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目标管理:

【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状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能力体系】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材分析:

突出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突破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策略: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式、分组讨论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在两宋时期,我国北方除了出现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外,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古族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么,它是怎样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它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新课: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蒙古的兴起

指导看插图《蒙古帐幕车》想像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游牧和狩猎生活)

讲述: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蒙古高原,多数过着游牧生活,称为“毡帐中的百姓”。(看录像《成吉思汗》影片中一段有关蒙古各部互相斩杀的片段,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动脑筋”中的四句话:“没有逃避地方,只有从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指导学生思考:大家从这段录像和这四句诗中发现什么问题?

(生答: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谁来实现人们这一愿望?(铁木真)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出示成吉思汗画像)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介绍铁木真童年经历的内容。

提问:(1)你觉得铁木真是一个怎样的人?(坚强、机敏等)

(2)他最大的功绩是什么?(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在蒙古各部互相混战的时候,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在1206 年建立起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他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62 页)元朝是怎样建立和统一全国的呢?

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归纳:

蒙古建立(1206年)——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元朝(1271 年)定都大都——灭南宋统一全国(1276 年)

2.文天祥抗元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在元军大举进攻临安的时候,南宋军民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元军的进攻,同时涌现出不少抗元斗争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天祥。文天祥是怎样的人:你能用材料证明他具有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吗?(让学生了解文天祥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3.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中分析归纳出元世祖的举措)

农业: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治理黄河;推广种植棉花等。

交通运输:开凿运河――会通河、通惠河;开辟海运。

商业:元大都的繁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

4.行省制度

(显示元疆域图)使学生了解元代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辽阔,同时也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

提问:(1)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怎样进行有效的管辖呢?

(2)那么它的具体内容如何?(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总结: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对后来国家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们国地方行政机构,一直沿用至今。

教师指导学生在《元朝疆域图》中找出台湾和西藏的位置,引导他们回顾历史上的台湾与大陆、汉藏两族的关系。思考:元朝行省制度对边疆的在效管辖,还体现在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学生阅读、归纳。)

5.民族融合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汉以来,民族融合的史实。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读课文后回答:(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4)回旋开始形成。

三、小结: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从而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

随堂巩固:见配套《学习辅导》和自编《学案》

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重点 宋元时期大都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宋词元曲。 难点 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漕运和都市街景的图片) 教师: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元时期的娱乐活动和节庆风俗都有哪些呢?这时期的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师: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繁华的大都市 教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材料据估计,汴京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1/3;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现代学者周继中在论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认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过110万。 学生: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35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 1、繁华的都市生活; 2、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瓦子与城市繁荣的关系。 课前准备: 1.PPT课;2.学生提前预习;3.小组得分表。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我们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人们在春节里都有哪些习俗?好,办年货、吃年饭、放炮竹、拜年等方面讲述了我们过年的情景。那么宋代人们又是怎么过春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体会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 二、教学过程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大相国寺

首先,我们来到北宋最为繁华的地方大相国寺,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繁华的都市生活(板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这里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知识竞赛: (1)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 (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 2、清明上河图——瓦子 知识竞赛: (2)在热闹非凡的北宋都城开封,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什么地方?(瓦子) (3)瓦子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又叫什么?(勾栏) (4)勾栏内有哪些表演? (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 (5)除了节目丰富,瓦子里还有哪些买卖? (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剃头、相面、算卦的等) (6)宋代为什么兴起瓦子? (北宋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更民族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社会经济较快发展。城市人口增加,打破以前“坊”“市”封闭分离格局,夜市兴盛,城市商业空前活跃。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生活水平提高,有较多闲暇时间,对业余生活需求多样化。一方面,追求物质生活享受,一方面又追求精神上娱乐文化生活。总来说,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7)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空前活跃,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 生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的城市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教师指出: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感受大相国寺当年的繁荣场面。 2、瓦子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瓦子”和“勾栏”?“瓦子”里面为什么很热闹? 学生回答: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因为瓦子里面有专供表演的“勾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演项目,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还有提供交易的摊位,出现了各种服务性的行业,如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图片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

