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借鉴_宋华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经验启示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经验启示【摘要】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在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由多方机构参与、多元化产品服务和有效监管构建的特点值得借鉴。
运作模式灵活高效,创新模式注重技术应用与服务升级。
监管机制健全有力,确保金融风险可控。
结合美国经验,我国应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实现更加全面的农村现代化。
通过对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经验借鉴,我国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经验启示、发展历程、组成、机构特点、运作模式、创新模式、监管机制、借鉴、经验、推动、经济繁荣、服务水平、现代化。
1. 引言1.1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经验启示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经验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在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通过学习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加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借鉴美国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监管,提升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实现更加全面的农村现代化。
通过不断吸取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经验,我国可以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村全面现代化的目标。
2. 正文2.1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美国的早期历史中,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主要由私人银行和小额信贷机构提供。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政府开始介入农村金融领域,通过设立农业信贷机构和合作社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经验启示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经验启示作者:肖添来源:《时代金融》2018年第09期【摘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
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制度以及法律体系在内的美国农村金融体系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
通过研究美国的成功经验,建议从提高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完善信用体系、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等方面,促进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建设。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改革以及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
美国作为全球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高度发达和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及时、有效、全面的金融支持,可为我国建设农村普惠金融提供借鉴。
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制度以及完备的法律体系。
第一,商业银行是美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主要力量。
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25%以上,即可享受税收优惠;为防止商业银行出于盈利目的把给与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转移到其他经济领域,联邦法律规定由美国农业信贷管理局对部分商业银行农业贷款提供利差补贴。
第二,合作性金融体系主要提供农场信贷服务。
由生产信贷协会在12个农业信贷区(各自有特定的贷款范围和营业地区)分别设立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和合作社银行,由农业信贷管理局独立监管。
其中,联邦土地银行主要提供中长期贷款,80%注册资本来自政府拨款。
农场信贷体系的政府初始投资偿还完毕后,农场主成为合作性金融机构的控制人,逐渐将贷款服务范围扩大至渔民和农村房屋所有人、小规模创业农民等。
第三,政策性金融机构,除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补贴外,设立了隶属于农业部的管理机构,由政府预算拨款出资大部分资本金对农业发展进行调控。
农民家计局(农业重振管理局),主要配合农业、农村政策的实施,将政府提供的资本金、预算拨款和贷款周转基金通过贷款方式投入到农业、农村建设。
美国农业支持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
美 国农产 品贸易支持政 策 的 目标是 维持并提 高美 国农产 品在 国际农产 品市场 上的竞争能力和 市场 占有份额 , 国际市 使 场成为 美国农产 品余缺平 衡的调节器 , 最终 目的是使国 内农产 品价格 维持在较 高水平 上 ,维持 并促进 其整体农 业生 产能 力 ( 李国祥 ,0 2 。其实质仍然 是保护农民 的利益 , 20) 保证农民收入 不受 国际市场 的影响。具体 有 : 第一 , 出口加 强计划 , 这主要体 现在五个方面 : 扩大出 口需求政策 、 农产 品出 口价 格补贴 、 提供 出 口信 贷保证 , 保证 资金来源 、 扶植 建立 不同农产 品的行 业 团 体、 会, 协 开发 国际市场和凭借 农业 的比较 优势 , 用贸易谈判 利 向其他 国家施加 压力 ,促使 贸易伙 伴 国降 低关税 和非关 税壁 垒 , 通扩 大农产品出 口的渠道 。第二 , 易控制计划 , 疏 贸 为了使
【 摘要 】 美 国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 于制 度、 市场和科技三
者 来 实现 的 。文 章 讨 论 了 美 国现 代 农 业 支持 模 式 , 合 对 我 国 结 资 源 禀 赋 、 技 条 件 和 经 济 发 展 状 况 等 方 面 的 分 析 , 出我 国 科 提 农 业 发 展 应 该 从 对农 民 收 入 的 直 接 补 贴 、 一 步 完 善 农 业 对 外 进 贸 易政 策 和 完善 现 代 农 业 科 学技 术 的 研 究 和 推 广 体 系 等 方 面
,
产者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 润率 , 而保护农业 生产 者的生产积 从 极性 。其支持政 策包括 : 优惠 的农业 信贷政策 、 农业保险体 系 、 目标价格和差价 补贴 、 农业税收政 策 、 生产控制性补贴。
美国农业信贷发展历程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启示——兼论建立“二元信贷体系”的必要性
o t h e r h a n d ,t h e p r o b l e m s o n t h e C h i n a S c u r r e n t r u r a l i f n a n c e i s c o n s i d e r e d,w h i c h a i m s t o i d e n t i  ̄ t h e c n l x .
