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知而获智_观_一种经典的中式智慧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的 、 、的排列次序与甲骨文 / 0里的 、
、顺序略有不同而已; 金文 / 0只是在 / 0
的下 部增加 了一 个 / 甘 0字 , [ 6] 418 其 内除了 隐含 / 有智慧的人生如蜜一样甘甜 0之义外, 其余的与 / 0或 / 0并 无 不 同, 故 下 文 只 重 点 分 析 / 0字。
从文化心理学角度看, 一文字的创造必因有 此种需要而起。正如陶德怡所说: / 文字之发生, 在当时乃代表普遍的或重要的事实。原人类之创 造一事一物必有其创造之背景与原因; 而此背景 与原因, 尤为众人之所急务, 然后所创造之事物, 方能传播广远, 为大多数所采取。0[ 10] 226- 227同时, 新创造的某一文字之所以会被众人所运用, 并能 够做到经久不衰, 必有人们需要运用它 的理由。
关键词: 智慧; 知识; 知而获智; 转识成智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4608( 2009) 04- 0104- 07 收稿日期: 2009- 02- 11
作者简介: 汪凤炎, 博士,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郑红, 博士, 南京师范 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210097
三字时说得好: / 知识的作用是无形的, 只得借矢 来代表, 本作矢于口, 谓矢射及的情形, 后增日, 跟 口重复, 仍省作智作知。0[ 但 4 ] 203 / 后增日, 跟口重 复 0这一解释没有看到 / 增日 0的真正价值。对于 / 0与 / 智 0的关系, 5汉语 大字典 6在解 释 / 智 0 字字形时提供了 一个重要线索: / 徐灏笺: -知 本一 字, , 隶 省 作 智。. 0[ 3] 638 依 徐 灏 的 解 释, / 0字本是 / 智 0的古体字, / 智 0字是从 / 0字 的隶书字体里演化出来的: 小篆 / 0字中的 / 白 0
等三字, 然 后再有 / 0字, 最 后才出现 / 智 0字。 不过, 徐灏只认为 / 智 0下的 / 日 0是将 / 0下的 / 白 0字以讹传讹地写成 / 日 0字的结果, 这实也未 深究 / 智 0字下 / 加 -日 . 0的用意。窦文宇与窦勇 对 / 智 0的解释是: / 由 -知 . 和 -日 . 构成。 -知 . 有 知识的含义, 引申有聪明、智慧和见识的含义, 其 下加 -日 . 是为了与 -知 . 字的其它含义区别开, 专 门表述上述 含义。0[ 9] 61这 一解释 看到了 / 知 0与 / 智 0在字形与字义上的联系是对的, 但也未深究 / 智 0字下 / 加 -日 . 0的用义, 而只说 / 智 0下加 / 日 0 是为了与 / 知 0字的其它含义区别开, 用以专门表 述聪明、智慧和见识的含义, 这一见解值得商榷。 综上所论, 从字形看, 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 / 智 0 字与 / 知 0字实都是同一个字, 且都源自 / 0; 对于 / 智 0字下 / 加 -日 . 0的解释, 虽然学人有不同的看 法, 但一般只将其解释为是以讹传讹的结果。为什 么在 / 知 0下加 / 日 0使之成为 / 智 0, 而不是在 / 知 0 下加别的什么字或符号, 使之既与 / 知 0区分开, 又 能够表达 / 聪明、智慧和见识 0的含义呢? 对于这 个问题, 已有解释多未深究。
(一 ) 来自文字学上的证据 1. / 智 0字从字形上看与 / 知 0相通 通过查阅 5汉语大字典 6、5殷墟甲骨文实用 字典 65金文常用字典 6等工具书可知, 从字形上 看, 现代汉语通行的 / 知 0与 / 智 0字在甲骨文和金 文里的写 法 实际 上 都是 一 样 的, 即 写 作 / 0、 / 0或 / 0[ 3 ] 638, 小篆隶 定后则写作 / 0。正
