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基本仪器设备调查表
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
![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https://img.taocdn.com/s3/m/fdf227f849649b6648d7479a.png)
其他地方环境规划
仿 分 再依 中国地区表复分
地方环境保护计划
仿 分 再依 中国地区表复分
其他环境信息管理
环境统计
专门报表宜入有关专业类
常规报表
年报
年度公报 环境状况公报入此按年代顺序排列
工业 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工业废水排放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外排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
目标责任制情况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情况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事故次数与直接经济损失
伤亡人数 事故类型
污染事故罚款总额 污染事故赔款总额
自然保护工作基本情况自然保护区数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生态农业试点情况
环境科研及环境标准工作情况科研课题及经费数
科技成果及经费数 获奖科技成果数
颁布地方环境标准数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情况
五 注释
为了正确运用本分类表对有些类目作了必要的注释 对类目的注释主要有以下几种指明类目的内容例如 生活污水污染防治类目下注明医院污水入此指明类目之间的关系和范围 例如 环境统计 类目下注明专门报表宜入有关专业
类
指明交叉和参照关系例如 污水综合治理类目下注明工程建设宜入
六 标记符号
本表采用汉语拼音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制以汉语拼音字母 表示环境保护类在 后采用阿拉伯数字 数字的位数表示类目的级次基本上遵循层累制的编号原则
分类表的类目名称和标记符号 力求准确规范 简明易懂 好记易检便于人们掌握和使用
三 体系结构
本分类表由说明简表主表及辅助表辅助表参见 中国档案分类法 四部分组成主表是分类表的主体 根据 中国档案分类法 的体系结构并结合环境保护档案的实际特点设
置了九个基本类目其序列是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自然保护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基本建设设备仪器环境标准计量
现代仪器分析与环境监测
![现代仪器分析与环境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17fa25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a.png)
现代仪器分析1.光学分析法分类:光谱法和非光谱法光谱法:以能源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分析法,称为光谱法。
非光谱法:除了光谱法以外的光分析法。
主要有折射法、干涉法、衍射法、旋光法、和圆二色性法等。
2.原子发射光谱原理、仪器组成、光源种类及特点原子发射光谱原理: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在极短时间内,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或能量较低的激发态,电子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将多余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一现象称之为原子发射或发光仪器组成: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光源种类及特点:(1)直流电弧DCA:分析绝对灵敏度高,辐射光强度大,背景较小,适合于分析痕量元素。
主要缺点是电弧游移不定,稳定性差,因此分析结果的再现性差(2)低压交流电弧ACA:电流具有脉冲性,电流密度比直流电弧大,稳定性高,弧温高激发能力强可对所有元素进行定性分析,电源方便线路简单(3)高压火花spark:高压火花激发出的主要是离子光谱,稳定性好,适用于低熔点、易挥发物质或难激发元素和高含量元素的定性分析,不适用痕量分析(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特别适合于液态样品分析,低污染干扰少。
缺点是消耗Ar气量大,费用高(5)微波等离子体3.原子吸收光谱原理,仪器组成、原子化器种类及特点原子吸收光谱原理:当通过基态原子的某辐射线所具有的能量或频率恰好符合该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的能量或频率时,该基态原子就会从入射辐射中吸收能量,产生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组成: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原子化器种类及特点:(1)火焰原子化器:优点是重现性好评,操作简便,缺点是喷雾气体对试样的严重稀释使原子化效率降低,灵敏度下降(2)石墨炉原子化器: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低含量样品分析,缺点是不易控制,设备复杂,费用较高(3)低温原子化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类型、助色团和生色团、红衣和蓝移、仪器组成、吸收池种类、朗伯比尔定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类型:σ→σ*,n→σ*,π→π*,n→π*助色团:含有未成键n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色团相连时,能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集团称为助色团生色团: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π→π*或n→π*跃迁的基团称为生色团红移:π→π*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蓝移: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仪器组成: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器吸收池种类:可见光区使用玻璃吸收池,紫外光区使用石英吸收池朗伯比尔定律:A=kcL(L液层厚度)5.氟离子选择电极、玻璃电极F-选择性电极是目前最成功的单晶膜电极,F-电极的内参比电极为Ag-AgCl丝,内参比溶液为0.1mol/LNaF与0.1mol/LNaCl混合液,电极可表示为Ag,AgCl|NaCl(0.1mol/L),NaF(0.1mol/L)|LaF3膜|F-试液。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https://img.taocdn.com/s3/m/3704d22bb7360b4c2f3f6420.png)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比对监测报告圆方检测(环监-验)20XX-039号项目名称:安康市聚城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比对监测委托单位:安康市聚城节能建材有限公司西安圆方环境卫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十二月项目名称:安康市聚城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比对监测承担单位:西安圆方环境卫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法人:蒋宁项目负责人:杜春健报告编写:室主任:年月日审核:年月日审定:年月日参加人员:胡子恒杜春健曹欢杨梅西安圆方环境卫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电话:传真:邮编:710065地址: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四路西京三号1栋12层目录1.前言12.项目建设概况12.1企业概况12.2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概况13.监测期间工况34.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依据34.1监测依据34.2参比监测方法和评判依据34.3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5. 比对监测内容65.1 比对监测条件检查65.2 比对监测内容76.比对监测结果及评价76.1比对监测结果统计分析76.2比对监测结果评判87.比对监测结论及建议97.1比对监测结论97.2建议和要求9附件:(1)安康市聚城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委托书;(2)安康市聚城节能建材有限公司20XX年12月06~10日产能报表;(3)杭州绰美科技有限公司CEMS烟气连续在线监测系统资质认证;(4)安康市聚城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现场监测时段运行纪录;(5)安康市聚城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烟气在线监测系统与市局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联网证明。
安康市聚城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报告1.前言20XX年12月安康市聚城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委托西安圆方环境卫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该公司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EMS)进行验收比对监测。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工作人员于20XX年12月02日对该公司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开展了比对现场监测工作。
在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现场比对监测过程中收集了企业有关的技术资料。
(完整版)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南
![(完整版)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6ec036f69dc5022aaea00f3.png)
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南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培育壮大环境监测服务市场,推进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逐渐成为当前实验室建设的热点。
