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但篆书的封闭结构开始被打破,出现了隶书的笔势、 笔顺、笔画连结方式,与篆书相比:它减省盘曲, 化繁为简,破圆为弧,出现外拓倾向;变字形的狭长 形为正方形或扁方。
《青川木牍》
《青川木牍》的书史地位——
在整个文字演变史和书法发展史上有重要作用.
• 改变了笔势。大篆体系笔势盘曲缠绕,木牍化曲为 直,改垂引为斜出,已出现了隶书的笔势。
• 西汉中晚期,隶书臻于全面成熟,蚕头雁 尾、逆入平出的隶书典型华饰风格和笔法 特征开始普遍出现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
1、西汉中晚期的《居延简书》 2、《武威仪礼简》
• •
1、西汉中晚期的《居延简书》1)
• 《居延甲渠鄣侯谊简》。无名书吏所写的一行小字,除 却重复符号,仅寥寥九字,约成书于西汉中期。起首二 字“甲渠”端庄规矩,书体己洗尽篆意。接着的“鄣侯 谊”三字开始省简笔画,用笔呈逐渐加快之势,已有 “行书”的笔意,但还基本保持住“正书”的格局。至 “叩头死罪死罪”已是完全的章草笔法,行笔简练而疾 速。 • 全简出现了由隶体的正书向隶体的行书,再向隶体的草 书——章草过渡的倾向。 • 作者举重若轻,一切均了然于胸却又出之于有意无意之 间,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波澜起伏的美妙乐章。 这使我们想起了后世的王羲之的《丧乱帖》,想起了颜 真卿的《祭侄稿》及杨凝式的《夏热帖》, • 从《居延甲渠鄣侯谊简》可以看出,《居延汉简》已彻 底洗尽篆意、泯除篆书不规则的空间结构,开始呈现出 方扁峻折隶意的整饬化,这表明隶书空间结构的完型已 是指日可待。
• 早期隶书具有不成熟性和过渡性,有的篆意浓厚,有 的则初具隶书风范,有的规整,有的草率。 1、《青川木牍》 • 2、《天水放马滩日书秦简》 • 3、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1《青川木牍》-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隶化体
• 《青川木牍》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战国秦系俗体文字, 篆书意味较浓。既有与篆书笔法形体完全相同的字 形,也有与成熟汉隶相当接近的字形,这两者都是 少数。大多数字形显示出“隶变”初级阶段的成果, 隶变程度较低.
1、西汉中晚期的《居延简书》2)
• 《居延少字数签》中《诏书》二字令人莫 名惊诧:空前的绝响一千七百余年至金农 (清代书画家,工于隶书)才有遗响的横 粗竖细的用笔,竟在简牍上如此大方地坦 现出来,它的技法绝不呆板,“书”的一 个横波打破了所有的僵持,真可以称得上 是整个汉隶时代的“绝唱”,远远超过了 我们的想象力。
2、《天水放马滩日书秦简》
• 有甲、乙两种日书和《墓主记》,成册于战国晚 • 期至秦始皇八年(前239年)。 • 结构疏宕,呈散点式分布,横画短促,笔势迅疾。 起笔重驻,收笔轻提,延展字尾,是汉隶的典型笔 画“蚕头燕尾”的雏型。颇具三晋盟书草篆意趣, 显示出隶变的进一步深化趋向。说明:笔法中的提 按(由于提按的产生而引来的笔法的丰富变化)在 这时已露端睨。 • 全简书写风格不一,总体来说书写率意,于漫不经 心中时见草法,字形倾侧不定,对篆书体系四平八稳 的体态造成破坏,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书写的心理, 符合文字变革最初的实用目的的需要,促进着隶变 的发展。
西汉早中期的简帛——隶书字体初 成阶段 总体特征
• 这一时期的隶书,虽然还保留着一些篆书 结构,但比秦隶进化了一大步,基本完成 了由篆向隶的蜕变,结体已由纵势转变为 横势,用笔的提按和线条的波磔变化更加 明显。且风格多样,字体显得不够规范。
西汉早中期的简帛 风格多样
1. 包含着浓郁浪漫、雅逸恬淡的“楚风”--------江淮汉简
《战国纵横家书》
• 字形大 小不定、 欹侧奔 放、笔 画生动, 线条左 右飘逸 如吴带 当风
张家山《律令》简
2、洋溢着粗犷、刚健书风的西北汉简