正如陶德怡所说: / 故凡文字已经过多数 年代而 尚存在者, 其字 必有存在之价值及 实用的需 要。0[ 10] 227所以, 后来汉语之所以普遍使用 / 智 0字 来表述 / 聪明、智 慧 0之义, 其原 因主要 有二: 一 是, 使得 / 智 0字书写起来更加方便、简洁, 既显得 更为实用, 又吻合汉字一向是朝着实用、简化和规 范方向发展的规律。另一是, 将 / 0字内蕴含的 / 转识成智、且是日积月累式进行的 0的思想更加 清晰地表露出来。较之 / 智 0字, / 知 0字的笔划虽 要少一些, 不过, 若将 / 知 0字用来指称 / 聪明; 智 慧 0的含义, 不但无法有效地将其与读作 / zh0时 的 / 知 0的诸种含义区分开, 更无法让人一眼从字 形上就能看出 / 转识成智 0的思想以及 / 智 0本是 / 知行合一 0的思想。而 / 智 0字之字 形, 其 上为 / 知 0, 其下为 / 日 0。由于中国先哲在论学时普遍 信奉下述道理, 此道理虽由荀子明确阐述出来, 但 实是至少自孔子以来就有的, 并且一直为通晓儒 家教育精义的人身体力行之: / 不闻不若闻之, 闻 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 于行之而止矣。行之, 明也。明之为圣人。0[ 11 ] 142 / 君子之学也, 入乎耳, 箸乎心, 布乎四体, 形乎动 静, 端而言, 蠕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 入乎耳, 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 尺之躯哉! 0[ 11 ] 12因此, / 智 0字下面的 / 日 0字既有 / 日积月累 0之义, 更有 / 通过日日力行的方式, 使 之变成自身的素质 0之义。这 意味着, 从 字形上 看, / 智 0本有 / 将 -知识 . 日日力行, 使之不断从陈 述性知识转换成程序性知识 ( 内含元认知知识 ), 通过日积月累这些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程序性
知识, 并将之用作为绝大多数人谋福祉, 就能将 -知识 . 转换成 -智慧 . 0之义。一句话, 从 / 智 0字 字形里可看出其内明显潜藏有 / 知而获智 0、/ 转 识成智 0、/ 知行合一 0的思想。
2. / 智 0字从字义上看与 / 知 0相通 从字义上看, 在古汉语里, 当 / 知 0读作 / zh0 时, 本有 / 晓 得; 知道 0、/ 知 识或认识 能力 0、/ 知 觉 0之义。[ 12] 2184许慎说: / 知, 词也, 从口矢。0段玉 裁的注是: / 白部曰: - , 识词也, 从白、从亏、从 知。. 按此, -词也 . 之上亦 当有 -识 . 字。知 义 同, 故 作知。识敏, 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0[ 7 ] 227 徐锴 5系 传 6: / 凡 知 理 之 速, 如 矢 之 疾 也, 会 意。0[ 3] 一 1079 个人若要做到 / 识敏, 故出于口者疾 如矢 0, 显然不是 一朝之功, 这表 明 / 知 0里 本有
本是来自金 文 / 0中的 / 甘 0, 是 以讹传讹 的结 果 [ ; 8] 354 在 用隶 书 字 体书 写 / 0时, 将 右 边 的 / 亏 0字省掉, 将 下边的 / 白 0字进 一步 / 以讹 传 讹 0地写成 / 日 0字, 就 成了现代通行 的 / 智 0字。
这表明, 在汉字史上, 是先有 / 0、/ 0或 / 0
从造字法上看, 甲骨文 / 0本是一个会意 字: / 0字左边类似 / 亏 0的符号指 / 气 0。正如段 玉裁引徐 锴语所言: / 亏亦气 也。0[ 3 ] 638中间 的符 号是 / 口 0的 象形字 [ , 3] 238 右边 的符 号一看 就是 / 矢 0的象形字。合起来看, 甲骨文 / 0字左边的 / 气 0表示 / 力量 0, 与右边的 / 矢 0合起来后, 既有 / 箭速很快 0之义, 也含有 / 有的放矢 0之义; 将之 与位于中间的 / 口 0合在一起, 其义恰恰是 / 知 0字 里蕴含的如下重要含义: / 识敏, 故出于口者疾如 矢 也 0[ 7] 227; / 凡 知 理 之 速, 如 矢 之 疾 也, 会 意。0[ 3] 1079 (详见下文 ) 。约斋在解释 / 、智、知 0
2009年 7月 第 4期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rna l o f N an jing N orm a lU n iversity( Soc ia l Sc ience)
Ju,l 2009 N o. 4
/ 知而获智 0观: 一种经典的中式智慧观
汪凤炎, 郑 红
