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内分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可以复制和合成有机化合物,从合成橡胶到各类药物。这些物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其带来一些潜在危害。随着20世纪工业化不断发展,激素依赖性疾病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与不断增多的暴露于环境污染物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有关[1]。内分泌干扰素的问题逐渐被认识,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人类和野生动物体内,这类化合物仅通过很微小的剂量即可以与内分泌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对人体内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从而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危害。

国外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后研究明显增多。但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较少,本文将综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影响,阐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污染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旨在为减少出生缺陷、促进人口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理论和实证研究依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nvironment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又称环境类激素(environment hormone),是指对保持体内平衡并调节生长过程的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输送、代谢、结合、作用或消除具有干扰作用的外源性物质[2]。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特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得名正是因为这些化学物质能够作用于激素通路而产生有害的影响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可分为自然生成和人为合成两种类型。有些植物,如大豆等可合成内分泌干扰素,然而大多数环境内分泌干扰素都是人为合成的,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这些物质降解后可持久地存在于环境中[3]。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多是一些与动物或人体内激素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大多具有较好的脂溶性和化学稳定性,毒性大,极微量即可起到扰乱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这种危害是长期甚至多代的。内分泌干扰素的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很小剂量的内分泌干扰素即可能产生危害性后果,已有报道表明,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素对野生动物数量和性别产生影响,例如,杀虫剂与佛罗里达州的鳄鱼数量减少或与河流下游灌溉用水中鱼类雌性化有关人类通常暴露于较低水平的广泛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环境中,暴露水平较低,很难直接证明其对人类内

分泌功能的影响。但是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均显示,这类性激素化合物的作用具有蓄积作用[3、4],并且一般难以降解,持留时间长,容易通过食物链而富集,最终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作用机制

1.与受体直接结合包括:

(1)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反应。这些物质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作用于DNA中的雌激素反应元件(ERE)激活基因的转录,然后产生雌激素效应。这些化学品的效应与β-雌二醇(E2)等内源雌激素相似,包括:DDT、烷基苯酚等。但可以看出其结构各不相同,说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产生作用。

(2)某些化学品可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阻碍雄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表现出抗雄激素效应。迄今为止,已鉴定出的具有抗雄激素活性的杀虫剂有3种,即烯菌酮、杀虫剂[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甲酰亚胺]和p、p’-DDE[2,2-双-(对氯苯基)-1,1-二氯乙烯] 。

2.与生物体内激素竞争靶细胞上的受体通过竞争的结果,环境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减少受体对天然激素的吸附或阻碍天然激素与受体结合,从而减少了天然激素的作用。天然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受环境激素的阻碍,进而影响激素信号在细胞、器官、组织的传递,导致机体功能失调

3.有些内分泌干扰物可产生类似雌激素的效应,却与雌激素受体的信号传递途径无关。芳烃受体(AhR)即为性激素受体外的一种信号传递途径,它可以与许多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和呋喃结合,产生抗雌激素活性,包括增加雌激素代谢(降低内源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受体ER的结合活性以及降低ER介导的基因表达等。

4.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调控作用,内分泌系统紊乱使其他系统受到伤害,从而引发致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以及生殖毒性。

5.影响受体数量。受体的数量决定于它们的合成和分解代谢率,而它们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会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的干扰,例如,TCDD能对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的增加或减少发生作用,进而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

(TCDD----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 )

6.影响激素的合成、储存、释放、运输和排出对于哺乳动物来说,雌激素增加血浆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浓度,而雄激素却使之减少,这可以影响激素的释

放、运输和排出的过程以及效率,内分泌干扰物可能有类似的作用[5,9]。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影响

人群流行病调查显示, 人类的生殖障碍、发育异常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与EDCs有关。但由于涉及的疾病种类多、暴露水平不清楚以及低水平暴露效应等因素, 多数疾病与EDCs的相关程度尚不确定。目前研究较多的人类与EDCs相关疾病包括: 乳腺癌; 近20年来, 西方国家妇女乳腺癌呈不断上升趋势, 并认为与体内雌激素失衡有关。对能干扰体内雌激素效应的EDCs与乳腺癌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流调, 但结果并不一致, 沿需深入研究。睾丸肿瘤: 丹麦的研究发现, 睾丸肿瘤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在过去45年中以4%的速度上升。美国的一项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睾丸肿瘤的发生与母亲乳腺癌发病有很强的相关性。生育障碍: 世界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都发现男性精子数呈下降趋势, 1938~1988年美国报道精子下降斜率为-1. 50, 欧洲国家1971~1990年下降斜率为-3. 13。早产: 研究发现, DES暴露的妇女中, 妊娠足月的人数比非暴露人群少, 而早产、自发流产和胎位不正者较非暴露人群多。出生缺陷: EDCs可能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如美国的调查发现, 同一地区相同时间使用杀虫剂的人群总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未使用者。西班牙、德国相继报道过接触有机氯类农药的妇女其后代患隐睾症和小产的危险度明显增加。欧美国家报道在过去的20~50年中, 男性出生比例有不断下降趋势[10]。其它: 据研究, 子宫肉膜异位的发生和尿道下裂发病率持续升高与环境EDCs有密切的关系。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在胎儿生长发育的敏感时期,如果其发育过程中接触到了少量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素,这些物质可能单独或联合作用,干扰胎仔体内正常激素的作用,导致畸形等的发生。例如,DES的应用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1938年DES被合成,作为新一代的合成激素,认为其可以促进妇女妊娠期的健康状况、减轻更年期症状等,但是1971年,医学研究公开发表证明,DES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导致胎儿畸形以及女性胎儿成年后某种癌症发病率增高,从此被禁用[11]。并且有科学家证明,通过内分泌干扰引起子代癌症发病率增高的环境干扰素的剂量甚至低于引起母亲DNA损伤或突变的剂量。由此可见,胚胎发育时期,胎儿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作用十分敏感,低剂量内分泌干扰素即可造成胚胎发育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