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将完全体现于价格P的变化上,所以货币是中性 的。
货币中性论:新古典学派 基于两个基本假设: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分别
表示人们会不断修正预期;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
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这样,政府的经济政策,不管有无被人们所预期 到,都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真正的影响。具体来说, 已经被人们准确预期到的经济政策,只要他们希望 维持原先的经济地位,就必然会采取措施设法抵消 这些政策的作用,从而使这些政策无效。
果的滞后性。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指中央银行从制定 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的时间,又分为认识时滞和决 策时滞)和外部时滞(指从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到
产生效应之间的时间,又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
滞)。
四、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就是看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对一般价格水平和实际利率及产出水平的影响差异。 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只是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一定量 的货币供应增加(减少)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 (下降),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量的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 因,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 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 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 公开市场业务。
三、央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有三个渐进的层次: 1.操作目标:基础货币、准备金、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2.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
机制:上调r,货币供给量下降;反之上升
2、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
行的再贴现贷款数量,从而对货币供给量发生影响。
机制:再贴现利率上升,货币供给量下降; 2008年后,我国扩大再贴现的机构范围,存款类外资 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财务公司等非银 行金融机构均可申请再贴现;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 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对涉农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等。
2、2007年8月,财政部用6000亿元人民币向央行购买 等值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 公司)的资本金。 外汇-6000 政府存款-6000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四)总结 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占款、财政存款、 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央行票据的发行以 及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是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 主要因素。
(三)短期非中性与长期中性论
货币短期非中性与长期中性论: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只是短期的;从 长期来看,经济趋向于充分就业,货币供给的变化 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引起实际产出和 收入的变动,因此,货币学派认为对于长期经济的
变化而言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货币是中性的。
货币短期非中性与长期中性论:货币学派
我国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为中国人民银 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现有15 名组成成员,主席为周小川先生。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含义:央行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照规定的比例计 提并上缴的存款准备金数额。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1)避免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 (2)可以控制银行存款创造的能力。
当投资的利率弹性非常低时,利率的下降就不会
对投资的增加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2Biblioteka Baidu消费支出渠道
(1)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
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引起 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决策, 进而影响总需求的效应。
其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如下:
M 利率 耐用消费品支出 Y
(二)货币非中性
货币非中性论:凯恩斯学派
经济通常情况下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根本 原因在于有效需求(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要增 加投资和消费,就必须降低利率,而利率决定于货 币的供求关系。因此,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
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
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 失业,促进经济增长。
变化,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
调整和改变,那么货币是非中性的。
(一)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论:古典学派 古典学派的典型代表是货币数量论。费雪方程式
MV=PY表现了这一的关系:即国民收入水平((Y)与
价格水平(P)、货币供应量(M)之间的数量关系。假定
V(货币流通速度)不变、Y也不变,则货币供给量M的
(2)财富效应
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的 增减影响股票价格,使公众持有的以股票市值计算 的个人财富变动,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的效应。
财富效应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为: M 股票价格 金融资产 毕生财富 消费 Y
3、国际贸易渠道
第一,货币供给对汇率的影响。货币供给增加,本 国货币贬值。
发行央行票据:发行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 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4、利率政策
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 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存款上限:基准利率的1.1倍; 贷款下限:基准利率的0.8倍,无上限。
2、央行以再贴现的方式向银行授信100亿;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100 储备货币+100
3、央行买入外汇100亿;
外汇+100 储备货币+100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资产负债表基本分析
4、央行发行央行票据100亿 发行日:发行债券+100 到期日:发行债券-100 储备货币-100 储备货币+100
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三个:
发行的银行:发行现钞 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最终贷款人;组织 银行间清算;外汇头寸调控。
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发行、管理 外汇储备、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等;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主要指标含义
中国:资产=负债;美国:资产=负债+资本项目 总资产项目: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 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3、公开市场操作(最重要的货币政策)
回购交易:正回购是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 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
易行为。反之称为逆回购。
现券交易:现券买断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 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反之为现券卖断。
根据这一观点,货币学派提出政府制定最佳的货 币政策就是使货币供给以固定的速率增长,并且在 任何经济形势下都维持这一速率,即实行“单一货 币规则”。就能排除由于货币供给反复无常的变动
使经济造成的不稳定。
“单一规则” 逻辑:货币供给要与货币需求相适 应。由于货币需求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具有高 度的稳定性,所以货币供给也应该是稳定增长的。
第二讲
本讲内容: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央行的货币政策 四、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在金融领域代表国家,制定并实施