【教师寄语】 一代天骄,不只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建功立业看今朝!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行省制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2、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 [重点和难点] “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 “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二、知识梳理: 1、1206年,蒙古族尊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2、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年定国号为,定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著名抗元将领的诗句。 4、元朝设立制度,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设立,始于朝。 5、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汉族、蒙、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三、合作探究 1、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件事吗?课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2、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诊断评价 1.下列哪一朝代的疆域最为辽阔()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_朝() A.秦 B.唐 C .隋 D.元 3.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现在的西藏隶属于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自治区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大都 五【课堂小结】 总结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开拓了辽阔的疆域(2)创立行省制度. (3)促进了民族融合 六【当堂达标】 1.元朝政府中的最高行政机构 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全国中小学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3、课时:1课时 4、课题:《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5、版本:人教版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行省制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和归纳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已掌握一定历史知识,但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还不具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践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去主动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12课,本课主要讲述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内容。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朝代。本课承上启下,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大统一的明清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探究法方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以及史料分析法。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探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同时配合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2课 明朝的建立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2课明朝的建立

第12课明朝的建立 廖赞梅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过程与方法: 1.欣赏《凤阳花鼓》,导入朱元璋建立明朝。 2.学生自设情景,编排历史小品,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凤阳花鼓》歌曲,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歌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 二、明朝的建立与皇权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 元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起义?朱元璋的势力是怎样崛起的?(阅读课文第一目小字部分) (生答完后教师总结):1、元朝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起义。2、朱元璋后来加入义军,足智多谋、作战勇敢,成为起义军首领,先后削平了强有力的对手,1368年初,建立了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 (二)皇权的加强 自主阅读思考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阅读P68-69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2、①在中央,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 3、②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4、思考:(1)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元朝) 5、(2)三司的职责是什么?(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使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政) 6、2、司法方面:制定律法,完善司法制度。 《大明律》维护了君主集权,《大诰》汇集大量惩治官民贪赃受贿、转嫁赋役、侵吞稅粮等案例和凌迟、枭首等重刑。 3、文化教育方面: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以八股取士。 明朝的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学生称监生。主要课程有《大明律》和《大诰》及四书五经等。明朝科举制规定三年一试。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并归纳宋代社会生活出现丰富多彩现象的原因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并透过历史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借助图片材料,音乐视频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视频、《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出示《清明上河图》,提问学生,看到这幅画的感受。教师简述这幅画,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 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有哪些?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与反思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❶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三)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答案提示:杂剧。宋代和元代。 2.图片展示 3.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 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春(古代叫元旦)。 4.(多媒体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 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目标管理: 【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状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能力体系】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材分析: 突出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突破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策略: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式、分组讨论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在两宋时期,我国北方除了出现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外,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古族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么,它是怎样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它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新课: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蒙古的兴起 指导看插图《蒙古帐幕车》想像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游牧和狩猎生活) 讲述: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蒙古高原,多数过着游牧生活,称为“毡帐中的百姓”。(看录像《成吉思汗》影片中一段有关蒙古各部互相斩杀的片段,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动脑筋”中的四句话:“没有逃避地方,只有从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 瓦子和杂剧,宋词及著名词人,元曲及关汉卿 【教学难点】 瓦子的基本情况,宋词的特点及著名词人的创作风格,元曲四大家。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一起唱的歌,名字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的文学题材本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下面我们就伴随这首优美的曲子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领略宋元时期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和灿烂的文化。 新课讲授: 师:本节课我们从三个部分来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二、宋词;三、元曲。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繁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国际性的大都市,都有哪些啊? 生:课本第一段,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 师:开封最繁华热闹的就是大相国寺了。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相国寺。不仅有各种商品买卖,还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如傀儡戏就是木偶戏,舞剑,杂技甚至皇家乐队的演奏。 过度:除了大相国寺,城市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很是吸引人。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小品《那些

