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编版)第16课 三国鼎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分析出各自的影响。归纳魏蜀吴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官渡之战
教师: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就要了解东汉末年的境况。
展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问题:这反应了一种什么社会情况?
生试说。
教师:长期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曹操)
展示:曹操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志向?(怀有雄心壮志,想要统一天下)探究:
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为实现其远大志向,曹操做了哪些准备?
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重视人才;
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展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势图》
问题: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能与曹操相抗衡的是谁呢?(袁绍)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展示:教材“官渡之战示意图”,认真读图,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官渡之战的大致过程?
学生对照地图叙述战争过程,
战争的各个要素时间:地点:双方:过程:结果:影响:
答案:
官渡之战:公元200元,袁绍与曹操,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过渡: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如果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会有何打算呢?(统一全国)
二、赤壁之战
教师点拨:曹操想统一全国,此时的天下大势如何呢?(出示天下大势图)
问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主要对手有谁?(刘备、孙权)教师:提到刘备,曹操评价他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是说,天下看得起的只有刘备和他自己。提到刘备,自然而然会
想到谁?(诸葛亮)
鼓励生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教师:曹操的另一对手是孙权。他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孙
权手下主要将领都有谁?(周瑜等)关于周瑜,我们一起来听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播放课件和音频)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教师:周瑜少年得志,是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大家再观察地图,此时天下这三方势力中谁最强大?(曹操)面对曹军的进攻,孙权和刘备该怎么办?(联合起来)孙权和刘备在诸葛亮的积极斡旋之下,决定联合起来对抗曹军,于是就发生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赤壁之战”,并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学生讲述
教师:曹操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后,举兵南下,想一举统一全国,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派诸葛亮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令周瑜为主将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刘备军队共约五万人迎击曹军。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军将士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于是将战船首尾相连,等待时机发
动决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的火攻计,令人写书信给曹操诈降,曹操中计。这天,黄盖率船乘风驶向曹军。曹军战船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率部北退,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师点拨:谁知道赤壁之战前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评。
思考: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来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点拨,并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
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学作品大多是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出发,在大体不违背历史现实的情况下进行的虚构,和历史现实是有区别的。
探究:对比表格中两次战役的异同,知道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并且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但结局却不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提示:可以分别从两次战争中交战双方去分析)
学生1:官渡之战袁绍骄傲轻敌;而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
学生2:两次战争曹操的地位不一样,官渡之战中曹操实力弱,能够听取他人意见;赤壁之战中曹操实力强大,骄傲轻敌,不听别人意见。教师:官渡之战中,曹操处于劣势,袁绍自以为兵多将广,骄傲轻敌,不虚心听取部下意见,而曹操却虚心听取了许攸的建议,采用了正确的战术打败袁绍;而到了赤壁之战中,曹操兵多将广,处于优势,但是骄傲轻敌,而孙刘联军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