关 键词 : 农 村金 融 ; 美 国农 业信 贷 改革 ; 二元信贷体 系; 实施 方略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3 2 . 4 3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2 0 9 5—0 9 2 6( 2 0 1 3 ) 0 3—0 0 6 4—0 5
En l i g h t e n me nt o n Chi na S r u r a l ina f nc e r e f o r m f r o m t h e d e v e l o pm e n t
b a s e d o n wh i c h t h e p a p e r i s wr i t t e n .On t h e o n e h a n d, b y r e v i e wi n g a s e ie r s o f r e f o r m me a s u r e s o f t h e Un i t e d
L I N G D e — x i , Z H U We i - j u a n , S U N K e - n a
( 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i c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 T i a n j i n 3 0 0 2 2 2 , C h i n a )
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概况与经验借鉴
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概况与经验借鉴作者:黄晓英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0期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农业生产关系国计民生,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政府对农业生产进行调控的有力手段。
本文通过对美国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成立背景、主要职能、金融产品和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了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概况;经验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美国自19世纪末至今,共历过四次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农业危机,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造成严重危害。
美国政府为摆脱农业危机,维护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缓和社会矛盾,于20世纪初开始通过金融手段对农业进行调控扶持,逐步形成了今天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一、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概况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政府农业信贷机构和互助合作性质的农业信贷机构。
(一)美国政府农业信贷机构主要包括农民家计局、商品信贷公司和农村电气化管理局,这三家机构隶属美国农业部,资本金部分或全部直接来源于政府拨款,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金融特征。
农民家计局(Farmer Home Administration,FMHA)前身为农业重振管理局,是1935年美国政府为应对当时的农业危机而组建,其宗旨为创立自耕农户、改进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是美国最主要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1937年,农业重振管理局更名为农业安全管理局,1946年改组为农民家计局。
目前,农民家计局在全美多州设有办事处,主要任务是配合政府农业农村政策的贯彻实施,主要方式是将政府提供资本金、预算拨款和贷款周转基金通过贷款和担保方式投入到农业农村建设中。
其中,贷款分为直接贷款和紧急贷款,前者包括农场所有权贷款、经营支出贷款、水利开发贷款、农村工商业开发贷款、自然灾害损失贷款等,后者主要是应对严重自然灾害、严重经济事件和商业性农业信贷出现意外短缺等造成的损失和困难。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经验启示论文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经验启示论文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经验启示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建设普惠金融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经验,并探讨了其对我国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启示。
一、引言农村金融是指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
普惠金融是指为农民、农村企业和农村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建设普惠金融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任务,而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经验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经验1. 多元化金融机构的建设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注重金融机构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美国还设立了联邦农村信贷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以满足不同农村层面和需求的金融服务。
2. 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注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美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包括农林业保险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农村资本市场等,为农村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帮助农民规避金融风险并提高收入。
3.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注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美国通过推出农村贷款、农业保险、农村信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满足了农民的特殊金融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三、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农村建设普惠金融的经验启示1. 加强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建设我国要建设普惠金融,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建设,推动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以满足不同层面和需求的农民金融服务。
2. 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我国要建设普惠金融,需要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
3.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我国要建设普惠金融,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特色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的特殊金融需求,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国外农村金融体制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
