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徐悲鸿画马》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徐悲鸿画马》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832db1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1.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徐悲鸿画马》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徐悲鸿画马》原文徐悲鸿是一位举世着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当年,徐悲鸿为了画好奔驰的马,经常跟在马车后面,认真观看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
有一次,他由于两眼只顾盯着奔驰的马,遗忘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
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逐马车连续观看。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在他睡觉的小屋里,贴满了骏马图,图上的马姿势各异,他就像生活在马的世界里,随时观看揣摩各种马的形态,然后反反复复地练习画马。
功到自然成,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徐悲鸿最终获得了惊人的胜利。
他画的马,不管是奔驰的还是静立的,不管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
他画的《奔马图》,骏马气概雄壮、四蹄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气,看画的人仿佛可以听到“嗒嗒”的蹄声。
徐悲鸿的《奔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徐悲鸿画马》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读生字,会写“跟、细、态、破、爬”5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预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出示挂图2、提问:大家知道这幅图是谁画的吗?3、教师介绍徐悲鸿。
4、徐悲鸿是一位举世着名的大画家,他擅长画马,大家想知道他为什么能把马画的这么出神入化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5、板书课题,指名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假如还有不熟悉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教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教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挨次分组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奔马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奔马图》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5116ae583d049649b665865.png)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奔马图》与反思大班课程《奔马图》包含对大班的艺术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知道徐悲鸿是中国着名的画家,让孩子们知道马艺术作品是徐悲鸿的画作,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且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验,来看看幼儿园班级《奔马图》对课程计划的反思.活动目标让孩子们知道马艺术作品是徐悲鸿的画作.让孩子们知道徐悲鸿是中国着名的画家.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感受工作的美丽活动准备音乐《赛马》徐悲鸿的作品和材料PPT 《徐悲鸿作品赏析》PPT 《文房四宝》活动程序在活动开始时,首先播放背景音乐《赛马》.首先,欣赏工作《奔马图》.在欣赏工作的同时,告诉孩子阅读,老师会提问!在这个《奔马图》中,画了什么动物?它在做什么?提出一些幼儿可以理解的问题.二,介绍徐悲鸿.孩子们的美丽画面是由一位名叫徐悲鸿的绅士画的.他喜欢马匹并注意马匹.老师告诉孩子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孩子的肖像是徐悲鸿,欣赏他的其他作品,如《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图》等.活动延期除了画马,徐悲鸿还会画其他动物,享受《春之歌》.活动反映:该教学活动是一项艺术欣赏活动.最初,我想通过放音乐来介绍这个事件,但孩子们非常小心.当我看到我准备的墨水和刷子时,他们非常好奇.我问我这些事情是否会完成.这幅画的孩子们说:“我知道,我上次曾经画过梅花,叫做水墨画. “看到他们的注意力被笔和墨水所吸引,没有人注意到音乐,我不得不推船,告诉孩子们关于水墨画,然后引导我们的主题《奔马图》,让孩子们观察马的姿势在图片中,然后让孩子们告诉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孩子们非常仔细地观察了它.从马飞阳的尾巴和弯曲的脚上可以看出马正在奔跑,然后他们更加小心地观察马的阴影.头发和小腿通常颜色较深,而其他地方则较浅.地面上还有一片被马摇曳的小草.这是一种浅色墨水.浓稠的墨水给人一种厚重而强烈的感觉,淡淡的墨水给人一种柔和优雅的感觉.然后我们也欣赏了很多关于马的画,也欣赏了马的局部地图,这样孩子们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徐悲鸿如何画马,并告诉孩子们徐悲鸿的人物和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徐悲鸿能够很好地画马,因为他非常小心地观察马匹.最后,我向孩子们展示了一支笔和纸,让孩子们试着通过对马的观察来画马.小克科:《奔马图》 1941年秋,徐悲鸿在马来西亚槟城为抗日战争捐款,国内抗日战争正处于与日本战略竞争的关键时期.在第二次长沙战役中,我们失去了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占领长沙,消息蔓延到槟城,徐悲鸿很着急,熬夜了,所以他看着月光,满墨水,长326厘米,横向《奔马图》,宽112厘米在图片的右下角,标题是:'信义在8月10日举行的第二场长沙战,担心,或者仍然有以前的结果.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
2024年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2024年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7497f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b.png)
2024年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2024年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1(约872字)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尝试错误”教学法。
开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故意把“励志”的“励”写成了“立”字,有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错误,并笑着说:老师,你把“励志”的“励”写错了。
话音一落,很多同学都笑了,还悄悄的说:“看,老师也出错了。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我还装着不知道的样子,故意去看看书,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哎,老师真的错了!看来不管是谁只要粗心大意,都是会犯错误的呀。
以后你们可得仔细点,千万不要像老师这样做个‘马大哈’哟!”学生听了又善意的笑了。