年发生在瓦子的事儿》 师:同学们,瓦子是什么地方? 生: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专门圈出来供演出的场所叫“勾栏” 师:瓦子里还有很多娱乐项目,比如:木偶戏、角诋、斗蟋蟀、卜挂、傀儡戏、蹴鞠等 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踢足球,那时叫“蹴鞠”。蹴,就是脚踢的意思;鞠,则指为球。 蹴鞠在宋代成为了一种更为普及的社会娱乐活动. 师:像这样的瓦子在开封城内城外有十多处。引生思考:那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下瓦子盛行的原因? 生: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师:刚才小品中说书的提到了“元旦”,这是我们今天的什么节日? 生:“春节” 师:那谁来说说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生:吃团圆饭,放鞭炮、穿新衣、守岁、挂春联,帖桃符、放鞭炮等等 师:宋代人们怎样欢度春节呢?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史实。就像王安石的那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了春节,宋代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过度: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人们的城市生活着实是丰富多彩的很。不仅如此,宋代的文学成就也很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就是宋词了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可配乐表演,隋代已开始流行,宋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宋词的繁荣是基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全宋词》共收录1300多位词作家的2万多首词,可见当时的创作盛况。接下来就请咱们班三个小组的同学给大家带来一场宋词品诵会,我们一起赏宋词、品宋词。生:三个小组的展示 师:我们掌声感谢三个小组同学给咱们带来的精彩表演。非常精彩! 过度:宋词的灿烂与唐代诗歌并列,便有了“唐诗、宋词”的说法。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还有一朵美丽的小花,与唐诗宋词齐名,它就是;元曲 师:元曲的基本介绍,元朝最著名的剧作家是? 生:关汉卿 师:介绍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介绍《窦娥冤》的剧情,分析作者的深层含义。可分小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选题依据本课是全新的内容,也是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加强的结果,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宋元的历史;另外,由于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渊源,学习本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 标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教材教材 分析 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分别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 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这一部分,教材依次描述 了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的繁华景象,瓦子的热闹非 凡,杂剧的喜闻乐见,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通 过这几方面的描述,我们对宋元时期的都市面貌 和市民生活有初步了解。关于宋元时期的文化,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两种文学形式。本课 两部分内容多,教学时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表格归纳、诵读赏析 设计依据:学生通过神入历史,有效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建构新知;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史料,加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并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反复诵读,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 学 环 教师教学 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节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播放《清明上 河图》视频 2、出示史料: 西方学者对宋元 都市生活的评价 ◆13世纪(宋元时 期)中国在诸领 域……具有一切 理由把世界上其 他地方仅仅看作 蛮夷之邦。 ◆当时一位欧洲 君主的生活水平 还比不上东京城 里一名马夫。 欣赏视频,品味语 句,感受宋元都市 的繁华 创设情境, 利用画面 和文字双 重视觉冲 击,让学生 对了解宋 元都市和 文化充满 期待,极大 调动课堂 积极性和 参与度。 课堂设计思路虚拟情境,师生踏上“时空列车”,开启“都市之旅”、“文化之旅” ◆都市之旅——热闹非凡游瓦子、丰富多彩乐节日、喜闻乐见赏杂剧 ◆文化之旅——瑰丽多彩话宋词、雅俗共赏品元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从知识结构方面来看,刚刚小学毕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还比较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还比较简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看,能力水平不一,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而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正是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结合导学案所提供的材料和所学知识,认识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宋元时期的经济概况,从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方面来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是宋元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的结果。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宋元都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的生活多姿多彩,宋元文化也得到巨大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这一时期的许多社会风尚都值得后人赞叹,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学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宋元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新高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 【教学重点】 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繁荣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娱乐和传统节日上的新的发展和特点。了解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发展成就。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时期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重点 宋词、元曲。 难点 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繁荣的原因。 《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图片、《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图片等、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一】 每年春节,开封城内红红火火年味儿浓,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热闹非凡的庙会,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节,璀璨夺目的大宋上元灯会……让游客尽享大宋年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喜庆、祥和、热闹的节日氛围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自主探究:假如你生活在宋代都城开封,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你一定会给他们介绍开封城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吧! 【导入二】 《清明上河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家馒头店铺门口放着一只木桶,里面是堆得满满的准备出售的馒头。—个小贩放下担子,掏出钱买馒头,店小二拿着馒头正要递给他。如此生动