现针对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必要的场所、技术人员及监测仪器设备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拟开展的检测项目为避免盲目投资造成采购来的仪器闲置浪费,现以最常规和检测仪器不太贵的检测项目为例,建议通过认证开展的检测项目分别是:1.1水和废水检测项目水温、pH、电导率、透明度、色度、流量、悬浮物、全盐量(总残渣或溶解性残渣)、游离氯和总氯、硫化物、氤化物、氟化物、氨氮、溶解氧、高猛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铜、铅、锌、镉、总碑、总汞、总硒、总铭(六价銘)、挥发酚、石油类(或动植物油)、阴离子表而活性剂、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铁、锚、嗅和味、浊度、总硬度、粪大肠菌群、亚硝酸盐。
上述项目除包含《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表1和表2规定的必测项目,还包括了其它常见的和测试方法较为简单的指标。
1. 2空气和废气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烟(粉)尘、烟气参数、烟气黑度、一氧化碳、氟化物、恶臭、氨、铅、碑、硫化氢、铭酸雾、硫酸雾和甲醛等。
1. 3 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水分、pH、镉、汞、碑、铅、銘(含六价铭)、铜、锌、線、全磷、全氮、钾、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等。
1. 4固体废物铜、锌、镉、铅、总铭、洛(六价)、汞、铁、锁、镰、总银、碑、氟化物和氧化物等。
1. 5噪声和振动环境噪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社会生活噪声、铁路边界噪声、噪声源(设备噪声)、机动车噪声振动和环境振动等。
2.实验场所要求实验室检测项目之间不得有干扰,面积应不少于600平米,其中化学分析实验室和仪器分析室各不少于3间,并有专用的天平室、无菌室、样品室、纯水制备间、化学试剂库、分析样品前处理室、固体样品制备间、现场仪器室、办公室和资料室等。
环境污染监测调查表
![环境污染监测调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ad7cf1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6.png)
环境污染监测调查表
1. 调查背景:
- 说明进行此次环境污染监测调查的原因和目的。
2. 调查范围:
- 确定本次调查的范围是哪个地区或场所。
3. 调查方法:
- 详细描述使用的调查方法和仪器设备。
- 解释如何选择监测点和样本。
4. 调查内容:
- 列出需要调查的环境污染因素,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 提供每个环境因素的调查要点和细节。
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说明调查数据的收集方式和频率。
- 描述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6. 结果与讨论:
- 提供调查结果的总结,并进行合理讨论。
- 分析调查结果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影响。
7. 建议与措施:
- 提出基于调查结果的环境保护建议和污染防治措施。
- 强调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8. 结论:
- 对整个环境污染监测调查进行简要总结,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9. 参考文献:
- 列出所有使用的参考文献的详细信息。
以上是《环境污染监测调查表》的大致内容指南,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8d2dc0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e.png)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环境监测是高职高专环境工程专业(原: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也是对应于水环境监测工、大气环境监测工等岗位的证书课程。
本课程核心技能内容主要选自于环境监测行业标准和规范。
根据生产一线对环境监测技能岗位人才的要求,该课程重点教会学习者水质、大气、噪声及辐射、土壤与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的监测。
在开设本课程前需要开设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同时本课程又为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环境监测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以培养学习者对水质、大气、噪声及辐射、土壤与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监测能力为重点,开发学习型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组织课程教学;“教、学、练、做”一体,实现理实融合。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目标设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是培养职业能力;内容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内容,将知识、技能融于工作任务,重点教会学习者如何完成工作任务;项目设计,以学习型项目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体设计;考核与评价设计,改变过去考卷定成绩的模式,增加过程考核比例,采取灵活多样形式。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如表1所列。
通过典型环境监测项目实训,使学习者熟悉环境监测岗位工作程序与工作内容,掌握环境监测的原理和测定方法,掌握环境监测过程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包括查阅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填写监测报告及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等,培养学习者保护环境责任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较强的职业能力。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上开设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调整。
根据环境监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目标1. 了解环境监测的基础上,掌握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有关知识;2. 掌握环境监测采样、布点、样品保存原则和方法;3. 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监测结果表达方法;4. 熟悉环境监测常用的标准和技术规范;5. 掌握监典型监测指标的测定原理、方法及所用监测仪器的操作与维护;6. 了解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组成、典型项目测定原理和有关注意问题。
实验室环境卫生检查表
![实验室环境卫生检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433241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9.png)
实验室环境卫生检查表
一、实验室整体环境评估
1. 实验室地面
•清洁程度:()良好()一般()较差
•有无杂物堆放:()有()无
•地面是否平整:()是()否
2. 实验室墙面
•清洁程度:()良好()一般()较差
•有无明显损坏:()有()无
•墙角是否清洁:()是()否
3. 实验室天花板
•清洁程度:()良好()一般()较差
•有无漏水痕迹:()有()无
•是否有死角未清洁:()是()否
二、实验室设备及工具清洁状况
1. 仪器设备
•设备外观清洁度:()良好()一般()较差•有无损坏:()有()无
•设备周围是否有杂物:()是()否
2. 常用工具
•工具清洁度:()良好()一般()较差
•工具摆放整齐:()是()否
•有无需要维修或更换的工具:()有()无
三、实验室通风及照明
1. 实验室通风
•通风情况:()良好()一般()较差
•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
•实验室是否存在异味:()是()否
2. 实验室照明
•照明情况:()良好()一般()较差
•是否有暗区:()是()否
•灯泡是否需要更换:()是()否
四、实验室废物处理
1. 废物分类
•废物分类情况:()良好()一般()较差
•是否正确分类废物:()是()否
•废物投放是否及时:()是()否
2. 废物处理设施
•废物容器清洁程度:()良好()一般()较差
•废物处理设施是否正常使用:()是()否
•废物处理设施是否有异味或漏液:()是()否
以上为实验室环境卫生检查表,对实验室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安全。
环境监测异常(不合格)调查报告
![环境监测异常(不合格)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1e257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d.png)
同天监测的沉降菌、表面微生物是否正常? (□是 □否)
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是否符合规定? (□是 □否)
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是 □否)
操作环境调查内容
空气净化系统是否按规定运行? (□是 □否)
超净台是否按规定正确使用? (□是 □否)
培养基包装是否有破损? (□是 □否)
培养基外观是否正常? (□是 □否)
平板是否按照规定检查? 合格率是否达到要求? (□是 □否) 合格率:
培养基配制是否准确?是否按规定进行预培养?(□是 □否) 配制批号:
培养基、平皿及用具的灭菌是否正常? (□是 □否)
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有喷出容器现象? (□是 □否)
同批培养基使用的无菌隔离舱的灭菌曲线是否正常? (□是 □否)
同批培养基使用的无菌隔离舱环境监测状况是否符合规定? (□是 □否)
监测的环境是否清洁过? (□是 □否)
监测环境的压差、温度、湿度是否符合规定(□是 □否)
统计
监测异常(不合格)的项目在过去半年的质量情况:
调查
结论
预防与纠偏措施
调查人: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运送平板是否有引致平板倾斜、侧翻的现象? (□是 □否)
物料传递是否按规定进行? (□是 □否)
手套的消毒程序和无菌更衣是否按规定进行? (□是 □否)
监测点的设置是否合理? (□是 □否)
静态还是动态测试? (□静态 □动态)
监测时是否避开回风口、高效过滤器, 与层流罩的距离是否准确?(□是 □否)
灭菌器是否在校正效期使用? (□是 □否)
