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的起源及发展作业
浅谈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
浅谈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企业管理和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商业智慧和管理能力的人材。
随着现代商业环境的不断演变和全球化的趋势,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1. 起源阶段(20世纪初-1940年代)工商管理专业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的商业环境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旨在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管理和运营。
2. 建立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在这一阶段,工商管理专业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发展。
许多大学开始设立工商管理学院,培养更多的商业管理人材。
此时,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包括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市场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3. 发展阶段(1980年代-至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工商管理专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涵盖了创新管理、国际商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知识。
同时,许多高校还开设了工商管理硕士(MBA)等专业学位课程,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1. 创新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快速变化,创新管理成为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创新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2. 国际化经营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
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国际业务管理的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规则和文化差异,同时掌握国际市场开辟和运营的策略。
3. 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议题。
生产与运作管理(运营管理)
网上学习
1、http/ 登陆中国工厂管理网,学习有关生产运作方面的最新知识 2、http/ 登陆企业资源管理中心网站,学习有关生产与运作管理方面的文章 3、http/ 登陆麦格劳-希尔公司网站,查有关运营能力方面的专题网站。 4、http/ 登陆海尔公司网站,查看海尔公司在全球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制造中心的网络化布局,重点讨论海尔公司当年在美国实施“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
*
3、生产与运作
● “operations”、“production”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狭义:前者指提供服务的过程;后者指物质产品制造过程。 ●广义: 一切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的过程。 ● “operations” 、“production”中文含义:运作、作业、运营、生产、经营等。 ●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制造业的生产和服务业的运作具有一定的差别,生产管理的历史久远,“生产”的概念深入人心,因此称生产与运作管理更为恰当。
情况、问题、咨询师等
咨询
建议、办法、方案
*
二 生产与运作管理
教材的内容体系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进行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
概念: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 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
生产运作系统的内容
计划职能—— 确定品种、数量、期限等 组织职能—— 合理组织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的选择 控制职能—— 保证目标的实现:数量、进度、成本、 交货期、库存、质量等控制.
生产与运作管理提供了诱人的事业发展机会。
前言 : 为什么要学习生产与运作管理
企业组织的三大基本职能
生产(运营)
理财
营销
企业组织三个主要职能的相互依赖性 一个组织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各个职能发挥及如何,而且还依赖于这些职能相互的协调程度。
运 营 管 理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它与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密切相关,是组织的基本职能之一。
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主要目标是实现质量、成本、时间和柔性的优化,即提高企业竞争力。
随着服务业的兴起和全球化的竞争压力,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有效的运营管理不仅关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还强调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产品创新和持续改进。
因此,运营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管理理论、工具和技术,包括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流程管理、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等,以实现企业整体运营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运营管理也需要关注人的因素,包括员工的培训、激励和发展,以及跨部门、跨职能的协作和沟通。
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氛围,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总之,运营管理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运营管理模式和方法,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物业管理的起源
物业管理的起源引言概述:物业管理是指对房地产物业进行综合管理的一种服务行业。
它涉及到房屋的维修、保养、安全、清洁、绿化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本文将从物业管理的起源、发展、重要性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物业管理的起源:1.1 早期的物业管理概念:物业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和寺庙。
宫廷和寺庙需要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和维护,确保物业的正常运营。
1.2 工业革命对物业管理的影响: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工厂和住宅建设涌现,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协调和管理这些物业。
1.3 物业管理的正式形成:20世纪初,物业管理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专门从事房地产物业的综合管理工作。