货币政策,对相应的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
的机构。
美国: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体系(12家) 欧洲:欧洲中央银行(跨国) 香港:金融管理局(准中央银行) 中国:中国人民银行
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是指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后,从选用一定
的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目标
之间,所经过的操作变量、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 逐次传递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投资支出渠道;
(2)消费支出渠道;
(3)国际贸易渠道。
1、投资支出渠道
(1)利率对投资的效应
凯恩斯学派的传统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其传递机制 是:Ms i I Y 这种传递机制可能有两个因素的出现而被堵塞。
流动性陷阱出现时,人们预期利率只会上升,预
期债券价格将下降,货币供给的增加被人们无限 的货币需求所吸收,而不会引致投资的增加。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 养老基金、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5、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对企业或住户发放的专项贷 款。如扶贫贷款;经济特区开发贷款;机电产品出 口贴息贷款等。 6、其他资产:除上述以外的资产。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主要指标含义
总负债项目:
1、储备货币:即基础货币。 (1)货币发行: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不是单独的M0。 (2)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银行类机构的准备金存款。 2、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非银行类金融 机构存款,不能产生派生货币
第二,汇率变动对净出口的作用。若货币贬值,则
该国的出口上升,进口下降,从而净出口将增加。
第三,净出口的增加意味着出口需求的增加,出口 需求的增加会增加总需求,从而总产出会增加。
M
汇率(贬值) 净出口 Y
(三)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传递时滞: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及产生效
3.最终目标:充分就业、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
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央行调控操作目标、观测中介目标、实现最终目标。 我国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给量
(一)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中央银行主要运用四个传统货币政策工 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
1、国外资产: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总量。 (1)外汇:中央银行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资产。
(2)货币黄金:可作为弥补国际收支差额的黄金资产
(3)其他国外资产:除了外汇和黄金之外的。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主要指标含义 2、对政府债权:央行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和再 贷款给存款性公司(银行类机构)。
再贷款比重逐步下降,主要在于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
3、公开市场操作(最重要的货币政策)
含义: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
易商制度。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 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主要指标含义
总负债项目:
3、发行债券:央行流通在外未到期的央票余额。 4、国外负债:如香港中银在央行的人民币存款。 5、政府存款:如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
6、自有资金:央行的注册资本
7、其他负债:除上述以外的负债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资产负债表基本分析
1、央行买入国债100亿; 对政府债权+100 储备货币+100
5、央行实施正回购100亿(不考虑利息)
实施日:其他负债100
到期日:其他负债-100
储备货币-100
储备货币+100
以上都是人民币的发行或调控渠道。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三)实例分析
1、2003年12月,央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
外汇 -450
其他资产 +450
货币中性论:新古典学派 基于两个基本假设: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分别
表示人们会不断修正预期;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
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这样,政府的经济政策,不管有无被人们所预期 到,都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真正的影响。具体来说, 已经被人们准确预期到的经济政策,只要他们希望 维持原先的经济地位,就必然会采取措施设法抵消 这些政策的作用,从而使这些政策无效。
果的滞后性。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指中央银行从制定 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的时间,又分为认识时滞和决 策时滞)和外部时滞(指从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到
产生效应之间的时间,又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
滞)。
四、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就是看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对一般价格水平和实际利率及产出水平的影响差异。 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只是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一定量 的货币供应增加(减少)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 (下降),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量的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 因,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 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 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 公开市场业务。
三、央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有三个渐进的层次: 1.操作目标:基础货币、准备金、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2.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
机制:上调r,货币供给量下降;反之上升
2、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
行的再贴现贷款数量,从而对货币供给量发生影响。
机制:再贴现利率上升,货币供给量下降; 2008年后,我国扩大再贴现的机构范围,存款类外资 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财务公司等非银 行金融机构均可申请再贴现;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 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对涉农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等。
2、2007年8月,财政部用6000亿元人民币向央行购买 等值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 公司)的资本金。 外汇-6000 政府存款-6000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四)总结 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占款、财政存款、 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央行票据的发行以 及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是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 主要因素。
(三)短期非中性与长期中性论
货币短期非中性与长期中性论: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只是短期的;从 长期来看,经济趋向于充分就业,货币供给的变化 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引起实际产出和 收入的变动,因此,货币学派认为对于长期经济的
变化而言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货币是中性的。
货币短期非中性与长期中性论:货币学派
我国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为中国人民银 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现有15 名组成成员,主席为周小川先生。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含义:央行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照规定的比例计 提并上缴的存款准备金数额。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1)避免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 (2)可以控制银行存款创造的能力。
