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本对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文本对话 从质疑开始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由于其自身知识经验的不足,课外阅读的积累也十分有限,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很难让学生整篇或整段地感悟。

教师往往需要自己设计一些问题,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直面文本,与文本产生对话。

这样的做法尽管能顺利地达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可操作性强,但是考察实际教学效果却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学生基本上不会深入阅读文本,是因为在师问生答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牵制学生。

长期以来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整节课都站在讲台上,口沫横飞地讲解,学生很难整节课都集中注意力去聆听,即使教师偶尔有提问,但是其提问都没有经过精心设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更加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从而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疑是一切学问之始。

”我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的对比中发现:质疑导读法能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这种方法需要教师在每节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有效的教学情景设计,总结出可行的提问方式,使用这种有的放矢的方式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学生就能迅速掌握一些基
本的阅读方法,并且学以致用,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我开始也像许多老师一样,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以此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但是不久之后,我发现只让学生对课题提一些大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解读
文本没有多大作用,必须教会学生从文本内部质疑。

对此,我作了有益的尝试。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发问,又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根据他们的特点,教他们学习质疑是比较容易的。

尝试的结果证明这种做法行之有效。

我的做法分为三步:
(1)教会学生对单个句子质疑,使学生初步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

在教学《孔繁森》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划出写孔繁森的句子,然后出示其中的一个句子,示范质疑的方法,告诉学生质疑的好办法是多问为什么和怎么样,接着就让学生读另一个句子:“孔繁森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并对这个句子质疑,结果学生提出了“孔繁森为什么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是怎样地抚养他们的?……”我及时肯定学生质疑的问题并让学生联系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这两
个问题,让学生感悟到孔繁森关心人民的优秀品质,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文本交流,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2)教会学生对几个句子质疑,使学生掌握整体阅读思考的有效途径。

教学《学棋》一课时,我出示了三个句子:
“古时候,有一位下围棋的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远近闻名。

”“有两个学生拜秋为师,跟他学下棋。

”“后来一个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

”学生连起来读完后,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纷纷举手,他们都质疑“为什么两个学生拜同一位名师学棋,结果却不一样?”随后让学生围绕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很快领悟了文意。

(3)教会学生对文本内容做出不同的假设,并对结果进行猜测。

任何文本都是对生活的某种反映,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但要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文本,反过来,也必然要通过文本提高对生活的认识。

第二种情况多由老师质疑,学生思考作答。

这种做法不能使学生养成借助文本认识生活、提高思想认识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自己设想可能存在的情况。

在此之前,我先教会学生针对文本内容作出不同的假设。

在教学《学棋》时,我请学生想一想:“秋还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学习结果?”在教会学生方法之后,学习《猴子种果树》一课时,就请学生自己对猴子的想法、做法作出种种假设并预测结果。

这样做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提高了生活认识,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相
当大的变化,但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牵制学生的现象仍很普遍。

为了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交流,就必须要根据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

教给方法后要加强训练,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从小学低年级就学会阅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些教学方法虽然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但难免有不足之处。

写下此文,以期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