国外农村金融体制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摘要]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和孟加拉等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
其带来的启示是: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制定专门的农村金融方面的法律、健全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等措施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制;借鉴;完善一、国外的农村金融体制(一)美国的农村金融体制美国的农村金融体制以农村商业性金融为基础,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导,以农村政策性金融为辅,三者共同发展。
1.政府色彩浓厚。
美国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商品信贷公司、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农民家计局、小企业管理局)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联邦中期信用银行、合作银行、联邦土地银行及土地银行合作社)都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出资组建。
而且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规定合作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免交存款准备金、不交税,对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进行利差补贴。
2.金融机构分工合理明确,形成优势互补。
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生产性的短期贷款和一些期限不长的中期贷款,在中短期农贷方面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则在长期贷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专门向农场主提供长期不动产贷款的联邦土地银行;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办理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农业项目的投资。
3.农村金融市场化融资程度高。
美国金融市场非常发达,农村金融机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金融市场,比如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等来筹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
4.农业保险体系层次分明。
美国现行的农业保险体系主要包括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私营保险公司、农作物保险的代理人三个层次。
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主要负责制定全国性险种条款、控制风险以及向私营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支持;私营保险公司则按承诺遵循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规定具体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费补贴;农作物保险的代理人主要负责销售保险单及具体业务的实施。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启示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对我国胡农睿村金融改革地启示一、外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特色(一)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地特点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较为成熟,各金融机构间有着严格地职能分工, 既有较好地商业性农村金融, 也比较重视政策性金融机构地支农服务, 在监管和政府参与地程度上都有值得借鉴地地方.. 美国: 多元化体系职能分层明确,独立监管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美国地农村金融体系架构层次分明,商业性、政策性和合作型金融并存, 被称作“复合信用模型”, 是真正地职能协调地有效地多元化农村金融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私营机构及个人地信贷等农村商业金融为基础, 以农村合作金融地农业信贷系统为主导, 以政府农贷机构等政策性金融为辅助.私营产权地农村信贷机构产权明晰, 商业化地操作手段并没有使其完全舍弃农村市场, 而是利用商业性金融地管理优势, 向具有相应资金能力地农村金融需求主体, 如大型农场主等提供资金支持, 充分满足了美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地资本需要.美国地政策性金融机构除了专门负责为农村基础设施地建设提供信贷以外, 还向一般农户或其它相对弱势地金融需求主体提供资金.按照服务对象地不同, 政策性金融机构又进一步细化服务, 如有专门针对农户生活性信贷地农户家庭署( ), 主要向无法从商业金融借贷地农户提供数额相对较小地信贷, 也为有意给农户贷款地商业金融机构提供担保;小企业管理局( ) 则针对信贷数额较小地涉农小型企业.美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独到地设计是建立了独立地、比较健全地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系,包括监管机构、行业自律协会、资金融通清算中心和互助保险集团.这种机构及其附属机构各自独立、职能各异、但目标一致,形成共同地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地管理服务体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农村市场地金融需求具有信贷金额小、风险大等特点, 将农村金融机构地监管与其他商业银行地监管分离, 能保证针对农村金融市场地特殊性和实际制定出合理地监管措施, 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地健康发展.. 日本、德国和法国: 政府适度指导,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明晰日本、法国和德国农村金融体系地共同之处是三国政府都主导或参与了其农村金融机构地初期建设, 但在这些机构日益发展成熟后, 政府都逐步退出或减少干预,使得其产权归属明晰.例如,日本地农村金融机构分为中央到地方三层,在创办初期,政府输入了大量政策性资金, 但政府与各级金融机构之间并无隶属关系, 中央农村金融机构只是对基层金融机构给予窗口指导, 其内部仍然是独立运行地资金系统.和日本一样, 德国地农村金融体系也分为从中央到地方地三层, 但政府对各金融机构地干预更少, 除了审计监督和风险防范体系由中央合作银行掌管, 其他均由各省级和地方金融机构独立执行, 各农村金融机构性质上是合作金融组织, 但在管理上借鉴地是现代企业法人制度.法国地农村金融机构以合作性质地信贷互助银行为主, 其产权清晰地原因是政府少有干预, 政府将合作金融地经营与信贷政策地参与分离, 一方面确保农村金融机构地独立性, 另一方面成立全国农业信贷联合会作为省级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地国家级代表, 该联合会不从事任何银行和金融活动, 只参与农业信贷政策地决策, 这样就平衡了农村金融机构地政策性要求和自主发展地要求. 除此之外, 法国地农村金融机构都是在民间信用合作组织基础上由下而上逐步建立起来地, 内生性地制度变迁也是其产权明晰地重要原因.(二) 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服务地特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发展中国家地农村金融市场也普遍不成熟, 年第期改革与开放开放世界因此,不具有完善地农村金融体系,但各国均针对本国农村金融地特点开展了一些切实可行地农村金融服务, 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较为典型地有孟加拉和赞比亚.. 孟加拉:小额信贷孟加拉地格莱珉银行是小额信贷地成功典型, 该银行深刻了解孟加拉农村社会地特性, 抓住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经济地特点, 从而创造了独特地经营方式,满足了孟加拉地农村金融需求.