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二)
(总分:4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1,分数:41.00)
1.当低碳钢试件的试验应力σ=σs时,试件将{{U}} {{/U}}。
∙ A. 完全失去承载能力
∙ B. 破断
∙ C. 发生局部颈缩现象
∙ D. 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2.如图,两根受拉杆件,若材料相同,杆长L2=2L1,横截面积A2=2A1,则两杆的伸长△L和轴向线应变ε之间的关系应为{{U}} {{/U}}。
(A) △L2=△L1,ε2=ε1(B) △L2=2△L1,ε2=ε1
(C) △L2=2△L1,ε2=2ε1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3.图示从受扭转杆件上截取出的一点的应力状态图,应为{{U}} {{/U}}。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4.已知外伸梁受荷载如图,则跨中截面C的剪力和弯矩为{{U}} {{/U}}。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如图,本题为求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可用
[*]
[*]
[*]来求,为此先求出支反力R A
∑M B=0
[*]
得 [*]
所以 [*]
[*]
亦可用叠加法,如图:
[*]
Q C=0-qL=-qL
故应选答案(B)。
5.图示简支梁(a)和(b)受均布载荷q作用,已知两梁的EI相同,则(b)梁的最大挠度应为(a)梁的最大挠度的{{U}} {{/U}}倍。
∙ A. 8
∙ B. 2
∙ C. 16
∙ D. 4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6.A、B两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已知两点处的主拉应力σ1相同,则B点应力状态中τxy为{{U}} {{/U}}。
∙ A. 40MPa
∙ B. 60MPa
∙ C. 50MPa
∙ D. 20MPa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
7.用等边角钢制成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细长压杆,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I x=m,I x0=n,形心为C,杆长为L,临界力P cr有下列几种答案,则其中正确者为{{U}} {{/U}}。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压杆失稳时横截面绕惯矩最小的y0轴转动。
注意到等肢角钢I x=I y。
I y0=I x+I y-I x0=2m-n
[*]
故应选答案(C)。
8.在图示梁弯矩图中,|M|max之值为{{U}} {{/U}}。
(A) (B) 1.2qa2 (C) 1.6qa2 (D) qa2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9.直径为d的圆截面钢质折杆,置于水平面内,A端固定,C端受铅垂集中力P。
若以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危
险点应力时,其相当应力表达式为{{U}} {{/U}}。
其中。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
10.画梁的挠曲线大致形状时应考虑{{U}} {{/U}}。
∙ A. 梁的刚度
∙ B. 梁的外力分布
∙ C. 梁的支座和弯矩的正负号
∙ D. 坐标系的选择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11.图示等边角钢截面,C为形心,已知I y=179.51×104mm4,I z0=284.68×104mm4,则I y0等于{{U}} {{/U}}。
∙ A. 105.17×104mm4
∙ B. 464.19×104mm4
∙ C. 74.34×104mm4
∙ D. 37.17×104mm4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12.图示受力杆件的轴力图有以下四种,其中正确的是{{U}} {{/U}}。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13.图示应力状态,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时,其相当应力为{{U}} {{/U}}。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14.横截面为倒T形的简支梁,跨中受集中力P作用,已知P=4kN,y C=17.5mm,I z=18.2×104mm4,a=2m,则梁中最大正应力为{{U}} {{/U}}。
∙ A. 385MPa
∙ B. -385MPa
∙ C. 714MPa
∙ D. -714MPa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15.图示悬臂梁上危险点的最大剪应力为{{U}} {{/U}}。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由梁的剪力、弯矩图可知,梁各截面剪力相同,中性层上剪应力最大 [*] 固端截面,弯矩最大,上、下边缘点为危险点,应力单元体如图。
[*] 该点的最大剪应力产生在上45°斜面上。
故应选答案(B)。
16.用积分法求图示梁的挠曲线方程时,其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为{{U}} {{/U}}。
∙ A. x=0,yA=0, x=3L,yC=0,θC=0, x=L,θB左=θB右
∙ B. x=0,yA=0,θA=0, x=3L,yC=0, x=L,yB左=yB右
∙ C. x=0,θA=0 x=3L,yC=0,θC=0, x=L,θB左=θB右