当投资的利率弹性非常低时,利率的下降就不会
对投资的增加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2Biblioteka Baidu消费支出渠道
(1)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
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引起 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决策, 进而影响总需求的效应。
其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如下:
M 利率 耐用消费品支出 Y
(二)货币非中性
货币非中性论:凯恩斯学派
经济通常情况下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根本 原因在于有效需求(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要增 加投资和消费,就必须降低利率,而利率决定于货 币的供求关系。因此,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
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
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 失业,促进经济增长。
变化,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
调整和改变,那么货币是非中性的。
(一)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论:古典学派 古典学派的典型代表是货币数量论。费雪方程式
MV=PY表现了这一的关系:即国民收入水平((Y)与
价格水平(P)、货币供应量(M)之间的数量关系。假定
V(货币流通速度)不变、Y也不变,则货币供给量M的
(2)财富效应
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的 增减影响股票价格,使公众持有的以股票市值计算 的个人财富变动,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的效应。
财富效应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为: M 股票价格 金融资产 毕生财富 消费 Y
3、国际贸易渠道
第一,货币供给对汇率的影响。货币供给增加,本 国货币贬值。
发行央行票据:发行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 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4、利率政策
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 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存款上限:基准利率的1.1倍; 贷款下限:基准利率的0.8倍,无上限。
2、央行以再贴现的方式向银行授信100亿;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100 储备货币+100
3、央行买入外汇100亿;
外汇+100 储备货币+100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资产负债表基本分析
4、央行发行央行票据100亿 发行日:发行债券+100 到期日:发行债券-100 储备货币-100 储备货币+100
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三个:
发行的银行:发行现钞 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最终贷款人;组织 银行间清算;外汇头寸调控。
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发行、管理 外汇储备、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等;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主要指标含义
中国:资产=负债;美国:资产=负债+资本项目 总资产项目: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 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3、公开市场操作(最重要的货币政策)
回购交易:正回购是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 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
易行为。反之称为逆回购。
现券交易:现券买断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 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反之为现券卖断。
根据这一观点,货币学派提出政府制定最佳的货 币政策就是使货币供给以固定的速率增长,并且在 任何经济形势下都维持这一速率,即实行“单一货 币规则”。就能排除由于货币供给反复无常的变动
使经济造成的不稳定。
“单一规则” 逻辑:货币供给要与货币需求相适 应。由于货币需求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具有高 度的稳定性,所以货币供给也应该是稳定增长的。
第二讲
本讲内容: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央行的货币政策 四、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在金融领域代表国家,制定并实施
货币政策,对相应的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
的机构。
美国: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体系(12家) 欧洲:欧洲中央银行(跨国) 香港:金融管理局(准中央银行) 中国:中国人民银行
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是指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后,从选用一定
的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目标
之间,所经过的操作变量、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 逐次传递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投资支出渠道;
(2)消费支出渠道;
(3)国际贸易渠道。
1、投资支出渠道
(1)利率对投资的效应
凯恩斯学派的传统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其传递机制 是:Ms i I Y 这种传递机制可能有两个因素的出现而被堵塞。
流动性陷阱出现时,人们预期利率只会上升,预
期债券价格将下降,货币供给的增加被人们无限 的货币需求所吸收,而不会引致投资的增加。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 养老基金、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5、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对企业或住户发放的专项贷 款。如扶贫贷款;经济特区开发贷款;机电产品出 口贴息贷款等。 6、其他资产:除上述以外的资产。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主要指标含义
总负债项目:
1、储备货币:即基础货币。 (1)货币发行: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不是单独的M0。 (2)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银行类机构的准备金存款。 2、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非银行类金融 机构存款,不能产生派生货币
第二,汇率变动对净出口的作用。若货币贬值,则
该国的出口上升,进口下降,从而净出口将增加。
第三,净出口的增加意味着出口需求的增加,出口 需求的增加会增加总需求,从而总产出会增加。
M
汇率(贬值) 净出口 Y
(三)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传递时滞: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及产生效
3.最终目标:充分就业、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
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央行调控操作目标、观测中介目标、实现最终目标。 我国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给量
(一)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中央银行主要运用四个传统货币政策工 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
1、国外资产: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总量。 (1)外汇:中央银行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资产。
(2)货币黄金:可作为弥补国际收支差额的黄金资产
(3)其他国外资产:除了外汇和黄金之外的。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主要指标含义 2、对政府债权:央行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和再 贷款给存款性公司(银行类机构)。
再贷款比重逐步下降,主要在于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
3、公开市场操作(最重要的货币政策)
含义: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
易商制度。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 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主要指标含义
总负债项目:
3、发行债券:央行流通在外未到期的央票余额。 4、国外负债:如香港中银在央行的人民币存款。 5、政府存款:如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
6、自有资金:央行的注册资本
7、其他负债:除上述以外的负债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资产负债表基本分析
1、央行买入国债100亿; 对政府债权+100 储备货币+100
5、央行实施正回购100亿(不考虑利息)
实施日:其他负债100
到期日:其他负债-100
储备货币-100
储备货币+100
以上都是人民币的发行或调控渠道。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三)实例分析
1、2003年12月,央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
外汇 -450
其他资产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