这一行业的兴起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物业管理的发展:2.1 行业规范的建立: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为物业管理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2.2 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物业管理逐渐引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化管理系统、物联网技术等,提高了物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3 专业化的人材培养:为了适应物业管理行业的需求,各大学和职业培训机构纷纷开设物业管理专业,并培养了大量专业化的人材。
三、物业管理的重要性:3.1 维护物业价值:物业管理的有效运作可以提高物业的价值,保护业主的权益,为业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3.2 提供便利服务:物业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便利服务,如安全保障、维修维护、绿化环境等,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3.3 促进社区和谐:物业管理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处理居民纠纷等方式,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四、物业管理的未来展望:4.1 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物业管理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造、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实施。
4.2 科技创新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业管理将进一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4.3 跨界合作的模式:物业管理将与其他行业进行更多的合作,如金融、保险、能源等,形成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为业主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南开24秋学期《生产运营管理》作业参考一
24秋学期《生产运营管理》作业参考
1.5S起源于()
选项A:美国
选项B:中国
选项C:日本
选项D:法国
参考答案:C
2.是谁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
选项A:泰勒
选项B:亚当·斯密
选项C:霍桑
选项D:甘特
参考答案:B
3.人-机工程研究的工作环境不包括()
选项A:气候环境
选项B:照明与色彩
选项C:噪音与振动
选项D: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D
4.质量管理实践的第二个阶段是()
选项A:质量是检验出来的
选项B: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选项C: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选项D:品质是消费者要求出来的
参考答案:C
5.下列哪项可算作是事业部战略()
选项A:相关多元化
选项B:垂直一体化
选项C:水平一体化
选项D:成本领先
参考答案:D
6.波士顿大学的5个运作竞争重点中,总是排在第一位的是()
选项A:交货可靠性
选项B:产品可靠性
选项C:一致性质量
选项D:低价格
参考答案:C
7.供应链的组成包括
选项A:供应商
选项B:顾客
选项C:内部供应链
选项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8.在服务能力生命周期的()时期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某一方面的(价格/质量)
竞争
选项A:创业期
选项B:合理化
选项C:成长
选项D:成熟
参考答案:D
9.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与传统采购不同在于()
选项A:为库存采购
选项B:与供应商一般是买卖关系
选项C:与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选项D:让供应商竞争以获利。
运营管理岗位历史背景分析
运营管理岗位历史背景分析1. 前言运营管理岗位是当前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职位,负责协调和管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确保企业高效运作。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运营管理岗位的背景进行分析。
2. 运营管理岗位的起源运营管理岗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美国。
在当时,随着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的发展,企业内部的组织和协调变得尤为重要。
运营管理岗位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
最早的运营管理者主要负责安排和协调生产流程,以及管理工人。
3. 运营管理岗位的演变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运营管理岗位也逐渐发生了演变。
在20世纪50年代,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新一波运营管理运动兴起。
企业开始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推动运营管理岗位从单纯的生产管理向全方位的运营管理转变。
4. 运营管理岗位的关键职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增加,运营管理岗位的职责也越发复杂多样。
以下是运营管理岗位常见的关键职责:4.1 生产计划和调度运营管理者需要与各个部门密切合作,制定生产计划并进行调度,确保生产进程的顺利进行。
4.2 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者需要合理安排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如人力、物料、设备等,以确保资源的最优利用。
4.3 质量控制运营管理者需要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
4.4 成本控制运营管理者需要通过对生产和运营过程的分析和优化,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4.5 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者需要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合作,协调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确保物流的畅通和供应的稳定。
5. 运营管理岗位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进一步深化,运营管理岗位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运营管理岗位的发展趋势:5.1 数据驱动的决策运营管理者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运营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决策。
5.2 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运营管理岗位将更加注重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以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
浅析现代银行营运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论文
浅析现代银行营运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论文一、银行营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现代银行营运管理理论从产生到发展有两个关键因素:营运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
