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解析:材料中蒋介石强调“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没有体现与日本妥协,故A项错误;中国已经准备“被迫自卫”,故B项错误;“我们可以被迫自卫”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政府的抗战军事策略,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7·滨州市高三模拟)1939年,国民政府一方面把西南地区原有的采矿场收归国营,另一方面将华北、华中等地一些矿场内迁的机械充实西南各矿场,扩大采掘能力。这些措施()

A.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B.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反映

C.调整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运行

D.是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调整

解析:采矿场的发展状况的调整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致力于大后方建设,以持续抗战,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节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推动西南采矿业的发展是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D项正确。

答案:D

3.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著名战役示意图,其所属会战的特点或影响是()

A.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

B.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C.敌后战场抗战的重大胜利

D.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大捷

解析:日军速决战破产的标志是淞沪会战,故A项错误;图示所示的内容有国民党军的防御阵地并成功阻挡了日军进攻,国共两党肯定是合作抗日,故B项正确;图示中既有国民党防区,也有日军进攻,不可能是敌后,故C项错误;正面战争的首次大捷为台儿庄大捷,与图示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4.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

() A.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集中优势兵力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

解析:1939年的五届五中全会之后,虽然国民政府将政策重点由“积极抗日”转移到“积极反共”,但从题中材料看出这期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没有完全放弃抗日的战略,故A项正确。

答案:A

5.(2017·唐山市高三模拟)在1985年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国民党师长王铭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这时,

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这说明()

A.中共彻底推翻了原来对蒋介石的历史评价

B.“一国两制”已经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认可

C.肯定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贡献

D.国民党放开台胞探亲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A项表述中“彻底”太过绝对,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是在香港、澳门得以实现,并未在台湾问题上实践,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肯定了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贡献,故C项正确;国民党放开台胞探亲政策是在1987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

6.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军训部长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通过分析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反映出二人()

A.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B.所主张的抗战路线不同

C.对抗战的方针进行理性思考

D.对抗战持有感性认识

解析:全民族抗战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毛泽东的抗战路线,所以反映不出二人的抗战路线异同,故B项错误;白崇禧和毛泽东得出长期抗战或持久战的论断是经过理性分析的,故C项正确;二人对抗战是理性思考,而非感性认识,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7·邯郸市高三模拟)在宜昌战役中,日军几乎陷入绝境。日军发现:“在我阵地前,战死的重庆士兵尸体,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在地面上排成了金字塔形。在一名战死重庆军连长精心记载的日记本上,写着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这表明中国军队()

A.战斗意识高昂B.作战规模庞大

C.军官素质过硬D.官兵纪律严明

解析:从材料中“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可以得出,将士的斗志高昂,故A项正确;作战规模材料中没有提到,故B项错误;军官素质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官兵纪律问题不是材料的重点,故D项错误。

答案:A

8.(2017·安庆市高三模拟)蒋介石在1945年8月28日、29日的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这段材料表明国民党()

A.阴谋发动内战B.坚持一党专政

C.抢夺抗战果实D.破坏国共合作

解析:“内战”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可知,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故B项正确;“抢夺抗战果实”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C项错误;此时抗战即将胜利,国共间的合作也即将结束,故D项错误。

答案:B

9.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

解析:根据时间“1946年”以及电文内容可以看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国民党发动内战。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只是为发动内战做准备,故A项错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故D项错误。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