同批灭菌物品有无异常? (□是 □否)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https://img.taocdn.com/s3/m/be5ea8dc27284b73f342501c.png)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聊环科(建)字年第号项目名称:年加工3 万套汽车坐垫项目建设单位:聊城市东昌府区登昌汽车用品有限公司聊城市环境科学工程设计院环境检测中心2017年10月承担单位:聊城市环境科学工程设计院环境检测中心主任:吴文虎技术负责人:张学宽质量负责人:王莎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核人:授权签字人:项目名称:年加工 3 万套汽车坐垫项目建设单位:聊城市东昌府区登昌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电话:0635-8206890传真:0635-8206890邮编:252000地址:聊城市高新区聊牛路环保科技园研发大厦目录表1 项目简介及验收监测依据 0表2 项目概况 (1)表3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处理及排放情况 (6)表4 工况监测 (7)表5 验收监测内容 (9)表6 环境管理调查结果 (15)表7 结论与建议 (19)附件:1、建设项目工程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2、聊城市东昌府区登昌汽车用品有限公司验收监测委托函3、聊城市环境保护局东昌府分局聊东环审[2017]304号《关于聊城市东昌府区登昌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年加工3万套汽车坐垫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017.08.24)4、聊城市环境保护局东昌府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5、山东省非税收入通用票据6、聊城市东昌府区登昌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制度7、聊城市东昌府区登昌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验收监测期间生产负荷的证明表1 项目简介及验收监测依据表2 项目概况项目位置图2-1 项目地理位置图N表3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处理及排放情况表4 工况监测表5 验收监测内容1#: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图5-1 无组织废气监测布点图监测结果表明:无组织废气颗粒物厂界最大排放浓度为0.507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
二、噪声监测因子及监测结果评价1、噪声验收监测执行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噪声执行标准限值见表5-7。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查表汇编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查表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a49f1e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1.png)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查表汇编1.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安全检查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检查内容是否合格备注1 示波器001 插头有裂纹或变形合格无2 万用表002 电源线是否破损或老化合格无3 电源供应器003 输出电流稳定合格电流范围:0-5A 4 焊接机004 防护罩是否完好合格无5 大功率电源005 输出电压是否在指定范围内合格电压范围:0-30V6 热缩设备006 机身温度是否超过安全范围不合格温度过高,需调整7 数字示波器007 屏幕是否显示正常合格无2.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使用检查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检查内容是否合格备注1 示波器001 示波器通道是否选择正确合格通道选择正常2 万用表002 测量量程是否选择正确合格量程选择正常3 电源供应器003 输出电流是否稳定合格电流稳定4 焊接机004 焊接电流是否调整合理合格电流大小合适5 大功率电源005 输出电压是否稳定合格电压稳定6 热缩设备006 热缩时间是否控制适当合格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7 数字示波器007 示波器设置是否正确合格设置参数正确3.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检查表序设备名称设备编检查内容是否合备注号号格1 示波器001 清理屏幕和按键合格无2 万用表002 更换电池或校准电池电压合格电池更换正常3 电源供应器003 清理散热器灰尘合格散热器无灰尘4 焊接机004 清理电极和工作台面合格清理干净5 大功率电源005 清理电源接口和插头合格无插头松动6 热缩设备006 清理设备表面和轴承合格无污物7 数字示波器007 检查触探设备和接线合格设备和接线无损坏4.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校准检查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检查内容是否合格备注1 示波器001 校准电压幅值和频率合格校准正常2 万用表002 校准测量量程和精度合格校准正常3 电源供应器003 校准输出电流和电压合格校准正常4 焊接机004 校准电流大小和时间合格校准正常5 大功率电源005 校准输出电压和电流合格校准正常6 热缩设备006 校准温度和热缩时间合格校准正常7 数字示波器007 校准触探设备和接线合格校准正常以上为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查表汇编,用于检查和记录设备的安全性、使用性、维护性和校准性,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职业卫生监测及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购置设备表
![职业卫生监测及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购置设备表](https://img.taocdn.com/s3/m/fa221a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e.png)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招标参数
数量
单位
备注
1
高流量气采样器
(包括防爆和个体,流量范围覆盖0.5〜
51∕min)
1、采样流量:数字恒流,最低流量W500m1∕πιirι且最高流量N5000nι1∕nιin,提供CPA证书复印件;
2、分辨率:Im1/min;准确度:优于土5%;
20
台
配置:通用吸收瓶采样箱3个(20孔)
4
小型气泡吸收管
气泡式吸收管:适用于采集气态和蒸汽态物质,不宜采气溶胶态物质。
20
台
5
多孔玻板吸收管
用于测量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主要采集气态、蒸汽态物质,也可采集雾态气溶胶及空气中各种样品
20
台
6
冲击式吸收管
适宜采集气溶胶态物质和易溶解的气体样品
20
台
7
冲击式呼尘采样头
10、标配不锈钢网架、托架。
18
除湿机
1、适用面积:推荐适用面积IOOn12以内;
2、核心参数:日除湿量501/D,水箱容量8升,额定功率715W,尺寸396*341*637MM,重量21.5KG,美芝压缩机;
3、功能卖点:450人体工程学触摸屏,设定、实时双湿度显示,干衣/童锁/睡眠模式,绕线柱,德业智能APPo
3、续航时间:>30小时;
4、充电时间:W6小时;
5、标体,实体显示:具有标况、实际体积自动换算功能;
6、数据储存:具有事件记录功能,存储数据与200组;
7、温度显示:(-20^60)℃;
8、大气压显示:(70~110)kPa;
9、自动校准:开放的校正权限,用户可对采样流量进行自主校正;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e8743f612b160b4e767fcf5d.png)
` 原始记录表目录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吸收冷原子法分析原始记录荧光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一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原始记录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废气(烟尘)测定运算记录(III)噪声监测原始记录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原始记录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铁路边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交通噪声测量原始记录飞机噪声测量原始记录汽车污染物测试原始记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样品委托单(站内)监测结果统计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实验室环境条件监控表样品保存条件监控表叶绿素a测定原始记录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TVOC)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环境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Ⅳ)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室温 ℃ 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pH 读 数 值 样 品 编 号水 温(℃) 第一次 第二次 样 品 pH 值电 导 率kt (μScm -1)25℃ 电 导 率ks (μScm -1)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日期水温℃缓冲液名称及加入量室温℃样品前处理取样量测得电位值(E)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mL)分取体积()稀释倍数第I次第II次平均值查曲线值()样品浓度()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样品前处理 室温 ℃ 湿度 %检测器色谱柱(固定相)温度条件流动相名称及流量()分析项目标准浓度保留时间峰高或峰面积检出限质控措施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样品编号取样量()定容体积()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样 品 编 号取样量 ( ) 定容体积( )响应值( )绝对量(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 )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 浓 度 ( )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冷原子 法分析原始记录吸收荧光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 仪器名称及编号 载气名称及流量 气, ml/min 负高压 V 灯电流 mA 量程 室温 ℃ 湿度 %样品前处理取 样 量 样 品 编 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 