这时,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向学生提出了疑问:“‘立志’和‘励志’,两个词的读音都相同,为什么课文不采用‘立志’一词,而采用的却是‘励志’呢?它们在这儿能够互换吗?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有学生提问了:老师,是不是他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心中窃喜:学生找到点子上了。
于是请学生说说两个词的意思,不知道的可以查,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
“立志”只是讲立下什么样的志愿,强调的是心里的想法,而“励志”则是在立下志愿以后,不断鼓励自己去达成那一心愿,强调的是行动的付出。
两个词能够互换吗?光从题目是找不出理由的,于是,我立刻叫学生阅读课文,当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明白了,不能,因为课文重点讲述的是徐悲鸿不懈努力成为一个著名画家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讲他立下当大画家的志愿。
就这样,通过我的故意出错,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开课讨论,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还有“尝试错误”教学法这一说法,只是在备课时觉得采用这种方法,一是能够检查学生是否细心,督促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二是利于区别“立志”和“励志”的含义,让学生不混用;三是便于引导学生把握__的内涵。
现在,通过对“尝试错误”教学法的学习,我知道了这一教法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以后在教学中,我还会运用,不过,一定要注意用得巧,用得妙。
《徐悲鸿画马》课堂教学反思范文.doc
![《徐悲鸿画马》课堂教学反思范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03ca0c9d7cd184254a353575.png)
空间。
在教学这篇课文前,让学生预习,能在课前把两类生字认熟、读熟,给生字组词,并把课文读通顺,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能把
课文读流利。
教学过程中,在识字这一方面,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工作,在课堂上我只对几个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重点检查落实,看看他们掌握的情况,这些学生掌握了,别的学生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在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的阅读教学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
为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采用由词到句感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徐悲鸿的勤学苦练。
感悟的方式多种多样:读词、造句,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比较句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学生自读、小组交流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读、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比赛读……在不同的形式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和理解。
本课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有的学生的思维面较窄,不够大胆,不敢说,积极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朗读的机会。
大班美术教案欣赏奔马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欣赏奔马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1c1f08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9.png)
大班美术教案欣赏奔马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欣赏课程,教材为《儿童美术教育指导手册》中“欣赏奔马”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徐悲鸿的生平及其画作风格,着重欣赏《八骏图》中的奔马形象,分析马的形态、线条、色彩等艺术元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画家徐悲鸿及其画作风格特点,培养对美术名作的欣赏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八骏图》中的奔马,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形态、线条、色彩等方面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奔马形象的线条描绘和色彩搭配。
教学重点:徐悲鸿画作风格的认识,《八骏图》中奔马形象的分析与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徐悲鸿画作图片、《八骏图》奔马图片、投影仪、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徐悲鸿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奔马形象。
讲述徐悲鸿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画家的敬仰之情。
2. 新课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八骏图》中的奔马,分析马的形态、线条、色彩等特点。
讲解徐悲鸿画作的风格特点,强调奔马形象的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八骏图》为例,分析奔马形象的线条描绘和色彩搭配。
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奔马,讲解绘画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绘制奔马形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欣赏奔马2. 内容:徐悲鸿生平简介《八骏图》奔马形象分析线条描绘与色彩搭配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线条和色彩,创作一幅奔马画作。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自由发挥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徐悲鸿画作风格特点,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奔马形象。
但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线条描绘和色彩搭配的掌握仍需加强。
幼儿园大班教案《奔马图》含反思(二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奔马图》含反思(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74ef636f1aff00bfd51e1b.png)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教案《奔马图》含反思(二篇)目录:幼儿园大班教案《奔马图》含反思一幼儿园大班教案《好吃的肉丸》含反思二幼儿园大班教案《奔马图》含反思一大班教案《奔马图》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让幼儿知道骏马美术作品是徐悲鸿的画,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奔马图》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让幼儿知道骏马美术作品是徐悲鸿的画让幼儿了解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感受作品的美感活动准备音乐《赛马》徐悲鸿的作品和资料PPT《徐悲鸿作品赏析》PPT《文房四宝》活动过程在活动的开始,先播放背景音乐《赛马》。