其主要特点包括) 相同收入水平地农户组成信贷小组,每人存入少量资金(每周大约美分), 以此为基础贷给需要地农户, 并根据其还款情况决定今后地信贷额度, 这样既解决了农户小额信贷地需求,也确保了信贷小组地正常运作)为农户提供培训服务和保险, 从而提高农户地还款能力,且利率较低,需要政府补贴.小额信贷这种农村金融地形式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其适应传统小农经济环境, 早在正规金融机构引入之前民间地小额资金融通就已存在, 其掌握地信息优于正规金融机构, 具有先天地适应性( ).而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又极力抑制甚至打压民间金融机构, 则是出于期待挤出非正规金融组织, 以便更好地使正规金融满足农村金融需求,而(),()等学者在上世纪年代初就对此发表了不同地看法,他们对亚洲、非洲和拉美地案例研究证明这种政策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他们认为小额信贷是适应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农村地区地金融市场地,非正规金融地介入是必要地, 而且其利率定价机制也不会影响正规金融机构.. 赞比亚:业务创新赞比亚以金融自由化来改善金融服务不到位地问题, 最主要地改革措施就是实行利率市场化和解除外汇管制.更为突出地是, 考虑到本国收入差距较大地现实, 赞比亚在农村地区针对农村金融需求地特点, 广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业务, 扩大商业金融在农村地区地覆盖面, 例如, 推出“ 账户”, 这是一种缩小功能地存款账户,只提供较少地(最基本地也是最适合农村金融需求地)金融服务, 所以办理地手续费等交易成本低,符合农户地实际支付能力,吸引了大量农户.据统计,在开办“ 账户”服务地第一周, 就增加了新用户,预期到年,这一服务可以使赞比亚地银行账户中贫困人群地账户比例由增加到.其他业务创新还包括:商业银行利用邮政储蓄作代理, 减少了其在农村设立分支地成本; 改变原有繁琐地存款账户认证方法, 成立第三方信贷担保,扩大了农户信贷地可获性,(éí).,孟加拉地小额信贷适应于小农经济社会, 赞比亚地商业化业务创新可以用于较为发达地农区, 两国地经验恰好说明, 发展中国家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地农村金融模式, 不论是民间金融还是商业金融,都有其用武之地,这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我国来说尤为有意义.二、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地启示:借鉴外国经验必须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地实际,从我国三次农村金融改革中,我们会发现我国地农村金融体系是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地变化而逐渐成形地, 只有充分考虑我国地特殊国情才能更好地借鉴国外地经验.、第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年———年)改革与开放年第期开放世界这一时期是形成农村金融体系雏形理不完善等问题.例如,政府放宽了农村方案: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银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地阶段,从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开信用社地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运用财政可以选择一名农村社员作为代理(村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始,直到国家农业投资公司、国家林业投资金解决其长期积累地不良资产问题.理) 为其筛选潜在地借款者并负责收回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等对于农村信用社产权问题, 学术界贷款, 通过村代理收集借款者地信息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农业金融企业相继成立, 基本构成了我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三种及进入村级合同执行机制(如社会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国农村金融体系地总体构架, 即以农业产权模式:纯粹地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罚), 有助于正规金融机构解决信息和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社为基层金融机完全地股份制.政府根据这些研究提供款收回问题. 构.这一体系改变了原有计划经济条件地政策方案, 在不同地区开展了实质性因此,积极引导非正规金融地发展,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下对农村生产地压抑, 适合了当时农村地改革年, 在江苏等地组建农村给予其合法地位, 是解决现有农村金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金融地需求.商业银行试点, 在县市联社入股地基础体系中信用社等正规金融难以覆盖地地、第二轮农村金融改革( 上, 组建省联社年, 《深化农村信区和人群地最佳解决方案, 其具体地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年) 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进一步扩大了改革营之道, 则可以借鉴赞比亚地特色业务这一时期农村金融地改革目标是试点地范围年初, 吉林省成立了地经验, 针对特殊地农村人群设计存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全国首家全部由农民自愿入股组建地农款业务, 这也有利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地农村金融村合作金融机构.体系地整体构架.体系”.按照这一宗旨,农业银行完全撤至此, 农村信用社地改革进入了合、减少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地干出农村市场, 农村金融体系地分层更加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多元化产权预清晰,进一步明确了商业性、政策性和合模式地新阶段, 农村信用社地产权治理从美国、日本等国农村金融机构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性农村金融机构地分工职能, 解决了问题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但从上述改革经验看, 政府在农村金融机构地创立初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农业银行以往商业性和政策性业务交叉历程回顾来看, 目前地改革仍然是针对期起到了十分重要地作用, 特别在农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地问题, 也使得农村信用社有了自主发某个单一地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针对金融尚不完善地情况下, 国家应该加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展地空间.但是,信用社在商业银行撤出具有一定垄断地位地信用社)进行地,至对农村金融地资金扶持力度, 解决农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农村后也逐步商业化,虽有合作之名,却今,民间金融组织仍然受到压制,虽然有金融发展地资金瓶颈, 但随着农村金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长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在农村些地区政府对民间信贷持有默许地态机构地发展, 国家应该在适当地时候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金融市场上, 形成了与农业银行竞争地度, 但依旧没有给予法律上地认可.因出在各农村金融机构中地所有权, 减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局面, 特别是在年以后, 大量建立此, 以上几轮改革仅仅解决了农村信用对其业务地干预.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农村合作银行, 更加快了信用社商业化社地生存发展问题, 但单靠农村信用社地政策性指导应控制在保证其日常经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地发展倾向.