mL)分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 空 白 信号值 ( )样 品信号值( )减空白后信号值( )测定浓度(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仪器名称及编号 萃取液名称 比色皿 mm 参比液 室温 ℃ 湿度 % 样品前处理吸光值 A取样量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萃取液体积(mL)分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稀释倍数3030cm-12960 cm-12930cm-1石油类测定结果( )动植物油测定结果( )计算公式校正系数X=Y=Z=F=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仪器主要分析条件 样品前处理取样量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 mL )分取体积(mL)稀释倍数空白吸光度(A O)样品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项目名称 分析项目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室温 ℃湿度 %分 析 编 号 分 析 编 号 平均值标液加入体积(mL) 加标液浓度( )标准加入量(μg) 加标体积 ( mL ) 响 应 值(A) 加 标 量 ( ) 减空白后响应值测 得 值( ) 回 归 方 程 Y=bx+a b= a= 原样品测得值( ) 相 关 系 数 r=回 收 率 ( % ) 允许回收率(%)标准曲线备注加标 回 收 率检查结 果 评 判平 行 样 编 号 定 值( )测得浓度(mg/L) 测得值( ) 相 对 偏 差 (%)相 对 误 差(%)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 平 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 控样 检查 结 果 评 判计 算 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显色体积参比溶液测定波长nm 比色皿mm室温 ℃ 湿度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或标态采气量(mL或L)稀释倍数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 )样品浓度(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或标态采气量(mL或L)稀释倍数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样品浓度( ) (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bx+a b= a=线性相关系数r=计算公式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溶液的标定分 析 编 号 平均值( )溶液消耗量(mL)加标液浓度( )编号溶液 移 取 量(mL)V 始V 终V 终-V 始溶 液 浓 度( )加 标 体 积( mL) 加 标 量 ( ) 测 得 值( ) 原样品测得值 ( ) 回 收 率 ( % ) 允 许 回 收 率(%) 计算公式加标 回 收 率检 查结 果 评 判平 行 样 编 号定 值( )测得浓度(mg/L) 测 得 值( ) 相 对 偏 差 (%)相 对 误 差(%) 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 % ) 平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控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滴定溶液消耗量(mL )样 品样 品 编 号取样体积 ( ) 溶液移取量( )V 始V 终V 终- V 始减空白后消 耗 量样品浓度( )空白滴定消耗量(mL )计算公式备注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I )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 月 日 时 至 月 日 时 培养箱温度 标准溶液浓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 培养前分析日期 室温 ℃;培养后分析日期 室温 ℃标准溶液消耗量(mL ) 化 学 探 头 测 定 法 培 养 前培 养 后培 养 前培 养 前溶解氧浓度(mg/L )终读数 始读数用 量终读数 始读数用 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 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稀释 水备注平 行 样 编 号定 值 (mg/L)平均值测得浓度(mg/L) 测 得 值 (mg/L) 相 对 偏 差(%)相 对 误差(%) 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平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控样检查 结 果 评 判序 号0 0123平均值 基准液体积(mL )空白溶液V 0V 1滴定记录 (mL ) ΔV相 对 偏 差(%)结 果 评 判标定Na 2S 2O 3浓度 ( )允许相对偏差(%)计算公式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标准溶液浓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标准溶液消耗量(m L)化学探头测定法培 养 前 培 养 后 培 养 前 培 养 后 溶解氧值 (mg/L)样 品 编 号 稀释比(f)培养瓶号始读数终读数用 量始读数终读数用 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水样BOD5浓 度(mg/L)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溶解氧值 (mg/L) 溶解氧值 (mg/L)样品编号 稀释比(f)培养瓶号培 养 前培 养 后水样BOD5浓 度(mg/L)样品编号稀释比(f)培养瓶号 培 养 前培 养 后水样BOD5浓 度(mg/L)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称 重( 恒 重 )( g ) 样 品 编 号取样体积V ( ) 容器+滤膜+样品(滤筒+样品) 平 均 值W 1容 器+滤 膜(滤 筒)平 均 值W 0样品重量ΔW (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配制日期配制人标定日期滴定管规格及编号室温 ℃ 湿度 %基准溶液标准溶液基准液名称基准溶液浓度()试剂名称标准液名称标准溶液浓度()干燥条件℃小时℃小时序号00均值123均值序号 1 2312基准液体积(mL) 空白皿重+试剂重(W1) (g) 起始读数V0皿重+试剂重(W2)(g) 终止读数V1试剂重(W1-W2)(g)滴定记录( mL )实耗体积ΔV定容体积( mL )计算浓度()配 制 浓 度 ( ) 标定记录相对偏差(%)允许相对偏差(%)结果评判标样编号来源标准浓度稀释液移取体积定容体积储备液浓度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1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2计算公式有证标准物质配置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3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一般试剂配制记录配制日期试剂名称试剂规格皿重( g )皿重+试剂( g )试剂净重( g )定容体积( mL )浓度( )适用项目有效期配制日期试剂名称试剂规格试剂移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浓度( )适用项目有效期备注配制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样 品 编 号取样量( )分取量( )定容体积( )稀释倍数(过程)测 得 值( )平均值样品浓度( )计算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检出限 mgSO 3/(100cm 2碱片·d) 碱片有效采样面积 cm2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称 重 (mg)样 品 编 号 采 样 起 止 时 间天数d/n 采 样 前采 样 后增 重(mg)减空白后重 量(mg) 硫酸盐化速率 mg SO 3/(100cm 2碱片·d)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调查船(车)采样工具采样位置及层次采样日期天气气温℃采样者 DO分析者 pH分析者 校对者 送样时间 送样者 接样时间 接样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电话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采样日期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采样者pH分析者送样者送样时间共页第页接样者接样时间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项 目 名 称 采样点名称 采样日期及时间 断面深度及特征 类 型 母质类型 土 壤 性 状生物状况植被及耕作情况土表状况 农药肥料使用情况采 样 方 法 采 样 工 具 监 测 项 目 土 壤 层 次 样 品 编 号 颜 色污染状况周 围 环 境 及备 注采样者 送 样 者 送样时间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水域名称 水域功能类别 调查船 采样工具 采样方式 采样日期 天气 气温 ℃ 站 位 名 称 站 位 编 号 采 样 位 置 采 样 时 间 水 深(m) 样 品 编 号 嗅 味 颜 色 表 观 样品描述其 它生 物 状 况 周围环境情况(污 染 源)监 测 项 目备注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水域名称 水域功能类别 调查船 采样工具 采样方式 采样日期 天气 气温 ℃采 样 地 点 采 样 时 间 样 品 种 类 样 品 编 号 采样位置 (m) 水 深(m) 样品现场保存措施:水 温(℃)流 速(m/s) 外 观 性 状(色、溴、浊) 样品描述透 明 度 (m)周 围 环 境 情 况( 污 染 源 )监 测 项 目备注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测点编号功能区类采样器名称及编号流量校准值校准人校准日期采样期间气象条件采样点序号测试项目样品编号采样起止时间采样流量(L/min)采样体积(L)标态体积(L) 风向风速(m/s)气温(℃)气压(Kpa)天气情况备注采样人员采样日期送样者送样日期接样者接样日期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 测点编号 功能区类 采样器名称及编号 流量校准值 校准人 校准日期采 样 期 间 气 象 条 件 样 品 编 号 测 试项 目 采 样 起 止 时 间采样时间( h )采 样 流 量 (L/min 标·干)采样体积(标·干)(L) 风 向风 速(m/s)气 温(℃)气 压(KPa)天 气情 况备注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采样器名称及编号电导仪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酸度计名称及编号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测得值;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测得值;标准缓冲液(Ⅲ)理论测得值;降水起止时间降水期间气象条件采样日期起 