一、欣赏作品《奔马图》。
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告诉幼儿看完之后,老师会提出问题哦!在这幅《奔马图》中,画的是什么动物?它在干什么?提问一些幼儿可以理解的问题。
二、介绍徐悲鸿。
小朋友们这幅好看的画是一个叫徐悲鸿的先生画的,他很爱马,也注意观察马,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和他有关的故事。
小朋友这个画像就是徐悲鸿,欣赏他的其他作品,如《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图》等。
活动延伸徐悲鸿除了画马很有名,还会画其它的动物,欣赏《春之歌》。
活动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是美术鉴赏活动。
本来我是想通过放音乐来导入本次活动的,但是小朋友们很细心,看到我准备好的墨汁和毛笔,他们都很好奇,问我这些东西是要来干嘛的,有的学画画的小朋友说:“我知道,我上次用这个画过腊梅,叫水墨画。
”看到他们的注意力都被笔墨给吸引了,没有人注意到音乐,我只好顺水推舟,给小朋友讲了一下水墨画,然后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奔马图》,让小朋友们观察图中马的姿态,然后让小朋友讲述下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小朋友们观察很仔细,可以看出马在奔跑,从马飞扬的尾巴和弯曲的脚里看出来,然后他们还更细心的通过对墨的浓淡进行观察发现马的毛和小腿颜色一般很深,其他地方都有点淡。
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
![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60a340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8.png)
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引导语:开展完有关徐悲鸿画马的教学工作后,相关的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一在教学《徐悲鸿画马》一课时,我抓住了徐悲鸿画《奔成图》的背景,指导朗读,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文章第4自然段是重点段,要求背诵,所以我精心设计了这一自然段的教学。
首先请学生找到本段的中心句“功到自然成,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然后找一找徐悲鸿画的马的特点“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
”这也是练习册中的一道题,课上教学与练习题相结合,教学事半功倍。
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抓住“无论......还是......都......”来理解不管什么情况下的马,在徐悲鸿的笔下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都充分表现出各种马的神态。
”最后说一说徐悲鸿享誉世界的《奔马图》。
学生介绍《奔成图》很容易,但真正能理解画家和作者的情感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因此我将我课前查到的关于徐悲鸿画马的背景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我严肃地说:“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本鬼子想彻底打败中国,在长沙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被日寇占领,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的徐悲鸿听到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同时展示徐悲鸿画的`《奔马图》,并指导读这段话。
我接着说:“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全身充满力量。
”这时学生再次齐读这段话。
学生充满了感情,让我感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在这段背景介绍后学生才形成的,所以我的这部分设计是成功的。
相信在这样的教学后学生自然会萌生一种对徐悲鸿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名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二课文没有写名人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只是讲述了他们童年生活的一些小事,通过这些名人的故事,激发孩子们从小爱学习、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的品质。
《奔马图》教学反思
![《奔马图》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a371d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7e.png)
《奔马图》教学反思徐悲鸿的马与《铜奔马》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教学内容徐悲鸿与奔马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学生在六年级以前的美术课中已学习了《水墨游戏》、《水墨画鱼》、《泼墨画》、《水墨人物画》、《齐白石笔下的蔬果》等,了解了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型练习。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伟大的艺术家,他笔下的奔马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美感。
教材给我们呈现了徐悲鸿的肖像和几副具有代表性的奔马作品,意在让学生在了解徐悲鸿生平及其作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起对中国画的感受与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马,欣赏分析画家作品和水墨笔墨表现,鼓励学生大胆体验,感悟中国画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
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徐悲鸿的相关资料、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中国画的工具、教学课件、奔马图片等。
教学流程(参考□)改进与反思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
作者是谁(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大班美术教案欣赏奔马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欣赏奔马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c344bf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c.png)
大班美术教案欣赏奔马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欣赏奔马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美术》第四章第二节,主题是“欣赏奔马”。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欣赏徐悲鸿的奔马画作,了解其艺术风格和特点,以及感受奔马画作中的力量和美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徐悲鸿及其奔马画作;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徐悲鸿奔马画作的艺术风格和特点;重点:培养学生对奔马画作中的力量和美感的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画作《奔马》图片;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徐悲鸿及其奔马画作;2. 引导学生关注奔马画作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特点。
