应该密切配合,抢抓机遇,下大力气争取尽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