摘 要: 主要基于文字学的证据和先哲的相关言论,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 / 知而获智 0的智 慧观。 / 知而获智 0观既具有 / 定义智慧的视角恰当 0与 / 蕴含转识成智思想 0等两大优点, 也存 在三点不足: 其一, 易让人产生将智慧与渊博知识相等同的误解; 其二, 未看到解决简单问题和复 杂问题时个体心智加工的本质区别; 其三, 易让人将智慧误解成纯粹的认知概念。智慧本是真与 善的合金, 纯粹认知领域的 / 聪明才智 0只属于 / 真 0, 它既可助人为善, 也可为虎作伥。所以, 没 有善心的引导与催化, 只追求私利的 / 智 0只能称作 / 小聪明 0,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
) 105 )
/ 个体通过日积 月累、已非常熟练地掌握 了某种 知识, 从而能熟练运用之 0的含义, 而这恰恰是有 智慧的一种重要表现。正由于此, 清人徐灏才说: / 知, 智慧即知识之引申, 故古只作知。0[ 3] 由 1079 此 可见, 在中国先哲心里, / 知 0与 / 智 0有内在的一 致性与相 通 性, 这 样, 当 / 知 0读 作 / zh0时, 与 / 智 0 (即智慧 ) 是相通的。所以, 许慎才说: / , 识词也, 从白 亏知。0段玉 裁的注 是: / 此与矢 部 -知 . 音义皆同, 故二字多通用。0[ 7] 137 5说文解字 6 又说: / , 古文智。0 5集韵 # 寘韵 6说: / 智, 或作 知。0[ 3] 1079 事实上, 古 汉语里的确有 许多 / 知 0通 / 智 0的用法。如 5周易 # 蹇 6说: / 见险而能止, 知 矣哉! 05论语 # 里仁 6说: /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 焉得知? 0陆德明释文: / 知, 音智。05礼记 # 中庸 6 说: / 好学近乎知。0等等, 这些引文里的 / 知 0均通 / 智 0。而据 5汉 语大 字典 6对 / 智 0字 字义的 解 释, / 智 0字本有 / 智慧、聪明 0; / 机智、谋略 0; / 指 聪明、有智慧的人 0与 / 知识 0等诸义, 并且与 / 知 0 相通。[ 3 ] 638 5汉语大字典 6对 / 0字的解释是: 同 / 智 0。 5说文 # 白部 6: / , 识词也。0 5正字通 # 矢部 6: / , 古文智。0[ 3] 1081 5辞海 6也说 / 智 0有聪 明与智慧、智谋之义。如 5孟子 # 公孙丑下 6: / 王 自以与周公孰仁且智? 0此处一般 / 智 0作 / 聪明 0 解。 5淮南子 # 主术训 6: / 众智之所为, 则无不成 也。05史记 # 项羽本纪 6: / 吾宁斗智, 不能斗力。0 这两处的 / 智 0一般作 / 智慧、智谋 0解。[ 12] 一 2202 句 话, 知与智二字在古汉语里常通用, 正如朱珔所 说: / 经典多用知为 , 间用智字以别之。0[ 由 3] 1081 / 知 0通 / 智 0的事实可以看出, / 知 0与 / 智 0二字 的字义里潜藏有 / 知而获智 0的思想。
) 104 )
如约斋所说: / 、智、知 0三字始于同一个字, 即 / 0[ 4] 203。马如森也说: / 古文中知智音义相同, 知智 可 训 识觉。 , , -知 道 . 、-知 识 . 皆 引 申 义。0[ 5] 91稍加分析 / 0、/ 0与 / 0等三个字可
知: 金文 / 0在写法上类似于甲骨文 / 0, 只是
/ 智慧 0是当代心理学、教育学与人工智能等 多学Hale Waihona Puke Baidu共同 关注的主题之 一。中国传统 文化对 / 智慧 0的一种重要见解, 是主张 / 知而获智 0的智 慧观, 准确把握它的内涵及得失, 对于今人正确看 待智慧与培育个体智慧等都有借鉴意义。
一、/ 知而获智 0观的核心内容及相关证据
/ 知而获智 0中的 / 知 0指 / 知识 0或 / 认识 0, 并且是广义的, 即与无知相对, 以便将常识与科学 知识 [ 1] 412或明确知识 ( exp lic it know ledge) 与默会 知识 ( tacit know ledge) [ 2] 1- 130等都包括在内; / 智 0 指智慧。相应地, / 知而获智 0观的含义是: 一个 人只要不断地积累知识, 并将之作恰当的创造性 转换, 就能通过 / 变知识为智慧 0的途径而逐渐获 得智慧。之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蕴含有 / 知而获 智 0的智慧观, 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证据。
