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高风险-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胡敏老师课程部分课后测试)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胡敏老师课程部分课后测试)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总体解读(胡敏老师课程部分课后测试)单选题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起草过程历经()。

(10分)D:7个多月试题解析:所以从整个的起草过程来看,历经了7个多月,70多名起草组成员对稿件认真的推敲,细致的打磨,过程稿打磨38次,从重大论断、重大举措到文字表述遣词用句,力争务实严谨准确到位。

2、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所作的说明指出,决定稿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的重大改革举措。

(10分)B:五年试题解析:在总书记对《决定》稿说明的时候,这个里面按照这样的一个板块设计,其实是锚定2035年我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重点部署未来5年,就从现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的时候,2029年这5年的重大改革部署。

3、决定稿除引言和结束语外,有两万多字,共()个部分。

(10分)C:15.0试题解析:决定稿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决定》有两万多字,15个部分,分三大板块。

4、(),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分)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试题解析:第一个就是1978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我们改革开放历史上它是划时代。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总目标下确定“七个聚焦”的重点改革方向。

其中,聚焦于政治层面的目标是()。

(10分)A: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试题解析:但这次文件的摆布从总目标他又讲了“七个聚焦”,其中“七个聚焦”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叫分目标,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经济层面,从政治层面的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文化层面的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社会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提高社会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提高社会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课程考试
试题及答案(8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

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

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

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40 分)
1. 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

C
A.49。

58%
B。

51.58%
C。

59.58%
D。

69.58%
- 1 -
2. 下列属于生存性风险的是:()。

B
A。

身份迷失
B.就业难
C。

道德失范
D。

信仰危机
二、多选( 共 1 小题,总分:20 分)
1。

下列属于社会风险的根源的是:().ABCD
A。

经济体制转型
B。

组织方式重构
C。

社会结构变迁
D.信息网络影响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社会稳定风险是指未来可能出现的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及可能造成的损失.正确
正确
错误
2. 宏观层面的事件性风险常常会引发、衍生、积累微观层面的系统性风险.正确
正确
错误
- 2 -。

2020年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测试题(第262套)

2020年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测试题(第262套)
【答案】B
A.这体现了立法平等原则 B.这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 民主性的要求 C.这表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D.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
【解析】 ①我国的平等原则指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而非立法面前人人平等。故A 选项错误。 ②坚持民主立法,就是既要体现立 法内容的民主,又要体现立法过程的 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必须注重把立 法为民贯彻始终,增强立法主体自身 的民主性,扩大公众参与立法。因此 ,在立法过程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
【答案】A
【解析】 司法独立只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 并非其充分条件,法院和检察院依法 独立行使职权并不一定就能实现司法 公正。故A选项错误。其余三项正确 。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单选题】-关于严格公正司法,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 法律适用标准,逐步推进由高级人民法院 解释法律的制度 B.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健 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 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 制度 C.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 、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 为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单选题】-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司法公正问题的表述中, 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唯一防线 B.坚持司法公正,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综合权衡各方利益诉求, 使人民群众在所有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 义 C.司法高效要求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不断 完善司法程序,司法机关在必要的时候根 据具体情况可适当改变法定司法程序 D.司法权威要求司法权独立行使,社会任 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干涉司法机关在具体
2020
【单选题】-下列关于法治工作基本格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高风险刘明福教授利益协调机制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

指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机制。

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利益协调机制,受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水平状况制约。

大体上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矛盾疏导机制。

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机作用的体系。

一、利益协调机制是整个社会的保险机制(一)利益矛盾是社会冲突的根源,利益协调是社会稳定的生命线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国内的统计数字亦告诉我们,有的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比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出4倍到10倍之多。

我国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已超过4.88倍,并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实际上这种收入差距还要更大。

贫富两极分化使得很多人逐渐被边缘化。

当两极分化被进一步扩大,就恶化成为阶级分化与阶级差别。

通过实现共同富裕化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

(二)利益协调机制是社会抵御风险的保险机制在“发展”、“稳定”、共同富裕三者之间,共同富裕的位置至少应当放在“稳定”之前。

和谐带动国家、社会的大和谐。

利益协调的实质是利益的平衡(不是平均主义),要防止社会利益的失衡。

利益协调机制是为了防止两极分化进一步扩大。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是为了有效防止社会差别演变成为阶级差别的良好机制。