∙ D. x=0,yA=0, x=3L,yC=0,θC=0 x=L,yB左=yB右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17.单元体各面的应力如图所示,其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为{{U}} {{/U}}。
∙ A. σmax=10MPa,τmax=20MPa
∙ B. σmax=20MPa,τmax=20MPa
∙ C. σmax=20MPa,τmax=15MPa
∙ D. σmax=10MPa,τmax=25MPa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该点为三向应力状态,已知一个主应力10MPa,为此取垂直于该主平面的投影,得图示纯剪应力状态,其主应力单元体如图示。
[*]
按代数值排列主应力
σ1=20MPa
σ2=10MPa
σ3=20MPa
所以
σmax=σ1=20MPa
[*]
故应选答案(B)。
18.图示单元体的主应力大小及方向为{{U}} {{/U}}。
∙ A. σ1=40MPa,α0=30°
∙ B. σ1=80MPa,α0=30°
∙ C. σ1=40MPa,α0=60°
∙ D. σ1=80MPa,α0=60°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用解析法求
[*]
=±80MPa
所以
σ1=80MPa,σ2=0,σ3=-80MPa
[*]
分子为正,分母为负,2α0应在第二象限取值。
2α0=120°,所以α0=60°(对应主应力σ1方位角)
用应力圆法求解,如图示,较解析法简捷。
[*]
故应选答案(D)。
19.图示铆钉联接,铆钉的挤压应力σbs是{{U}} {{/U}}。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20.边长为a的正方形截面梁,按两种不同的形式放置,如图示,在相同弯矩作用下两者最大正应力之比
为{{U}} {{/U}}。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
21.图示一斜杆AB的横截面为100mm×100mm的正方形,若P=4kN,则杆内最大压应力为{{U}} {{/U}}。
∙ A. 6MPa
∙ B. 0.346MPa
∙ C. 5.654MPa
∙ D. 6.346MPa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先求斜杆的支反力,并作出内力图如图示。
[*] [*] C截面内力[*] M=1kN·m C 截面上边缘点压应力 [*] =0.346+6=6.346MPa 故应选答案(D)。
22.图示(a)、(b)两截面,(a)为带矩形孔的圆形,(b)为带圆孔的正方形,u、v均为形心主轴,关于惯性矩,I u、I v有四种答案,其中正确的是{{U}} {{/U}}。
∙ A. I u(a)>I v(a);I u(b)=I v(b)
∙ B. I u(a)>I v(a);I u(b)>I v(b)
∙ C. I u(a)<I v(a);I u(b)=I v(b)
∙ D. I u(a)<I v(a);I u(b)<I v(b)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23.图(a)、(b)所示两圆轴材料相同,外表面上与轴线平行的直线AB在轴变形后移到AB'位置,已知α1=α2,则(a)、(b)两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力关系为{{U}} {{/U}}。
∙ A. τa>τb
∙ B. τa<τb
∙ C. τa=τb
∙ D. 无法比较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因两轴表面上一点的剪应变τ相等。
γa=α1,γb=α2,又已知α1=α2,所以
γa=γb
由剪切胡克定律,即得两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相等。
故应选答案(C)。
24.图示桁架,在外力P作用下,节点B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别为{{U}} {{/U}}。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
(1)先求桁架各杆轴力
由节点B的平衡条件,得
N BC=0,N AB=P
(2)求各杆的变形
[*],△L BC=0
(3)作结构变形位移图
依据变形与受力相一致的原则(杆受拉力则产生伸长变形)及小变形下以切线代替圆弧,得如图变形位移图。
由变形位移图可知:
B节点的垂直位移δv=△L AB(↓)
B节点的水平位移 [*]
所以应选答案(D)。
如变形位移图作得不正确,则将导致错误结论。
[*]
25.图示受扭杆件,横截面为直径d的圆截面,B截面受外力偶3T作用,C截面处受外力偶T作用,T与3T
的方向相反,则圆杆中的最大剪应力为{{U}} {{/U}}。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
26.正方形截面的混凝土柱,横截面边长为200mm,基底为边长a=1m的正方形混凝土板。
柱受轴向压力
P=100kN,假设地基对混凝土板的支反力为均匀分布,混凝土的容许剪应力[τ]=1.5MPa,试问使柱不致穿过板而混凝土板所需的最小厚度δ应为{{U}} {{/U}}。
∙ A. 80mm
∙ B. 100mm
∙ C. 125mm
∙ D. 83mm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是正确判断剪切面及相应剪力Q的计算。
混凝土板如果剪切强度不够,则混凝土柱会戳穿混凝土板,其剪切面是戳穿的孔的四个侧面,如图,其剪切面的面积
A Q=4×0.2δ=0.86(m2)
地基的支承反力均匀分布,其值为p,即
[*]
剪切面上的剪力为
Q=P-p×(0.2)2=96kN
由混凝土板的剪切强度条件,得
[*]
取δ=80mm。
若计算剪力时不扣除地基反力(0.2)2P,则Q=P就得到错误结果。
[*]
故应选答案(A) 。
[*]
27.变截面杆受集中力P作用,如图所示。
设F1、F2和F3分别表示杆件中截面1-1、2-2和3-3上沿轴线方向的内力值,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U}} {{/U}}。
∙ A. F1=F2=F3
∙ B. F1=F2≠F3
∙ C. F1≠F2=F3
∙ D. F1≠F2≠F3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