、顺序略有不同而已; 金文 / 0只是在 / 0
的下 部增加 了一 个 / 甘 0字 , [ 6] 418 其 内除了 隐含 / 有智慧的人生如蜜一样甘甜 0之义外, 其余的与 / 0或 / 0并 无 不 同, 故 下 文 只 重 点 分 析 / 0字。
从文化心理学角度看, 一文字的创造必因有 此种需要而起。正如陶德怡所说: / 文字之发生, 在当时乃代表普遍的或重要的事实。原人类之创 造一事一物必有其创造之背景与原因; 而此背景 与原因, 尤为众人之所急务, 然后所创造之事物, 方能传播广远, 为大多数所采取。0[ 10] 226- 227同时, 新创造的某一文字之所以会被众人所运用, 并能 够做到经久不衰, 必有人们需要运用它 的理由。
关键词: 智慧; 知识; 知而获智; 转识成智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4608( 2009) 04- 0104- 07 收稿日期: 2009- 02- 11
作者简介: 汪凤炎, 博士,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郑红, 博士, 南京师范 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210097
三字时说得好: / 知识的作用是无形的, 只得借矢 来代表, 本作矢于口, 谓矢射及的情形, 后增日, 跟 口重复, 仍省作智作知。0[ 但 4 ] 203 / 后增日, 跟口重 复 0这一解释没有看到 / 增日 0的真正价值。对于 / 0与 / 智 0的关系, 5汉语 大字典 6在解 释 / 智 0 字字形时提供了 一个重要线索: / 徐灏笺: -知 本一 字, , 隶 省 作 智。. 0[ 3] 638 依 徐 灏 的 解 释, / 0字本是 / 智 0的古体字, / 智 0字是从 / 0字 的隶书字体里演化出来的: 小篆 / 0字中的 / 白 0
等三字, 然 后再有 / 0字, 最 后才出现 / 智 0字。 不过, 徐灏只认为 / 智 0下的 / 日 0是将 / 0下的 / 白 0字以讹传讹地写成 / 日 0字的结果, 这实也未 深究 / 智 0字下 / 加 -日 . 0的用意。窦文宇与窦勇 对 / 智 0的解释是: / 由 -知 . 和 -日 . 构成。 -知 . 有 知识的含义, 引申有聪明、智慧和见识的含义, 其 下加 -日 . 是为了与 -知 . 字的其它含义区别开, 专 门表述上述 含义。0[ 9] 61这 一解释 看到了 / 知 0与 / 智 0在字形与字义上的联系是对的, 但也未深究 / 智 0字下 / 加 -日 . 0的用义, 而只说 / 智 0下加 / 日 0 是为了与 / 知 0字的其它含义区别开, 用以专门表 述聪明、智慧和见识的含义, 这一见解值得商榷。 综上所论, 从字形看, 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 / 智 0 字与 / 知 0字实都是同一个字, 且都源自 / 0; 对于 / 智 0字下 / 加 -日 . 0的解释, 虽然学人有不同的看 法, 但一般只将其解释为是以讹传讹的结果。为什 么在 / 知 0下加 / 日 0使之成为 / 智 0, 而不是在 / 知 0 下加别的什么字或符号, 使之既与 / 知 0区分开, 又 能够表达 / 聪明、智慧和见识 0的含义呢? 对于这 个问题, 已有解释多未深究。
(一 ) 来自文字学上的证据 1. / 智 0字从字形上看与 / 知 0相通 通过查阅 5汉语大字典 6、5殷墟甲骨文实用 字典 65金文常用字典 6等工具书可知, 从字形上 看, 现代汉语通行的 / 知 0与 / 智 0字在甲骨文和金 文里的写 法 实际 上 都是 一 样 的, 即 写 作 / 0、 / 0或 / 0[ 3 ] 638, 小篆隶 定后则写作 / 0。正
