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酶学ppt
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诊断酶学课件ptConvertor
![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诊断酶学课件ptConvertor](https://img.taocdn.com/s3/m/50f2c9a24afe04a1b171de08.png)
诊断酶学目的要求:熟悉酶在体内的病生变化机制;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酶活性测定方法;掌握肝胆疾病的酶学指标应用与评价;第一节概述临床酶学:指临床实验室应用酶作为多种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学科。
包括基础酶学、诊断酶学、治疗酶学基础酶学:注重酶的动力学研究;诊断酶学:应用酶、酶试剂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酶学:利用酶制剂进行疾病治疗;一、复习酶的概念、结构与功能1.基本概念酶是活细胞的产物,是生物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的特性:(1)高度不稳定性;(2)催化效率极高;(3)高度特异性;(4)催化作用的可调节性;2.结构与功能(1)酶的化学组成单纯酶结合酶酶蛋白 + 辅助因子=全酶辅基结合紧密辅酶结合疏松(2)酶的活性中心指酶分子表面的能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特定区域,该区域由酶的必需基团所组成。
酶的活性中心被占据或构象发生改变均可导致酶的催化效率下降或消失。
二、血浆(清)酶分类1.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发挥作用,其降低表示合成该酶的组织受损。
2.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含量较低且无任何功能(1)外分泌酶来源于外分泌腺,其浓度与分泌的腺体功能有关(2)代谢酶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参与物质代谢;血清中大量出现时提示细胞受损;代谢酶分为:一般代谢酶器官特异性酶四、血清酶变化的病生机制过多细胞内酶生成过少变异K2 K1K3组织间隙血管内K4 K8抑制抑制酶激活酶激活变化变化K7 K5 K6图示说明:不同组织或器官中的酶进入血中的途径不同;不同的酶其清除方式不同;控制血清酶水平的因素:1.酶在细胞内的合成速度2.酶从细胞释入血清的速度取决于三个方面:细胞内外酶浓度差;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存在形式;3.酶在细胞外间隙的分布和运送酶从胞内进入血液的途径:(1)直接进入血液(2)部分直接入血,部分进入组织间隙(3)经淋巴系统入血4.酶从血中清除的速度可用酶的半衰期表示*血清酶从血清中消失的速率因人不同,因酶而异,随疾病过程的不同时间而变化。
酶学分析技术PPT课件
![酶学分析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4665abe45c3b3566ec8b0e.png)
(四)Km和Vmax的测定 1.Linweaver-Burk作图法,又称为双倒数作图法
1 Km +〔S〕 Km 1
1
—— = ————— = ——— · —— + ———
v Vmax〔S〕 Vmax 〔S〕 Vmax
第18页/共44页
2.Cornish-Bowden作图法 又称为直线线性作图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公式:
(A测定 – A对照)·V总·106 每单位规定的保温时间
酶单位/升 = —————————×————————
·L·V标
实际保温时间
第7页/共44页
四、酶促反应进程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
第8页/共44页
酶量的测定:
通过酶活性测定间接测得酶的含量,因此,要准确测定酶量,应使酶浓度 (〔E〕)与酶促反应速度成正比,即〔E〕∝-d〔S〕/dt或〔E〕∝d〔P〕/dt。 能够真正代表酶活性大小的是线性期的酶促反应速度,即酶促反应初速度。
乳酸脱氢酶 己糖激酶
-半乳糖苷酶 碳酸酐酶 过氧化氢酶 蔗糖酶 糜蛋白酶
丙酮酸 D-葡萄糖 D-果糖 D-乳糖
H2CO3
H2O2 蔗糖 甘氨酰酪氨酰甘氨酸
0.017 0.05 1.5 4.0 9.0 25 28 108
第14页/共44页
2.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合力
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合力越小, Km值越小,酶与底物亲合力越大。
第28页/共44页
(一)酶偶联反应的原理
在应用酶偶联法测定时,关键在于确定恒态期,因为只有 恒态期才能代表酶活性。如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所述,恒态期 可以通过测定指示酶的Km和Vmax等动力学因数加以计算确定。
第29页/共44页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ppt课件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347c911a37f111f1855b85.png)
PPT课件
16
第三节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目的和依据
治疗药物监测依据---药效学原因