(三)中国现阶段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创新政治格局代表利益格局,利益格局支撑和保障政治格局。

二、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关键是解决好“两化”问题和“两仇”问题以“利益协调”牵引“心理协调”●两化(外部问题):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分化战略。

而中国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的“两化问题”主要是指“腐化问题”与“两极分化问题”●两仇主要指的是:“仇官”与“仇富”心理。

《沟通与协调能力》试题100分标准答案-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考试试卷 (5)

《沟通与协调能力》试题100分标准答案-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考试试卷 (5)
A.(是)
B.(否)
答案:A
团体关系冲突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冲突双方因认识和利益上的差异而引起的
A.(是)
B.(否)
答案:A
一个自负的人会说大话,会说假话
A.(是)
B.(否)
答案:B
语言是音译结合的词语和语法的体系
A.(是)
B.(否)
答案:B
语言沟通可分为口语沟通和书面沟通
由一方发出的管理、指挥、指导、劝告、教育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尊敬、服从等反应是()
A.求援——帮助
B.同意——温和
C.帮助——接受
D.管理——服从
答案:D
关于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是引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导火索
B.部分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是目前突发性群体事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
D.组织与组织关系
答案:ABCD
沟通能力是沟通者()的体现
A.思想
B.知识
C.思维
D.心理
答案:ABCD
国内关于人际关系的划分是()
A.按人际关系表现内容分类
B.按社会成员等级关系分类
C.按血缘关系分类
D.按社会职业关系分
答案:ABCD
与上级有效沟通的作用有()
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务必要弄清事件爆发的原因、群众心态和现场情况就能完满解决问题
A.(是)
B.(否)
答案:B
冲突的过程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是否确信与目标相联系的合作或竞争占有支配地位
A.(是)
B.(否)
B.(否)

社会管理》试题与答案-目前最全版

社会管理》试题与答案-目前最全版

一月二月三月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计合计合计四月五月六月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计合计合计《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试题答案集锦一、判断题部分1:社会管理的民主性,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

(√)2: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2年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奠定基础的阶段。

(×)3: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关键要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尤其是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因为这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

(√)4: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应急体系建设,促使我们从思想上提高警惕,在行动上采取一些可控性的措施,把不利于和谐稳定的因素遏制在苗头出露之时,从而规避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

(×)5: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

(√)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同于公共福利、财政拨款或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

(×)7:在经济建设中,社会组织的参与是政治民主化的基本要求,是反映群众诉求、扩大群众有序参与的基本组织形式。

(×)8:社会组织通过与外国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等方式,开发引进和利用国外的知识、技术和资本等资源,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9:社区建设和管理是宏观的社会建设。

宏观的社区建设是微观的和谐社会构建的出发点。

(×)10: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健康运行和秩序良好的社会管理体制,创建“和谐社区”是一条有效途径。

(√)11:公众理所当然是社会管理的最重要的主体,特别是在社会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公众要发挥社会管理的主导作用。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以代议的方式将自己的政策意愿通过这些代表来表达,从而直接参与到立法和政策的制定过程之中。

(×)13:归正人员,回归社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并不能享有公民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上)《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高风险》

(上)《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高风险》

(上)《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高风险》判断题共 10 题 答对 0 题1. 负责抓稳定的领导人由于其特权和腐败成为社会最大的风险,成为加剧社会不满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单选 1分)正确答案:B : 错误提交答案:答案依据:2. 今天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要解决两极分化和防止两极分化继续扩大的问题。

(单选 1 分)正确答案:A : 正确提交答案:答案依据:3. 两极分化与阶级分化有密切的联系。

(单选 1 分)正确答案:A : 正确提交答案:答案依据:4. 当利益分化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一定限度,这种对抗性的利益差别就成为阶级差别,原来并不突出的阶层矛盾就成为阶级矛盾。

(单选 1 分)正确答案:A : 正确提交答案:答案依据:5.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不是建立吃大锅饭的机制,而是建立一种能够有效平衡社会利用,有力防止利益差别演化为阶级差别的机制。

