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师知识共享研究述评-最新教育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教师知识共享研究述评

近年来,有关知识共享的研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与图书馆管理领域研究比较活跃。知识管理在企业界的成功运用,使得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将企业知识管理理念移植到教育中,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逐渐受到更多教育人士的青睐。其中,对于教师知识共享的研究尤为突出。

截至2012 年以“题名”为检索项,围绕“教师知识共享” 和“教师知识分享”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期刊论文

76 篇,学位论文14 篇。从纵向来看,多数学者主要从内涵与特征、影响因素、策略机制方面论述教师的知识共享。

1教师知识共享的内涵与特征

国内对于教师知识共享的研究最早追溯到竺辉于2004 年发表的题为《“非知识共享”下的教师管理现象批评》。他在文章中首次提出,教师知识共享可以理解成一种促进教师成长的理念,它能促进教师知识的沟通、分享与应用,也能拓展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思路和内容,从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此后邓志伟提出,教师的知识分享是指教师与知识重建者借助媒介或人群间的直接互动推动彼此间知识的流通、转移、交流、沟通、协商,达成知识的分享, 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于丰园等从知识流的角度指出,教师知识共享的基础是知识合理有效地流动,其后是知识创新;知识共享体现在教师的发展

过程中不仅是教师的知识活动,同时还应是各知识节点间的知识流动。周洋认为,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特点体现在:主体的依赖性、对话的平等性、过程的复杂性、情境的相关性、效果的模糊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的知识共享是以知识的有效流通为基础,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其本质是教师在知识转

移中自我学习并进行知识重构的过程。实现教师的知识共享,有力,从而影响学生智识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提升学校竞争力。

利于促进教师及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2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方云端等从高校教师隐性知识挖掘角度提出,隐性知识的共享不仅受教师所处环境、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的制约,还受隐性知识本身的特征和教师主观意识、知识结构和传播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马秀峰等认为,隐性知识的固有特性、教师主体因素、隐性知识共享技术、教师组织管理体制,及教师组织文化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知识共享的力度和效果。王雷等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影响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动机因素分为利益追求、自我实现、团队情感和人际关系四个维度。其中,利益追求动机对共享行为的影响最大,自我实现动机次之,团队情感和人际关系动机影响渐弱。李春玲等则提出了教师知识共享的六大障碍:技术障碍、信任障碍、利己障碍、交往障碍、组织障碍、管理障碍。

综上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众说纷纭,但大致集中在三大方面:知识特性因素、教师主体因素及环境因素。其中,隐性知识的个体化、非结构化、主观情景化等特征,使得知识难以编码和传播,这是阻碍教师知识共享的基础。教师的知识独享心理、共享意识和动机的淡薄、相互信任的缺失、知识传递与接收能力的限制等主体因素,是阻碍教师进行知识共享的关键原因。而如今教师组织管理体制的缺陷、知识共享技术与平台的限制、教师组织共享文化的制约等环境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间的知识共享。

3促进教师知识共享的策略与机制

针对目前教师知识共享的不足与障碍,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机制。程志等认为要消除教师专业知识共享的诸多障碍可通过:构建利于教师知识共享的学校文化环境、建立完善的教师知识共享激励机

制、建立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等来实现。杜颖针对SECI模型中隐性知识共享的社会化S和外化

E,提出了相应的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组织教学观摩(社会化)、倡导反思性教学(外化)和组建科研团队(二者兼备)。

曹锦丽认为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应以组织文化策略为基础,以技术支持策略为保障,以公平策略为原则,以情感策略为条件,以激励策略为动力,以主体性策略为核心,构建共享网络,实现知识共享。

从前述三大影响因素出发,笔者将促进策略与机制概括为以

下几个方面:(1)针对隐性知识的难以表征和传递的特点,可

采取组织教学观摩、倡导反思性教学、建立知识库和知识地图等方式促进教师的知识共享。(2)针对教师主体因素,要采取物

质与非物质激励措施减弱教师的独享心理,在树立知识共享的理念的同时也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培养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

通过自我学习提高教师知识传递与接受的能力等。(3)针对环

境因素,可采取相应的组织策略(组建教师科研团队及其他学习型组织,从结构上打破各个教研组、年级组的马赛克状态,在各个教研组、年级组之间建立一套沟通联系制度,建立有软硬件支持的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等)、技术策略(搭建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构建良好的信息网路系统等)和文化策略(建立相互信任的组织文化、构建多渠道沟通互动机制、创设知识共享的氛围、培育知识共享的价值观等)。

4小结

目前对教师知识共享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及策略机制的探究上,理论论证占大多数,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且不系统。教师主体因素是影响教师间知识共享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探寻有效措施加强教师的知识共享意识及共享能力,是实现

教师知识共享的关键。随着虚拟社区的兴起及快速发展,将虚拟教师知识共享的策略机制,将成为未来教师知识共享研究的热点。

社区与教师知识共享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探索网络共同体中

[1] 竺辉. “非知识共享”下的教师管理现象批评[J]. 师资培训研究,2004(3).

[2] 于丰园,韦斯明.基于知识流的大学教师知识共享研究[J]. 情报杂志,2011(1).

[3]周洋. 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07.

[4]方云端, 李翠白, 陈睿渊. 基于知识挖掘的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