从起源角度看,现代银行营运管理是营运管理理论的一个分支,也可视为营运管理理论在现代银行业的实践和应用。
从发展过程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银行营运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从营运管理到银行营运管理营运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OM)又称运营管理、运行管理或作业管理,截至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指对企业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企业三大主要职能(财务、营运、营销)之一。
营运管理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生产作业的产物。
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为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控制操作风险,企业管理者和管理科学家们开始关注研究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即制造业的营运管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重要的管理学科。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积累,其主要概念框架、典型理念、管理方法逐渐成型。
尤其进入20 世纪80 年代,相继出现一大批经典理论和理念,营运管理进入发展的成熟期。
从上世纪90 年代,营运管理逐渐发展到服务管理,开始在电信、电力、银行、保险等行业广泛应用,银行营运管理由此产生,并日益成为银行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二)银行营运管理的概念银行营运管理概念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国际上采用的广义概念是指为实现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对生产与管理的系统或流程进行规划设计、组织、运转与优化改进,即负责银行产品生产的全部业务运营与风险监控,以及风险管理、综合管理等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涵盖了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为自身稳健经营防范风险的全部过程。
现阶段国内银行业多采用的是其狭义概念,指以业务中后台运作为重点,对实现银行业务与产品的前中后台操作系统、制度和流程进行规划设计、组织、运作与优化改进,即负责银行产品实现的公共性业务操作与相关风险监控。
可见营运管理是现代银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承载着银行业务运行的核心职能,是经营的基础平台,管理的前沿阵地,为银行经营管理发挥着最为基础的支持保障和服务作用,决定着银行操作风险防控能力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
运营管理
①大规模定制是以顾客为导向,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生产模式;
②大规模定制的基础是产品的模块化设计、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
大规模定制的实现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快速反应;
④大规模定制是以竞合的供应链管理为手段;
第十四章:企业资源计划
1.物料需求计划MRP:MRP是对主生产计划的各个项目所需的全部制造件和全部采购件的网络支持计划和时间进度计划。
4.直方图:直方图是用于质量控制的一种质量数据分布图形。【P279】
5.控制图:控制图(control chart)又叫管理图。应用控制图可以对工序过程状态进行分析、预测、判断、监控和改进,实现预防为主的过程质量管理。【P281】
第十一章:运营现场管理
1.6S起源于日本。所谓6S是指对实验、实训、办公、生产现场各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提高素养及安全的活动。具体含义参见下表:
【P301】
第十三章:准时制生产与大规模定制
1.准时制生产基本思想: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首先按供应链最终端的要求“拉动”产品进入市场,然后由这些产品的需求决定零部件的需求和生产流程,从而形成一个“拉动”生产系统。
12.服务系统的分类:高接触服务系统、低接触服务系统、混合服务系统【P112】
13.服务设计方法:工业化方法、顾客化方法、技术核分离方法【P112】
第五章:流程设计与流程重组
1.运作流程的基本构成:作业(加工)、检验、搬运、停滞。【P119】
2.流程图常用的概念及符号:【P120】
3.影响生产流程选择的主要因素:
铁道运营管理历史背景简介
铁道运营管理历史背景简介1. 引言铁道运营管理是指对铁路运输系统中的运营和管理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工作。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铁道运输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铁道运营管理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对现代运输业的影响。
2. 铁道运输的起源与发展铁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
最早的铁路是用来运输煤炭和重型商品的矿山铁路,随着技术的发展,铁路开始被用于人员运输和远距离货运。
19世纪,铁路在英国迅速发展,随后扩散到欧洲和其他地区。
铁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3. 铁路公司的兴起随着铁路的发展,为了有效管理和运营铁路系统,许多铁路公司相继成立。
铁路公司负责建设、维护和运营铁路网络,并提供客运和货运服务。
这些公司开展的活动包括线路规划、车辆采购、时刻表编制、票务管理等。
铁路公司的出现标志着铁道运营管理正式进入组织化和专业化阶段。
4. 铁道经营管理的挑战随着铁道运输的发展,管理铁路运营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是运输效率的提高。
铁路公司需要通过优化运输线路、增加列车的运行速度和提高设备的效率来提升运输效率。
另一个挑战是人力资源的管理。
铁路公司需要招募、培训和管理大量的员工,以确保运营的安全和可靠。
此外,铁路公司还需要应对竞争、技术升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5. 铁道运营管理的技术创新为了应对挑战,铁路运营管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其中一项重要的创新是铁路信号系统的引入。
铁路信号系统通过安装信号设备和信号灯,使得列车之间可以进行安全的间隔运行。
这使得铁路运营更加安全和高效。
另一个创新是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
铁路公司采用先进的通信设备,可以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和指挥。
6. 铁道运营管理对现代运输业的影响铁道运营管理对现代运输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铁路运输成为了现代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快捷和可靠的运输方式。
生产与运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概论
这些关键 要素是由企 业运营管理 决定的
这些关键 流程的绩效 也是由企业 运营管理决 定的
课程介绍:
1.有效控制时间 2.巧妙安排工作(学习) 程序 3.节约成本
生产(运作)是将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 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或服务( 无形产品)的过程。生产运作管理是对制造业的生产活 动和非制造业的服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本课 程在介绍生产系统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系 统设计的基础上,强化生产与运作战略、现代生产运作 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的内容,并着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 分析和讨论各类典型生产(或服务)运作管理系统的计 划与最优控制问题,使学习者能为进一步研究新型生产 运作管理系统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分析工具。
