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生物监测进展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将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
3.在生物检测方面的研究多是模拟实验,这与野外复杂的水生生 态系统有一定的差别;低浓度的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系统有潜在的 、长期的危害。
3.藻类研究
• 1989年,Bozeman 等率先提出将固定化藻类应用于毒性检 验,不仅提高藻类毒性检验范围,且使藻代谢活性长时间保持 稳定,可用于长期现场监测;
• Lukavsky 等将月牙藻固定在2 %的琼脂上制成生物反应器, 对Cr3+ 的毒性效应进行评价和监测;
• Chouteau 等利用固定化绿藻,研制了细胞生物传感器,用于 水环境中Cd2 + 的监测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分析。藻类固 定化技术与生物传感器相结合,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为开阔的 研究思路。开发固定化藻细胞传感器,将其用于水质检测是 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
1.美国EPA 水环境生物监测技术体系框架
• 美国EPA 的生物调查监测体系在20 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采用生物多样 性指数评价方法。
• 1989 年,EPA 流域评估和保护部门制定了生物快速评价方案《溪流和 河流快速评估方案——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6],开展大型底栖生 物和鱼类的监测评价。期间EPA 监测部门在全国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和 讨论工作,并针对不同溪流生态系统的具体应用,对初版进行了修订 和调整。
三、国内外研究
•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生物监测的应用,欧美国家早在
20 世纪中期便开始把生物监测应用于毒性评价,如 20 世纪40 年代美国在排水管理中便引入了生物监 测技术,加拿大1971 年颁布的渔业法中对纸浆厂的 排水规定了鱼类的急性毒性标准,用在排水中4d 内 鱼类的成活率来判断排水是否符合标准. 我国生物监 测起步较晚,上世纪80 年代才逐步应用于环境监测 ,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生物监测技术体 系。
• 2、水域宏观规划(水产养为已探经殖测用单 于业元污的水) 微的生BO物D传测感量器,可
• 3、水环境灾害预报(滇对物高降池、解水中有、机葫低质浓的芦度工的业,含废可水太生进
湖蓝藻)
行准确评估,而且开始有报道 用于特殊污染物检测和污染
• 4、重大工程决策
物分类等。
• 5、生物学传感器、环境标准的制定
生物监测
水环境污染 生物监测
空气污染 生物监测
生物污染 监测
生物群落 监测方法
水污染指示生物法 生物指数法 污水生物系统法 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法
生物测试法
植物监测(应用多) 动物监测 微生物监测
细菌学检验
二、主要应用领域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水
• 1、水环境评价
源中农药、杀虫剂的痕量级 检测的酶传感器;以活细胞
• 隋战鹰等用浮游藻类种群法评价珠江水域广州段水质; • 浩云涛等研究了椭圆小球藻对4 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富集。
3.其他
• 主要是底栖生物(如水生昆虫、大型水蚤等)
•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重金属、农药、有机物等主要 的污染物做了大量的毒性试验研究。
• 在线水体生物监测系统在德国、荷兰、英国、美国、 日本和韩国等已有投入实际应用。
探讨
1.监测方法的标准化,生物监测方法至今没有统一的地方性或国
家级环境标准,限制了生物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来应用,而
只能作为一种先导性的监测方法; 2.监测项目和频率的选择
2段生物.1代理题地3境并内、物的.如.表化还如域与将,同在耐何性条一何性水慢值类不受选、件直更、生性得生同性择以、存加生生毒进态的不受及 测 在真物物性一系地同试生试着实的之结步统域,这生物参争模生间果研中对些物测数议拟长的考究同污因及试等。水阶关虑。种染素其的问环系在?
2.我国生物监测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我国的生物监测工作始于上世纪60 年代,随着70 年代环境污染调查 的开展,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开始起步,生物监测也随之一同发展;
• 到20世纪80 年代,部分城市开展了生物监测工作,此后,生物监测 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 1984 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召开了第一次环境生物监测工作会议; 1986 年颁布了《生物监测技术规范( 水环境部分) 》;
在线生物正监在测发主展要研究是和测投量入生使物用的的行在为线或生物生监理测方系面统的变化,多 种不同营包养括级以的下生几物种都类型可:用细作菌在在线线生生物物监监测系的统指、示生物。
藻类在线生物监测系统、水蚤在线生物监测系 统、双壳软体动物生物监测系统和鱼类在线生 物监测系统。
四、水体污染生物监测若干问题的
• 1999 年,EPA 水环境部门推出了《溪流和浅河快速评估方案——着生 藻类、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 第二版) 》,优化了大型底栖生物的特定 方法,增加了着生藻类调查方案,以及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等质控措 施的内容。
• 2006 年,在上述针对溪流和浅河制定的评估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 EPA 又针对大型河流生物调查和评估发布了《大型溪流河流生物评估 的内容和方法》,其中生物调查包括藻类、大型底栖生物和鱼类调查 ,着重强调生境评估和物理参数的调查分析,同时对得到的调查数据 如何分析、整合和评估有更明确具体的介绍。
水污染生物监测进展
一、概述
• 生物监测技术诞生于20世纪初,其机理及应用研究, 经历了一个从生物整体水平到细胞水平、基因和分 子水平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 。
• 最早、应用最广泛的生物监测是水环境的生物监测 。
• 用水生生物来监测研究水体污染状况的方法主要有: 生物群落法、生产力测定法、残毒测定法、急性毒 性试验、细菌学检验等。
• 1989 年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其中包括 水生生物检测分析方法) ;
• 1993 年编写并出版了《水生生物监测手册》和《大气污染生物监测 方法》,初次建立了国家水生生物监测网,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例 行生物监测工作。
• 21 世纪初,江苏省、常州市、苏州市、上海市、青岛市、辽宁省、 浙江省的环境监测站开始加强生物监测能力建设,持续开展了一些基 于生物调查、细菌学和毒性测试等方面的生物监测项目,并将每年的 监测结果体现在水质量报告中。总体而言,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生物 监测能力整体较弱,发展较不平衡,仍需大力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