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格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健康人格的涵义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这一简单的人格定义,包含了许多的内涵,它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我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黄希庭先生认为,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这“四自”不仅是颇具我国文化传统的人格特征,也是健全人格的基础。人格健康是指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自我气质以及内心和谐的统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判断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标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和谐的人际关系。

2、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正确的自我意识。

4、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5、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6、积极向上的人生关价值观。

严格而言,人格不存在健不健康的问题,只能说心理健康。而所谓的心理健康,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现在我们所提的健康人格心理学,与之最接近的可是说是心理学家杜。舒尔茨有关成长心理学的提法

2影响人格的因素

人格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人格的发展以遗传为基础,后天的环境因素却是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对自我价值观、自我控制、自信心、时间管理倾向及创造性人格特点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人格的影响因素有三方面:

2.1家庭的作用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制造人格的工厂”。一方面,家庭把基因素质传递给后代;另一方面,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环境,是最早向儿童传播社会经验的场所。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2.2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场所。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接受一定的政治观点和掌握一定的道德标准,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着自己的个性。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只有缓解教师的紧张,不断完善教师的人格,才能谈及教师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2.3社会实践因素

“人类心智广大的可塑性,几乎全部为他周围的一切所决定,其中最大的影响力也许来自个人所生存的社会。”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中的一员。人与社会相互影响,因此,人的性格形成与社会文化是分不开的。

不同社会文化都有其特点,有共同认可接受的行为模式或共同反对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意味着同一社会文化中大多数人遵循或具有的某种共同人格特征,即所谓民族特性。例如,一般认为马雅印地安人具有独立、勤劳、诚实等优点,但也有竞争性差、不善于表达情感的特点。与之形成对照,亚罗印地安人都是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掩饰。

不同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同,亦对人格产生影响。如爱尔兰社会文化强调人性本恶,因此爱尔兰人有较强的罪恶感。与之相反,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性本善,以和为贵,忍让为美德,自以为善人多。

社会文化的特征是如何保存和对个人产生影响呢?Linton指出,不同文化影响着子女的教养方式,通过子女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早期经验,而对后来的人格形成产生影响。例如,人类学家Geertz对印度尼西亚群岛中加瓦岛上的加瓦人调查研究,发现加瓦人有突出的羞耻特征,这与母亲的培养有关,如母亲对儿童说:“在陌生人面前吵闹,你难道不觉得羞耻吗?”“如果没穿衣服在门口被人看见,你会觉得羞耻。”“如果你向人借了钱,却无法还清,你会觉得羞耻。”小孩在父亲出现时,被期待表现出羞耻。因此,羞耻成为加瓦人文化塑成的特有的人格表现。

3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

3.1正确认识健康人格的标准

健康人格有五个标准,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是正确的自我意识;四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五是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3.2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

怎样培养和维护健康的人格呢?首先要注意在孩子还在婴儿时,就应该从心理卫生角度来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给予正确的培养教育,从而使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黄金时代。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提出“性格阈限理论”,认为性格的形成与改变是个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力必须达到一定阈限,要超过个体的承受能力,它对性格引起客观变化。这种作用力可能是长期积累的,它对性格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可能是一次突如其来的事件,导致性格突变。由此来说,年龄越小,限制越低,性格的可塑性也越大。当然,对于意志薄弱者,其性格承受限值就会比意志坚强者低,这也是在同样的刺激条件下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性格影响的原因。

性格是人格结构中与社会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成分。一般把性格看作是人相对稳定的、习惯化和系统化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但是性格也是可改变的。如性格表现自卑、胆小、怯懦、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和自私自利的人,一旦生活环境改变,他参加革命队伍经过长期磨练,是可能使其变成一个具有相反性格的人,成为乐观开朗、勇敢大胆、心胸开阔、眼光远大和大公无私的人。

在对儿童的培养教育中,要防止溺爱和粗暴。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不管其要求是否合理,都处处满足,会使孩子容易养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独立性差、以后经受不起风雨。粗暴同样是错误的,对孩子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训斥,会使其产生“情感剥夺”,变得胆怯、冷酷、沉默寡言、缺乏勇气的进取精神,失去对人的同情心,甚至将来走向社会以后同样粗暴的方式对待别人。

健康的人性是走向人生事业的成功之路,健康的人格是从婴幼儿开始培养的。因此,应当注意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这是影响他们一生成败的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