9
发挥题1 总结个人得失的原因
课堂发言
10
总经理每周必做的18件事:
1. 召开一次中基干部例会 ; 2.与一个主要职能部门进行一次座谈 ; 3. 与一个认为现在或将来是公司业务骨干的人交流或沟通一次 ; 4. 向老板汇报一次工作 ; 5. 对各个片区的销售三进展总结一次 ; 6. 召开一次与质量有关的办公会议 ; 7. 纠正公司内部一个细节上的不正确做法 ; 8. 检查上周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 ; 9. 进行一次自我总结 ( 非正式 ); 10. 熟悉生产的一个环节 ; 11. 整理自己的文件或书柜 ; 12. 与一个非公司的朋友沟通 13. 了解相应财务指标的变化 ; 14. 与一个重要客户联络 ; 15. 每周必须看的报表 ; 16. 与一个经销商联系 ; 17. 看一本杂志 ; 18. 表扬一个业务骨干
生产“产品”
95 流程生产 5
生产“服务”
60 50
装配型生产 快餐业 30
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理论
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理论1. 前言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企业运营活动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运营管理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理论。
2. 运营管理的起源运营管理最早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由于工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运营管理的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早期的运营管理主要关注生产过程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3. 科学管理在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他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详细观察和测量,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
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改进工作流程,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泰勒的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后来的运营管理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4. 运营管理的综合理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逐渐意识到单纯依靠科学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
于是,运营管理理论开始向综合化发展。
这一阶段的运营管理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4.1 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理论强调设计和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流程,将企业的运营活动标准化,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这一理论的出现,使得运营管理不再依赖个别管理者的经验和能力,而是通过制度来保证运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4.2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理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产品质量的问题。
它强调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零缺陷”和“持续改进”。
这一理论的成功应用使得质量成为了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
4.3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理论关注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以实现供应链上的高效运作。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优化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协作,以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5. 当代运营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运营管理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代运营管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5.1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核心的运营管理理论。
运营管理课件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运营管理 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前景展望
企业需要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运营管理中,通过节能 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企业 社会责任感。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相关政策支持,推动绿 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服务行业运营管理
01
02
03
04
服务设计
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服务流程 、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
服务提供
确保服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 技能,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服务营销
制定营销策略,提高服务品牌 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服务改进
持续改进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公共部门运营管理
政府机构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企业竞争力
有效的运营管理有助于提 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增强市场响应速度,从而 提升企业竞争力。
促进企业发展
通过运营管理,企业可以 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 生产效率,为企业发展提 供持续动力。
满足客户需求
运营管理关注客户需求, 通过改进生产和服务流程 ,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 企业市场地位。
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员工关系管理
加强员工关系管理,建立良好的 企业文化和团队氛围,提高员工
满意度和忠诚度。
03
运营管理的核心技能
计划与决策制定
制定运营目标
根据企业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明确的运营目标 。
制定运营计划
根据运营目标,制定具体的运营计划,包括生产 、销售、采购等方面的计划。
决策分析
运营管理课件
管理学的起源