(单选 1 分)正确答案:A : 正确提交答案:答案依据:6. 利益协调机制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就能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把握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生命线。

(单选 1分)正确答案:A : 正确提交答案:答案依据:7. 个人需要上保险,社会、国家也需要上保险。

(单选 1分)正确答案:A : 正确提交答案:答案依据:8. 没有利益协调机制社会和国家的保险系数会大大降低。

(单选 1 分)正确答案:A : 正确提交答案:答案依据:9. 中国的利益格局不调整,中国的政局就不稳定;中国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创新,中国的和谐社会就难以建立。

(单选 1 分)正确答案:A : 正确提交答案:答案依据:10. 现在是建国以来官民关系最紧张、官民利益差别最大的时期。

(单选 1 分)正确答案:A : 正确提交答案:答案依据:单选题共 20 题 答对 0 题1. 温家宝总理在此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切实() (单选 1 分)正确答案:B :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交答案:答案依据:2. 利益协调机制实际上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 )的机制。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试含答案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试含答案

第1 题: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2年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奠定基础的阶段。

选择答案:错误第2 题:社会建设的原则是和平与发展。

选择答案:错误第3 题: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应急体系建设,促使我们从思想上提高警惕,在行动上采取一些可控性的措施,把不利于和谐稳定的因素遏制在苗头出露之时,从而规避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

选择答案:错误第4 题:就业问题,不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选择答案:错误第5 题:公共行政的最终目标在于追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选择答案:错误第6 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和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组织”概念。

选择答案:正确第7 题:经济危机促进人口重新分布。

未来流动人口继续向沿海、沿江、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的长期趋势将会改变。

选择答案:错误第8 题: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必须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选择答案:正确第9 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对当地企业(中央、省属企业除外)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

选择答案:错误第10 题:较大(Ⅲ级)危机事件,表示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发生在一个县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县以上,超出县级政府应对能力,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

选择答案:错误第11 题:美国五级国家威胁预警系统中,加强对重要地方的监视活动,开展对威胁的评估工作,威胁程度属于黄色。

选择答案:正确第12 题:从广义看,从政府公共管理的每一个层级和领域内全面地把突发事件与日常事务管理融为一体,把危机管理看成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即社会风险管理。

选择答案:正确第13 题:中国互联网协会为治理垃圾邮件做出了不懈努力,使中国的垃圾邮件占全球垃圾邮件的比例从2002年的23%下降到2009年的4.1%。

选择答案:正确第14 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人民内部矛盾归根到底是物质利益的矛盾。

2024年度(最新)国家公务员政治理论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含答案)

2024年度(最新)国家公务员政治理论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含答案)

2024年度(最新)国家公务员政治理论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构建()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充满活力、安定和谐。

A.全民共建B.全民共建共享C.全民共享D.全民共建共用2.中国是自然灾害大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巨灾频发的形势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A.造成伤害大B.不稳定性强C.发生频率高D.灾后反应多3.要充分发挥公共投资在()、民生事业以及重大科技项目投资中的导向性功能,积极探索各种公私合作伙伴模式。

A.公共事业B.现代服务业C.新兴产业D.基础设施4.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成为全球性最大的挑战,()成为世界发展的中心议题。

A.治理失业B.公共服务C.发展经济D.创造就业5.大数据是()战略资源。

A.基础性B.上层性C.前瞻性D.共享性6.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也将进一步倒逼市场进行自发调整,过剩落后产能和一批()的企业将会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被淘汰出局。

A.高污染高消耗B.低污染低消耗C.高污染低消耗D.低污染高消耗7.工业基础依然薄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商品房库存过高,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持续上升。

A.正确B.错误8.防灾主要是指从源头上加强自然灾害()能力建设,掌握自然灾害发生信息,提高自然灾害的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A.监测预警B.应急反应C.防灾抗灾D.积极防御9.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A.教育产业B.社科产业C.科技产业D.文化产业10.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

A.基础性B.关键性C.主导性D.结构性11.更好发挥()和各类基金作用,鼓励内容和形式创新,支持文艺院团发展,加强排演场所建设。

山东省第二届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110题)

山东省第二届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110题)

山东省第二届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110题)山东省第二届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10题)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

