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体力学基础》习题
二、岩块和岩体的地质基础
一、 解释下例名词术语
4、结构面:其是指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面或带。

它包括物质分异面和不连续面,如层面、不整合、节理面、断层、片理面等,国内外一些文献中又称为不连续面或节理。

7、节理粗糙度系数JRC :用纵刻面仪测出用以表征结构面粗糙程度的参数;
13、岩体完整性系数K v :其是指岩体纵波速度和岩块纵波速度之比的平方,用公式表示:
2)(
rp
mp V V V K
14、岩石质量指标RQD :大于10cm 的岩心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二、 简答题
(8) 按岩体力学的观点,岩体具有什么样的力学特征? 答:非均质、非连续、各向异性和非线弹性;
三、岩石的物理、水理与热学性质
一、 解释下例名词术语
17、岩石的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重要指标,其在数值上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的渗透流速。

四、岩石的强度特征
一、解释下例名词术语
1、岩石的强度:岩石在达到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5、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试件在单向拉伸时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6、岩石的抗剪强度:在剪切荷载作用下,岩块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剪应力;
7、巴西试验:为了测定岩石抗拉强度而进行的劈裂试验;
16、端部效应:试件试验时端面条件对岩块强度的影响,其产生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试件端面与压
力机板间的磨擦作用,改变了试件内部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方式,进而影响岩块的强度;
17、直剪试验:将试件放在直剪仪上,试验时,先在试件上施加法向压力,然后在水平方向逐级施加水平剪力,直到试件破坏从而求得试件抗剪强度的试验方法;
二、 简答题
(1) 在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中,试件的高径比、尺寸、加载速率怎样影响岩石的强度?
答:一般说来,高径比越大,岩石的强度越低;试件尺寸越大,岩石强度越低;加荷速率越大,岩石的强度越大;
(7) 某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为164.5MPa ,φ=35.2°,如果在侧压力σ3=40.8MPa 下作三轴试验,请估计破坏时的轴向荷载是多少?
解:已知如图所示:
ΔAOC ≌ΔABC 得:
c r 1=AF
AC
即:
c
r 1=φφcsc 1⨯+⨯c r ctg c 因为:r 1=82.25 MPa ,φ=35.2°,
所以求得:c=42.64 MPa 所以:AO= φctg c ⨯=60.45 MPa
ΔABC ≌ΔADE 得:
21r r =AE AC =2
1
8.40r AO r ctg c +++⨯φ 解得:r 2=137.76 MPa 所以σ1=40.8+2×137.76=316.32 MPa 五、岩石的变形特征
一、 解释下例名词术语
2、全过程曲线:反映单轴压缩岩石试件在破裂前后全过程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曲线;
3、初始模量:应力—应变曲线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
4、切线模量:应力—应变曲线直线段的斜率;
5、割线模量:从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到初始裂点连线的斜率;
6、泊松比:是指在单轴压缩条件下,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即μ=
l
d
εε-; 13、岩石的流变性:岩石的变形和应力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的变形或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叫流变;
16、初始蠕变:在本阶段内,蠕变曲线呈下凹型,特点是应变最初随时间增大较快,但其应变率随时迅速递减到B 点达到最小值;
17、等速蠕变:本阶段内,曲线呈近似直线,即应变随时间近似等速增加,直到C 点; 18、加速蠕变:本阶段蠕变加速发展直到岩石破坏;
19、长期强度:把出现加速蠕变的最低应力值称为长期强度;
(Ⅱ)弹性变形至微破裂稳定发展阶段AC ),据其变形机理又可细分弹性变形阶段(AB 段)和微破裂稳定发展阶段(BC 段),弹性变形阶段不仅变形随应力成比例增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可恢复的弹性变形,B 点的应力可称为弹性极限。

微破裂稳定发展阶段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塑性变形,试件内开始出现新的微破裂,并随应力增强而逐渐发展,当荷载保持不变时,微破裂也停止发展,这一阶段的上界应力(C 点应力)称为屈服极限;
(Ⅲ)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CD );由于破裂过程中造成的应力集中效应显著,即使外荷载保持不变,破裂仍会不断发展,并在某些薄弱部位首先破坏,应力重新分布,其结果又引起次薄弱部位的破坏,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试件完全破坏;
(Ⅳ)破坏后阶段(D 点以后阶段):岩块承载力达到峰值后,其内部结构完全破坏,但试件仍基本保持整体状,到本阶段,裂隙快速发展,交叉且相互联合并形成宏观断裂面,此后,岩块变形主要表现为沿宏观断裂面的块体滑移,试件承载力随变形增大迅速下降,但并不降到零,说明破裂的岩石仍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3) 简述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的试验方法、过程、和资料整理。