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组织行为、战略管理、领导力等。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谈起,探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以及管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管理学起源于古代管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各大帝国和文明都有一定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
例如,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等文明中的统治者需要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城市建设、决策经济活动等。
这些活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20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进入高峰时期,经济蓬勃发展,产业化进程加速。
在这一时期,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
他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
科学管理关注工作方法和效率,通过优化工作过程和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3.经验管理理论的崛起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满足感。
人际关系学派的代表埃尔顿·梅奥提出了“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工作表现不仅受到物质激励的影响,还受到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这一理论使管理学家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的动机和行为。
4.系统理论的提出科学管理和经验管理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世纪50年代,系统理论的兴起带来了一种更为综合的管理观念。
系统理论强调整个组织或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
这一理论不仅仅关注个体或部门,而是注重整体的协调和优化。
5.管理学的发展与应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管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管理学对于组织和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管理学可以帮助组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计划,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结语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科学管理、经验管理和系统理论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运营管理的起源及发展作业
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同行专家,对你自己从事的专业或所属学科的发展历史做出系统全面的介绍(包括专业学科的起源、发展阶段和历史线索主要分支、代表性人物以及当前现状和未来趋势等)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是对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或系统的管理。
起源及发展阶段运营管理生产系统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现代意义上的用于销售产品生产和现代工厂制度都是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有扩展到欧美等国家。
此前,产品是由手工艺人和他们的徒弟在作坊里生产出来,我们今天使用的机器当时还没发明出来。
接着,许多发明创造从此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机器代替了人力。
蒸汽机的发明为工厂里机器的运转提供了动力。
珍妮纺纱机和电动织布机使纺织业发生了革命,充足的煤和铁为发电和制造机器提供了原料。
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创建给工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效率工程师泰勒是其创始人,通常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依据对工作方法的观测、分析和改进以及经济激励,通过对工作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来确定每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制定计划,认真挑选和培训工人,找出完成每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实现管理部门与工人的合作,以及将管理活动从工作活动中分离出来。
佛兰克.吉尔布雷斯常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提出了动作经济原理,该原理可应用于很小的一项工作。
亨利.甘特认识到非货币报酬对激励工人的价值,推出了甘特图的进度安排法。
哈利顿. 埃莫森将泰勒的观点应用于组织结构,并鼓励聘用专家以提高效率。
亨利.福特在工厂采用了泰勒的科学管理,采用了移动装配线和零件的互换性,即是使零件标准化,从而使批量中的任意零件适合于装配线上的任意汽车。
标准化的零件可以替换使用。
福特使用的第二个概念是劳动分工,使得福特可以使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来极大地提高其工厂的生产率。
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科学管理十分强调工作设计的技术方面,而人际关系学说在工作设计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运营管理第6版课后答案
运营管理第6版课后答案第一章管理学与运营管理1.1 管理学的起源及其体系运营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
在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科学管理、人际关系学派、决策理论等多个阶段。
运营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生产、供应链以及服务等活动,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1.2 运营管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运营管理可以定义为管理组织生产、供应链和服务活动的过程。
它的特点包括系统性、全面性和战略性。
运营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等。
1.3 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运营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运营管理趋势包括数字化运营、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化运营等。
第二章运营战略与竞争优势2.1 运营战略的定义和内容运营战略可以定义为组织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的总和。
运营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定位、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服务管理等。
2.2 竞争优势的概念和来源竞争优势是指组织相对于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取得的优势地位。
竞争优势的来源包括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以及创新优势等。
2.3 运营战略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运营战略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一个有效的运营战略可以提供组织所需的关键资源、能力和要素,从而实现竞争优势。