的画面,反映的只是北宋东京(开封)街头生活的一个侧面。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宋元时期人们的都市生活是怎样的吗? ●新课讲解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材料据估计,汴京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1/3;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现代学者周继中在论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认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过110万。 生: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师:下面我们就以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为例,来了解一下宋代都市的繁华。 2.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的繁华 宋代相国寺建筑宏伟豪华。作为佛寺,极其热闹,在这里定期举行庙会。相国寺庙会,既是大型的定期交易市场,也是大型的文化娱乐集市。每逢庙会,远近四方的商人汇聚到这里,出售货物。 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内容,总结得出: (1)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2)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师:大相国寺反映出北宋开封的繁华景象。 3.瓦子 师:(1)瓦子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瓦子的功用是什么? (3)瓦子里有哪些活动? 生:(1)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娱乐活动有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商业活动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 师:瓦子和勾栏的出现,反映出宋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时也说明宋代城市的繁华。 出示图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宋元繁荣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出现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方面,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示意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史料解读。 材料:瓦子又称“瓦肆”“瓦舍”,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5.图片展示。

杂剧演员 6.学生根据图片和教材抢答宋元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案提示:杂剧。 7.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答案提示:春节(宋代叫元旦)。还有元宵节、中秋节等。 8.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 目标导学二:宋词 1.经典展示。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3.阅读教材,完成下表的填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第12课宋元都市与文化教学方案【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2.教学目标 通过“飞花令”环节,引导学生品宋词之美,了解宋代著名词人的不同风格。 通过“沙画猜诗词”环节,赏元曲之盛,知道元曲四大家以及代表作品。 通过“诗词答题”环节以及对视频、图片研习,观都市之貌,引导学生了解宋代市民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议文化之博,分析宋代文化娱乐繁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史观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 难点: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个学期的历史课程,对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已经有一定的掌握。经过第6—11课的学习,学生对宋元王朝的更迭以及政权特点已经有所了解,基本掌握了宋代经济发展的概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学习,学生更易于理解。加之学生在小学以及中学语文中已经接触了宋词、元曲,了解内容较多,所以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具有一定基础的。但是七年级学生的分析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在材料选择和问题设置上都需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①视频资料教学法:由于本课涉及到宋词、元曲,近年关于诗词名句的沙画创作很多,用动态的沙画视频进行教学,既能给孩子立体的画面感,同时也能引入元曲;关于宋代市民丰富的娱乐文化生活,动态的视频能够给孩子留下鲜明的印象。所以元曲与瓦子两部分内容,我采用视频教学。 ②图示法:本课内容量大,不适宜在课件中展示大量文字,所以个别知识点,我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精品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案提示:杂剧。宋代和元代。

部编版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和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分析并归纳宋代社会生活出现丰富多彩现象的原因和条件,提高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3、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的地方。 展示材料,教师提出问题:什么叫 “瓦子”和“勾栏”? 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 之义,易聚易散也。” 教师归纳总结:大许多娱乐兼经 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 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观察图片,图中的人物在瓦子做什 么?(展示《清明上河图》)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 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 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热闹繁荣的瓦子和勾栏,确实给当 时的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就连我们都不禁羡慕起来。现在,我希 望大家进一步想想,这样的生活与当时 社会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展示元墓出土的杂居陶俑的图片, 提出问题:当时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 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 的杂居是如何形成和发展?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3)宋元时期大都市 展示相关材料,如吴自牧《梦梁 录》、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 学生自由讨论,回 答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回 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让学生理解市 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培养学生识图 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 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杂 剧形成的过程。 了解宋元时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