止 样品编号降水类型采样容器截面积(cm2)样品体积(mL)降水量(mm)风向风速(m/s)气温(℃)电导率k t(μscm-1)25℃电导率k s(μscm-1)pH 值采 样 者分 析 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测得数据 dB (A)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声源类型功能类型监测时段测点示意图校准器声级值:测量前校准值:测量后校准值:备注电脑打印原始记录粘贴处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量仪器名称及编号天气状况风力测试日期测点名称测点编号测量时间( 月日时)声源类型功能类型L10L50L90L eqσ周围环境情况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厂界及测点分布示意图昼间Leq 夜间Leq测点编号测点位置主要声源测量时间测量值测量时间测量值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天气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仪器及编号测量日期测点与轨道间地面状况线路股数车流密度(辆/小时)距轨面距离(m)测点与轨面相对高度(m) 背景噪声声级(dBA)测量时间测量编号L eq L10L50L90L max L minσ备注测点示意图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试地点 区域功能类型 监测方法及来源 测试仪器及编号 天气状况 距路肩距离 (米) 车 流 量(辆/小时) 测量日期编 号测 量 时 间L 10L 50L 90Leq L max L min 测点高度重 型 车中 型 车轻 型 车周围环境情况测 点 示 意 图备注测试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量地点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测点坐标:东经 北纬 测点地图坐标 测点周围环境 测量仪器及编号 背景噪声(dBA):昼间 夜间 测试日期天气状况序号测量时间(时、分)飞行状态起飞(向南向北直飞)降落飞机型号观测角Lmax(dBA)持续时间Td(S)LEPN(dB)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监测目的 被测单位 联系人 电话 邮编 被测车型 车牌照号 发动机号 燃油种类 被测车已行驶公里数 节油净化器(剂)型号 测试状态 排气分析测试仪名称及编号 转速仪型号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样品委托单(站内)项目名称委托科室任务来源采样日期委托日期要求完成时间提交结果的方式样品编号样品类型分析项目可能干扰情况要求使用的分析方法备注委托科室室主任送样人接样人受委托科室室主任接样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监测结果统计表项目名称分析项目测试日期样品编号计算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房间号仪器名称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记录人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房间号保存的设备名称及编号保存类别及温度要求冷藏℃ 冷冻℃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电话 邮编 测试仪器名称编号 测试位置 管道尺寸 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 净化器名称及型号 排气筒高度 m 烟气温度 ℃ 干球温度 ℃ 湿球温度 ℃ 湿球表面压力 林格曼黑度 废(烟)气静压 废(烟)气全压 比托管型式及系数 测试日期大气压 KPa 环境温度 ℃采样孔编号测点号动压(Pa)微压计读数动压Pa等速采样流量H2O(mm)采样嘴直径d(mm)(L/min)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燃料种类采样位置采样器名称编号测试日期仪器直读结果:O2%SO2mg/m3NO mg/m3CO mg/m3气温℃;大气压KPa通过流量计参数采样序号样品编号测点号等速采样流量( L/min )流量(L/min)温度(℃)压力(MPa)采样时间( min ) (滤筒号)测定项目测孔号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电话 邮编采样仪器名称编号 测氧仪型号及编号烟气测试仪型号和编号 测试位置 管道尺寸 安装孔深度 排气筒高度 m 烟气温度 o C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 净化器名称及型号测试日期 大气压 Kpa 环境温度 o C样品编号测点编号采样嘴直径d(mm)等速采样流量(L/min)采样起止时间累积采样流量(m3)参数记录时间氧量(%)一氧化碳(mg/m3)流量计温度(o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主要产品名称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主要原料吨产品消耗量工艺简述废气污染源环保设施大气环境情况功能类别采样点位监测因子废水污染源环保设施排放去向水环境情况功能类别采样点位监测因子排放口规范化噪声污染源环保设施监测点位固体废弃物其它污染源生态保护措施环保管理情况备 注注:内容较多时,可另外加页,并在表中相应位置注明。
环境监测原始数据记录表(参考)
![环境监测原始数据记录表(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8ae38382af90242a895e5b3.png)
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 (3)_____________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4)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5)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6)______________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7)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Ⅰ) (8)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 (9)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10)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11)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 (12)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13)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14)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15)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16)分析原始记录 (17)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18)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20)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 (21)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 (23)________________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5)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 (28)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9)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30)样品委托单 (31)监测结果统计表 (32)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33)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34)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Ⅰ) (35)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Ⅱ) (36)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 (37)生化需氧量原始记录 (38)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39)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分析日期室温℃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样品编号水温(℃)pH 读数值样品PH值电导率kt (μScm-1)25℃电导率kt (μScm-1)计算公式第一次第二次备注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_____________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日期水温℃缓冲液名称及加入量室温__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仪器名称及编号萃取液名称比色皿mm 参比液室温______℃湿度___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加标液浓度()响应值A回收率(%)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______________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显色时间______________显色体积___________参比溶液测定波长nm 比色皿mm室温_____℃湿度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Ⅰ)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 月 日 时 至 月 日 时 培养箱温度 标准溶液浓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 培养前分析日期 室温 ℃培养后分析日期 室温 ℃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 第__页样品编号稀释比f培养瓶号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溶液消耗量(mL )化学探头测定法溶解氧浓度(mg/L ) 水样BOD 5 浓度(mg/L )培养前培养后 培养前 培养后 