• 西北汉简是指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 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书 体上大致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大量 的作品是隶书。
居延汉简
• 西北汉简中,大部分属居延汉简。居延汉简有 新旧两部分组成,人们习惯上将1930年出土的 称旧简,1972年至1976年出土的叫新简。新旧 简共有三万多枚,大多发掘于金塔县境内的汉 代烽燧遗址,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 位。堪称“国宝” • 最早者是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 年),最晚者是东汉灵市建宁二年(公元16 9年)。书写时间跨度达二百七十多年。 • 内容极其丰富,对研究汉代的政治、军事、经 济、科技、文化、法律、民族、宗教以及社会 生活状况等,发挥着补史、证史和史书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武威仪礼简》
• 约书于西汉成帝(前32-7)时,由于 抄写经书的严格要求,尽管出自多人之手 仍保持了基本协调一致的风格。 • 是非常成熟的隶书,其布局方式成了后世 正书章法布局的一种典型模式。
• 严整而不板刻,熟练 而不浮滑。 • 用笔是典型的“一波 三折”而灵活多变 • 结字重心左移,通过 右伸的横波取势,在 欹侧中取得平衡。 • 章法处理别具匠心, 在狭长的简中,作者 压扁字形,拉大字距 ,简上的垂直木纹与 扁平的字形构成了强 烈的纵与横的对比, 形成了此简章法“疏 可走马”“密不透风 ”的效果。
2 洋溢着粗犷、刚健的书风--------西北汉简
江淮汉简---浓郁浪漫、雅逸恬淡的“楚风”
• 江淮汉简是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汉简。 如山东临沂银雀山、长沙马王堆、江苏连云港等地 出土的西汉竹木牍和帛书。书风多古雅、沉稳,用 笔结构富于变化。展示了古隶在汉代前期向成
熟汉隶演化的轨迹。
• 汉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受“楚风”的影响浓重。 由于推翻秦朝建立汉王朝的一部分基本力量是从楚 地而来,当然也就把南方楚文化带到了北方,从而 在先秦北国深沉的理性精神中融入了生机活泼的浪 漫情怀.
• 释文:华 商尉史周 育当为 • 君牛不相 当杀廿 • 予恩己决 恩不
居延汉简 图片
• 释文:永光四年 十月尽五年九月 戍卒折伤牛车出 入薄建昭二年十 月尽三年九月吏 受府记 • 竟宁元年正月吏 妻子之入关致籍 • 建始五年四月府 所下礼分算书
居延汉简图片
• 鸿嘉二年五月以 来吏对会入官夹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三、西汉中晚期的简帛——隶书的 成熟
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
一、秦以前(含秦)时期的简帛——“隶变”的 初级阶段 二、西汉早中期的简帛——隶书字体初成阶段 三、西汉中晚期的简帛——隶书的成熟 四、新莽及东汉时期——章草的产生
一、秦以前(含秦)时期的简帛—— “隶变”的初级阶段。
• “隶变”时期书写方式的变化主要是改变篆书“诘诎盘绕” 的线条形态,将“物象摹画”变成“符号(点画)书写”。 古人称隶书是“篆之捷也”,从秦律简看,它在初期仍 然采用篆书的笔法,但是用笔要草率得多,是篆书的 快捷书写。
• 风格:字形大小不定、欹侧奔放、笔画生动,线条 左右飘逸如吴带当风的浓郁浪漫的楚风。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除了提供有力的“隶 变”证据外,它还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字体初成时期 所特具的天真稚拙的美。
《春秋事语》
• 点、波、挑、 钩、撇、捺, 一举一动多 姿多彩,让 我们注意到 点画自身的 审美价值所 在,点画的 构筑不仅在 字内空间, 同时又在字 外空间更多 地显示意味.
《天水放马滩日书秦简》
• 1975年发掘, 包括从战国 末到秦代的 12座墓葬, 其中11号墓 出土了大量 秦代竹简. • 它是秦始皇 统一六国前 后的文字, 由于风格多 样,详细展 示了篆书的 草化及隶变 的过程.