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 治疗浓度和最小中 毒浓度接近甚至重叠,极易中毒。 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 多需数 月或数年的长期用药,如抗癫痫治疗等。 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 药物过量中毒 药物治疗无效原因查找 进行TDM可排除是否 病人未按医嘱用药、或因药品质量、病人个体差 异等,导致未达治疗浓度。
PPT课件
5
概述
酶的性质和用途
酶含量在病理情况下发生改变:诊断酶 酶具有高效催化性和高度特异性 :酶试剂 酶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无明显变化:固 相酶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免疫学方法 测定酶质量 酶作为催化剂:测定酶的催化活性 同工酶及其亚型:更高的组织特异性
PPT课件
6
第一节 酶含量的表示方法
作为诊断酶应具备的条件
特异性:在组织、器官分布相对专一性
灵敏度:⒈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
⒉酶在细胞内定位与存在形式
⒊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
4.在血液中的半衰期
理想的检测方法
PPT课件
4
概述
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合成异常 诱导作用 清除减慢 血管内激活、抑制、聚合、失活、降解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分泌
第三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PPT课件
1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酶活性的国际单位定义;酶活性测定的方 法;以NAD(P)H为指示系统和色素原底物在 酶活性测定中的应用;最适条件的概念和意义; 同工酶的概念;IFCC推荐法测定临床常用诊断酶 的测定原理和评价。 熟悉酶活性浓度和正常上限升高倍数的表示方 法;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各种酶活性测定条 件的确定原则;免疫抑制法测定同工酶的原理。 了解酶蛋白质量测定的优点;电泳法测定同工 酶的特点;定时法测定临床常用诊断酶的原理和 评价。
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诊断酶学课件
![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诊断酶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33885e69eae009581bec5d.png)
KEY POINTS
1.Lis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enzyme level in blood. 2.State the methods of enzyme activity measurement, and its effect factors. 3.State the physiological actions, tissue distribution, clinical signification, and methods of analysis of ALT, AST,GGT,LD,ALP,ACP,CK,AMS,LPS and CHE,etc. 4.List the isoenzymes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discuss the migration of CK. 5.List five additional important enzymes and state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tion.
一、正常血浆中的酶
(一)正常血浆中酶的动态 (二)影响正常血浆酶活性的自身因素 (三)影响正常血浆酶的生物学因素
1.正常血浆酶的来源
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酶两大类。
(1)血浆特异酶:
此类酶属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在血浆中 发挥特定的催化作用,是血浆固有的酶。 如凝血酶原、纤溶酶原等,它们属于蛋白 酶的凝血与抗凝血因子。它们大多数在肝 脏合成,以酶原形式分泌入血,在一定条 件下被激活,引起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变化。 当肝功能减退时,可见血浆中这些酶活性 降低。
2.正常血浆酶的去路
一般认为,血液中酶的清除方式与其他血浆蛋白 质类似,但是具体清除途径尚不十分明了。 血浆酶主要是在血管内失活或分解。 尿液则是小分子酶排出的途径。相对分子量<7~ 8万的血浆酶,如胃蛋白酶原(相对分子量4.5万) 可以从肾小球滤过并排出,但相对分子量较大的 LD(13.5万)、ALP(8.9万)等则不能从肾小球 滤过并排出。 由于血浆酶消失速率因人不同,因酶而异,故在 诊断学中尤应注意各种酶的变化时间特点,以免 误诊。
酶与疾病诊断 PPT
![酶与疾病诊断 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070a88f12d2af90342e685.png)
大家好
10
大家好
11
Bye Bye
大家好
12
• 1、有肝炎的症状、体征(如发热、厌油、恶心、呕吐、 乏力、食欲差、肝脏肿痛等)和临床诊断(如急性黄疸型、 慢性迁延型等);
• 2、血清转氨酶增高;病原学诊断(有抗甲肝抗体是甲型,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是乙型)。
