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志愿者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学校志愿者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学校志愿者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学校志愿者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课题《学校志愿者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研究》,经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 年规划课题。现根据教研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制定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即开题报告),课题组将从实施方案制定之日起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安排正式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现代教育并不完全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能力提升以及道德修养水准的提高。国外的教育更是将提升学生素质放在教育的首位,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以来,教育水平取得了质的提升。目前,我国对提升德育水平的措施创新不足,理论还不够完善,本课题的研究,则是通过志愿者理论,在提升学生核心素质方面提出了一种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法。志愿者一词更多的是公益,尤其在社会上比较流行,大多都是有个人或组织发起,具有公益性质的民间组织,目的在于弘扬中华名族乐于助人,互助奉献的传统美德。但是将志愿者引入学校,和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培养相结合目前还是一个新的研究内容和课题,魏书生在盘锦市将班级责任和具体事务分解到人,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但并未进行细致的总结和概括,也没有明确提出“学校志愿者”的概念,而且仅限于班级,并未将志愿者推广到学校,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而且,“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小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上尚无人研究。因此,《学校志愿者活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研究》属于创新性的研究与实

践,国内外尚无同类课题。

(二)研究背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作为班级、学校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自觉服务他人,才能营造一个自信、快乐、和谐、实力强大的集体,才能在良好氛围的集体中提升自身品格。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教育现状是大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被长辈溺爱娇宠,迷恋电视、电脑游戏,贪图玩耍,养成了任性、专横的性格,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自我管理、服务他人意识的培养,过分强调成绩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而教学质量也上不去的局面。在学校内推行志愿者活动,就是以学生自我管理、服务他人为前提,保证学校各校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三)理论依据:

在理论层面上,志愿者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之间良性互动的内涵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助于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志愿者活动正是在强调人的需要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行为。我国的志愿者活动是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的具体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志愿行动不仅是出于一种奉献的、自愿的、利他的动机;而且也是志愿者获得他人认可的需要,是体现自我价值、得到锻炼的需要;更是志愿者精神上的满足、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志愿者也在享受着来

自其他志愿者的服务,实现的是“共赢”的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在学校推行志愿者活动,其功能不仅仅是学校思想品德建设的有力手段与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有价值的是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交往关系,自主管理,自我成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志愿者: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 ,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2)、学校志愿者:学校中主动承担学校或年级组、班级相关事务和责任,不计报酬、勇于奉献时间和精力的在校学生或在职教职工。(3)、素养:并不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且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个人追求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4)、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按照学生发展规律规定了一定教育经历后其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是对教育目标的另一种诠释。基于这样的目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意义

目前的中小学生中,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如何培养青少年为他人、为社会

服务的意识已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很多学校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尝试和研究,

他们或以榜样激励为主,或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各地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小学阶段,仅限于开展一些环保志愿者服务、爱心志愿者服务,涉及到的人员较少,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奉献意识,使学生广泛参与学校和班级工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还是一片空白,我校旨在这些方面做一些有益的研究和实践。因此,我校《学校志愿者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研究》这一课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二)研究价值

通过志愿者活动在校园内的开展,能将提升学生核心素质和道德水准结合起来,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且将志愿者活动理论应用于学校管理,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极大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志愿者活动在校园内的开展,必须通过各班切实有效的实践才能得出,借助各班试行的经验,然后再见过反思、总结、改进,才能形成成系统的实施方法。

四、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课题组成员马天武撰写的论文《如何发挥班级志愿者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在甘肃省电教馆主办的省级刊物《现代教育与技术》杂志2015 年第六期中发表;撰写的论文《奏响班级志愿者进程的四步曲》在甘肃省电教馆主办

的省级刊物《现代教育与技术》杂志2015 年第八期中发表;王艳霞

撰写的论文《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初探》荣获甘肃省学前、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及课题阶段性成果评选活动评选一等奖。班

级志愿者活动已在我校开展一年有余,现已初具规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形成固定的班级志愿者活动模式,细化了志愿者活动的步骤和考核

方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切实提高了班级学生综合素质及道德水平,尤其是培养了学生无私奉献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服务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班级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减轻班主任过重的负担,进而创新了班级管理的新模式,促进了我校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这一活动,也受到了学生及家长、教师的一致好评。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旨在研究“小小志愿者”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创新班级管理新模式,切实减轻班主任过重的负担;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研究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内开展的具体措施并总结出一定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为志愿者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和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方面的作用;重点研究班级志愿者活动实施的步骤、方法、意义、成效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和学校志愿者活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

(三)、拟创新点将“志愿者活动”应用于学校及班级管理,进行实践与探索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内外尚研究不足;其次,本课题还将在改变班级管理的老旧模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能力上做有效地探索与实践。另外,本课题还将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与实践,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基本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1、实践法:通过志愿者活动在班级中的开展,形成完整的志愿者活动的模式和步骤,明确志愿者活动的实施方法,形成良好的评价考核制度。

2、调查法:通过调查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等选择、确定课题,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选题的意义及理论依据,从而制订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并向教科所呈送申请书。

3、文献资料学习法:旨在通过对“核心素养”和“志愿者”理论的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等,促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4、特案研究法:对班级中个案学生(班级中德困、贫困、学困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进行记录,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研究他们在志愿者活动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总结提炼法:将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和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概括,总结出学校志愿者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的有效做法。

(二)研究思路

1、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

2、学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

3、班级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方法、意义、策略;

4、班级志愿者活动发展的阶段和实施步骤研究;

5、班级志愿者活动对班级管理的作用研究;

6、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

7、学校志愿者活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为保证本课题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并顺利通过课题鉴定,取得较好的成果,经课题组成员研究讨论,拟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5 年5月—9 月)

1、准备阶段:2015.05 —2015.09 搜集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背景及,并做好可行性分析后确定教研课题,填写教研课题申请书并向省教科所提出申请;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7年6月)

2015.09 —2017.06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的任务分解、子课题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资料的收集、课题支撑论文的撰写、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并阶段性成果。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7年6月)总结阶段:2017.05—

2017.06 撰写结题报告,形成文字性资料。

(四)提高阶段:(2017年6月——7月)

高阶段:2017.07 ,整理课题过程性资料并进行归档,形成课题论文集,对课题结题报告进行细致修改、完善,并对课题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估,向课题鉴定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并力争结题通过。

八、课题研究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1、2015.9 —2015.12 ,完成《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负责人万虎、王晓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