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态自然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关于生态自然观的相关内容(即环境问题,如环境问题的根源,环境破坏的现状、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难题,也是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非常现实、迫切的问题。在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时,必然涉及生态自然观的深层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直接的理论来源,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二、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

(一)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1 土地资源退化严重,天然湿地大量消失

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致使土地退休和破坏,主要表现为:第一,水土流失逐年加重。建国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150万平方公里,到20世纪90年代增加到179. 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 6%,平均每年增加水土流失面积500万—600万亩,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33. 3%。第二,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影响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据公布调查报告,我国荒漠化总面积为26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

2 森林生态衰退,濒危物种增加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乱砍滥伐等活动的干扰或火灾、虫害等自然因素,使原生森林生态遭到破坏,从而使其向退化过程发展。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面积1. 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 21%,森林蓄积是124.56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 53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人土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从总体上看,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森地质量不高。总之,中国现有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导致其他生态环境恶化。

3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急剧

《2005:中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仅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环境危局与突围》认为,淡水环境是我国最紧迫、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淡水环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集污染、资源和生态问题于一身,是中国当前环境危机和集中体现。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污水排放量600多亿吨,其中80%未经适当处理排放进自然水体,致使全国的75%的湖泊受到污染。例如太湖每到夏天,生成绿色的水藻,几乎丧失了使用功能。水污染还导致了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高发病率。

4·大气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2005年的报告,在全球空气最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7个。当前,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2100万吨,居世界第一,烟尘排放量1400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300万吨,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国家之一。

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普遍关注。不少人认为,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人口过渡膨胀;二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低;三是经济增长快;四是生态保护的法制不完善,五是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六是生态意识的缺乏。传统发展观导致了我们在很长一段时期都盲目追求GDP增长,忽视了经济增长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使得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传统的发展观本质上就是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扭曲的发展观。生态意识也称环境意识,它的核心是对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反省和对生态危机的觉醒。它能够使人正确认识,对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不仅能注重生态保护,而且能在社会上宣传营造一种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

由于我国缺乏生态意识,片面强调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忽视了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少人只顾生产,不顾生态,更缺乏长远的,可持续利用的观念,导致对资源盲目开发和过度索取等短期行为。以山西省为例,从1948—1998年,山西地下煤炭的采空面积就达2万多平方公里,占到了全国国土面积的13%,已经塌陷破坏土地100多万亩,而其中的40%是耕地。三、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形成的。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①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②生态系统具人显著的整体性;③生态系统是自然组织的开放系统;④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⑤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相统一的平衡。所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可持续发展概念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它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第二个基本原则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表经济,并使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了在社会发展中,不仅要保持经济发展与政治、思想文化、人口等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协调统一,而且还必须注意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持协调统一;它改变了传统的代际观念,反对当代人为了自身的发展需求,透支资源,破坏环境,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权的思想和行为,要求当代人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后代人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三)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也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早在199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环境与发展状况,阐述了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同年,我国政府提出“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社会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三点: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对外开发,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学原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要转变发展观念。放弃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观,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要健全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3)调整产业结构;最后,发展高新技术,促进科学技术应有生态化。我国应按照地球生物圈动态平衡的客观要求调控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生态工艺,开发生态技术,促进产业生态化,以避免由于对地球掠夺式开发利用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的破坏,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