第三章产品开发与设计3.1 产品开发的阶段和流程产品开发通常包括概念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和推广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活动,需要各个部门和专业人员的紧密合作。
3.2 产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产品设计的原则包括功能性、可制造性、可维护性、可回收性等。
产品设计的方法包括用户需求调研、概念设计、详细设计以及样品制作等。
3.3 产品开发与运营管理的关系产品开发与运营管理密切相关。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运营管理需要提供产品生产的资源和能力,并在销售推广阶段提供市场调研和销售支持。
论述运营管理发展阶段
论述运营管理发展阶段引言运营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组织资源以实现业务目标并提供价值的管理活动。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论述运营管理的发展阶段,并提出如何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所需的策略和措施。
第一阶段:传统生产导向阶段传统生产导向阶段是运营管理的起源,主要以生产为中心,追求成本效益和规模经济。
在这个阶段,企业主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生产线的布局、工艺流程的优化以及劳动力的合理安排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
在传统生产导向阶段,企业通常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如科学管理原理和生产控制方法。
此阶段的特点是重视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强调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这种生产导向的管理方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品同质化、市场反应慢等。
第二阶段:市场导向阶段市场导向阶段是运营管理的转折点,企业开始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
在这个阶段,企业将市场需求和顾客满意度放在首位,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
市场导向阶段要求企业具备灵活的生产能力,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需要与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掌握市场趋势和顾客需求,以便调整生产策略和产品组合。
在市场导向阶段,运营管理开始注重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的建设。
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营销策略分析,制定相应的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阶段:价值导向阶段价值导向阶段是运营管理的最高阶段,企业开始强调价值创造和持续改进。
在这个阶段,企业不仅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注重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价值导向阶段要求企业具备协同合作的能力,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顾客的合作,实现创新和价值共享。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交付能力。
在价值导向阶段,运营管理开始注重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建设。
企业需要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市场需求和产能波动。
运营管理的新特征与发展历史
运营管理的新特征与发展历史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是指组织如何高效地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管理过程。
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生产、供应链、物流、质量控制等方面,以及与外部顾客和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运营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特征和发展历史的变化,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新特征1. 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运营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应用,如物流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质量,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2.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是一种通过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的管理理念。
它强调团队合作、持续改进和精细的生产计划。
精益生产不仅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也被引入到服务业中,如餐饮、零售等行业。
3. 绿色运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增加,绿色运营(Green Operations)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运营管理特征。
绿色运营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等措施来保护环境,并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4. 网络化经营: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带来了运营管理领域的网络化经营(Network Operations)。
网络化经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供应链的整合、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发展历史1. 科学管理阶段(1890-1920年):科学管理是运营管理的起源,它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和亨利·福特(Henry Ford)是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
2. 量产阶段(1920-1960年):在量产阶段,企业开始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此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斯隆(Alfred P. Sloan),他提出了大规模生产与流水线生产的管理方法。
3. 质量控制阶段(1960-1980年):在质量控制阶段,企业开始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
运营管理文化起源于什么
运营管理文化起源于什么运营管理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包含了一系列组织价值观、管理方法和团队精神,旨在引导员工协同工作、追求卓越,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那么运营管理文化的起源是什么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运营管理文化的起源,并分析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 工业革命运营管理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城市化和工厂化的发展。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控制生产过程,工厂主人开始注重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形成了最早的运营管理文化。