正如陶德怡所说: / 故凡文字已经过多数 年代而 尚存在者, 其字 必有存在之价值及 实用的需 要。0[ 10] 227所以, 后来汉语之所以普遍使用 / 智 0字 来表述 / 聪明、智 慧 0之义, 其原 因主要 有二: 一 是, 使得 / 智 0字书写起来更加方便、简洁, 既显得 更为实用, 又吻合汉字一向是朝着实用、简化和规 范方向发展的规律。另一是, 将 / 0字内蕴含的 / 转识成智、且是日积月累式进行的 0的思想更加 清晰地表露出来。较之 / 智 0字, / 知 0字的笔划虽 要少一些, 不过, 若将 / 知 0字用来指称 / 聪明; 智 慧 0的含义, 不但无法有效地将其与读作 / zh0时 的 / 知 0的诸种含义区分开, 更无法让人一眼从字 形上就能看出 / 转识成智 0的思想以及 / 智 0本是 / 知行合一 0的思想。而 / 智 0字之字 形, 其 上为 / 知 0, 其下为 / 日 0。由于中国先哲在论学时普遍 信奉下述道理, 此道理虽由荀子明确阐述出来, 但 实是至少自孔子以来就有的, 并且一直为通晓儒 家教育精义的人身体力行之: / 不闻不若闻之, 闻 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 于行之而止矣。行之, 明也。明之为圣人。0[ 11 ] 142 / 君子之学也, 入乎耳, 箸乎心, 布乎四体, 形乎动 静, 端而言, 蠕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 入乎耳, 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 尺之躯哉! 0[ 11 ] 12因此, / 智 0字下面的 / 日 0字既有 / 日积月累 0之义, 更有 / 通过日日力行的方式, 使 之变成自身的素质 0之义。这 意味着, 从 字形上 看, / 智 0本有 / 将 -知识 . 日日力行, 使之不断从陈 述性知识转换成程序性知识 ( 内含元认知知识 ), 通过日积月累这些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程序性
知识, 并将之用作为绝大多数人谋福祉, 就能将 -知识 . 转换成 -智慧 . 0之义。一句话, 从 / 智 0字 字形里可看出其内明显潜藏有 / 知而获智 0、/ 转 识成智 0、/ 知行合一 0的思想。
2. / 智 0字从字义上看与 / 知 0相通 从字义上看, 在古汉语里, 当 / 知 0读作 / zh0 时, 本有 / 晓 得; 知道 0、/ 知 识或认识 能力 0、/ 知 觉 0之义。[ 12] 2184许慎说: / 知, 词也, 从口矢。0段玉 裁的注是: / 白部曰: - , 识词也, 从白、从亏、从 知。. 按此, -词也 . 之上亦 当有 -识 . 字。知 义 同, 故 作知。识敏, 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0[ 7 ] 227 徐锴 5系 传 6: / 凡 知 理 之 速, 如 矢 之 疾 也, 会 意。0[ 3] 一 1079 个人若要做到 / 识敏, 故出于口者疾 如矢 0, 显然不是 一朝之功, 这表 明 / 知 0里 本有
本是来自金 文 / 0中的 / 甘 0, 是 以讹传讹 的结 果 [ ; 8] 354 在 用隶 书 字 体书 写 / 0时, 将 右 边 的 / 亏 0字省掉, 将 下边的 / 白 0字进 一步 / 以讹 传 讹 0地写成 / 日 0字, 就 成了现代通行 的 / 智 0字。
这表明, 在汉字史上, 是先有 / 0、/ 0或 / 0
从造字法上看, 甲骨文 / 0本是一个会意 字: / 0字左边类似 / 亏 0的符号指 / 气 0。正如段 玉裁引徐 锴语所言: / 亏亦气 也。0[ 3 ] 638中间 的符 号是 / 口 0的 象形字 [ , 3] 238 右边 的符 号一看 就是 / 矢 0的象形字。合起来看, 甲骨文 / 0字左边的 / 气 0表示 / 力量 0, 与右边的 / 矢 0合起来后, 既有 / 箭速很快 0之义, 也含有 / 有的放矢 0之义; 将之 与位于中间的 / 口 0合在一起, 其义恰恰是 / 知 0字 里蕴含的如下重要含义: / 识敏, 故出于口者疾如 矢 也 0[ 7] 227; / 凡 知 理 之 速, 如 矢 之 疾 也, 会 意。0[ 3] 1079 (详见下文 ) 。约斋在解释 / 、智、知 0
2009年 7月 第 4期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rna l o f N an jing N orm a lU n iversity( Soc ia l Sc ience)
Ju,l 2009 N o. 4
/ 知而获智 0观: 一种经典的中式智慧观
汪凤炎, 郑 红