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标准溶液浓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稀释水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溶液消耗量(mL)化学探头测定法溶解氧浓度(mg/L)备注培养前培养后培养前培养后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培养前培养后平行样检平行样编号质控样检定值(mg/L)平均值测的浓度测得值(mg/L)相对偏差(%)相对误差(%)允许相对偏差(%)允许相对偏差(%)结果评判结果评判标定序号0 0 1 2 3 平均值计算公式基准液体积(mL)空白溶液滴定记录(mL)V0V1△VNa2S2O3浓度相对偏差(%)结果评判允许相对偏差(%)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计算公式:BOD5(mg/L)=n(C1-C2)-(n-1)(B1-B2)式中n------------稀释倍数C1,C2-----------水样培养五天前后溶解氧值(mg/l)B1,B2-----------稀释水培养五天前后溶解氧值(mg/l)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室温℃湿度% 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容器+滤膜+样品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一般试剂配制记录配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日期_______________ 室温_______℃湿度___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电话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采样日期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样品编号采样点名称采样时间水样外观监测项目排污口规范化情况流速m/s宽度m深度m流量()排放量()采样者________________ PH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_页接样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调查船采样工具采样方式采样日期天气气温℃样品现场保存措施: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采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_页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项目名称采样地点测点编号功能区类采样器名称及编号流量校准值校准人校准日期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采样日期_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项目名称采样地点测点编号功能区类采样器名称及编号流量校准值校准人校准日期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________________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量仪器名称及编号天气状况风力测试日期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电话区域功能类型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天气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背景噪声声级dBA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天气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仪器及编号距路肩距离(米)车流量(辆/小时)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样品委托单项目名称委托科室任务来源采样日期委托日期要求完成时间提交结果的方式委托科室室主任送样人接样人受委托科室室主任接样日期监测结果统计表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日期_______________计算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________ 房间号______ 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________ 房间号______ 保存的设备名称及编号______________保存类别及温度要求冷藏_______℃冷冻_______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Ⅰ)项目名称被测单位电话邮编测试仪器名称编号测试位置管道尺寸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净化器名称及型号排气筒高度m 烟气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湿球表面压力林格曼黑度废(烟)气静压废(烟)气全压比托管型式及系数测试日期大气压KPa 环境温度℃动压Pa微压计读数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 共___页第___页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Ⅱ)项目名称被测单位电话邮编采样仪器名称编号测氧仪型号及编号烟气测试仪型号和编号测试位置管道尺寸安装孔深度排气筒高度m烟气温度℃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净化器名称及型号测试日期大气压Kpa 环境温度℃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项目名称企业名称测试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 测试仪器名称及编号工艺设备名称烟囱高度m 测试者与排放源的相对位置风向风速天气情况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生化需氧量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方法及来源室温℃湿度% 分析日期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项目名称企业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完整版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38ada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1.png)
第一张绪论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二、可疑数据的取舍1.Dixion 检验法步骤: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③查表Q αn④判断Q ≦Q0;05 正常;Qo;05<Q ≦偏离值;Q>离群值,舍去.2.Qrubbs 检验法步骤: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③查表)(n T α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 ≦偏离值;T>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 值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对标准偏差的比值;x s x t μ-=三、测定结果的统计检验 tStudent 检验 有限次测定的统计假设检验,其实质是检验有限次测定的x 、s 与总体均数μ和总体标准偏差σ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的显着性检验真实值已知的t检验步骤:1.作出统计假设,即假定x与μ吻合2.构造统计量并计算nsxtμ-=;3.查表:tαn-1,f=n-1 f为自由度4.判断:若t≤tαn-1,则假设成立,二者吻合,若t>tαn-1,则存在显着性差异;质量控制图的组成、理论基础和判别方法;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和使用组成:①中心线——预期值;②上、下警告线——之间区域为目标值;③上、下控制线——之间区域为实测值的可接受范围;④上、下辅助线——在中心线两侧与上、下警告线各一半处;质量控制图是以数理统计理论里的统计检验理论为基础的;是指一个控制样品,用一种方法,由一个分析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积累一定的数据;如这些数据达到规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即处于控制状态,以其结果——分析次序编制的控制图;质量控制图可以监测常规分析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精密度范围内,是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判别方法:①在绘制均值质量控制图时,落在上下辅助限范围内的点数应约占总点数的68%;若落在上下辅助线范围内的点数小于50%,则分布不合适,此图不可靠;②落在上、下控制线或线外的点,表示为失控数据,应予以剔除;剔除后,需补充新数据,重新计算统计量值并绘图;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落在控制域限内的点数符合要求为止;③相邻三个点中两个点频频接近控制限时,表示工作质量异常,此时应即中止实验,查明原因,并补充不少于5个数据,再重新计算、绘图;④连续7点递升或递降呈明显倾向时,判断工作异常,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⑤如果测定结果在上、下警告限之间区域内,则测定过程处于控制状态,环境样品分析结果有效;⑥如果测定结果超出上、下警告限,但仍在上、下控制限之间的区域内,提示分析质量开始变劣,可能存在“失控”倾向,应进行初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准确度、精密度的定义及意义,真值;1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它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并决定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2精密度: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试系统的随机误差的大小,分析结果的随机误差越小,精密度越高;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都可用来表示精密度大小,较常用的是标准偏差;真值: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称为真值;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定义和关系质量保证的定义: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制定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质量保证的内容:采样、样品预处理、贮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定义: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内容:1.室内控制工作:空白实验标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回收率实验密码样分析编制质量控制图2.