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7卷第3期2012年3月

Vol.7No.3Mar.201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思路探究

赵锐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摘

要]

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基本还是沿用了前苏联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技能教育为主。但是随着

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问题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在此针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指出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且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的教学课程设置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思路;探究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赵锐(1985-),男,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及大学竞技体育训练。

我国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还是基本沿用过去陈旧的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课程设置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也日益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应该由过去的以运动技术为重点逐步向健身育人和终身体育教育转变。因为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部分,所以目前非常有必要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出发,确立新的科学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理念,然后用现代的新的课程论为指导来构建新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一、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首先,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使用的教材来看,大多体育课程教材都是以竞技项目为主要内容,并且都是统一使用了一种固定的模式,统一按照固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其次,从目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来看,目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同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有着太大的相似性,特别是田径项目、足球项目及篮球项目等基础的体育项目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这种大学的教学内容设置同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没有明显的区别的现状是直接导致体育教学不能取得应有效果的直接原因。甚至可以说,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就是使用的大学的牌子,中学的形式和小学的内容来授课的,这样的课程内容完全丧失了高校体育应有的特色。最后就是从按照目前的高校体育课设置授课的结果来看。按照目前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授课的结果就是使得体育课显得非常呆板,没有生机,根本无法调动广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更不用说体现当前提倡的“健康第一”思想及“终身体育”的先进体育理念了。

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意义

首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是当前深入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按照过去的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授课和教学,重视的是对学生体育技术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重视的是对学生

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体育健身方法指导不够;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要求是统一的,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是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特色教育和个性化的教育。所以旧有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要进行改革。其次,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是落实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早在1995年,我国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就明确地指出,我国的各级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终身的体育教育,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技能进行指导和培训。当前,随着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普及和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生在校园中接受的最后的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如果仍然按照目前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来授课是不可能真正做到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所以急需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思路探究

(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要实现教育的自身价值,而这个价值的衡量标尺就是看是否能对受教者的身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从而逐步达到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逐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健康理念的目的,使得广大学生都能从教育中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最终养成终身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这个层面讲,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改革就必须要走出过去那种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要在课程设置中多增加一些实用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健身保健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

(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必须要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

早在1995年,我国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就明确地指出,我国的各级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终身的体育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目前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就必须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为高校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

-

---148

时期,是人生中最能提高体育意识和提高自己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的重要阶段。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在对体育课程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可以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终身受用的体育项目,比如让学生可以学会一套实用的太极拳,或者学会一套可以经常用于锻炼身体的健美操等等,这些实用的体育项目不但可以在学校中用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后仍然能用其作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要渠道和载体。

(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要从大学生实际的已有知识结构出发

从体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改革必须要以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基础,要从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已有的知识智能发展水平匹配。但是目前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过于偏重技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科学知识、健身知识及保健知识都是非常困乏的。因此为了改变这种重技能和轻能力的教学现状,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一定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适当安排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程内容,比如可以安排一些网球课,安排一些艺术体操课等。

(四)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时要注意选择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当前,很多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停留在了几十年之前选择使用的教材上面。教学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围绕竞技性的体育进行授课的,选用的教材明显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教材的内容陈旧,教材中的体育项目的设置大多是重复了中小学的教材内容,这样的教材内容根本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形成教师的教同学生的学之间的完美融合的融洽场面。所以当前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要改革掉这个弊端,要适当增加能体现出大学生特殊群体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要多增添些体育欣赏、体育知识及保健等方面的实用性的知识,从而大大激发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

(五)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时要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休闲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青年大学生群体有着自己特有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他们普遍都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所以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时候就要从这些方面着手。比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体育类的游戏,增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项目或者中国的传统武术课程等等。这些项目可以有效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要充分照顾到大学女生的特点,可以多选用集趣味性和竞争性于一体的体育项目,这样的项目可以让女生都能很自然地参与进来。再就是尽力选用休闲性比较强的体育课程,很多的休闲体育项目不但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而且还可以起到体育锻炼的作用。

(六)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务必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出发,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要,只有这样设置出来的课程体系才会更合理,更科学。在课程项目的选择方面,要多关注比较流行的课程,或者比较

时尚的体育项目。比如目前流行的定向运动、瑜珈锻炼及素质拓展项目等等。另外,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多注意那些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运动项目,比如乒乓球运动项目、网球运动项目及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等等,这些运动项目不需要付出太大的运动强度就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种大众化的运动项目可以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有机会和有条件参与进来,从而确保每个大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再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设置课程,还必须多考虑一些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安排,这些体育理论知识不但要包括一些体育专项运动的技术知识,而且还要尽力包含一些健身知识、健身方法及体育历史知识、比赛规则知识及裁判方法知识等。

(七)积极构建科学实用的多元化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体系

从普通高校课程设置的规律出发,依据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要求,高校体育课程结构应该尽力做到科学实用、做到多元化,一般来说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中应该包含体育必修课,体育选修课,体育保健课、体育理论课及课外体育课等等。然后对这些课程的开设要求可以分年级进行,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开设的体育必修课的内容要尽力做到少,但是要精,不能再沿用传统的大而全的授课模式,课程的目标要着重放到最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的培养方面,能让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体育健身方法。对于中年级的大学生开设的课程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需要和爱好,可以适当开设一些选修课,通过学生的选修来开拓和发展大学生的专项体育运动。对于高年级的大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就要多偏重体育保健课或体育理论课,帮助大学生对体育的本质有个理性的认识。另外,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要尽力通过开设课外体育课程来对体育课进行拓展与延伸,这样的课外体育课程是多元化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课的形式可以很多,比如可以采用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方式,可以采用体育专题讲座的形式,还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体育竞赛的形式来开展。通过这些课外体育课程不但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及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乃彤.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探微[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

[2]何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的改革[J].辽宁体育科技,2005(5).

[3]陈颖刚.“健康第一”背景下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樊伟.未来体育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1).

[5]栗长春.西安市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改革措施[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7(2).

[6]陈晓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改革的系统构建[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7]李蕾.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验课设置现状分析与改革[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8]张华.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10).

-

---1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