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A.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B.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C.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D.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正确答案:ABCD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为宗旨、以()为根本、以()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A.人民安全B.政治安全C.文化安全D.经济安全正确答案:ABD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A.新形势下人民急难愁盼问题B.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C.基层文明实践中心D.基层治理平台正确答案:BD4、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

A.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B.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C.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D.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确答案:ABCD5、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的地位。

A.总揽全局B.协调各方C.全面负责D.统筹一切正确答案:AB6、党领导()。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C.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D.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正确答案:ABCD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目的就是()。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上)随堂测试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上)随堂测试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上)随堂测试1. 多选社会治理是指在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下,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立足公平正义,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协调利益关系,(),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A 处理社会问题B化解社会矛盾 C 防范社会风险 D 促进社会认同2. 多选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是()。

懒死你吧,偏不告诉你答案,自己找!3. 多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格局。

A 党委领导B政府负责 C 社会协同 D 公众参与4. 多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社会治理的具体任务包括()。

A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B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C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D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5. 多选下列属于“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目标的是()。

A 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B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C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D 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E 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6. 单选()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A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D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7. 单选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A正确 B 错误8. 单选()提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对不起,没找到,自己找。

9. 单选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A正确 B 错误10. 单选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提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A 正确B错误11. 单选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既有新动向,也有老难题,但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A正确 B 错误12. 单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A正确 B 错误13. 单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试卷及答案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试卷及答案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2023-02-09 16:42:10第1题(单选题) [10分]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和应对突发事情的真本领,提高自己的研判力、决策力、掌控力、()。

• A.调动力• B.调控力• C.引导力• D.协调力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D第2题(单选题) [10分]危机决策过程中对各种预案的编制、评估、选择的最重要价值标准是()。

• A.经济发展• B.社会稳定• C.人民幸福• D.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D第3题(单选题) [10分]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本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 A.2700亿元• B.2800亿元• C.2900亿元• D.3000亿元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C第4题(单选题) [10分]危机决策的主要特点是超前性、快速性、果断性、强制性和()。

• A.有效性• B.合理性• C.时效性• D.民主性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A第5题(单选题) [10分]世界卫生组织衡量一个国家的健康医疗水平主要看三大指标,特别是()指标。

• A.每千人医院床位数• B.婴儿死亡率• C.孕产妇死亡率• D.人均预期寿命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D第6题(单选题) [10分]我们加强风险管理,就是要进一步贯彻()的方针。

• A.关口前移• B.预防为主• C.源头防范• D.防控为主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B第7题(单选题) [10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C第8题(单选题) [10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应急管理的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 A.自主创新• B.自主研发• C.自立自强• D.国产化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A第9题(单选题) [10分]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58%的国土、82%的省会、60%的地级市、54%的县城都处于()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