室间控制工作: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间的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工作:1.人工保证整个系统的完好;2.定期对系统进行校准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种类型;化学型污染系指随废污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物理性污染系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系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2水污染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8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在对调查研究和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域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有大量废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的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监测断面的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出,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监测断面应尽可能地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采样点的设置工业废水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生活污水:对城市管网污水,采样点设在污水排放干管的不同位置和污水进入受纳水体的排放口;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放口几个个单元处理设施进出水口布设采样点;11.河流监测断面的分类: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对照断面为了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面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设在排污口下方废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削减断面指河流受纳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着降低的断面,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米以外的河段上;77、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78、混合水样: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79、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综合水样;12采集水样注意事项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采样容器,PH,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另外采样时还需同步测定水文参数和气象参数;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每个样品瓶都应贴上标签,要塞紧瓶塞,必要时还要密封18.水样消解方法:①湿式消解法:硝酸消解法、硝酸—高氯酸消解法、硝酸—硫酸消解法、硫酸—磷酸消解法、硫酸—高锰酸钾消解法、多元消解法、碱分解法;②干灰化法;水样保存:储存措施有冷藏,冷冻和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水样中的保存剂不能干扰以后的测定,保存剂的存度最好是优级纯,还应做相应的空白试验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15色度水的颜色分为表色和真色;真色指去除悬浮物后的水颜色没有去处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成为表色;对于清洁或浊度很低的水,真色和表色相近;对于着色深的工业废水或污水,真色和表色差别较大,水的色度一般指真色,常用以下方法测定铂钴标准比色法稀释倍数法分光光度法浊度:反应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透明度:铅字法,塞氏罗盘法,和十字法.28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之为溶解氧,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系;溶解氧的主要测定方法是氧电极法,广泛应用于测定溶解氧的电极是聚四氟乙烯薄膜电极;根据其工作原理分为极谱型和原电池型两种;33化学需氧量COD是指由于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其它方法有恒电流库仑滴定法,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氯气校正法等;41、生化需氧量BOD:是指由于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26.采集测定DO的水样:首先需要单独采样,水样必须充满采样容器,并塞紧瓶塞;26.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碘量法、修正碘量法、氧电极法测定溶解氧的硫代硫酸钠需要标定,规定是每日标定一次,温度不能过高,淀粉指示液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27.稀释水中BOD5测定上下限:稀释程度应使培养中所消耗的溶解氧大于2mg/L,上限6000mg/L.28.五天培养法原理:将水样或稀释水样,充满溶解氧瓶,密闭后在暗处于20+-1摄氏度条件下培养5d+-4h,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根据二者的差值计算每毫升水样消耗的溶解氧即为BOD5;29.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所用硫代硫酸钠需要标定;每日标定一次;水体中有还原物质会使测量值偏高;在COD测定中,我国规定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在此方法中,需在水样中加入Ag2SO4—H2SO4溶液30ml,加入Ag2SO4—H2SO4溶液的作用是促使水中直链烃类的分解;同时,再加热回流两个小时里,必须保持溶液的黄色;F-HClO4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常见的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颗粒物等颗粒中包含苯并芘等高致癌物质,有毒重金属,多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他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盐,硝酸盐,臭氧,醛类乙醛和丙烯醛等,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降尘:粒径大于100μm的颗粒物能够靠重力较快的沉降到地面上的颗粒物;飘尘可吸入颗粒物IP或PM10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可长期漂浮在大气中,称为飘尘;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悬浮在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μm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路线: 空气监测采用以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为主导,以自动采样和被动式吸收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可移动自动监测技术为辅助的技术路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制定:一监测目的二调研及资料收集三监测项目四监测站点的布设:布点的方法、原则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1、覆盖全部监测区: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3、工业集中地区多取点,农村可少些;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多取点,少的地区可少些4、采样的周围应开阔,无局地污染源; 5、超标地区多取点,未超标地区少些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在大气污染源监测时,采样位置的设置原则:①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②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在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的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的点作为对照;③工业比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大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④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的水平线与周围建筑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度;测点周围无局部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离人行道边缘至少处;⑤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⑥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60、大气监测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61、大气布点方法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网格布点法,适用于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同心圆布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六采样方法和监测方法七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八提出进度安排计划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一监测目的二调研及资料收集三监测项目四监测站点的布设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六采样方法和监测方法:烟气等速采样七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八提出进度安排计划大气和废气样品采集采样方法――直接采样法一注射器采样二塑料袋采样三采气管采样四真空瓶采样――富集浓缩采样法有动力采样法一溶液吸收法: 