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课题十四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课题十四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题十四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一、“十四年抗战”(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1~1937年)1.背景(1)日本方面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既定国策。

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

(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

2.侵华史实(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吞并了中国东北,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为其殖民地。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中国共产党:1935年,面对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同时,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

(2)中国国民党:一方面,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妥协,对内积极“围剿”红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也开始做抗战的准备。

(3)中国人民①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官兵开始自发地组织抗日斗争,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并对抗日活动捐款捐物。

③爱国学生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要求抗日,反对内战。

(二)卢沟桥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937~1941年)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日本的侵华罪行(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0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0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堂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八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选D 注意时间信息为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

并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项和C项。

2.(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 漫画反映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日军陷入狼狈处境,因此③④正确。

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就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故②错误。

1941年日军已经几乎占领了中国的全部沿海地区,不存在“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的问题,故①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3.(2013·北京高考)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解析:选 C 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并明确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准备与国民党合作。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

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2018·高考全国卷Ⅱ,T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知识定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政策【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四个方面,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具体解读如下: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抗日根据地中中共的政策符合农民愿望,激发了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

故选A项。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之后,故B项排除。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与农民个体的解放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国民党影响等内容,可排除D项。

【答案】 A(2017·高考全国卷Ⅱ,T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

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知识定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抗日战争前后的史实可知,此时中共的影响力较抗日战争之前有显著提升,D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排除;材料只反映了山东根据地的情况,C项以偏概全,错误。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4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4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含答案解析

考点14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表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三个条件下同全国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这一宣言表明()A.国共两党决定联手共御外侮B.中国共产党希望放下分歧以联合抗日C.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合作D.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具有大局观,可知在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表示愿意联合任何武装部队共同抗日,说明中国共产党希望放下分歧共同抗日,故选B项;题干材料只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不能体现出国民党的态度,排除A项;1933年国共两党并未实现合作,排除C 项;1937年进入全国抗战时期,排除D项。

2.1937年的某报纸报道:“我们应该向上海全体居民……在这种比卷入世界大战的城市更为恶劣、恐怖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致敬……今天数百万的中国人团结一致,热情高涨地支持中国士兵……”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中国军民的民族救亡精神D.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全面抗战1942年,与题干时间“1937年”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战,不能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以及“今天数百万的中国人团结一致,热情高涨地支持中国士兵……”,可知这应该是淞沪会战,题干材料能够体现出中国军民抗日救亡的精神,故C项正确;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排除D项。

3.全国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工业在炮火中艰难地向西南地区大规模迁移,包括机械、化学、电器、钢铁、纺织工业等。

据统计,内迁工厂在1938年至1940年的生产总值达14586万元,平均每厂内迁后产值累计为473568元。

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是()A.使得国民政府不再消极抗战B.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C.迫使日本取消了“以华制华”策略D.保证近代工业体系的独立与完整,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企业的内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据此可知,其重大意义在于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由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企业内迁并没有迫使日本放弃“以华制华”策略,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并没有建立独立完整的体系,排除D项。

「精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

「精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

第0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解放战争。

一、日本侵华1.侵略(1)局部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罪行(1)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

(3)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二、全民族抗战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2.敌后战场(1)表现①1937年8月,中共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③1940年,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

(2)作用: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正面战场(1)表现: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2)结果:虽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4.国外战场(1)目的: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

(2)表现: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3)结果: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5.历史意义(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3)胜利意义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第9课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点练 提升练,含答案)[ 高考]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第9课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点练 提升练,含答案)[ 高考]

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5抗日战争;6~8解放战争1.(2014·云南师大附中模拟)在国民党军队顽强抗击的同时,共产党军队在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下,奉命配合友军“对增援之敌,负责阻击,对退却之敌,相机歼灭”,在敌侧翼和后方钳制打击敌人。

此情景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

据题干“国民党军队顽强抗击”“共产党军队”“奉命配合友军”等信息,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两党军队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日军,故选C。

答案 C2.(2014·广东深圳模拟)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

这段话当指()。

A.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抗战B.淞沪会战分散日军兵力,粉碎其速亡中国的企图C.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将进入相持阶段D.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解析据材料信息蒋介石强调要打破日本的侵华战略计划,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淞沪会战的目标和影响,故选B项。

答案 B3.(2014·江苏南京模拟)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

”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

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解析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抓住战机,侧击日军,旗开得胜,戳穿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再根据题干中“25日一战”“此次大捷”推知是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4.(2014·陕西咸阳模拟)2012年4月3日,缅华各界代表相聚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举行纪念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70周年座谈会,以期铭记历史、传承博爱,并决定建立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3-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共26张ppt)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3-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共26张ppt)