摘 要: 主要基于文字学的证据和先哲的相关言论,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 / 知而获智 0的智 慧观。 / 知而获智 0观既具有 / 定义智慧的视角恰当 0与 / 蕴含转识成智思想 0等两大优点, 也存 在三点不足: 其一, 易让人产生将智慧与渊博知识相等同的误解; 其二, 未看到解决简单问题和复 杂问题时个体心智加工的本质区别; 其三, 易让人将智慧误解成纯粹的认知概念。智慧本是真与 善的合金, 纯粹认知领域的 / 聪明才智 0只属于 / 真 0, 它既可助人为善, 也可为虎作伥。所以, 没 有善心的引导与催化, 只追求私利的 / 智 0只能称作 / 小聪明 0,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
) 105 )
/ 个体通过日积 月累、已非常熟练地掌握 了某种 知识, 从而能熟练运用之 0的含义, 而这恰恰是有 智慧的一种重要表现。正由于此, 清人徐灏才说: / 知, 智慧即知识之引申, 故古只作知。0[ 3] 由 1079 此 可见, 在中国先哲心里, / 知 0与 / 智 0有内在的一 致性与相 通 性, 这 样, 当 / 知 0读 作 / zh0时, 与 / 智 0 (即智慧 ) 是相通的。所以, 许慎才说: / , 识词也, 从白 亏知。0段玉 裁的注 是: / 此与矢 部 -知 . 音义皆同, 故二字多通用。0[ 7] 137 5说文解字 6 又说: / , 古文智。0 5集韵 # 寘韵 6说: / 智, 或作 知。0[ 3] 1079 事实上, 古 汉语里的确有 许多 / 知 0通 / 智 0的用法。如 5周易 # 蹇 6说: / 见险而能止, 知 矣哉! 05论语 # 里仁 6说: /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 焉得知? 0陆德明释文: / 知, 音智。05礼记 # 中庸 6 说: / 好学近乎知。0等等, 这些引文里的 / 知 0均通 / 智 0。而据 5汉 语大 字典 6对 / 智 0字 字义的 解 释, / 智 0字本有 / 智慧、聪明 0; / 机智、谋略 0; / 指 聪明、有智慧的人 0与 / 知识 0等诸义, 并且与 / 知 0 相通。[ 3 ] 638 5汉语大字典 6对 / 0字的解释是: 同 / 智 0。 5说文 # 白部 6: / , 识词也。0 5正字通 # 矢部 6: / , 古文智。0[ 3] 1081 5辞海 6也说 / 智 0有聪 明与智慧、智谋之义。如 5孟子 # 公孙丑下 6: / 王 自以与周公孰仁且智? 0此处一般 / 智 0作 / 聪明 0 解。 5淮南子 # 主术训 6: / 众智之所为, 则无不成 也。05史记 # 项羽本纪 6: / 吾宁斗智, 不能斗力。0 这两处的 / 智 0一般作 / 智慧、智谋 0解。[ 12] 一 2202 句 话, 知与智二字在古汉语里常通用, 正如朱珔所 说: / 经典多用知为 , 间用智字以别之。0[ 由 3] 1081 / 知 0通 / 智 0的事实可以看出, / 知 0与 / 智 0二字 的字义里潜藏有 / 知而获智 0的思想。
) 104 )
如约斋所说: / 、智、知 0三字始于同一个字, 即 / 0[ 4] 203。马如森也说: / 古文中知智音义相同, 知智 可 训 识觉。 , , -知 道 . 、-知 识 . 皆 引 申 义。0[ 5] 91稍加分析 / 0、/ 0与 / 0等三个字可
知: 金文 / 0在写法上类似于甲骨文 / 0, 只是
/ 智慧 0是当代心理学、教育学与人工智能等 多学Hale Waihona Puke Baidu共同 关注的主题之 一。中国传统 文化对 / 智慧 0的一种重要见解, 是主张 / 知而获智 0的智 慧观, 准确把握它的内涵及得失, 对于今人正确看 待智慧与培育个体智慧等都有借鉴意义。
一、/ 知而获智 0观的核心内容及相关证据
/ 知而获智 0中的 / 知 0指 / 知识 0或 / 认识 0, 并且是广义的, 即与无知相对, 以便将常识与科学 知识 [ 1] 412或明确知识 ( exp lic it know ledge) 与默会 知识 ( tacit know ledge) [ 2] 1- 130等都包括在内; / 智 0 指智慧。相应地, / 知而获智 0观的含义是: 一个 人只要不断地积累知识, 并将之作恰当的创造性 转换, 就能通过 / 变知识为智慧 0的途径而逐渐获 得智慧。之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蕴含有 / 知而获 智 0的智慧观, 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