吸收液的选取原则二填充柱阻留法 三滤料阻留法四低温冷凝法 五静电沉降法六扩散或渗透法无动力采样法七降尘试样采集八硫酸盐化速率试样的采集气体吸收管瓶示意图几种常用的流量计示意图气体体积换算 10空气污染物监测多采用动力采样法,其采样器主要有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原理测定空气中SO2 的常用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光谱法,电导法,库仑滴定法和气象色谱法,其中紫外荧光光谱法和电导法主要用于自动监测;SO2采用的吸收剂:甲醛缓冲溶液加成反应四氯汞钾溶液络合反应过氧化氢溶液氧化反应;简述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事项:测定过程中主要干扰物质为氮氧化物,臭氧和某些重金属元素;利用氨基磺酸钠来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臭氧会自325.1012732730Pt V V t ⋅+⋅=行分解;利用磷酸及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来消除或减少重金属离子的干扰;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原理空气中NO NO2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分析法及原电池库仑滴定法TSP测定的主要方法是重量法;SO2测定的主要方法是四氯汞钾或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Nox测定的主要方法是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静态配气法: 原理、适用范围;动态配气法:原理、适用范围静态配气法: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者蒸气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优点:设备简单,容易操作;缺点:有的气体化学性质活泼,长时间与容器壁接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容器壁有吸附作用,会造成配制气体的浓度不准确或其浓度随放置时间而变化,特别是配制低浓度的标准气体常引起较大误差;动态配气法:使已知浓度的原料与稀释气按恒定比例连续不断地进入混合器内混合,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气,根据两股气流的流量比可以计算出稀释倍数,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标准气的浓度;优点:不但能提供大量的标准气,而且可通过调节原料气和稀释气的流量比获得所需浓度的标准气,适合于配制低浓度的标准气;缺点:所用仪器设备复杂,不适合配制高浓度的标准气;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定义;85、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86、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体危险性的废物;危险废物的特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其他毒性固体废物样品的制备:粉碎→筛分→混合→缩分→保存八、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植物样品的制备1 鲜样的制备:测定植物内容易挥发、转化或降解的污染物质、营养成分,以及多汁的瓜、果、蔬菜样品,应制备成新鲜样品;样品洗净→晾干或拭干→捣碎机捣碎制浆→研磨2 干样的制备:风干、烘干→磨碎→过筛→保存第八章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1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污染物性质和事故表现形式等,可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分为七类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毒气污染事故爆炸事故农药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油污染事故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规律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其难预料性,但也有规律性的一面,及基本上发生在污染源集中处,如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危险品的地方,而工艺落后,制度不全,管理不善往往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3应急监测不单单是事故发生后的监测,而应该将预防与应急监测相结合;。
生态环境表模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态环境表模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001a3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1.png)
生态环境表模板-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生态环境表模板标题: 生态环境表介绍:生态环境表是用于记录和跟踪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指标和变化的工具。
它通常由一系列列和行组成,用于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生态环境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政府机构、环境组织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模板设计:1. 标题行: 包括生态环境表的名称和日期。
2. 列标题: 包括不同指标和变量的名称。
这些标题应该能够准确描述所要收集的数据。
3. 行标签: 每一行都应该包含标识特定生态系统位点或区域的标签。
4. 数据输入: 在每个单元格中填写相应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定量和/或定性的。
确保使用适当的度量单位和方法来准确记录信息。
5. 数据分析: 在表的底部或侧边,可以包含用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的计算结果。
这些可以是平均值、百分比、比率等。
6. 图表: 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可视化数据是有益的,比如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在生态环境表中,这些图表可以显示各个指标的趋势和相互关系。
7. 数据更新: 生态环境表应该是一个持续跟踪和监测的工具。
因此,它需要定期更新和填写新的数据。
示例:指标日期1 日期2 日期3温度(摄氏度) 25 26 27湿度(百分比) 60 65 70种群数量1000 950 900水质指数7.5 7.2 7.0注意事项:1. 确保表中的数据具有可读性和一致性。
使用清晰的字体和符号,并在每一列和行之间使用线条进行分隔。
2. 如果适用,表中的数据可以包含多个时间点或不同的生态系统位置。
3. 在填写数据之前,确保有足够的准确数据源和收集方法。
4. 使用表格的标题和注释来解释特定指标和变量的意义,以便读者能够理解数据的背景。
5. 生态环境表模板可以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和数据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结论:生态环境表模板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记录和分析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和变化。
通过使用这个模板,研究人员和环境保护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环境监测生产负荷调查表
![环境监测生产负荷调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6c065ff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0.png)
环境监测生产负荷调查表
我可以提供一份基本的环境监测生产负荷调查表样本,具体填写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环境监测生产负荷调查表
填表日期:__________ 填表单位:__________
调查负责人: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
序号监测点位名称行业污染情况监测频率监测项目监测仪器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生产负荷(吨/日)备注
备注:监测频率可按小时、日、周、月等单位进行填写;监测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监测仪器和检测方法需与具体监测项目相对应。
检测结果需按照标准要求填写,生产负荷需按照单位时间内的产量进行填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采样器
29
大流量大气采样器(配TSP、PM10、PM2.5切割器)
30
大气采样器
31
空盒气压表
32பைடு நூலகம்
风向风速仪
33
恶臭监测设备(套)
34
烟尘测试仪
35
烟气测试仪
36
声级计
37
振动测定仪
38
超纯水器(能制备蒸馏水、去离子水)
39
监测数据处理平台
40
多媒体计算机
41
笔记本计算机
42
移动通讯设备
43
环境监测基本仪器设备调查表
填报单位: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生产厂家
型号
数量
购置年份
仪器原值
(元)
1
1/万分析天平
2
十万分析天平
3
pH计(实验室用)
4
pH计(现场用)
5
电导率仪
6
离子计
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
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
9
可见分光光度计
1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1
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
12
红外测油仪
13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14
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15
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
16
离子色谱仪
1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8
气相色谱仪
19
冷冻预浓缩系统(含苏码罐清洗和配气系统)
20
液相色谱仪
21
TOC测定仪
22
溶解氧测定仪
23
生物显微镜
24
一体化定硫仪
25
土壤采样器
26
煤、土壤制样器
27
石油类水样采样器
GPS定位仪
44
环境监测车
45
水质自动监测站
46
大气自动监测站
其他
填表说明:超出以上名录的仪器设备请在其他项中列出。如尚未配置表中列出的仪器设备,不需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