二、作品欣赏(10分钟)1. 展示徐悲鸿的奔马画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欣赏;2. 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奔马画作的特点;3. 引导学生感受奔马画作中的力量和美感。
三、绘画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奔马画作,进行临摹或创作;2. 引导学生注意画作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方面;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师评;2. 评价标准:线条、色彩、构图、力量感和美感等;板书设计:奔马画作的特点:1. 线条流畅有力;2. 色彩鲜明和谐;3. 构图简洁明了;4. 力量感强烈;5. 美感突出。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幅徐悲鸿的奔马画作,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2. 答案:徐悲鸿的奔马画作《八骏图》,画面中八匹马形态各异,线条流畅有力,色彩鲜明和谐,构图简洁明了。
画作传达出强烈的力量感和美感,让人感受到马的生机和活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徐悲鸿的奔马画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和分析奔马画作的特点。
但在绘画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线条、色彩和构图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2篇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d9b9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7.png)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精选2篇(一)教案:大班美术公开课《徐悲鸿-奔马》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画家徐悲鸿及其代表作品《奔马》。
2. 学习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造型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徐悲鸿的《奔马》图片或幻灯片。
2. 过目不忘的奔马图片。
3. 画纸、颜料、画笔、水杯、水盆等。
4. 创意素材:印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徐悲鸿的《奔马》图片,询问学生对于画中形象的认识,并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画中的奔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受?b. 徐悲鸿用哪些画技法表现了奔马的特点?c. 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奔马的速度感和力量感?3. 实践活动a.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造型特点,如“拟写”,“拟工”等,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将奔马的姿态、气势等画到纸上。
b. 创意活动:引导学生在奔马绘制完成后,利用印章等创意素材,营造更丰富的画面效果。
4. 展示与交流让学生亮相,并进行作品展示和互动交流。
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美术公开课,学生们对徐悲鸿的《奔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践中学到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造型特点。
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得到了培养,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奔马的速度与力量感。
同时,通过创意活动,学生们加强了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并能够将不同的素材进行组合创作。
在展示与交流中,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促进了彼此的互动和合作。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精选2篇(二)课程名称:大班美术公开课-《海底的鱼》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海洋和海底世界的兴趣。
2. 通过绘画的形式,培养幼儿对颜色、形状、线条等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4. 通过合作完成作品,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
大班美术活动徐悲鸿-奔马(水墨画中锋侧锋)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徐悲鸿-奔马(水墨画中锋侧锋)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058bc2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5.png)
大班美术活动徐悲鸿-奔马(水墨画中锋侧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徐悲鸿的奔马水墨画及其创作背景。
2.掌握基础的水墨画技法,特别是中锋侧锋的画法。
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提高绘画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4.激发孩子们对美术有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为杰出的画家之一,长期从事写实主义的创作,代表作有《走马图》《草原英雄》等。
其中,奔马水墨画受到重视,被誉为“瑰宝”,本次美术活动选取“奔马”这一主题,让孩子们了解水墨画,了解徐悲鸿老师的作品风格,尝试进行中锋侧锋的练习,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马表现。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观察画作1.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徐悲鸿的奔马画作,并简单介绍画家及其创作背景。
2.让孩子们先自由地欣赏画作,从整体认识马的造型和线条。
3.再引导孩子们注意画中的线条和阴阳结构,用文字或口语的形式解释阴阳对比的概念。
4.让孩子们挑选一幅马作为模仿对象,开始进入实际练习环节。
第二步:实际练习1.教师给出样张和一些试笔的技法练习,让孩子们熟悉画笔的手感。
2.引导孩子们进行中锋侧锋的练习,体验直线与曲线的变化关系。
3.要求孩子们按照徐悲鸿画作特点,将马的画线勾勒出来,并逐渐加深细化。
4.过程中,加强对孩子们绘画注意事项的提示,如顺序、比例等。
第三步:完成作品1.让孩子们自主选取合适的调色方案进行作画,可以使用墨汁和水的比例进行调整。
2.引导孩子们按照要求进一步深化作品线条、构图、质感等绘画技能。
3.在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可以让家长参与,欣赏孩子们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1.教师应注意孩子们的思维模式和学习能力,尽量以图片或口语帮助他们建立概念。
2.绘画过程中以孩子们的兴趣为基础,强调乐趣,让他们在兴趣中潜移默化地学习。
3.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引导孩子们自主独立思考、发掘能力。
4.在教学中对孩子们的语言和表达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在应对表达时有更多的勇气和自信。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https://img.taocdn.com/s3/m/0f5d65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a.png)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画大师徐悲鸿及其代表作品《奔马》;•学习画马的基本技法和规律;•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1.2 教学资源•《奔马》图片•笔、纸、颜料、画刷、水杯等绘画工具1.3 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为60分钟。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首先,向学生介绍徐悲鸿这位中国画大师,让学生了解他的贡献和代表作品。