28.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如图示,关于其主应力有下列四种答案,其中正确的是{{U}} {{/U}}。
∙ A. σ1>σ2>0,σ3=0
∙ B. σ3<σ2<0,σ1=0
∙ C. σ1>0,σ2=0,σ3<0,|σ1|<|σ3|
∙ D. σ1>0,σ2=0,σ3<0,|σ1|>|σ3|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29.由EI相同的三根圆杆(细长杆)组成一支架,如图示。
A、C、D三点为铰接,B为固定端,则作用于D点的临界力P cr为{{U}} {{/U}}。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三杆轴力均达临界力时,D点的作用力P达到临界值。
细长杆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力 AD、BC轩 [*] BD轩 [*] [*] 应选答案(A)。
30.图示两根细长压杆,其横截面皆为直径d的圆形,则(b)杆的临界应力与(a)杆的临界应力之比为{{U}} {{/U}}。
∙ A. 0.98
∙ B. 0.49
∙ C. 1.02
∙ D. 2.04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31.图示轴心受压杆件,两端为球铰支承,材料为Q235钢,E=2×105MPa,截面为矩形(h×b=200mm×100mm),稳定计算中其长细比应取用{{U}} {{/U}}。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32.如图所示,当外力偶m e的位置在梁的AB段内改变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U}} {{/U}}。
∙ A. Q图、M图都改变
∙ B. Q图、M图都不变
∙ C. M图不变,只Q图改变
∙ D. Q图不变,只M图改变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外力偶m e在梁AB段内位置变动时,由力偶的性质及平衡条件可知,A、B支座反力均不改变。
所以剪力图不变,只弯矩图改变。
故应选答案(D)。
33.图示梁的截面为矩形,放置形式分别如图(a)、(b)所示,已知边长,则两者横截面上最大拉应力
之比应为{{U}} {{/U}}。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34.一等截面直杆的材料为低碳钢,E=2×105MPa,杆的横截面面积A=500mm2,杆长L=1m,加轴向拉力P=150kN 后,测得伸长△L=4mm,则卸载后杆的残余变形为{{U}} {{/U}}。
∙ A. 0
∙ B. 1.5mm
∙ C. 2.5mm
∙ D. 5.5m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卸载是线弹性的,σ卸=Eε卸,则
[*]
卸载后杆的残余变形
△L S=△L-ε卸·L=4-150×10-5×10-3=2.5mm
故应选答案(C)。
35.图示梁的弯矩图,则梁上的最大剪力为{{U}} {{/U}}。
∙ A. P
∙ B. 3P
∙ C. 4P
∙ D. -4P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本题应该用微分关系[*]来判断。
[*]的几何意义是弯矩图上某点的切线斜率等于梁上相应截面上的剪力。
M图上CD段的斜率[*]最大绝对值。
应选答案(D)。
36.图示悬臂梁抗弯刚度为EI,B处受集中力P作用,其C处的挠度为{{U}} {{/U}}。
提示:图中
所示结构B点的挠度,转角。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37.在图示阶梯形杆件中,BC及DE部分的横截面面积A1=400mm2,CD部分的横截面面积A2=200mm2,杆内最大正应力为{{U}} {{/U}}。
∙ A. 125MPa
∙ B. 100MPa
∙ C. 200MPa
∙ D. 150MPa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38.图示轴向受力杆件,杆内最大拉力为{{U}} {{/U}}。
∙ A. 8kN
∙ B. 4kN
∙ C. 5kN
∙ D. 3kN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39.铆钉联接件受力如图示,图中受力最大的铆钉为{{U}} {{/U}}。
∙ A. A、C
∙ B. B
∙ C. C
∙ D. A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如图,因P力作用线不通过铆钉群形心,故三铆钉受力不等,为此①将P力平移到作用线通过铆钉群形心B,得一力 P'=P 及一力偶m=pa(↑) ②P'力使三铆钉受力相同[*] ③力偶m使每一铆钉受力不等,其大小与该铆钉离铆钉群形心的垂直距离成正比,力的方向垂直于各铆钉截面形心与钉群形心间的连线。
所以三铆钉的受力情况如图示。
[*] 且F"×2a=pa,所以 [*] 显见,C点受力为[*]。
故应选答案(C)。
40.把一弹性块体放入刚性槽内,受均布力q如图示。
已知块体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ν,且立方体与刚性槽之间的磨擦力以及刚性槽的变形可以忽略不计,则立方体上的应力σx为{{U}} {{/U}}。
∙ A. -q
∙ B. (1+v)q
∙ C. -(1+v)q
∙ D. -vq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取弹性块体中一点的应力单元体如图示。
[*]
前后面为自由面,应力为零。
由广义胡克定律,得
[*]
σx=-νg
故应选答案(D)。
41.图示受压杆件,上端为弹性支承,下端为固定,该压杆的长度系数为{{U}} {{/U}}。
∙ A. μ>2
∙ B. 0.7<μ<2
∙ C. 0.5<μ<0.7
∙ D. μ<0.5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解题思路:一端自由,另一端固定压杆的长度数为2;一端铰支,另一端固定压杆的长度系数为0.7。
因为弹性支承其刚度大于自由端而小于铰支承,所以一端弹性支承,另一端固定压杆的长度系数介于(一端自由,另一端固定)与(一端铰支,另一端固定)之间,为0.7<μ<2。
故应选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