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谓时间偏好率是指在维持同一满足水 平条件下,欲使消费者愿意减少本期一 单位的消费,下一期所必须予以补偿的 超出一单位的消费数量。
• 如果某人要求明年至少付给他12公斤的 米,他才愿意储蓄10公斤米予以借出, 它的时间偏好率为20%。
• 时间偏好率是个人对时间的主观评价, 利率是社会对时间的客观评价。二者若 有差异,则个人可以通过储蓄或者借贷 来提高效用。
• IS线固定时,LM线斜率不同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IS r0
LM0 LM1
LM0
LM1
r1 IS
Y0 Y1
Y3
Y0
Y2 Y3
• 左图中,LM线平坦,货币供给量变动导致利 率变动较小,因而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利率降低 幅度小,增加投资的效应小,收入增加幅度小, 货币扩张政策效果小。
• 右图中,LM线陡峭,货币供给量变动导致利 率变动较大,因而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利率降低 幅度大,增加投资的效应大,收入增加幅度大, 货币扩张政策效果大。
• 若利率超过某消费者的时间偏好率,此消费者愿意通过 储蓄提高效用,若利率低于时间偏好率,此消费者则以 增加目前消费或者成为借贷者较有利。而且当利率超过 时间偏好率的幅度愈大时,储蓄者愿意牺牲的目前消费 越多。
• 因此,利率越高,时间偏好率低于利率之消费者越多, 储蓄人数增加,借贷人数减少;利率越高,每位储蓄者 的储蓄量越多,借贷者的借贷量越少。
• 如果货币中性成立,则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及减少,只 引起物价的涨跌,对实质性产出不发生影响。反之, 如果货币不具有中立性,则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才能 发生效果。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
• 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变动和利率变动引起 的投资变动,决定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的有效性。
• 财政政策:如果政府支出扩张引起利率的大幅 度变动,或者利率变动引起投资的大幅度变动,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果明显,对总收入的影响较 小。
• 特殊情况:
• 当货币供给增加不会影响利率时,经济体系处 于流动性陷阱,从而货币供给扩张不会引起利
率变动,投资需求也不发生变动,收入水平也
不变,货币政策失效。相反,财政扩张政策不
会引起利率变动,投资不会减少,不存在挤出 效应,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IS
LM
r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
• 由于替代效果与所得效果对目前消费的影响方向并不一 致,因此利率提高对整个经济社会民间消费的影响方向 也就很难确定。
• 此外,有些人可能只为了将来每年能得到固定的利息收 入,或者为了某一金额固定之总储蓄目标(如购买房产、 嫁取基金、创业基金等)而储蓄,则利率提高带来利息 收入提高,使目前储蓄额减少。
• 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的运用,经济学者发现利率上升可 能带来两种对消费的影响方向并不一致的效果:替代效 果与所得效果。
• 利率提高导致消费者认为减少目前消费以增加未来消费 比较有利,因此增加储蓄,这是利率变动带来的替代效 果。除了替代效果外,利率提高使债权大于债务的净债 权者有增加其利息所得提高现期消费能力的作用;对债 权小于债务的净负债者,利率提高将增加其利息负担, 有促其减少目前消费的效果。此种通过利息所得或者利 息负担而影响消费之效果,称为所得效果。
•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值的大小:h值越小, 表明货币需求的小变化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变化,因此收入 变动引起的货币需求扩张,导致大幅度利率上升,从而挤出 效应较大。
•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 2、政府支出的融通及其效果
赋税融通
政府支出融通
公债融通
货币融通
定额税 比例税 累进税
• 货币融通
• 政府向中央银行举债,借发行货币以应对政府 支出的方式。
• 货币政策的效果
公开市场业务
贴现率 准备金率
货币发行与回笼 利率变动
总产出 变动
投资需求变动
• 1、货币政策效果:扩张性与紧缩
• 2、货币中性与货币政策的长期效果
• 货币中性是指当货币供给变动时,经济体系中只有名 义变量受到影响,实质变量则保持不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宏观经济政策及目标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稳定价格 国际收支平衡
• 财政政策
政府预算收支
收入 支出
税收 公债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 财政政策的自动变化及政府的有意识调节
自动稳定器
税收 转移支付 社会保险等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的效果
• 1、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
• 假设某甲在两期的收入分别为Y1和Y2,两期的消费支出非别为C1 和C2 ,市场利率为i,则两期预算约束线为
C1
C2 1i
Y1
Y2 1i
第二期 f
b C2 Y2
斜率=-(1+i) u1
u0
e
a
图中a点代表收入组合,在该点有 无差异曲线u0通过,过a点的切线 bd的斜率为边际替代率,时间偏 好率即为边际替代率与1的差距。 bd线也是预算约束线,如果i超过 时间偏好率,则预算线为fag,其 斜率较bd线陡峭,为追求效用不 变,则所选择的消费点e 必在a点 的左上方,即第一期的消费C1小 于第一期的收入Y1, 在第一期储蓄, 储蓄额为Y1-C1。
Y C IG
C Y
I e dr
L kY hr
Gg
T 0
Y e g d r 1 1
r kY m
h
h
Y h ( e )
hg
dm
h (1 ) dk h (1 ) dk h (1 ) dk
u1
g1 C1 Y1
g 第一期
• 借贷者
第二期
f1