答:试样大多采用圆柱形,一般要求试样的直径为5cm ,高度为10cm ,两端磨平光滑,在侧面粘贴电阻丝片,以便观测变形,用压力机对试样加压,在任何轴向压力下都测量试样的轴向应变和侧向应变,
设试样的长度为 l ,直径为d ,试样在荷p 作用下轴向缩短Δl ,侧向膨胀Δd ,则试样的轴向应变为:εy =l
l
∆,以及侧向应变为:εx =
d d ∆,试样面积为A ,则σ=A
p
,根据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4) 简述三轴条件下岩石的变形特征。

答:首先,破坏前岩块的应变随围压增大而增加,另外:随围压增大,岩块的塑性也不断增大,且
似等速增加,直到C 点;
(Ⅲ)加速蠕变阶段(CD 段):至本阶段蠕变加速发展至岩块破坏(D 点); (6)
(7)
a c v c
的割线模量和泊松比?。

解:由公式:εv =εa -2 εc
得:εv `=250、175、200、260、330、712、713 则初始模量:E i =
i i εσ=188
16=0.085 切线模量: E t =
1212εεσσ--=7409306277--=19015
=0.079
割线模量: E s =
5050εσ=930
77
=0.083 泊松比:μ=a c εε-= 39
.99048.319-=-0.32
六、岩石的强度理论
一、 解释下例名词术语
2、破坏判据(强度准则):用以表征岩石破坏条件的应力状态与岩石强度参数间的函数关系,称为破
坏判据;
3、脆性破坏:即岩石在荷载作用下没有显著觉察的变化就突然破坏的破坏形式;
4、塑性破坏:岩石在破坏之前的变形很大,且没有明显的破坏荷载,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流动或挤出,这种破坏称为塑性破坏;
5、张性破坏:岩石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内部连接被破坏,出现了与荷载方向平行的断裂;
6、剪切破坏:岩石在荷载作用下,当剪应力大于该面上的抗剪强度时,岩石发生的破坏称为剪切破坏;
8、莫尔强度理论:指材料在极限状态下,剪切面上的剪应力就达到了随法向应力和材料性质而定的极限值;
二、 计算题
(3) 对岩石试样作卸载试验,已知C=12kPa ,φ=36º,当σ1=200MPa 时,按莫尔–库伦判据,卸载达到破坏的最大围压σ3是多少?
解:按莫尔–库论判据:()ϕ
ϕσϕσsin 1sin 1cos 231-++=c ,由C=12kPa ,φ=36º,σ1=200MPa 。

代入上
式得σ3=51.91MPa 。

三、 计算题
(1) 如图a ,在岩石试样中存在一结构面,
a. 试证明按莫尔–库伦强度准则导出的强度判据为:
φφβφ
σφφβφφβσsin )2sin(cos C 2sin )2sin(sin )2sin(31-++
-+++= 式中C 、φ为结构面参数。

解:解:a. 由图b 知,o o’ =
2
3
1σσ+,
所以:
()[]()2
/2180sin 2/)(sin 3131σσφϕβσσϕ++⨯+-=-ctg c
()))(2sin(sin 32sin 311σσϕβσϕσϕϕ++=⨯++⨯ctg c
化简即可得:φ
φβφ
σφφβφφβσsin )2sin(cos C 2sin )2sin(sin )2sin(31-++
-+++=
证毕; (2) 地下岩体中有一结构面,其倾角为40º。

当在地下200m 深处开挖一洞室,如果利用上题的公
式,仅考虑岩体自重应力,问该结构面在该洞室处会否滑动?(已知γ=26 kN/m 3,μ=0.17,结构面C=0.4MPa ,φ=28º)
解:已知:h γσ=1,h γμ
μ
σ-=13,γ=26 kN/m 3,μ=0.17, C=0.4MPa ,φ=28º,β=40º,h=200m
所以由公式:φ
φβφ
σφφβφφβσsin )2sin(cos C 2sin )2sin(sin )2sin(31-++
-+++=
得:5200200261=⨯=σ 06.10652002617
.0117
.03=⨯⨯-=
σ