2. 科学管理理论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管理的理论逐渐形成。
其中一项重要的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它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
它将运营管理从经验和直觉的层面提升到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层面,为运营管理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日本的精益生产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精益生产理念引发了全球管理界的关注。
精益生产强调通过消除浪费和提高价值流程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它强调团队合作、尊重员工、持续改进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促进了运营管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许多企业将精益生产原则应用到自己的运营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 现代组织文化理论随着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现代组织文化理论对于运营管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组织文化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观和信念对于组织的行为和绩效产生深远影响。
在运营管理文化中,价值观、信任、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组织文化理论为企业提供了思考和规划运营管理文化的框架和方法。
5. 老板们的经验和智慧在运营管理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老板们的经验和智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的运营管理文化,将其传递给员工,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同行专家,对你自己从事的专业或所属学科的发展历史做出系统全面的介绍(包括专业学科的起源、发展阶段和历史线索主要分支、代表性人物以及当前现状和未来趋势等)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是对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或系统的管理。
起源及发展阶段运营管理生产系统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现代意义上的用于销售产品生产和现代工厂制度都是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有扩展到欧美等国家。
此前,产品是由手工艺人和他们的徒弟在作坊里生产出来,我们今天使用的机器当时还没发明出来。
接着,许多发明创造从此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机器代替了人力。
蒸汽机的发明为工厂里机器的运转提供了动力。
珍妮纺纱机和电动织布机使纺织业发生了革命,充足的煤和铁为发电和制造机器提供了原料。
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创建给工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效率工程师泰勒是其创始人,通常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依据对工作方法的观测、分析和改进以及经济激励,通过对工作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来确定每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制定计划,认真挑选和培训工人,找出完成每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实现管理部门与工人的合作,以及将管理活动从工作活动中分离出来。
佛兰克.吉尔布雷斯常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提出了动作经济原理,该原理可应用于很小的一项工作。
亨利.甘特认识到非货币报酬对激励工人的价值,推出了甘特图的进度安排法。
哈利顿. 埃莫森将泰勒的观点应用于组织结构,并鼓励聘用专家以提高效率。
亨利.福特在工厂采用了泰勒的科学管理,采用了移动装配线和零件的互换性,即是使零件标准化,从而使批量中的任意零件适合于装配线上的任意汽车。
标准化的零件可以替换使用。
福特使用的第二个概念是劳动分工,使得福特可以使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来极大地提高其工厂的生产率。
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科学管理十分强调工作设计的技术方面,而人际关系学说在工作设计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莉莲.吉尔布雷斯和她的丈夫20世纪20年代一起着重研究了工作中人的因素,20世纪30年代埃尔顿.梅奥的研究表明,除了工作的实物和技术条件外,工人动机对提高生产率是至关重要的。
20世纪40年代,马斯洛提出了激励理论,50年代赫兹伯格又使激励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麦格雷戈于60年代提出X理论和Y理论,阐述了雇员如何看待工作的两个极端态度。
到了70年代威廉.务奇提出了Z理论,集中了日本的诸如终身雇佣、关心雇员及协同一致的观点和西方的诸如短期雇佣、专门人才以及个人决策与职责的传统观点。
决策模型与管理科学F.W.哈里斯于1915年提出了第一个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
20世纪30年代,贝尔电话实验工作室的三个同事道奇、罗米格和休哈特提出了抽样和质量控制的统计程序。
1935年,帝皮特进行的研究为统计抽样理论提供了基础工作。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管理科学方法受到高度重视,随着个人电脑和方便用户的软件在工作中广泛应用,管理科学方法不断发展。
精益生产、准时制和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80年代爆发了生产管理思想和技术的革命,由此推动了生产。
准时制生产是制造思想的重大突破,有日本人率先提出,他是一整套集成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保持及时按需送达的最少零部件存货实现大量生产。
这种思想与全面质量控制都积极的发现并消除生产的缺陷。
现在这种思想已经成为制造生产实践中的基础。
制造战略范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哈佛商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制造战略范式。
这项由威廉.阿伯纳斯,吉姆.克拉克,罗伯特.海斯和史蒂芬.惠尔莱特教授完成的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制造业的经理如何将他们工厂的生产能力变成战略竞争的武器。
该思想的核心是集中制造和制造权衡的观点。
他们认为,既然工厂不能在所有方面都达到最优,那么就可以实施集中战略,建立一个重点工厂,完成他能做的很好的有限的一些任务。
这要求在工厂设计和管理中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柔性的各项指标之间做出权衡。
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运营管理的另外一个重大飞跃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所有的运营经理都意识到了由质量大师爱德华.戴明,约瑟夫.朱兰和菲利普.克劳斯比推动的质量潮流。
国际化组织颁布的ISO9000认证体系在全球制造业的质量标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欧洲公司要求他的供应商达到这些标准,并将这一要求作为签订合同的一个条件。
企业流程再造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萧条时期开始要求企业以精益保持竞争力,这促使许多公司开始寻求对运营过程的革新。
迈克尔.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流程改造,不是自动化改造,而是推倒重来”(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 obliterate),从中可以体现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的思想。
