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犹太人的问题》读书会报告

我们小组本学期阅读的材料是卡尔·马克思早期的著作《论犹太人的问题》,我们一共进行了六次读书会来对这篇文章进行讨论。

《论犹太人的问题》是马克思早年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一篇文章,当时是马克思为了同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鲍威尔就犹太人的解放问题进行公开论战而写就的。这篇文章对于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无疑是一个十分艰巨的挑战。我们原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直观地了解马克思,但是由于缺乏对文章创作的背景以及对马克思本人的思想的必要了解,我们几乎是在甫一开始就遇到了挫折。

因为我们小组成员在这之前几乎都没有拜读过马克思的其他文章,所以刚一上来,我们就对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的问题》中提到的关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以及“人类解放”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给难倒了,第一次读书会只得草草收场。

在有过经验教训之后,我们在举行第二次读书会之前先搜集了一些资料,其中包括犹太人问题的基本背景,关于《论犹太人的问题》的相关导读,以及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的发表的另一篇文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在阅读过这些材料之后,我们才终于对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论述的观点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也才对马克思所说的“犹太人的解放就其终极意义来说就是人类从犹太精神中得到解放”这句话有了些许理解。

阅读《论犹太人的问题》的过程就仿佛我们是与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展开对话的过程,尽管他说的话语时常佶屈聱牙,让我们难以理解,但是随着对话的深入,我们方才逐渐摸到了马克思思想的一隅,尽管只是冰山一角,也令人感到印象深刻。这是一个不同于课本上刻板印象的马克思,是脱离了意识形态光环的马克思。我不敢说通过这次阅读对他的思想有了惊人的洞见,但是通过这一次与他的“近距离”接触,通过阅读他犀利激昂的文字,反唇相讥的诘问和严谨缜密的表达,我却感觉接触到了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同时也对他后来提出的共产主义理论有了新的认识。

我记起来课上老师也曾组织过讨论,让大家争论共产主义到底适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当时只有刘雨墨同学一人“舌战群儒”,向大家阐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共产主义,以及共产主义于人类的价值。我在此之前,或许是大脑里的刻板印象使然,理所当然地认为共产主义不过是一个空想,它既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更违背了人性。然而在我阅读了《论犹太人的问题》,仔细看了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阐释之后,我却对自己的这一固有认知有了些许怀疑。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的问题》中谈到,犹太人如果想要实现自我真正的解放,不是通过废除宗教,而是通过与世俗的桎梏分裂开来,从而打破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实现政治的解放。而他又进一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提出超越政治解放的“人类解放”的概念。因为马克思认为,当今社会提出的所谓“人权”的概念,包括自由、安全、平等等等,都是利己主义的,是封闭于自身的,它“使人的世界分解为原子式的相互敌对的个人的世界”1。

马克思认为,这样的“政治解放”依然有自身的局限性,还不是真正的解放。因而他提出“人类解放”的概念,认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

我们认为,马克思的这段话或许就是他后来提出的共产主义的雏形,也就是说,人不再是利己主义的动物,不再需要通过国家这一“中介”2去实现自身的解放,而是通过自我的需求去实现自身价值的实现,当达到了这一境界时,马克思就认为是实现了人类的解放,也许这种解放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脱离市侩趣味和自私自利的高级自由主义。

当站在这样一种高度再去看马克思后来提出的共产主义时,似乎就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过去我们往往会站在物质的角度去批判共产主义,以现实的环境和因素去论证它的不现实性。但这样一种批驳往往是站不住脚的。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头脑应该是与现实中的种种环境因素完全割裂的。因而,与其讨论共产主义在现实条件下可操作性,其实人们更应当探讨的是共产主义对于人的精神指导价值。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类,其中最高的一级是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共产主义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引导人们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达到真正的自由的学说。

拉斯基曾不止一次将共产主义比作宗教,我开始逐渐认同这样一种说法。我开始回想我过去的人生,我发现仿佛从甫一开始,我的人生就被打上了“逐利”的标签,考试考个好成绩,上一个好的学校,穿好的衣服。仿佛人生必须是一个逐层向上的过程,而倘若较原有的水平落后了,就会遭到责骂。这种“逐级向上”的线性思维方式深深烙印在了现代人的脑海里,这种思维或许始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优胜劣汰”原则,或许更早。这种思维模式成为了人们作出抉择的基本准则,但是却时常给人类自身带来痛苦。

1《论犹太人的问题》卡尔·马克思1845年《德法年鉴》

2《论犹太人的问题》卡尔·马克思1845年《德法年鉴》

但是共产主义却给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叙事,让人们可以跳脱出这种线性叙事。“按需分配”、“劳动是第一需求”,在这种模式下,人们生活的意义不再是获得越来越多的财富和名誉,而是通过劳动来获得快乐和幸福。从某种程度上,我比较羡慕刘雨墨同学,因为她做到了与现实的割裂,会反思究竟什么样的行为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而我们,由于生而在利己主义的桎梏之中,总是囿于自身的局限性,因而时常在痛苦中挣扎。

这便是我自己在阅读《论犹太人的问题》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我发现,当摘下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有色眼镜,当抛下对意识形态的固有偏见,我们得以看到了一个全面、真实的马克思和他的学说,而不是被简化的、被异化的或者被圣化的马克思。我不敢说这次的读书会会给以后的我带来多少改变,或许我自己仍需要更多地了解,才不至于囿于自己的偏见,说出一些幼稚的观点和言论。这或许便是这次读书会活动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