-︒+︒⨯︒
⨯⨯+⨯-⨯︒-︒+︒⨯︒+︒+︒⨯28sin )28402sin(28cos 104.022002617.0117.028sin )28402sin(28sin )28402sin(3
=4608.338
5200>4608.34,故其不会滑动;
九、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一、解释下例名词术语
1、天然应力: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称为天然应力或地应力;
2、重分布应力:地下开挖破坏了岩体天然应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洞室周边岩体将向开挖空间松胀变形,使围岩中的应力产生重分布作用,形成新的应力,这种应力称为重分布应力;
二、简答题
主要地应力测试方法。

答:a、水压致裂法;b、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
十、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一、解释下例名词术语
1、围岩:在岩体中开挖洞室,引起洞室围岩体中应力的重分布,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叫做围岩;
2、重分布应力:地下开挖破坏了岩体天然应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洞室周边岩体将向开挖空间松胀变形,使围岩中的应力产生重分布作用,形成新的应力,这种应力称为重分布应力;
5、塑性圈(松动圈):如重分布应力超过围岩强度极限或屈服极限,造成洞室周边的非弹性位移,这种现象从周边向岩体深处扩展到某一范围,在此范围内的岩体称为塑性圈(松动圈)。

二、简答题
1、在静水压力状态下,围岩应力的分布有何特征?
答:天然应力为静水压力状态时,围岩内重分布应力与θ角无关,仅与R0和σ0有关,由于τrθ=0,则为主应力,且σr、σθ均为主应力,且σθ恒为最大主应力,σr恒为最小主应力,其分布特征如图所示:
4、方形及矩形洞室的围岩应力分布有何特征?
答:矩形状洞室的角点或急拐弯处应力集中最大;长方形短边中点应力集中大于长边中点,而角点处应力大,围岩最易失稳;当岩体中天然应力σh 、σv 相差较大时,则应尽量使洞室长轴平行于最大天然应力的作用方向。

三、 计算题
(2) 一圆形洞室的直径为5m ,洞中心埋深610m ,岩层密度27kN/m 3,泊松比0.25,试求:洞壁上各点的应力值并绘成曲线(θ = 0º、10º、20º、…、90º)。

(公式7-25)
解:σv =rh=610×27/1000=16.47MPa ,λ=μ/(1-μ)=1/3=σh /σv ,σh=σv /3=5.49 洞壁上各点的应力0=r σ,0=θτr ,)2cos 21()2cos 21(θσθσσθ++-=v h 。

()θθθσθ2cos 196.21)2cos 21(47.163/)2cos 21(47.16+=++-=。

洞壁上各点的应力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与水平线的夹角(度)
应力值(M P a )
(4) 已知H = 100m ,a = 3m ,c = 0.3MPa ,φ = 30º,γ= 27kN/m 3,试求:a. 不出现塑性区时的围岩压力;b. 允许塑性圈厚度为2m 时的围岩压力。

(公式7-37)
解:由题意得:2
0/2700m kN h ==γσ
a. 当不出现塑性区时,即R=a 时:
=a σ()[]ϕϕσϕϕϕ
ctg c R
a
ctg c ⨯-⨯+--sin 1sin 20)()(sin 1
()[
]
Pa
ctg a a ctg 46.342830103.0)()30103.02700(30sin 13
30sin 130sin 23
=︒⨯⨯-︒⨯⨯+︒-=︒-︒
b. 当允许塑性圈厚度为2m 时,即m R 532=+=时,
=a σ()[]ϕϕσϕϕϕ
ctg c R
a
ctg c ⨯-⨯+--sin 1sin 20)()(sin 1
()[
]
Pa
ctg ctg 69.90130103.0)5
3
()30103.02700(30sin 1330sin 130sin 23
=︒⨯⨯-︒⨯⨯+︒-=︒-︒
岩体力学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5×4′)
1、什么是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
岩石在单周压缩荷载作用下,应变随应力变化的关系曲线,包括(1)空隙裂隙压密阶段;(2)弹性变形阶段;(3)微弹性裂隙稳定发展阶段;(4)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5)破坏后阶段。