战略 1948年9月~ _辽__沈__、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决战 1949年1月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1)背景:①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
求和”声明;②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

进行到底;③北平和谈破裂
江 战
1949年4月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3.过程
阶段
时间
概况及意义
战略 1946年6月~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 防御 1947年6月 攻(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
战略 反攻
1947年6月~ 1948年9月
(1)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 _大__别__山__,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解放区的土地改概况: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 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_南__京__

(3)意义:国民政府覆灭,人民解放军向
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4.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 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 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_毛__泽__东__思想的胜 利。

敌后
史实
合正面战场作战(2)百团大战:1940年 __彭_德__怀__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
产 战场
日军

影响
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敌后抗日根据 地在相持阶段后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

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

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解析:材料中蒋介石强调“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没有体现与日本妥协,故A项错误;中国已经准备“被迫自卫”,故B项错误;“我们可以被迫自卫”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政府的抗战军事策略,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滨州市高三模拟)1939年,国民政府一方面把西南地区原有的采矿场收归国营,另一方面将华北、华中等地一些矿场内迁的机械充实西南各矿场,扩大采掘能力。

这些措施( )A.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B.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反映C.调整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运行D.是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调整解析:采矿场的发展状况的调整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致力于大后方建设,以持续抗战,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节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推动西南采矿业的发展是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D项正确。

答案:D3.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著名战役示意图,其所属会战的特点或影响是( )A.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B.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C.敌后战场抗战的重大胜利D.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大捷解析:日军速决战破产的标志是淞沪会战,故A项错误;图示所示的内容有国民党军的防御阵地并成功阻挡了日军进攻,国共两党肯定是合作抗日,故B项正确;图示中既有国民党防区,也有日军进攻,不可能是敌后,故C项错误;正面战争的首次大捷为台儿庄大捷,与图示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4.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8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8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课时训练8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南通模拟“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

”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 ( )A.团结各阶层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团结各阶层力量反对蒋介石解析:由材料中“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团结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

答案:B2.蒋介石在1938年8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长江之敌已入挂形(易攻难退之地)与险形之地矣!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此倭寇之必败也。

”日记中所载会战指()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解析:本题考查武汉会战,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能力。

本题可采取排除法。

A、B发生在1937年,C发生在1938年春,排除。

答案:D3.2015·保定模拟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大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

”他对抗战充满必胜把握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意识觉醒B.国共两党初期的抗战粉碎了日军的作战计划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大力援助D.中国共产党抗日力量不断壮大解析: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全民族的抗战,既包括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也包括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故A正确;B粉碎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D中国共产党力量壮大从材料中也体现不出来。

答案:A4.2015·自贡模拟“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大战役……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击毙俘虏日军263 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 019 911人的重大伤亡。

2018高考历史课练9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

2018高考历史课练9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材料应该是( )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 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 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2.“……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3.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一则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对这一宣言解读正确的是( ) A.说明中共放弃了共产主义目标 B.国共矛盾从根本上消除C.标志国共两党关系的开始改变 D.使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4.1938年2月7日,蒋介石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这一演讲( )A.是执行持久作战意图的反映 B.寄希望于争取国际力量的援助C.是奉行妥协退让政策的体现 D.试图为抗战初期的失利辩护5.1939年11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出:“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4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的抗日意志。

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冈村宁次意在强调( ) A.日军始终把国民党视为抗战的主要力量B.此时国民党中央军的抗战意志十分顽强C.中共军队在抗战初期尚未进行积极抵抗D.中国并没有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6.(2017·北京东城一模,17)“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

2018年高考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专题练习(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专题练习(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答案1~5.BDBBB 6~10.DCDDB 11~15.BBCAB 16~20.DBDBA 21~25. DDACB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析1.【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见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都属于国内革命战争而非民族战争,排除AC项;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D项;故B项正确。

2.【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比例的增加,说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不断加强。

故答案为D项。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未能彻底解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不存在革命工作重心转移的条件,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力量的壮大,排除C项。

3.【解析】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成员,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等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B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

4.【解析】“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说明毛泽东实施“游击战”的战术来对付日本军队,为此,人民军队奔赴敌后,实行敌后抗战,故B项正确。

A项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是1936年;D项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成功。

5.【解析】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掉A项。

专题0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2018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含解析 精品

专题0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2018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含解析 精品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27~1949年),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热点题型一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例1、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C【提分秘籍】方法1 从历史发展的曲折性角度命题。

中国的革命道路,先后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共合作到武装反抗国民党,从共产国际直接领导到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的不同阶段。

解题时注意总结不同阶段的经验教训。

方法2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命题。

从建立革命军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解题时可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思考。