然后,展示《奔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一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2.2 知识点讲解接下来,向学生讲解画马的基本技法和规律。
强调马的形体特点和姿势,如马脸的表情、马身的线条、腿部的关系等。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简单的线条和造型表达马的形象。
2.3 绘画实践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分为以下步骤进行:1.学生先练习画马的准备姿势,包括画直线、曲线和圆形等基本线条。
2.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马的形体特点和姿势,尝试画出属于自己的马。
3.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可以选择用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进行绘画。
2.4 总结反思在学生绘画完成后,进行总结反思环节。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他同学的作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在了解徐悲鸿及其代表作品《奔马》的同时,学会了画马的基本技法和规律。
在绘画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他们通过绘画作品的展示和交流,不仅增强了对马的形象的理解和把握,也培养了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在绘画时对马的形体特点和姿势理解不够深入,画出来的马的形象不够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强化对马的形体特点和姿势的讲解,并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法。
此外,在教学设计中,我没有考虑到学生不同绘画能力的差异,导致有些学生完成绘画的速度较快,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https://img.taocdn.com/s3/m/a8ddd70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b.png)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共含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活动目标:1、通过自己的联想,感受画面构图意境的深远。
2、仔细观察作品,学习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奔马”的感受。
3、了解水墨画中的中锋和侧锋所画线条的不同。
活动准备:1、徐悲鸿的自画像以及其他作品。
2、徐悲鸿的《奔马》图。
3、“赛马”的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1、教师播放“赛马”的'音乐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有没有看过马奔跑时是什么样的?2、出示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师幼共同欣赏。
(1)欣赏、感受马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形态。
教师:画面上的这些马在干什么?看上去怎么样?画家画了几匹马?这些马是怎么跑的?(幼儿模仿)马飞奔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模仿)(2)欣赏这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造型美。
教师:这幅画时用什么工具画的?这些线条看上去有什么不同?你知道是怎么画的吗?画家哪些地方用了浓墨?那些地方用了淡墨?为什么要这样用?(3)感受“奔马”的构图美。
教师:大家能不能从画面上看出马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3、出示徐悲鸿自画像,简要介绍画家及他的作品。
教师:这就是画这幅《奔马》的画家和他其它的一些作品。
你喜欢他画的画吗?这是我们国家著名的画家徐悲鸿爷爷。
他画过很多很多画,他画的马是人们最喜欢的,也是最著名的。
4、播放“赛马”音乐,自由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是美术鉴赏活动。
本来我是想通过放音乐来导入本次活动的,但是小朋友们很细心,看到我准备好的墨汁和毛笔,他们都很好奇,问我这些东西是要来干嘛的,有的学画画的小朋友说:“我知道,我上次用这个画过腊梅,叫水墨画。
”看到他们的注意力都被笔墨给吸引了,没有人注意到音乐,我只好顺水推舟,给小朋友讲了一下水墨画。
小学美术《徐悲鸿与奔马》教案
![小学美术《徐悲鸿与奔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b7a0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b.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徐悲鸿的艺术成就、马的解剖结构和动态描绘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如何表现马的情感和动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作品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使作品具有独特性。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具生命力。例如,通过讨论徐悲鸿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徐悲鸿与奔马》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奔跑的马?”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徐悲鸿如何描绘奔跑的马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和写实主义风格。徐悲鸿是近现代著名画家,擅长以写实手法表现动物,特别是马的动态。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八骏图》。这幅画展示了马的各种动态,以及徐悲鸿如何运用线条、用墨和构图技巧来表现马的力量和美感。
小学美术《徐悲鸿与奔马》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1课《徐悲鸿与奔马》。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介绍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的艺术生涯;欣赏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八骏图》等,分析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马的解剖结构,学习如何描绘马的各种动态;通过观察、实践,创作一幅以奔马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感受徐悲鸿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https://img.taocdn.com/s3/m/973ae5a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b.png)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徐悲鸿-奔马》一、教学目标1.能够学习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奔马》,了解作者及其绘画成就。