• 3、个别人单纯转氨酶偏高,不排除在检测前因饮酒过量、 剧烈运动、上夜班、感冒或口服某些药物等因素干扰。
3
大家好
4
体检表中有关酶的选项
大家好
5
用酶测定体液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诊断疾病
大家好
6
如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检测葡萄糖的含量,进行糖尿病诊断:葡萄糖 氧化酶是一种催化葡萄糖与氧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和双氧水。其反 应式如下:
生成的葡萄糖酸可以通过碱滴定或者pH电极测定方法进行测
定。通过葡萄糖酸的量求出葡萄糖的量。也可以通过测定氧的消
大家好
8
• 转氨酶是人体肝脏这个“化工厂”正常运转过程 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是肝脏的一个“晴雨 表,肝细胞是转氨酶的主要生存地。当肝细胞发 生炎症、中毒、坏死等时会造成肝细胞的受损, 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大家好
9
• 一些人认为转氨酶高意味着肝炎,转氨酶高还不能确定是 病毒性肝炎,确定患上肝炎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点才成立。
酶与疾病诊断
大家好
1
酶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 1、酶的诊断
• 根据体内原有酶活力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 方法,称为酶的诊断。
• 2、诊断用酶
• 利用酶作为试剂,来测定体内与疾病有关 的代谢物质的浓度变化,利用该物质浓度 的变化程度作为诊断某种疾病及其病情严 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诊断酶学课件
![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诊断酶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147c0ccf84b9d528ea7a51.png)
诊断酶学目的要求:熟悉酶在体内的病生变化机制;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酶活性测定方法;掌握肝胆疾病的酶学指标应用与评价;第一节概述临床酶学:指临床实验室应用酶作为多种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学科。
包括基础酶学、诊断酶学、治疗酶学基础酶学:注重酶的动力学研究;诊断酶学:应用酶、酶试剂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酶学:利用酶制剂进行疾病治疗;一、复习酶的概念、结构与功能1.基本概念酶是活细胞的产物,是生物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的特性:(1)高度不稳定性;(2)催化效率极高;(3)高度特异性;(4)催化作用的可调节性;2.结构与功能(1)酶的化学组成单纯酶结合酶酶蛋白+ 辅助因子=全酶辅基结合紧密辅酶结合疏松(2)酶的活性中心指酶分子表面的能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特定区域,该区域由酶的必需基团所组成。
酶的活性中心被占据或构象发生改变均可导致酶的催化效率下降或消失。
二、血浆(清)酶分类1.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发挥作用,其降低表示合成该酶的组织受损。
2.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含量较低且无任何功能(1)外分泌酶来源于外分泌腺,其浓度与分泌的腺体功能有关(2)代谢酶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参与物质代谢;血清中大量出现时提示细胞受损;代谢酶分为:一般代谢酶器官特异性酶四、血清酶变化的病生机制过多细胞内酶生成过少变异K2 K1K3组织间隙血管内K4 K8抑制抑制酶激活酶激活变化变化K7 K5 K6图示说明:不同组织或器官中的酶进入血中的途径不同;不同的酶其清除方式不同;控制血清酶水平的因素:1.酶在细胞内的合成速度2.酶从细胞释入血清的速度取决于三个方面:细胞内外酶浓度差;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存在形式;3.酶在细胞外间隙的分布和运送酶从胞内进入血液的途径:(1)直接进入血液(2)部分直接入血,部分进入组织间隙(3)经淋巴系统入血4.酶从血中清除的速度可用酶的半衰期表示*血清酶从血清中消失的速率因人不同,因酶而异,随疾病过程的不同时间而变化。
诊断酶学PPT课件
![诊断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b411bbec3a87c24028c4fd.png)
第15页
第五章 诊断酶学
酶
ALT ASTs
ASTm CK-BB CK-MB CK-MM
ALP
LPS
表8-2.部分血清酶的半寿期与分子量
半寿期
37~57h 约14h
约6h 约3h 约10h 约20h 3~7d
3~6h
相对分子量
110 000 120 000
100 000 88 000 87 000 85 000 120 000
CK-BB:脑性CK,主要分布于脑。
肌酸激酶
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组织,是判断心肌 损伤的良好指标。
CK-MM: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对早期AMI的检出 更为敏感,一般以CK-MM3/CK-MM1>1.0作为诊
