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5)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2年8月22日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途径,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战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着力增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上海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上海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推进科技支撑文化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兴业态加快发展,创新环境有效改善,文化和科技呈现加速融合的新趋势。
(一)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等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持续支持数字展览展示、分布式渲染、数字内容创作和版权保护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着力突破文化产品在创作生产、传播和展示等环节的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有力推动了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同时,对接国家战略,加快三网融合。2011年,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上海示范网新增100万户,总覆盖达到200万户。
(二)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兴业态加快发展
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73.79亿元,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接近2000亿元。其中动漫、网络游戏、网络视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业态产值和增加值增幅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培育出一批在网络游戏、展览展示、数字出版、创意设计等领域具备影响力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企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元素,已经渗透到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网络信息、创意设计等多个门类,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创新发展环境有效改善
市委、市政府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十一个部门出台了《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营造了有利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环境。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授牌,依托“部市合作”和“市区联动”机制,建设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等一批集聚文化科技业态的国家级
基地,打造了影视制作、多媒体、版权交易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文化科技型园区、企业、平台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上海在实施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通过东方社区信息苑建设了2411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有力推动了全市数字化惠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搭建公共文化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全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央管理平台建设,及时、准确采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信息,引导群众通过平台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监督和评议。此外,上海积极推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十一五”末已实现所有行政村每周放映一场数字电影。
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与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相比,上海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度尚待提高,特别是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文化装备核心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文化科技龙头企业亟待培育,文化科技融合跨界人才亟待培养。
二、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要求以及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以应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构建形成结构合理、门类齐全、优化布局、科技含量高、创意创新、竞争力强、具有上海特色的现代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上海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推进原则
一是坚持融合发展。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文化和科技跨行业、跨部门渗透融合,通过创新链拓展产业链,不断改造传统业态,催生新兴业态。
二是坚持联动推进。依托与中宣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部市合作机制,发挥市级层面文化科技融合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形成推进上海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合力。
三是坚持应用导向。注重对文化各重点领域重大科技需求的分析凝练,以应用为驱动、市场为牵引,解决文化发展遇到的实际难点问题,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四是坚持聚焦突破。聚焦新兴业态,推动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视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产业快速发展;聚焦区域联动,以示范基地为引领,构筑文化创意产业辐射高地。
五是坚持创新提升。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带动支撑作用。
(三)发展目标
围绕促进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加快推进上海文化和科技相互融合,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加快新兴业态的培育和发展。到2015年,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突破一批满足文化发展需要的共性关键技术,打造系列体现国际大都市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工程,实现若干关键文化产品和装备的升级和国产化。
2、实现上海张江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年产值700亿元以上,数字出版、网络视听、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创意设计等新兴业态产值占比超过60%。
3、培育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文化科技企业,打造文化科技龙头企业20家,骨干企业100家,上市企业5-7家,年产值达10亿的企业5家。
4、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文化科技跨界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建立一批文化科技跨界人才培养基地,评定一批文化科技跨界人才。
5、建成数字化网络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全市580万户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完成市、区两级图书馆和全市主要博物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完成全市25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数字化改造。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文化科技融合关键技术突破
聚焦文化创意产业链上的创作、传播、展现等环节,实施技术突破。
1、创作环节:实现创作开放、高效、协同
在创作效率方面,研究三维、高清采集、摄像、投影以及打印技术,研制国产三维、高清拍摄和快捷获取设备;研究三维、高清、超高清影视内容的生产制作和后期处理技术,实现1080线及以上的自主知识产权后期处理系统;研究大规模复杂场景实时高效绘制技术,实现大规模高逼真虚拟现实场景的实时制作生成。在创作活力方面,重点研究互联网原创内容的协同创作和创意分享技术,实现开放、高效、协同的创作生产。
2、传播环节:实现传播高速、有序、安全
在传播速度和广度方面,建设融合泛在、高带宽、低延迟、处理准确、稳定的网络。在内容组织管理方面,研究海量数字内容的高效表示与存储、自适应编码与在线聚合技术,实现开放、高效的数字内容存储。在内容检索和服务方面,研究跨媒体内容关联分析和挖掘、用户个性化多模态偏好建模技术,实现海量视频和图像内容的分析与分类。在安全传播方面,研究在线离线媒体加密技术、大用户量授权技术及高性能拷贝检测技术,实现数字内容在不同终端和不同传输方式下的版权保护。
3、展现环节:实现展现逼真、沉浸、交互
研究智能场景感知技术、用户行为分析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提高大规模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研究大型立体实时交互多媒体屏幕拼接技术、多通道多视角立体影像技术,实现新一代沉浸式环幕、球幕、天幕立体电影创作;研究全息互动投影、立体幻影成像、多尺寸屏幕自适应等交互展示技术,研究高清晰度裸眼立体显示成像技术,提升展览展示效果和水平。
(二)实施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工程
聚焦互联网影视、立体电视、数字出版、高清电影、数字媒体、现代设计、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开展创新示范工程,提升技术支撑水平,创新文化表现模式,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1、示范工程一:互联网原创影视创作及传播
开展互联网影视音频服务技术的研发,创新视频服务商业模式,丰富广播电视节目、影视剧、纪录片创作生产,鼓励网络剧、微电影等视听内容创作模式,力争发展千万用户、十万原创作品、万部授权作品、百部文化精品。重点推动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金桥网络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
主要内容:(1)研究建立超大规模、高并发量和高可靠性的视频云计算中心,支持全视频直播和多终端视频服务。(2)研究建立全开放式的专业视频数字内容发布平台,在深度和广度上聚合正版优质数字内容,提供高品质的网络视频分发。(3)研究电脑屏、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