2.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画面,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能够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制作符合儿童审美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徐悲鸿的绘画通过显示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奔马》,讲解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欣赏绘画中的色彩、线条和构图等元素。
2. 观察和感受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奔马》的构图、颜色、情感表达等要素,让学生感受画中表现的力量和美感。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3. 手工制作根据《奔马》的画面元素,提供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画笔和颜料制作艺术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理解绘画的魅力和奥秘。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段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徐悲鸿、知道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面要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观察画面以幻灯片或图片的方式展示《奔马》,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分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探讨,让各组员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去发现绘画表达的牛逼I性质。
4.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和反馈,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们的认识和观察结果,可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艺术作品。
5. 自我评估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学生自主总结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还需要学习和加强?6. 作业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如在《奔马》的基础上创作一副自己的作品,或者写下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和认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时间有些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手工创作。
我需要将时间管理和任务安排更加充分周到。
同时,我也意识到,毎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应该有自己的主动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发挥学生个人的特长和创意,让他们在实践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徐悲鸿与马》教学反思
![《徐悲鸿与马》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38269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3.png)
《徐悲鸿与马》教学反思
《徐悲鸿与马》教学反思
嘉兴实验小学林宣
上星期《徐悲鸿与马》这一课着重让学生画了一匹动态立体的马,这个星期教师在当堂作业方面指导我让不同学生在一节课画出三匹不同动态的马。
起先我觉得这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画马的六年级小朋友来说难度系数非常大。
但是两个班级根本上80%以上的同学都能完成任务,90%以上的同学能画两个动态,并且有局部同学能把小画作画得精细传神,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我认为课程顺序还可以进展调整。
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练习三个动态,在第二课时时进一步强化马的细节神态的教学,再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动态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态再进展精细地加工。
上星期听了肖翔翔上的陶艺课,整堂课先从古代实用入手,展示一副古代妇女身背陶罐的图片,再结合陶罐上的两只耳朵来猜想陶罐的实际用处。
根据时间轴的推移,不同朝代的陶器有不同的特点。
现代的陶器更加偏向装饰用处。
但是有一个班的一个小朋友在上课一开场就把陶器猜想成瓷器,肖教师
没有做出回应,这是一点缺乏的地方。
在上课前应该准备瓷器与陶器的相关知识好应对学生的一时之需。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小学生的美术课教学,在示范课和动手课上,控制纪律方面还有很大的功课要做还有很多缺乏之处需要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
本课所在的单元以刻苦努力为核心,所以我认为本课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重体会到徐悲鸿专心、刻苦、努力的精神。
这篇课文简单介绍了徐悲鸿,运用追车看马、生活在马的世界和《奔马图》这几个典型材料,将他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的伟大艺术成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文中对《奔马图》的介绍,语言形象,给人极大地想象空间。
在教学这篇课文前,让学生预习,能在课前把两类生字认熟、读熟,给生字组词,并把课文读通顺,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能把课文读流利。
教学过程中,在识字这一方面,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工作,在课堂上我只对几个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重点检查落实,看看他们掌握的情况,这些学生掌握了,别的学生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在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的阅读教学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
为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采用由词到句感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徐悲鸿的勤学苦练。
感悟的方式多种多样:读词、造句,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比较句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学生自读、小组交流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读、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比赛读在不同的形式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和理解。
本课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有的学生的思维面较窄,不够大胆,不敢说,积极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朗读的机会。
反思二: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
《徐悲鸿画马》一课所在的单元以刻苦努力,勤学好问为主题,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所以文章运用追车看马、生活在马的世界