沟通与协调试题及答案

沟通与协调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沟通与协调》试题及答案(得分90)1.从总体上讲突发性群体事件属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此类矛盾最恰当的方式应该是(D)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C矛盾双方维持现状D矛盾双方协调发展2.下面哪项不是快速制胜的要求(A)A快速出动,快速到位B快速展开,快速介入C快速出动,快速稳定D快速发现,快速报告3.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最恰当的方式,是(A)A化解矛盾、平息事态、解决问题B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延后问题C调解矛盾、平息事态、解决问题D化解矛盾、安抚事态、解决问题4. 人民个体或群体向政府表达意愿的制度不包括(A)A信息公开制度B请愿制度C信访制度D申诉制度5. 哪种防范体制能够释放社会成员所承担的社会风险(B)A要建立健全社会安全阀系统B要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协调利益关系C要建立社会道德思想教育的体系D要建立明察秋毫的社会监控与预警机制6. 由利益冲突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不包括(D)A因征地搬迁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B因企业经营亏损、破产、转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C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D环境污染和环境发展不和谐事件7.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做法不包括(A)A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B高度重视信访工作C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清楚D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矛盾和利益纠纷8. 提高领导协调能力的最有效的措施和途径是(D)A直接补短法B间接补短法C全面提高法D克服致命缺点9. 调节行动和活动的相应心理过程的概括化的结果是(A)A能力B性格C反应D表现10. 同事间的交往类型不包括(D)A合作型B利用型C被迫型D融合型11. 关于合理运用赏罚不正确的是(A)A命令与商量融为一体B赏罚要及时C不受私情左右D赏罚要公平12.非正式沟通系统的类型有(C)A单串型B随机型C分散型D饶舌型13. 关于信息沟通说法不正确的是(B)A是实施领导的基本条件B是统一下属意志不可缺少的领导艺术C基本要素有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信息内容,信息传播媒介和方式D是人们之间传达、反馈思想、观念以及情报、信息的过程14.下列哪些不是授权要讲究的原则(D)A相互信任原则B坚持适当控制的原则C应遵循责权统一的原则D授权要体现多重隶属关系的原则15.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上下级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B)A是一种同志式的平等关系B没有权力就没有真理C上级与下级在人格上的平等D上级与下级在真理面前的平等16. 领导者职业道德核心是(A)A公正原则B平等原则C民主原则D信任原则17. 下面哪些不属于尊重上级的范畴(D)A上级领导的人格B上级领导的作用C上级领导的习惯D上级领导的喜好18. 拥有谦让型团体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人适合(D)A商业、金融、法律工作B艺术工作C科研工作D社会性工作、教学工作及医生19. 下列哪一项不是李瑞概括的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A)A反抗——攻击B炫耀——自卑C攻击——敌对D害羞——控制20. 同事关系是属于(D)A按人际关系表现内容分类B按社会成员等级关系分类C按血缘关系分类D按社会职业关系分21. 让冲突者明白是非,以团体利益为重,让冲突者个人或局部利益服从于整体全局利益的做法是(C)A交换立场B折中调和C晓以大义D给冲突双方留台阶22. 拥有谦让型团体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人适合(D)A商业、金融、法律工作B艺术工作C科研工作D社会性工作、教学工作及医生23. 下面哪些不是潜在冲突的原因(C)A人与人之间目标的对立B工作岗位分工不明C人均分配D人际利益需要相争24. 下面哪些不是团体关系的管理范围(B)A设立联络员制度B加强思想建设C设立层级机构D制定团体章程及工作制度25. 高团队绩效的根本保证是(D)A激发中低水平的恶性冲突B解决冲突C避免冲突D激发良性冲突26. 一个角色期望发出者提出矛盾性的要求所导致的冲突是(A)A角色期望发出者内在的冲突B角色期望发出者之间的冲突C自身和角色之间的冲突D角色之间的冲突27. 下面哪些不算是冲突(B)A知觉到或意识到冲突条件的存在时B知觉到冲突并有情绪的卷入C当一方固执己见,对对方的意见不采纳、不尊重D自己的意见不能被对方赞同感到失望、挫折,甚至引起强烈的愤怒28. 下列哪些不是冲突的过程(D)A潜在的对立阶段B认知和个性化阶段C行为阶段D分析阶段29. 组织内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是(B)A角色冲突B组织冲突C人际冲突D个体内心冲突30. 想对他人倾诉心中的苦闷但又怕他人笑话的冲突是(D)A组织冲突B回避型冲突C双趋向型冲突D趋避型冲突31. 抓住中心带动一般,这是领导者要把(A)的理论应用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个简明的概括。

事业单位普法考试试题总汇带答案

事业单位普法考试试题总汇带答案

试卷一一、单选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上强调,要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

A. 立法权、司法权;B.司法权、行政权;C. 审判权、检察权;D. 审判权、监督权标准答案: C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 人民当家作主;B. 社会稳定;C. 和谐发展;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准答案: D3. 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 )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A. 行政机关;B. 立法机关;C. 人民政府;D. 军事机关标准答案: A4.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最早介入诉讼时间是在案件()。

A. 侦查阶段;B. 侦查终结时;C. 起诉阶段;D. 审判阶段标准答案: A5.贪污罪侵犯对象是()。

A.公民个人财物;B.公共财物;C.无主财物;D.有主财物标准答案: B6. 人民法院在审查民事起诉时,发现当事人起诉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 通知当事人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不予受理;B. 裁定不予受理;C. 应予受理,审理后确认超过诉讼时效,判决驳回诉讼请求;D. 应予受理,审理后确认超过诉讼时效,裁定驳回起诉标准答案: C7. 婚姻自由内容包括()。