【举一反三】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答案】B【解析】南昌起义时虽然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的番号,但不久之后即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所以以南昌起义作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B项正确。

热点题型二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胜利原因例2、(2017年江苏单科卷历史9)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答案】B【提分秘籍】方法1 通过地图、漫画、遗物、绘画等多种形式考查全民族抗战。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3.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3.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答案)

3.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并明确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准备放弃“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与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合作,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故选C项,排除D项。

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土地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苏维埃政权,A项不正确;从材料信息看,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B项不正确。

答案:C2.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1937年7月又宣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

”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解析:材料反映了蒋介石对日本侵华的态度由1935年的不轻言开战到1937年的“准备应战”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从“攘外必先安内”逐渐转向“抗日”,主要原因是1937年7月发生了七七事变,日军由局部侵华转变为全面侵华。

答案:C3.1939年6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

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

推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

推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解放战争。

一、日本侵华1.侵略(1)局部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罪行(1)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

(3)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二、全民族抗战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2.敌后战场(1)表现①1937年8月,中共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③1940年,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

(2)作用: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正面战场(1)表现: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2)结果:虽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4.国外战场(1)目的: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

(2)表现: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3)结果: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5.历史意义(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3)胜利意义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3单元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3单元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料二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
澳、加、法、荷等。1946 年 5 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 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 ②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 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高三一轮总复习
3.敌后战场 (1)1937 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即 全面抗战 路线。 (2)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独立的游击战争,建立 抗日根据地 。
高三一轮总复习
四、相持阶段 1.百团大战 (1)概况:1940 年下半年,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拔掉敌人 据点近三千个。 (2)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 抗日战争的 中流砥柱。 2.入缅作战 (1)背景:1942 年初,日军威胁 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2)结果:1945 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 侵缅日军 。
[提示] 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全 面爆发;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 推动。
高三一轮总复习
(3)史料二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 识加以分析。 [提示] 依据: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 日本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 考 三 大 能 力 培 养 学 科 两 大 素 养 讲 练
第8讲
高 考 主 题 知 识 串 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课 时 限 时 训 练

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模块一 政治文明历程 课时规范练8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模块一 政治文明历程 课时规范练8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课时规范练8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江西景德镇三模)关于“14年抗战”的说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已提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1931年就开始了。

”蒋介石晚年回顾:“第一大耻,已经由14年抗战成功而洗雪。

”上述说法( )A.具有广泛的海内外共识B.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C.肯定了局部抗战的价值D.赞扬了正面战场的功绩2.(山西运城4月模拟)在吉安市吉州区档案馆的民国档案中,有一份公文系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江西吉安县县长发出的政府训令,训令称:据陈毅本年十一月二十四函略称,以本行政区内尚有少数之昔日共产党员仍未得当地下层公务员之谅解,请予明令劝谕所属一体放弃成见,俾得实现集中国力量踊跃抗敌、共释前嫌、共纾国难。

这反映了( )A.十年内战局面初步结束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C.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得到贯彻D.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战略判断3.(河北唐山三模)1939年冬季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推行“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与此同时,国民党挑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为此,中国共产党( )A.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B.克服诸多方面的困难坚持抗战C.进行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D.提出“持久战”驳斥“亡国论”4.(湖南衡阳二模)下表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建设预算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单位:%)。

预算反映的主要意图是( )A.构建国家战时经济体制B.应对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C.缓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在全国合理调整产业布局5.(安徽淮北二模)下图为抗战时期的宣传画《破坏交通》(1940年)。

该漫画( )A.为军民共同抗敌提供了策略引导B.宣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C.体现了传统风俗画的风格特点D.说明交通线是战争胜利的关键6.(四川内江三模)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朱德风趣地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

”在此,毛泽东( )A.认为政府的错误导致此阶段伤亡过大B.肯定全民族抗战功绩以鼓舞全国士气C.充分肯定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功绩D.认为抗战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2.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

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B.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3.(2013·扬州调研)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根据所说,A、B、C三项符合;D项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D4.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人民军队作战形势图,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意义在于(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C.战争形势出现转折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5.(2013·北京海淀区质检)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刘庭华《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材料二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提能演练八4.4抗日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提能演练八4.4抗日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能演练(八)4.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军队?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系列质问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2018·长春模拟)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A.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B.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3.“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

……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 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 019 911人的重大伤亡。

”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4.(2018·厦门模拟)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5.(2018·杭州模拟)右图是中国1944年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的政治立场是( )A.日本侵略者抹杀重庆国民政府B.中国共产党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政策C.重庆国民政府内部反美势力的反蒋活动D.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反蒋宣传6.(2018·杭州模拟)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