和《奔马图》这几个典型材料,将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的伟大艺术成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年级上学期应该是由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教学,转向以阅读教学为重点的过渡时期,是习得必要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
二年级学生接触的是注音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制定了把朗读训练和词语教学紧密地结合,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语文的魅力,这一教学目标,抓住举世闻名、一望无际、功到自然成这些词语进行学习,达到教学效果。
文中对《奔马图》的介绍,语言形象,给人极大地想象空间。
在教学这篇课文前,让学生充分预习,达到课前把两类生字认熟、能够去掉拼音会读,给田字格里的字组词,借助书本上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能把课文读流利。
教学过程中,在识字这一方面,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工作,在课堂上我只对几个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重点检查落实,看看他们掌握的情况,这些学生掌握了,别的学生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学科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可见,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在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此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正被广大教师接受并运用。
我在第四自然节解决徐悲鸿笔下的各种马及《奔马图》这个环节时,通过图片,音乐,文字多方面结合,让学生自由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展现在眼前的《奔马图》,并且在小组内讨论,练说。
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且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这其中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在课的最后,我请学生们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徐悲鸿的认识朗读全文,但是没有最后读完,随即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课文读给家人,让他们一起来分享我们在这节课上的收获。
如果我的语言能更准确些,要求更明确些,学生会更好的理解老师的意图。
例如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如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能像徐悲鸿一样,坚持不懈,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老师给大家留一份家庭作业,请大家回家朗读课文,把徐悲鸿这幅《奔马图》介绍给家人,相信经过你们的努力一定会介绍得非常形象、生动。
因为功到自然成。
我觉得,在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这种精神,这样设计,目的更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至用,我认为有的学生可以把介绍《奔马图》的这段话流利地读给家长,有的学生也许会熟练的背诵给家长听,这样使他们更能体会到只要下功夫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所以,对课堂生成的内容的驾驭能力、思维、语言组织等各方面能力还要不断提高。
在这节课,我觉得教师的话说得有些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
在朗读上,指导还应再具体一些。
对徐悲鸿画马的痴迷理解不够深刻,学生读的方式及互动交流还是比不够多样,以及老师的评价语还应加强,多运用恰当的激励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没有设计好问题:应该设计:你从徐悲鸿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呢?应该抓住这几个问题紧扣主题,层层深入,又适当地进行拓展,将语文与生活,将学文与做人结合在一起,从思想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反思三: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
《徐悲鸿画马》是鄂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三篇课文没有写名人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只是讲述了他们童年生活的一些小事,通过这些名人的故事,激发孩子们从小爱学习、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的品质。
其中《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徐悲鸿追车看马、生活在马的世界和《奔马图》这几个典型材料,将他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的伟大艺术成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文中对《奔马图》的介绍,语言形象,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充分预习,能在课前把两类生字认熟、读熟,给生字组词,并把课文读通顺,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能把课文读流利。
课上,在识字这一方面,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准备,在课堂上我利用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识字检查。
我利用生字卡片,采取了个别认读、分组赛读、指名领读、比较认读等多种形式落实识字环节。
接下来,在朗读课文中,我又采取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即:个人练读、师生评读、教师引读、男女生PK朗读、老师范读、分组赛读等,在不同的形式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和理解,将学生的朗读兴趣掀至高潮。
在读的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将图与文结合在一
起,看图理解句子,看图朗读句子,看插图理解词语。
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这种方法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开放的统一体。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设计。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方法的适当调整。
本课在按照我们预设的思路进行的同时,我也注意了在与学生互动中创造课堂即兴生成的机会,抛掉自己是权威的化身,和学生一样是阅读的参与者,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他们的灵感才会激发出来,他们才有创新冲动,才会有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的美好境界,进而他们的智慧、情感、个性、创新意识才会提升。
我觉得,课堂因预设而顺畅,因生成更精彩。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有深度的问题:从这两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徐悲鸿?你觉得他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吗?这两个问题紧扣主题,层层深入,又适当地进行拓展,将语文与生活,将学文与做人结合在一起,从思想上让学生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