A. 订婚自由;B. 恋爱自由;C. 解除婚约自由;D. 结婚和离婚自由标准答案: D8. 劳动合同依法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 用人单位;B. 有过错一方;C. 劳动者;D. 工会标准答案: B9. 甲、乙二人同在出坡上放羊,乙羊混入甲羊群,甲不知,赶羊回家入圈。

甲行为属于()。

A. 拾得遗失物;B. 获取不当得利;C. 无因管理;D. 侵权行为标准答案: B10. 下列哪项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A.原告及其代理人之间法律关系;B.证人及被告之间法律关系;C.原告律师及被告律师之间法律关系;D.人民法院及指定鉴定人之间法律关系标准答案:D11. 甲男及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2020年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模拟题(第94套)

2020年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模拟题(第94套)

【答案】A
【解析】 ①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有机统一, 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A选 项正确。但这里要注意,在程序公正 的前提下尽量追求实体公正,让二者 达到有机统一。在法律效果的前提下 ,尽量追求社会效果,让二者达到有 机统一。 ②公正和效率有机统一。但要注意 ,公正优先,兼顾效率。B选项错误
【单选题】-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做 法不符合上述要求?(2016年卷一3题,单选)
【答案】D
【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从中 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 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 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 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 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
【答案】C
【解析】 我国《宪法》第2条第3款规定:“人 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 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 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但这并不意 味着人民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 的权力,故C项错误,应选。
【单选题】-关于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提高业务 能力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教育 B.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 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畅通 具备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进入法治专门队 伍的通道,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 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 C.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
【答案】C
【解析】 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党的领导 ,就是指党通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 实施与贯彻,依靠各级党组织作用的 正确发挥,把握我国法治事业发展的 根本方向,决定我国法治事业的战略 部署,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总体进程 ,协调我国法治事业中的重要关系, 指导我国法治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 故A选项正确。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高风险-试题答案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高风险-试题答案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高风险73单选题错误1.当前经济阶段发展,以下观点最适合当下社会稳定发展需要的:1. A 一部分人优先富裕起来2. B 发展是硬道理3. C 分配是硬道理4. D 生产力奇迹正确2.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______。

1. A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2. B 平均主义的社会3. C 小康社会4. D 比西方国家经济更发达的富裕社会正确3.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共同作用驱动的。

1. A 消费、内部贸易、出口贸易2. B 投资、消费、出口贸易3. C 融资、内部贸易、出口贸易4. D 融资、消费、出口贸易正确4.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究竟是“国富民强”还是“民富国强”?1. A 国富民强2. B 民富国强错误5.我们要实现经济转型,主要是通过_____调整:1. A 需求结构2. B 外需结构3. C 投资结构4. D 出口贸易正确6.第三次分配是指:1. A 社会公益慈善事业2. B 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3. C 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4. D 社会福利正确7.第一次分配是指:1. A 社会公益慈善事业2. B 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3. C 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4. D 社会福利错误8.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有益于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发展的。

该论述:1. A 正确2. B 错误正确9.温家宝强调,____是民生之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1. A 就业2. B 住房3. C 经济收入4. D 福利正确10.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_____。

1. A 保障就业2. B 拉动内需3. C 防止腐败4. D 提高国民经济收入错误11.经济的价值规律需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环节环环相扣。

要保持经济循环协调机制的形成,关键环节是______。

2. B 流通3. C 分配4. D 消费正确12.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循环协调机制形成,需要深化_____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高风险单选题错误1. 当前经济阶段发展,以下观点最适合当下社会稳定发展需要的:1. A 一部分人优先富裕起来2. B 发展是硬道理3. C 分配是硬道理4. D 生产力奇迹正确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

1. A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2. B 平均主义的社会3. C 小康社会4. D 比西方国家经济更发达的富裕社会正确3.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__________ 共同作用驱动的。

1. A 消费、内部贸易、出口贸易2. B 投资、消费、出口贸易3. C 融资、内部贸易、出口贸易4. D 融资、消费、出口贸易正确4.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究竟是“国富民强”还是“民富国强”?1. A 国富民强2. B 民富国强错误5. 我们要实现经济转型,主要是通过_____ 调整:1. A 需求结构2. B 外需结构3. C 投资结构4. D 出口贸易正确6.第三次分配是指:1. A 社会公益慈善事业2. B 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3. C 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4. D 社会福利正确7.第次分配是指:一1. A 社会公益慈善事业2. B 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3. C 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4. D 社会福利错误该8. 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有益于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发展的。