同时政府对民间信贷组织一种金融机构可能难以满足现今农村金不受到过多干预地前提下, 若企图让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进行了整顿,限制了他们地经营活动,另融需求主体不同层次地融资需求.尤其村信用社等非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起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方面, 政策性地农发行职能由综合性是考虑到我国不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府地相关政策指令, 必然会使其陷入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向单一性转变, 只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平地巨大差异,这一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营定位地困境中.资金,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地拨付,不再此外, 几轮改革地主导权都不在农村金因此在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中也应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与农户直接发生关系, 使得农村地区正融机构地手中, 改革自始至终都是自上量避免政府主导地外生性.我国自上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规金融机构远离农村金融需求主体, 这而下地, 如何避免由此带来地“外生性” 下地“外生式”改革归纳为“中央与地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使得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成为了唯一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思考地.政府之间围绕着农信社改革所进行地注地正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地垄断效应, 对此, 我们可以从国外农村金融体资博弈”,其后果是双方纠缠于如何完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农村金融体系地整体功能一定程度上被系中得到以下两点启示: 农村信用社制度,如何分摊改革成本,而削弱,难以满足农村实际地金融需求.、承认并允许民间非正规金融地由于农村信用社管理者和农户、农村企、第三轮农村金融改革( 年以发展业等农村金融供求主体不在这种博弈后至今) 我国农村金融二元结构现象明显, 中, 所以农村金融制度地供求均衡这个年后地改革是完善现有农村这是与我国整体经济地二元性吻合地, 最重要地问题常常被忽视, 改革后地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金融体系地功能, 在商业性和政策性银因此在传统贫困农区, 非正规金融机构权结构不适用.这也是“外生式”改革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行逐步退出或远离农村金融市场地背景有着天然地适应性, 不应用正规金融来是不尽人意地原因之一.因此应给信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下,农村信用社身兼商业性金融、政策性取代非正规金融, 而应促成正规农村金社充分地自主选择权,减少行政干预,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金融和合作金融三种支农任务, 故国家融市场与非正规农村金融市场之间地互则难免使得改革地预期效果打折扣, 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大了对农村信用社地改革力度, 主要动,孟加拉地案例也证明了其可行性.提以实现产权明晰地改革目标.针对其资本金不足、产权不明晰、法人治出了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间地“互动”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年第期改革与开放。
发达国家农地抵押融资制度的比较与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农地抵押融资制度的比较与经验借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日益增加,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农地抵押融资是一种常见的资金筹措方式,已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几个发达国家农地抵押融资制度进行比较,并总结其经验,为我国的农地抵押融资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一、美国的农地抵押融资制度美国农地抵押融资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并在美国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美国,农民可以将农地抵押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获取贷款资金用于农业经营。
农地抵押融资在美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农民提供了融资渠道,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美国农地抵押融资制度的特点是:农地抵押融资市场非常活跃,各类金融机构都可以提供农业抵押贷款服务,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美国政府对农业信贷担保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农业抵押贷款。
美国政府还设立了农业金融援助计划,为低收入农户提供低息贷款和抵押担保服务,进一步完善了农地抵押融资体系。
德国的农地抵押融资制度的特点是:德国政府通过引入农业信贷担保基金,增加了金融机构对农业抵押贷款的信心,提高了农业抵押贷款的发放比例。
德国政府还鼓励金融机构向农业领域提供贷款,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和降低担保要求等方式,增加了金融机构对农业抵押贷款的发放意愿。
发达国家农地抵押融资制度的比较与经验借鉴,为我国的农地抵押融资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多元化的农地抵押融资市场,引入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或基金,加大对农业抵押贷款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保障,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美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趋势对我国的借鉴
美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趋势对我国的借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境金融业务的发展正在不断加剧,拖累着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金融安全问题。
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其金融监管模式在国际上具有可借鉴的价值。
美国一直对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进行着追踪和探索,并实施了多项政策干预以维护其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本文将论述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趋势,从而探讨我国如何借鉴美国的做法。
首先,美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趋势首先表现为实施多项监管措施。
比如,2001年美国通过了《银行现代化法案》(Gramm-Leach-Bliley Act),改变了一个世纪以来不可破坏的拆分模式,消除了大型金融机构的不顺利交易限制,使投资者和利益攸关者的利益受到保护。
此外,2010年美国政府推出了《金融改革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该法案强调了资本实力对抵押贷款和其他银行业务负有重要责任,将大型银行分为三类,要求其建立稳定的风险管理机制。
其次,美国致力于加强洗钱防范,实施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