与TQM普遍提倡的改进思想不同,BPR强调革命性的变革。
通过重新审视企业现行的所有业务流程,然后提出不能带来增值的步骤,并把剩余部分计算机化,最终获得期望的产出。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六西格玛管理本是质量管理中的一部分。
在九十年代,六西格玛被看作一系列质量诊断工具而得到空前发展。
摩托罗拉从1987年起全面推行六西格玛,点燃了六西格玛管理的火种。
1992年博西迪将六西格玛引入了联合信号公司,补充了大量的关于组织变革、领导力提升和变革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
1995年夏,杰克.韦尔奇将六西格玛引入了通用电气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集成系统方法原理从原材料供应商,经过加工工厂和存储仓库,直到最终用户所构成的供应链上的信息、物料和服务流。
最近出现的外包和大规模定制的趋势迫使企业找寻能满足顾客需求的柔性方法。
其关键在于优化调整核心活动,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响应顾客需求的变化。
电子商务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因特网和万维网的迅速普及令人瞩目。
电子商务指的是在业务活动中把因特网作为最基本的元素,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企业组织与其顾客及供应商相互交往的方式。
因特网由美国政府网络发展而来,于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建成。
网页表格以及交互搜索工具的使用,正在改变着人们收集信息、商务交易和流通的方式。
他也改变了运营经理协调执行生产和分销职能的方式。
运营管理的当前现状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很多企业在其战略中忽视了运营战略,其中一些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运营战略对其经营全面成功的重要性以及将运营战略与公司的整体经营联系起来的必要性。
运营管理主要关心三种技术:生产和服务技术、流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所有这些对生产率、成本和竞争力都有主要影响。
生产和服务技术就是新产品和服务的发现与发展。
这主要有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完成,他们使用科学方法来开发新的知识并将其翻译转化为企业含义;流程技术就是用来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方法、程序和设备,不仅包括组织内的过程,还包括供应链过程;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在存储、生产和发送信息时的应用。
竞争的压力和正在改变的经济条件导致企业组织越来越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运营战略●资源的节约●收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敏捷性●精益生产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告诉我们(p45),要了解重要的问题,我们的眼界必须高于只看个别的事件、个别的疏失或是个别的个性。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影响我们个别的行动,以及使得这些个别行动相类似背后的结构。
所以,聚焦于流程技术的六西格玛管理和精益生产就成为当前研究优化运营绩效的关键突破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六西格玛管理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质量改进理论的继承和新发展。
作为一种降低缺陷的方法,他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六西格玛不再仅是一种质量改进的方法,而是已经发展成为可以使企业保持持续改进、增强综合领导能力、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及经营绩效并带来巨大利润的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系统方法。
传统的六西格玛被广泛的运用于改善产品的质量,尤其适用于生产制造业,是以降低缺陷和减少变异为核心的,而新六西格玛是一个领导力管理程序,是关于总体业务改进的方法,他解决了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两难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快速的业务改进项目达到短期的财务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在关键人才和核心流程方面为未来的发展积蓄能力。
六西格玛管理的作用多种多样,包括减少成本、提高生产力、增加市场份额、留住顾客、减少运作周期时间、减少错误、改变公司文化、改进产品和服务等。
实施六西格玛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问题解决和成本降低,解决困扰公司的重要而复杂的难题,降低不良质量成本。
●文化变革,建立持续改进和创新的企业文化,消除沟通壁垒。
●战略实施,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成熟度。
●员工发展,培养下一代领导者,促进员工职业发展。
六西格玛价值观及六西格玛的理念哲学,是企业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
经过长期的时间和提炼,形成了一下六个方面的六西格玛价值观:●以顾客为中心。
不仅是六西格玛管理最基本的价值观,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原则。
●基于数据和实施的管理,是现代管理与传统经验管理的分水岭。
六西格玛管理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一切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一开始就界定和测量过程输出关键绩效指标及其基准线,然后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探测,确定显著影响关键绩效指标的过程因素,并通过改进获得优化的结果。
●聚焦于过程改进。
理解过程,精研过程,聚焦于过程改进,为顾客创造价值,是建立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六西格玛帮助我们有效减少过程的变异。
●有预见的积极管理,意味着我们应当关注那些常被忽略的业务运作,并养成习惯;确定远大的目标并且经常加以检视,确定清晰地工作优先次序;注重预防问题而不是疲于处理已发生的危机;经常质疑我们做事的目的而非不加分析的维持现状。
●无边界合作,是企业消除职能之间、层级之间乃至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壁垒,面向业务流程,提高过程运作效率和效果的关键。
●追求完美,容忍失败。
六西格玛管理是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的管理方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努力方向,不存在不执行新方法、贯彻新理念就能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而这样做总会带来风险。
在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企业应建立鼓励创新和变革、容忍失败的文化环境,应积极应对挑战的心态,敢于面对失败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成功奠定基础。
精益生产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所创造的丰田生产方式,是继单件小批量和福特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方式之后诞生的生产方式。
他的基本理念是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以及零部件库存等各个环节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
他提出的准时化生产和自动化等思想改变了日本企业的生产方式,极大地存进了日本制造业的飞速发展,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