论述:1. A 正确2. B 错误正确9. 温家宝强调,___ 是民生之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1. A 就业2. B 住房3. C 经济收入4. D 福利正确10.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 ____ 。

1. A 保障就业2. B 拉动内需3. C 防止腐败4. D 提高国民经济收入错误11.经济的价值规律需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环节环环相扣。

要保持经济循环协调机制的形成,关键环节是_____ 。

1. A 生产2. B 流通3. C 分配4. D 消费正确12.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循环协调机制形成,需要深化改革。

1. A 收入分配制度2. B 经济制度3. C 市场体制4. D 社会体制正确13. “三驾马车”主要是指:____1. A 消费、内部贸易、出口贸易2. B 投资、消费、出口贸易3. C 融资、内部贸易、出口贸易4. D 融资、消费、出口贸易正确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次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1. A 第一次2. B 第二次3. C 第三次4. D 第五次正确位。

15. 中国环境可持续能力,排第1. A 812. B 1293. C 1444. D 132目录内容提要写作提纲正文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4(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4(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5(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5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5(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5(二)公允价值的获取⋯⋯⋯⋯⋯⋯⋯⋯⋯⋯⋯⋯⋯⋯⋯⋯⋯⋯⋯⋯⋯6(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7(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8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0(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10(二)统一的度量标准⋯⋯⋯⋯⋯⋯⋯⋯⋯⋯⋯⋯⋯⋯⋯⋯⋯⋯⋯⋯⋯11(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11(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12(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12参考文献⋯⋯⋯⋯⋯⋯⋯⋯⋯⋯⋯⋯⋯⋯⋯⋯⋯⋯⋯⋯⋯⋯⋯⋯⋯⋯⋯15内容提要在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是最重要的会计要素之一,与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情况,从而使资产减值问题一度成为我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

人们也期望通过会计上的法律法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让企业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减值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针对会计实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境况。

从资产减值准备入手,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提出了计提标准不恰当,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方法等对策。

写作提纲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二)公允价值的获取(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二)统一的度量标准(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大众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也逐步提高。

而市场经济的完善,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其交易方会计信息要求也提高,国家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也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真实的会计信息。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是不可逆性的规定。

按照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预期不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就不应列入资产,预期不会带来原预计额的经济利益的资源要折扣后列入资产,即减除预计减值后的部分才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提高企业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认识,促进企业完善企业相关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提出建议,促进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完善。

实践中,这一研究旨在加强企业对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的认识,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提示相关部门就准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以下就是我的论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指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

其中,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可收回金额须以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大部分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包括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

计提方法是按单项资产计提。

1、计提公式: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2、全额计提情况:①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②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的固定资产;③已遭损毁,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④其它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

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这是就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

计提减值准备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制定的财务政策更加稳健。

而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出发,适时考虑无形损耗,更精确计量了期末资产的价值,同时也剔除了虚增的利润,降低了财务风险,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益补充,它的实施也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财务政策更加稳健。

现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确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固定资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的时间“年度终了”较好掌握,但是“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使企业在操作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财务人员可以随意制定计提时间,造成虚假信息泛滥,误导投资,也使企业之间提供的相关信息缺乏了可比性。

企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等制度规定的约束,但是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如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或可由会计人员做出不同的判断。

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选择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报表。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对于固定资产减值而言,公允价值的获取有难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的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 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公平交易的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很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相距甚远。

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开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因此公允价值难以得到合理的确定,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准则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规定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划分不同性质的资产所使用的计量属性,企业资产按照其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待出售和处置或者持有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售并且有公平市场价值的资产,如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另一类是基于持续经营的假设,通过持续使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资产,这类资产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产房等固定资产,这类资产即使有公平的市场价格,但由于这类资产在正常经营条件下是不会被出售或处置的,因此,其相应的市场价格与其特定主体价值的计量是无关的,其价值取决于其未来所能实现的经济利益的折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