借贷者在原有利率水平下,其消费点为e,消费 支出为C1,借贷额为C1 -Y1 。利率上升后,他不仅因为 借贷成本提高而减少第一期消费(替代效果) 而且因消费能力下降而进一步减少第一期消费
(所得效果),因此新消费点必然位于e点的左方。
u2
u1
f a e1
C+I(i0)+G1 i2
C+I(i1)+G1
C1+I(i1)+G1
i1
C+I(i0)+G0
i0
Y0
Y1 Y2
AS
M(i,Y2) M(i,Y1) M(i,Y0)
AD2
AD1 AD0 Y0 Y1 Y2
• 利率上升对消费支出与储蓄也有影响
• 时间偏好(Time preference)
• 有学者利用时间偏好来说明利率对消费与储 蓄的影响。人类天性具有时间偏好,就同一 单位的消费而言,人们对目前的消费要比未 来的消费更重视一些。重视的程度可以用时 间偏好率表示。
Y0 Y2 Y3
• 左图中,LM线较陡峭,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不灵敏, 利率对货币需求反应灵敏。右图中,LM线较平坦,利 率对货币需求反应不灵敏。
• 左图中,政府支出扩张导致收入扩张,进而导致对货 币需求扩张,使利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投资减少增大, 挤出效应明显,财政政策效果差。
• 右图中,政府支出扩张导致收入扩张,进而导致对货 币需求扩张,但使利率有较小幅度提高,投资减少幅 度小,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果好。
dY
1
dg
1 dkBiblioteka hdY dm
(1
1
)h
k
d
• 当h趋向于无穷大时,财政政策效果大, 货币政策效果小。
• 当d趋向于无穷大时,财政政策效果小, 货币政策效果大。
• 财政政策的限制 • 时滞 • 认识的时滞 • 决策的时滞 • 执行的时滞 • 效验的时滞
• 货币政策的限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 能力
• 货币政策:如果货币发行量扩大能引起利率的 大幅度变化,或者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大幅度变 动,则货币政策效果较大。
• LM线固定时,IS线斜率不同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LM
LM
r1
r0
IS1
Y0 Y1
IS0 Y3
IS1 IS0
Y0 Y2 Y3
• 当LM线保持不变,IS线斜率不同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 左图中,IS线较平坦,即收入对利率有较大反应,(投资需求对 利率有较大反应),右图中,IS线较陡峭,收入对利率反应较小。 在两图中,通过政府支出的扩大,IS线从IS0移到IS1,在利率保 持为r0时,收入水平应从Y0扩大为Y3。当LM线固定时,收入水 平从Y0扩大到Y3 ,导致对货币需求增大,从而导致利率从r0提高 到r1,利率提高时投资需求减少,进而收入提高的幅度减少,此 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 IS线斜率不同,导致了挤出效应大小的不同。
• 两图中利率都从r0提高到r1,但左图中收入减少Y1 Y3 ,大于右图 中收入的减少Y2 Y3 ,因此财政政策的效果不同,右图中的效果 较好,左图中的效果较差。
• IS线斜率固定时,LM线斜率不同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LM
IS1
IS1
IS
LM
IS
Y0 Y1 Y3
Y0
Y11
Y1
• 公债融通的结果
• 在一定的政府支出下,本期一公债融通部分的政府支 出,等于将赋税向后推延,本期不必增加赋税,但未 来公债到期时,还本付息是必然的,课税必须对应提 高。若政府全部以公债方式融通支出,则本期收入会 有增加,而未来公债到期时,产出水平将下降。
• (大量发行公债对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会有影响 吗?)
C1 Y1 g
d 第一期
• 储蓄者
第二期 f1
e1
f e e2 a
A点代表储蓄者的收入组合,在原有利率水平下,预 算线为fag,消费点为e,第一期的消费支出为C1,储 蓄额为Y1-C1,当利率上升时,预算线变为f1ag1,此 时,消费者不仅因为储蓄所能带来的报酬率提高,而 减少第一期消费,增加储蓄(替代效果),而且因其 消费能力提高而增加第一期的消费支出(所得效果), 但是我们无法确定新的消费点位于原消费点e的左上 方e1还是右上方e2,在点, e1点意味着现期消费减少, 储蓄增加,在e2点意味着现期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 定额税融通的结果
Y0为均衡所得,当政府支出由 G0扩大到G1时,假定政府税收
不变,则总需求扩张导致收入
增加到Y1 。若政府税收也增加 从T0增加到T1,则家庭可支配
收入减少,总需求增加减缓,
收入只能增加到Y11
C (Y,T0) +I(i0)+G1 C (Y,T1) +I(i0)+G1 C(Y,T0)+I(i0)+G0
• IS线斜率不同时,货币政策的效果
IS0
LM0
LM1
r0 r1
IS1
Y0 Y1
Y2
IS0较陡峭,表示利率对收入的最用较小,(利率 降低引起较小的投资增加,从而较小的收入增 长), IS1相反。
当LM线移动时,利率r0从降到r1,对应IS0 ,收入 水平为Y1 ,对应IS1,收入水平为Y2
结论:但利率变动引起较大投资变动,进而较大 收入变动时,货币扩张政策效果明显。
Y1 C11 g1
e g
C1第一期
•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 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政府支出引起产出增长越多, 但是利率提高引起投资减少导致收入减少的幅度也越大。
• 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即k值的大小:k值越大, 政府支出引起的收入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也越大, 利率上升也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 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引起私人投资或者消费的减 少,从而使产出增加的幅度变得缓和,财政支 出政策的乘数效果变小。
• 政府支出增加时,货币市场上出现超额货币需 求,由此利率上升,厂商投资的机会成本上升, 因而投资需求会下降。此为政府支出增加对投 资增加的排挤效果。在排挤效果的作用下,产 出增加的幅度会变得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