2001年,美国通过了《反洗钱法案》(The Bank Secrecy Act of 2001),而其中的“联邦安全核查”(Federal Security Checks)则规定,所有金融机构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对客户开展安全核查,以确保金融业务的安全性。
此外,美国实施了其他类似的反洗钱法律和制度,以及加强了犯罪追究的联邦要求,深入开展了反洗钱工作,加强了金融安全措施。
最后,美国金融监管也借鉴了国际上不同国家监管经验,运用跨境平台开展大规模协作,以更严格的方式实施监管。
比如,在美国推行的《金融市场合规性元年法案》(The Financial Market Compliance Century Act)中,他们引入了国际金融监管的观点,根据美国联邦法一致化了国际金融监管规定,以更统一的标准管理国际金融市场。
论美国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论美国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一、引言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行业在我国城市地区发展迅速,但在广大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出的提高。
中央政府在20XX 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中重申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加强对农村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阶段金融机构对我国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据银监会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XX 年底,我国城乡居民银行存款总额突破100 万亿元,其中城市居民存款比例约为80%,农村居民存款比例约为20%;20XX 年全年银行贷款总额突破90 万亿元,其中城市贷款所占比重超过95%。
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现象严重,具体分析如下:1、地理排斥。
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由于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人口集中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点不足。
据银监会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XX年底,我国乡镇银行金融机构点的平均数量为个,全国超过3000 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点。
金融机构覆盖不足、涉入不深、服务不全是导致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排斥的重要原因,农村金融需求由于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给我国农业产出的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2、条件排斥。
出于贷款风险和收益的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外放贷时需要对借款者信用记录、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从而确定贷款对象和贷款规模,在抵押贷款的条件下还需要贷款者提供相应的抵押物,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防范由于贷款者经营不善导致银行贷款无法收回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但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缓慢,尚未形成健全的信用评价机制,银行无法对农户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过高,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国外农业支持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支持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美国为例一、国外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的目标体系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横向来看,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农业政策目标的优先次序也不尽相同。
各国的农业政策目标之所以有相同之处,是因为农业和农村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具有普遍性;各国的农业政策目标之所以有不同之处,是由于各国具体的国情具有很大的差异,尤其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结构特点方面。
如果按照“三农”的具体领域,国外农业政策关注的重点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农业问题的核心,不过各个国家的强调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发达程度越低的国家(如非洲、南亚等).对数量问题的关注程度越高,因为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通常较低,农产品供给数量仍然不足,在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中,粮食安全问题突出,饥饿与营养不良问题普遍,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生产数量是最为急迫与重要的农业政策目标。
与此相反,在一些发达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农业生产水平很高,生产的农产品数量足以满足本国的需求乃至有过剩问题(如欧洲国家、美国等)。
因此,对农产品数量的强调程度要低一些,而对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质量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2.农民收入农民收入问题是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普遍性问题。
这是所有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民问题的核心。
即便是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农业经营规模很大的国家中,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距。
原因主要在于:随着人们牛活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这时如果农业劳动力不能大量迅速转移出农业领域,就会出现农业就业比重高而其创造的财富比例较低,从而出现了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的收入差距。
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几乎在所有国家,农业就业在全社会就业中的比重都高于农业在CDP中的比重。
美国农业政策对发展中国农业经济的借鉴
]1 0 一
Hale Waihona Puke 2 O l 6 . 0 9 ( 总4 4 9 )
世絮 壤业 W o r l d A g r i c u h u r e
台 《 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 _ 】 ] ,政府侧重支持直接 补贴 ,同时鼓励农业合作社 的发展 ,支持绿 色农业
科 技发 展 。2 0 0 2 年 出台 《 农 场 安全 与 农 业 投 资法 》 , 提 出绿 色农 业 投 资 、生 态农 业 发展 等方 面 的 支持 政 策_ 1 ] 。2 0 0 8 年 出 台的 《 食 品 、环 境 保 护 和 能 源法 》 ,
农业 发展 , 自 1 9 3 3年 以来 ,美 国政府 积极 干 预农 业
合 中国 国情 的支持 政策 。
1 美 国农业政策 内容
1 . 1 农 业政策 相关 法案
产业 发 展 ,制 定 一 系 列 强 制 有 效 的 农 业 保 护 政 策 ,
颁布 了多 项 有 关农 业 保 护 的法 律 条 例口 ] ,以期 达 到