3、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 尽管字形还残存着 篆意,但却已摆脱 了篆书的结构法则, 遵循着“以趋约易” 的原则发展。 • 捺势和挑法已在酝 酿、萌芽过程中。 这种隶书典型笔法 的出现是隶书趋向 成熟的重要标志。 • 同时,由于书写速 度加快,笔势淋漓, 墨色变化异常丰富, 这种书韵感的产生 丰富了隶书的线条 变化,从而加快了 隶变进程。
• 以方整模式 为主,用笔 严谨求工, 点画分布均 匀。起笔以 藏锋,为成 熟的隶书状 态于此可见 一斑。
《老子乙本》
• 加上它字距 的疏朗、错 落,不紧不 慢,天真烂 熳之趣溢于 笔间。
• 结体多 纵势, 笔势一 泻而下, 或长或 短,长 短收放 自如, 横波的 微露更 增加了 通篇的 律动感。
《武威仪礼简》
西汉汉简 小结
• 从严格意义上讲,西汉简帛书还够不上成熟的汉隶,而 只是处于隶变过程中的不定型隶书形态。 • 从西汉隶书的发展来看,简帛书实际分化为两条演进线 索:一为隶书的正化,一为隶书的草化。前一条演进线 索在东汉早期简册趋于废置后逐渐过渡到刻石上,形成 汉碑;后一条线索则演化为章草、草书,为魏晋今草的 产生奠定了基础。 • 也就是说,西汉简帛书,还是蕴含多极形态的隶草,而 不是严格意义的隶书,甚至也不是具有独立意义的章草。 • 从文化地域情景来看,西汉简牍大多出自戍边卒徒及下 层军吏之手,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加之这些简牍书法全 部基于日常功用,而不是庙堂之上的歌功颂德,因而造 成西汉简牍真率自然、恣肆放逸的审美风格,体现出典 型的庶民化倾向。
居延汉简的发现
• 发现于甘肃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的古“居延”地区,此 地是驻军屯田之地,故简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日常 生活等各个方面。 • 首次发现于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地区一次 性发掘出土汉简一万余枚。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把殷 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和居延汉简并称为二十世纪东方 文明的四大发现。 • 从1972年开始,考古界又在居延地区进行了为期四年的 集中考察,并获得更为惊人的重大发现,共发掘出土汉 简二万余枚,更为可贵的是其中包括完整的和比较完整 的簿册七十多个。这是我国历来发现简牍最多的一次考 古发掘,曾被誉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 “居延”一举成为汉简的代名词。 • “居延汉简” ,在世界考古界和史学界树立起一座不 朽的丰碑。第一批居延汉简出土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继“敦煌学”之后,又一门新兴的学科“简犊 学”诞生了。
四、新莽及东汉时期——章草的产生
• 1 草书的含义 • 2 章草的产生 • 3 章草的代表作品
1 草书的含义
• 草书是人们为书写便捷而创造的一种 笔画连绵、结构省简的字体。草之本 意,古时含有草率、急就、草创、草 稿、非正式不成熟之意。草书又有章 草、今草、狂草之分。
居延汉简的书风特点
• 为日常功用的书写,加之书手文化水平较低,因而书风 粗犷朴实,变化流速而不拘束。大部分文字形态变化很 大,自由奔放,无造作之感。有的若篆若草,浑然一体; 有的波磔奇古,形意俱足;有的敦厚朴茂,风韵飘逸, 形成了汉代书法艺术绮丽多姿的景象。体现了“人对世 界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 虽为典型庶民化书风,但较《马王堆帛书》,它将隶变 进程又大大推进了一步。从《居延甲渠道侯官五凤二年 名籍简》、《居延甲渠鄣侯谊简》可以看出,《居延汉 简》彻底洗尽篆意、泯除篆书不规则的空间结构,开始 呈现出方扁峻折隶意的整饬化,这表明隶书空间结构的 完型已是指日可待。
第二节 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
导言
• 研究隶变的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主要依据是简牍帛书(简帛) 和石刻。 • 简帛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书法墨迹。简牍指竹简、木牍, 也就是对古代书写文字的竹片、木片的概称。 • 分析简帛的艺术特征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时间流程上分析,后期的书写与前期的书写,从文字 和艺术性看都具有“进化”的特征. 2、从空间地域上看,不同的地域可产生不同的书写风格; 3、除了时空上的差别外,书写材料的不同也可以导致风格的差 异。 • 事实上,任何一个文化现象的历史演变总有空间上或地域上的表 现相伴,动态的文化时空是难以分割的,如欲勾勒文化现象的全 貌,就必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侧面把握并加以综合。 • 从时间的演变过程看,简牍书法可分为四个时期。
• 出现了新的笔顺。笔顺在书法中始终是值得重视的, 中国书法被视为“时空艺术”,时间观念引入的支 撑点之一便是笔顺——点画之间的书写程序。有了 书写程序的固定,稳定了后来的书写结构,使字体 的演变不至于错讹横生。书写程序的简化,又隐藏 着后世草书无限丰富的变化。 • 笔画连结方式产生了变化,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也 随之变化,预示着古文字变革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