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

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解析:材料中蒋介石强调“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没有体现与日本妥协,故A项错误;中国已经准备“被迫自卫”,故B项错误;“我们可以被迫自卫”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政府的抗战军事策略,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滨州市高三模拟)1939年,国民政府一方面把西南地区原有的采矿场收归国营,另一方面将华北、华中等地一些矿场内迁的机械充实西南各矿场,扩大采掘能力。

这些措施()A.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B.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反映C.调整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运行D.是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调整解析:采矿场的发展状况的调整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致力于大后方建设,以持续抗战,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节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推动西南采矿业的发展是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D项正确。

答案:D3.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著名战役示意图,其所属会战的特点或影响是()A.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B.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C.敌后战场抗战的重大胜利D.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大捷解析:日军速决战破产的标志是淞沪会战,故A项错误;图示所示的内容有国民党军的防御阵地并成功阻挡了日军进攻,国共两党肯定是合作抗日,故B项正确;图示中既有国民党防区,也有日军进攻,不可能是敌后,故C项错误;正面战争的首次大捷为台儿庄大捷,与图示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4.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

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

材料表明() A.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D.集中优势兵力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解析:1939年的五届五中全会之后,虽然国民政府将政策重点由“积极抗日”转移到“积极反共”,但从题中材料看出这期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没有完全放弃抗日的战略,故A项正确。

答案:A5.(2017·唐山市高三模拟)在1985年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国民党师长王铭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

这时,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

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

这说明()A.中共彻底推翻了原来对蒋介石的历史评价B.“一国两制”已经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认可C.肯定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贡献D.国民党放开台胞探亲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析:A项表述中“彻底”太过绝对,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是在香港、澳门得以实现,并未在台湾问题上实践,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肯定了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贡献,故C项正确;国民党放开台胞探亲政策是在1987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6.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军训部长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

”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通过分析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这反映出二人()A.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B.所主张的抗战路线不同C.对抗战的方针进行理性思考D.对抗战持有感性认识解析:全民族抗战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毛泽东的抗战路线,所以反映不出二人的抗战路线异同,故B项错误;白崇禧和毛泽东得出长期抗战或持久战的论断是经过理性分析的,故C项正确;二人对抗战是理性思考,而非感性认识,故D项错误。

答案:C7.(2017·邯郸市高三模拟)在宜昌战役中,日军几乎陷入绝境。

日军发现:“在我阵地前,战死的重庆士兵尸体,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在地面上排成了金字塔形。

在一名战死重庆军连长精心记载的日记本上,写着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

”这表明中国军队()A.战斗意识高昂B.作战规模庞大C.军官素质过硬D.官兵纪律严明解析:从材料中“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可以得出,将士的斗志高昂,故A项正确;作战规模材料中没有提到,故B项错误;军官素质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官兵纪律问题不是材料的重点,故D项错误。

答案:A8.(2017·安庆市高三模拟)蒋介石在1945年8月28日、29日的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

这段材料表明国民党()A.阴谋发动内战B.坚持一党专政C.抢夺抗战果实D.破坏国共合作解析:“内战”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可知,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故B项正确;“抢夺抗战果实”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C项错误;此时抗战即将胜利,国共间的合作也即将结束,故D项错误。

答案:B9.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解析:根据时间“1946年”以及电文内容可以看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国民党发动内战。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只是为发动内战做准备,故A项错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故D项错误。

答案:B10.(2017·茂名市高三模拟)下表数据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A.B.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C.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解析:仅从材料无法看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主力军,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大量的人口伤亡,故B项正确;材料仅能看出中国军队和平民的伤亡,无法看出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故C项错误;仅从材料无法看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故D 项错误。

答案:B11.下表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摘编。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A.北伐先遣战江南C.千里跃进大别山D.挥师过大江解析:淮海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时间吻合的是1947年8月的挺进大别山,故C项正确。

答案:C12.据统计,1946年有881部美国影片在中国上映,1947年为393部,1949年则下降为142部。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中国国内政局的剧烈动荡B.中国本土电影的强势崛起C.提倡国货运动的蓬勃开展D.二战后欧洲电影卷土重来解析:1946年国民政府对美国开放市场,美国影片大量涌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美敌对带来美国电影数量减少,中国国内解放战争、政局的剧烈动荡与更替是其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当时中国本土电影还很落后,故B项错误;提倡国货运动的蓬勃开展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无法解释1949年的数量的下降,故D项错误。

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

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

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

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

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

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

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

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10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

(7分)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战略上、作战方针和抗战路线上进行比较。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可以得出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根据材料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可以归纳为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根据材料二“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可以归纳为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