2、岩石的蠕变?
岩石的应力保持不变,应变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现象。

3、岩体的结构面?
是指地质过程中在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面或带,又称为不连续面或带。

4、RQD法?取值方法?
钻探取芯的岩芯完整程度与岩体的原始裂隙、硬度、均质性等状态相关,钻探取芯的岩芯复原率(岩芯采取率)可表征掩体质量,该表征指标称之为岩体质量指标(RQD); RQD=Lp/L×100%(Lp: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L:岩芯取芯进尺总长度。

5、地应力?
地应力是指存在于地层中未受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原岩应力、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

6、岩石的渗透性?
岩石在一定的水力梯度(I)或压力差作用下,水渗透或穿透岩石的能力。

二、简答题(6×6′)
1、岩石与岩体的区别与联系。

岩石是由矿物+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成德自然物体,岩体是由岩石、地质部连续面和不连续面内填充物组合成的天然地质体,岩体由于结构面的存在强度远低于岩石的强度。

2、岩石的强度有哪几种类型;由那几个实验确定其特征值?
岩石的强度有:单轴抗压强度(单轴压缩实验)、抗拉强度(直接拉伸试验法,劈裂试验法,点载荷试验法,抗弯法试验)、抗剪强度(抗剪断试验)、三轴抗压强度(真三轴加载实验,常规三轴加载实验)。

3、岩体的变形曲线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岩体压缩变形曲线,特点:岩体的破坏过程一般呈柔性特征,通常岩体完整性越差,岩体越破碎,应力下降就越小,岩体脆性越差;(2)岩体剪切变形曲线,特点:屈服点以后,岩体内某个结构体或面可能先被剪坏,出现应力降,未达到峰值是甚至有多次应力降,当应力降达到一定值时未剪坏部分瞬间破坏,,并伴有大的应力降,随后产生稳定滑移;(3)岩体法向变形曲线,特点:法向变形的曲线各异,按P-W曲线和变形特征大致可分为:直线型、上凹形、上凸形、复合形。

(4)岩体剪切变形曲线,特点:沿结构面剪切和剪断岩体的剪切曲线明显不同,同时,沿平直光滑结构面和粗糙结构面的剪切曲线也各异。

7、围岩分类及考虑的因素。

围岩分类分为:把围岩分为I~V类;考虑的因素有:岩石结构面及组合状态、岩体特性、地下水状态、岩体结构、岩石强度指标、岩体声波指标、岩心质量指标RQD。

11、水压致裂法基本测量原理。

在竖直钻孔内封隔一段,向其中注入高压水;压力达到最大值Pb后岩壁破裂压力下降,最终保持恒定以维持裂隙张开;关闭注液泵,压力因液体流失而迅速下降,裂隙闭合,压力降低变缓,其临界值为瞬时关闭压力P。

;完全卸压后再重新注液,得到裂隙的重张压力Pr以及瞬时关压力P。

:最后通过印模器或钻孔电视纪录裂缝的方向,由Pb,Pr,P。

就可以确
定水平应力和岩体的抗拉强度。

12、什么叫套孔应力解除法,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套孔应力解除法即全应力解除法,其基本原理是在钻孔孔底部位安装位移和应变测量元件,利用套芯钻头实现套孔岩芯的完全应力解除,通过测量套孔岩芯应力解除前后钻孔孔径的变化、孔底应变变化或孔壁表面应变变化值来确定地应力值及其方向;实验步骤:(1)选定测量岩体表面,并采用大孔径钻头钻孔至测量岩体一定深度部位;(2)在大孔径孔底钻与选用探头直径匹配的同心小孔,以便安装量测探头;(3)利用专用装置在小孔中央部位安装好孔径变形计、孔壁应变计等测量探头;(4)用与大孔直径相同套芯钻头延深大孔,使小孔周围岩芯实现应力解除。

三、分析题(2×10′)(答案并不完全)
3、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围岩位移及支护特性曲线)
参考课本182页简图。

四、论述题(2×12′)
1、工程岩体分类(3个以上);论述它的分类依据。

(1)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分类依据:钻探取芯的岩芯采取率;
(2)[BQ]
(3)RMR分类,分类依据:完整岩石强度,岩石质量指标,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地下水条件。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