美 国通常 采 取 立法 的方 式 ,将 农 业 政 策 制定 成 法律 法规 条款 。美 国在 1 9 3 3年发 布第 一 部有 关农 业 的法 规 《 农 业调 整法 》 L 1 ] , 旨在 通过 农业 补贴 、信贷 支 持 、控 制农业 生 产 等 政 策来 解 决 农 产 品 过 剩 的 问 题 。1 9 8 5 -1 9 9 5年 ,随着 经 济全 球 化 的推 进 ,农 产 品市场竞 争逐 渐 加 剧 ,为 改 变农 业 过 度 依 赖 政 府 的 现状 ,美 国颁 布 《 食 品、农 业 、资 源 保 护 和 贸 易 法》 ,促 使农 业 发 展 走 向市 场 化 。 1 9 9 6年 ,美 国 出
借鉴美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借鉴美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宋军;张展薇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3(000)008
【摘要】@@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rn美国农村金融机构可归为三大类:商业金融(即包括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等私营金融机构)、属农场主合作的农业信贷系统(即农村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宋军;张展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海关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借鉴国际相关经验探索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路径 [J], 魏冬;袁雅莉
2.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国外经验及借鉴 [J], 周蕾
3.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国外经验及借鉴 [J], 周蕾
4.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J], 孙艳英
5.借鉴印度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经验完善我国支农金融体系 [J], 李汉才;孙胜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研究”(08AJY043)。
作者简介:宋华(1963—),女,安徽六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宋秋平(1990—),女,安徽安庆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
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支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深受政府重视。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探索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应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
中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政策性金融支持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业务发展过于狭窄,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支持力度不足,资金来源单一,法律规范不健全,风险防范与监管措施不完整等,鉴于此,农发行改革迫在眉睫。
19世纪末以来,美国先后爆发了多次农业危机,出现农产品过剩、农场收入锐减、中小农户纷纷破产等问题,给美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到20世纪初,为了摆脱农业危机,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政府开始通过金融手段对农业进行调节,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贯彻落实政府的农业政策,对农业及其相关活动提供资金帮助,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筹集资金,以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的各种资金需求,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资金保障。
因此,总结与借鉴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的成功经验,是推动中国农发行转型发展、加快“三农”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由联邦政府主导创建的,专门针对本国农业提供投融资活动,以贯彻和配合国家农业扶持和保护政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美国根据《农业信贷法》建立了一个分工合理、相互配合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这个体系由农民家计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商品信贷公司和小企业摘要:农业政策性金融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业务范围、资金运作和风险控制等进行研究,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DOI :10.13856/11-1097/s.2014.06.024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借鉴笮宋华宋秋平108--管理局组成[1]。
农民家计局(FarmerHomeAdministration,FMHA)是以创立自耕农户、改善农民生活、改进农业生产为宗旨的农业部直属单位。
成立初期是为了应付农业危机,通过融通资金帮助低收入农民及其家庭建立农场以维持生计等[2]。
1935年成立了农业重振管理局,1937年更名为农业安全管理局,1946年又更名为现在的农民家计局。
其不以赢利为目的,具有浓厚的政策性,旨在帮助广大贫困地区和低收入农民解决收入短缺问题。
随着美国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民家计局的主要职责一是提供贷款和担保,二是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3]。
商品信贷公司(CommodityCreditCorporation,CCC)是美国农业部下属的一个国有公司,也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融资机构,创建于1933年,主要致力于稳定、支持和保护农业收入和农产品价格。
起初,商品信贷公司通过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帮助处理市场中农产品过剩问题,来应对农业危机。
如今,商品信贷公司的职责范围逐步扩大:一方面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贷款、购买支付和收入补助,满足其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另一方面协助开发新的国内外市场,并向国内外捐赠商品,将直接信贷和担保商品销售业务扩展到世界上许多国家[4]。
在避免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给农场主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其还积极地对农场主进行生产与销售指导,以稳定农场主的收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农村电气化管理局(RuralElectrificationAdministration,REA)始建于1935年经济大萧条时期,是为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和电力供应不足而设立的,于1939年正式成为美国农业部下属机构。
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实质上是在建设农村地区电力供应基础设施时,专门为私营企业、合作社等提供贷款补贴和低成本融资的政府机构,解决了因农村网络建设成本高和利润微薄导致电力供应不足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农村电气化水平[5]。
到了20世纪下半期,几乎所有的美国农村地区都拥有电气服务,而98%的美国公民都享有电话服务,表明农村电气化管理局的成功运作为农村公共事业和农民生活带来有利的外部条件[6]。
小企业管理局(SmallBusinessAdministration,SBA)成立于1953年,是美国国会拨款建立的一个联邦政府贷款机构,为企业家和小企业提供支持与帮助,于1958年被美国国会确定为“永久性联邦机构”。