断AMI的标准,但必须排除急性骨骼肌损伤
第10页
第五章 诊断酶学
LD同工酶
一般成年人存在如下规律:LD2>LD1>LD3>LD4>LD5, 部分正常儿童血中可见LD1>LD2 临床上测定LD同工酶有助于相应组织病变的诊断。
第14页
第五章 诊断酶学
非血浆特异酶
非血浆特异酶
外分泌酶:既来源于消化腺或其他外分泌腺的 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 白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等。
细胞酶:既存在于各组织细胞中进行代谢的酶 类。有少量酶释入血液。其中大部分无器官专 一性,只有小部分来源于特定的组织,有器官 专一性。这类酶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病理
ALP同工酶
其含量以肝脏为最多,其次为肾脏、胎盘、小肠、骨骼等。 血清中ALP 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
AMY同工酶
根据脏器来源分为胰型同工酶和唾液型同工酶,在腮腺、骨骼肌、 输卵管、子宫、胃和肺内并无P-AMY,只含S-AMY,而胰腺和 睾丸内无S-AMY,只含P-AMY。
【精品】诊断酶学1
![【精品】诊断酶学1](https://img.taocdn.com/s3/m/eece63170508763230121257.png)
【关键字】精品第五章诊断酶学本章考点:1.血清酶(1)分类、生理变异与病理生理机制(2)酶活性与酶质量测定方法及其评价(3)同工酶及其亚型测定的临床意义2.血清酶活性检测技术(1)酶活性概念和表示方法(2)酶活性测定方法分类、原理、优缺点及应用(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4)工具酶的概念、代谢物测定中常用的指示反应3.常用血清酶及同工酶测定的参照值及临床意义(1)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其亚型(2)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3)氨基转移酶及同工酶(4)碱性磷酸酶及同工酶(5)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同工酶(6)淀粉酶及同工酶(7)酸性磷酸酶及同工酶4.代谢物酶法测定第一节血清酶一、血清酶的分类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血清中发挥催化功能的情况,可将血清酶分为两大类。
(一)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
如凝血酶、胆碱酯酶(CHE)、脂蛋白脂肪酶、铜氧化酶等。
它们大多数在肝内合成,在血浆中的浓度甚至超过器官细胞内浓度。
有的可以作为肝功能试验的一部分。
血浆特异酶活性的改变,除了反映血液功能外,还反映来源器官的功能。
(有少部分酶在细胞合成后分泌到血液中行使其功能,如凝血因子及有关的纤溶因子。
它们以酶原状态分泌人血,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激活,引起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变化。
)(二)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且无功能,分为两种。
1.分泌酶:来源于消化腺或其他外分泌腺的酶。
如α-淀粉酶(AMY)、前列腺酸性磷酸酶(ACP)、脂肪酶(LPS)、胃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ALP等。
正常体液中外分泌酶活性低而稳定,不发生催化作用。
在血液中的浓度和其分泌腺体的功能活动和疾病有关,来源增加或排泄受阻时,血浆中此类酶活性增高。
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就会升高。
2.代谢酶:(细胞酶)在细胞内发挥催化功能的酶。
正常时这些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血浆中酶活性很低。
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
当酶来源的组织细胞发生病变,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细胞坏死时,细胞内酶大量进入血浆,导致血浆酶活性显著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肝细胞损伤的酶类
1.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分布特点 AST含量多少顺序:心脏、肝、骨骼肌、肾 ALT含量多少顺序:肝、肾、心、骨骼肌
(2)在各类肝细胞疾病中的变化
AL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AS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
病毒性肝炎:ALT
AST
重症肝炎: ALT
(四)酶合成异常
对于血浆特异酶,细胞内酶合成下降 是引起血中酶变化的重要因素。
(五)其它
抑制剂和活化剂
四、血清酶的生理变异
(一)性别 (二)年龄 (三)进食 (四)运动 (五)妊娠与分娩
五、测定方法、标本处理等对测定结果 的影响
(一)酶测定方法及条件 ❖固定时间法 ❖连续监测法 ❖平衡法 ❖免疫学方法
诊断酶学
目的与要求
▪ 掌握:血清酶变化类及其同工酶。
▪ 熟悉:缺血性冠状动脉和肝胆疾病的酶学诊断。
▪ 了解:血清酶的分类。
一、概述
什么是酶?
一类由活细胞产生,催化效率高、特 异性强的生物催化剂。
为什么学习有关酶的知识?