小企业管理局的使命是通过支持小企业的建立,并协助社区灾后的经济复苏,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7]。
其主要职责是专门为融资困难的小企业,包括与农业生产生活有关的涉农小企业,进行贷款扶持与融资帮助,通过对深加工行业或高新技术行业的农产品提供资金帮助,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与销售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由于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较多、体系比较庞大,其相关业务覆盖面较为广泛。
但每个政策性金融机构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不存在明显的业务交叉。
其中,农民家计局一方面为建筑农房、购买农场、水利改良和土壤开发等项目提供贷款,另一方面对因商业性农业信贷发生意外短缺、严重经济事件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供贷款。
商品信贷公司则向农户提供收入支持和灾难援助,为农民和农场主保护项目提供各种金融和经济激励,以保护国家私有农田的自然资源,此外还进行商品经营和食品援助,开发国外市场,进行出口信贷,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农村电气化管理局主要负责管理农村电气化和电话服务贷款计划,一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对农村非营利性的农村电业合作社和一些农场等借款人提供贷款。
小企业管理局在美国每个州至少有一个办事处,主要是为了维护小企业的利益,对那些不能或者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来源的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协助和推动小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8]。
三、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运作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主要有资本金、发行债券、借款和经营性收益等。
其以政府国库拨付或政府担保的债券为109--主,如农民家计局的部分费用由财政直接拨付、以无偿使用为主;商品信贷公司主要利用政府担保在授权额度内借款进行资金的周转使用;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基本依赖政府全额拨款。
同时,有的金融机构还可以得到来自国会的拨款,如农民家计局每年可从国会得到一定数目的专门款项,小企业管理局也可以得到国会拨款提供的周转基金等。
此外,它们还可以通过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进行融资。
相对于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渠道也是广泛的,主要有贷款、担保、票据贴息和融资租赁等(表1)。
政策性金融贷款和担保是其资金运用的最主要形式。
农民家计局提供的贷款分为直接贷款计划和紧急贷款计划2种,并通过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农民家计局贷款计划向农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提供担保,同时补贴由此而产生的利差[9]。
商品信贷公司的资金运用形式主要是提供贷款和支付补贴,主要包括农产品抵押贷款、灾害补贴和差价补贴、仓储干燥和其他处理设备贷款等。
而小企业管理局对小农场的贷款是与农民家计局分工协作的,如果小农场借款人经济状况不好且贷款额度小,则由农民家计局提供资金支持,当小农场借款人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后,其更多的贷款需求则由小企业管理局提供[10]。
四、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及风险控制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按照先立法,后依法成立机构,并按照依法经营管理的原则设立,从而保障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有法可依、规范运作和有效监管,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业务范围和运行机制提供规范性指导。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地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农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初开始,美国就陆续颁布了与农业政策性金融有关的多项法律法规。
1916年《联邦农业信贷法》,为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随后,1923年《中间信贷法》、1933年《农业信贷法》、1936年《农村电气化修正案》等的制定与颁布,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规范化运作和法律保障。
美国商品信贷公司正是依据1933年《农业调整法案》设立的,该法案指出商品信贷公司促进了农产品的充分供给和有序流通,稳定了农民收入和农产品价格。
此外,小企业管理局制定了《小企业法案》和《小企业就业法案》,主要为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
另外,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隶属农业部,信息披露及时,除了在农业信贷管理局的监督管理下实行独立经营外,在行政管理上又受到联邦储蓄系统的宏观调控,这不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带来的调控困难,还防范了业务交叉风险,有效地保障了农业信贷资金的规范运行。
综上所述,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美国政府开始对农业进行干预,而后逐渐建立起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截至目前,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已经发展壮大,各个机构政策性职能定位明确,业务覆盖“三农”各方面,且无明显交叉,资金来源及运用渠道广,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监督和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成为美国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美国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110 --五、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中国农业发展行改革的借鉴(一)继续坚持农发行“政策支农”的职能定位农发行是国务院领导的中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主要任务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承担国家规定的涉农金融业务,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如今按照现代金融机构机制运作,主要为“三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成为政府支农的强有力工具和农村金融的支柱。
在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发行逐步地从传统意义上的政策性银行向现代化政策性银行转型。
转型后的农发行获准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呈现出向商业银行看齐的苗头,从而淡化了其政策性。
同时,相较于美国庞大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中国农发行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中小企业和农业科技服务等领域支持力量薄弱,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政策支农”的独特优势。
因此,中国农发行在适应经济环境、迎接国内外挑战的同时,应继续坚持其“政策支农”的职能定位,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努力贯彻国家农业政策,为“三农”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