(一)诊断酶学的发展简史
❖20世纪初临床就开始测定体液中的酶 ❖1908年测尿AMY活力——诊断急性胰腺炎 ❖30年代ALP用于诊断骨骼疾病 ❖诊断酶学的真正发展从50年代用分光光度
二、血清酶的分类
(一)血清(浆)特异酶:在血清(浆)中 发挥催化作用的酶类,有明确的生理功能, 含量高于其他组织。
(二)非特异的血浆酶:在血中不起任何生 理作用,浓度明显低于组织和细胞中含量。
Ⅰ. 外分泌酶:血清中来源于外分泌腺的酶。 Ⅱ.细胞酶:存在于机体各种组织细胞中进行
物质代谢的酶类。
三、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底物的酶量为1个国际单位。 ❖Katal单位:在确定的最适反应条件下每秒
钟催化一个摩尔底物变化所需要的酶量。
(二)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 1. 体外溶血 2. 一般采用血清标本 3. 酶蛋白不稳定,易失活
六、疾病时血清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一)酶合成异常 1. 合成减少:肝功能损伤 2. 合成增多:恶性肿瘤
AST
其次
其次
LDH
最晚
较晚
5-6天
Ⅴ. 胰腺疾病的血清酶
——-淀粉酶(AMY) 急性胰腺炎:2-12小时 AMY明显
12-72小时 达到高峰 持续3-4天,一周内恢复
Ⅵ. 骨骼疾病的血清酶
1、固定时间法(两点法) 测定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内(t1到t2)产
物或底物浓度的总变化量来求取酶反应初 速度的方法。
特点:需加终止剂;
应做预试验确定线性时间;
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无需保温装置。
2、连续监测法(动力学法或速率法) 连续测定(每15s-20min监测一次)酶反
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 间的变化来求出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
特点:结果准确;
无需终止反应;
仪器必须有保温装置;
产物或底物应是可直接测定的化合物。
3、平衡法(终点法) 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至反应达到平衡时产
物或底物浓度总变化量来求出酶活力的方 法。
特点:无需终止反应;
反应时间长,影响因素多;
适合零级反应期很短的酶促反应。
酶单位:反映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使酶促反应 达到某一速度所需要的酶量。 ❖惯用单位 ❖国际单位(IU):每分钟能催化1微摩尔
AST
肝硬化: ALT轻度增高,
AST增高程度常超过ALT
2. 谷氨酸脱氢酶(GLDH) 分布:肝细胞含量最丰富 临床意义:肝小叶中央区坏死指标(四氯 化 碳中毒,转氨酶/GLDH ) 酒精性肝损伤诊断
3. 山梨醇脱氢酶(SDH) 含量 主要反映肝胆系统的病变 特异性好,灵敏度和阳性率较差
4. 胆碱酯酶(ChE) 由肝脏合成分泌入血,是肝脏合成蛋白质 功能的指标
(二)酶从损伤细胞中释放增加 疾病时大多数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理。 主要原因: 缺氧
能量供应缺乏 酶的分子量越小,从细胞内释出的速度越快。
(三)缺血 (四)炎症 (五)坏死 (六)肿瘤
七、血清酶的选择原则:
可靠、可行的测定方法 特异性、灵敏度高——明确诊断和早期诊 断
八、血清酶测定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一)细胞酶的释放 Ⅰ. 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 Ⅱ.酶在细胞内定位与存在形式 Ⅲ.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
(二)酶在细胞外间隙的分布和运送 细胞中的酶经过三种途径进入血液: ❖直接进入血液; ❖既和组织间隙也和血液直接相接触; ❖大部分进入组织液,经淋巴系统入血。
(三)血中酶的清除
一般以血中酶的半寿期代表酶从血中 清除快慢。
Ⅳ. 心肌梗死的血清酶
⒈ AST、LDH和CK的比较
分布
特异性
AST
分布广泛,
心肌含量最高
不高
CK 存在于骨骼肌、心 肌、脑中
较高
LDH
分布广泛
不高
⒉ AST、LDH、CK同工酶
① AST同工酶 c-AST——细胞质 m-AST——线粒体
② LDH同工酶
(1)类型
(2)正常与疾病时的特点
正常血清:LDH2>LDH1>LDH3>LDH4> LDH5 心 梗 : LDH1>LDH2>LDH3>LDH4> LDH5
法建立了连续监测酶活性方法开始 ❖70年代开始起,逐步将注意力集中到同工
酶测定上,又随免疫学和技术方法的开展, 用抗原抗体反应有可能直接测定微量的酶 蛋白。
(二)广泛利用酶诊断的原因
1. 测定酶活力的方法灵敏度、准确性较好; 2. 酶活力的变化早于临床体征或其他诊断指
标
(三)诊断酶学的作用:
各种疾病的诊断、预后和随访观察
③CK同工酶 (1). 类型
肌酸激酶(CK)亚基及其同工酶
CK亚基 CK同工酶 主要的组织部位
M
MM
骨骼肌
B
MB
心肌
BB
脑和结肠
Mt
MtMt 肌肉、脑和结肠
(2). CK-MB对诊断心梗的特异性高
⒊急性心梗后三者变化情况
升高时间 达峰时间 持续时间
CK- 发病后4-8h 发病后24h 48h MB
肝病时,ChE合成下降,血清ChE
Ⅱ.胆道梗阻的酶类
1.碱性磷酸酶(ALP) 阻塞性黄疸病人血清ALP活性升高 完全梗阻》不完全梗阻 肝外阻塞》肝内阻塞 癌性梗阻》良性梗阻
2. -谷氨酰转肽酶(-GT) 胆管梗阻的指标,灵敏度及阳性率优于ALP
3. 5'-核苷酸酶(5'-NT)
Ⅲ. 肝纤维化的酶——单氨氧化酶(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