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防洪 预案
信息 化 城市 渍水 监测 系统
主要 成绩
其他
防汛 问责 制度
堤防 加固 工程
城市防洪体 系的建设与 城市水环境 改造相结合 „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1)堤防加固工程
武汉全市堤防总长808公里,其中长江、汉江干堤 420公里,其他连江支堤388公里,堤防成为城市防 洪安全的生命线。 武汉市大力加强堤防建设:近几年,国家及地方共投入 43.1亿元,对全市397公里的长江、汉江干堤进行全面 整险加固,达到“长江流域规划”确定的超高1954年洪 水位(29.73米)1.5—2米的标准,达到中心城区31.73 米、远城区31.23米,等于“上了保险”。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6)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与城市水环境改造相结合
岸 滩
堤 防
江水
增强城市防洪能力,展现城市滨水特色, 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6)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与城市水环境改造相结合 结合整险加固,改造现有 防水墙,修建观景平台。
武汉江滩三级亲水平台 一级亲水平台:20米高程 ,宽10米 二级为观水平台:25米高 程,宽30米至50米, 三级高层观景台:28.8米 高程,宽10米 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 综合整治工程于1998年 正式动工,实施抛石固 脚护坡护岸,并修建驳 岸墙及驳岸平台。 龙王庙工程指挥部在南 北两岸分别建造了大型 观景平台。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2)驳岸、防水墙老化
武汉三镇老城区堤防多为驳岸、防水墙两级结构,总长达 24 km,下部驳岸修建年代久远,最早的建于五百多年以前, 至今都已严重老化。这些驳岸墙本来基础就不牢,随着时间 的推移,上部荷载有增无减,墙身风化、剥蚀、开裂,自身 稳定性逐年降低。这些老驳岸墙所处之地都是城区防洪的 关键地段,一旦遭遇特大洪水,面临高水位的长时期浸泡, 强风浪的猛烈冲击,很难保证其安全、稳定。
随着城市建设“大干快上”,大量绿地、湿地、水塘消失 了,城市“硬底化”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致一到下雨,雨 水难以自排, 90% 要靠排水管网才能排走。数据显示, 2010年武汉市城区面积 1615 .14平方公里,在市区核心 区684 平方公里内地面硬化率达 90 %以上 ( 山、水除外 ) , 核心区外930平方公里地面硬化率达70%。
主要 问题
泵站建设的缺位
湖泊面积减少, 蓄洪功能减弱
地面硬质化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1)堤防薄弱
堤身断面虽已达标,但大部分堤段迎水面的防浪台、 背水的压浸台都未达到标准,临堤脚的水塘比比皆是, 部分险段还不能做到晴雨通车。
武汉市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河道两岸均为冲积层, 堤防基础为粉细砂层,较坚实的原状土少,许多堤段历 史上是在原湖泊洼地沉积的淤泥、粉砂或回填的工业废 渣和建筑垃圾等基础上未作认真处理的情况下修建起来 的。因此,基础软弱,透水性大,加上历史隐患,都是 导致险情不断发生,削弱堤防抗洪能力的根源。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5)城市渍水监测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
2013年,武汉市开始建设城市渍水监测系统,投入约 300余万元,安装了10处在线监控仪。安装后,它将对 该渍水点实时在线监控,及时反馈积水深度。 2014年武汉市大力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新增37处 在线监控仪,包括全市易渍水的立交、港渠、涵洞、路 段等,基本实现对全市目前53处易渍水点的全覆盖。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2)完善预案有备无患
《武汉市城市防洪预案》 《武汉市防洪应急预案》 《城市排渍应急预案》 《分蓄洪区运用预案》 《大中型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3)防汛问责制度健全
武汉是全国最早实行防汛责任 制的城市,也是最早实行行政首 长防汛负责制的城市,在长期与 洪水“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 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防汛责任 制和工作制度,如汛前汛后检查 、防汛值班、水文通讯、物资备 料等均有严格的工作制度。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6)泵站建设的缺位
武汉市现有38座泵站,泵站的能力只有规划的56%。现 有排水规划设计标准是历史降雨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相协 调的结果,按照规划建设完成的地区,比如循礼门隧道、 中山路隧道等都未出现明显渍水。不过,如今的排水系统 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现有排水设施的总体排水能力尚低 于实际需要的60%。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3)管网设计标准低
部分城市排水现状
城市 武汉 一般地区排水标准 一年一遇 重要地区排水标准 一年一遇
上海
北京 纽约 东京 巴黎
一年一遇
一至三年一遇 十至十五年一遇 五至十年一遇 五年一遇
三至五年一遇
十年一遇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4)地面硬质化,90%的降水靠管网排走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
1998年大水淹了龙王庙
龙王庙综合整治工程北岸驳岸平台绿化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6)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与城市水环境改造相结合
整治江滩,为江城人民提供亲水性休憩空间
在防洪设施方面: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原有的10座闸 口,整治后封闭了5座,其余闸口高程也由28米左右抬升 到了29.2米。取消叠梁黄土的封闸方式,在汛期高水位时 采取临时封堵措施。在排水方面,雨水大部分采用地面径 流的方式直排入江。 在环境创新方面:武汉江滩不仅拥有大面积的立体绿化 带,还为市民提供了具有滨江特色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4)信息化提升防汛效率
全市防汛指挥会商系统,实现了综合、高速的信息处 理,连接市水务局数据中心,实现与各区局的远程会商, 同时可实现与长江防总、湖北防总的视频会议;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建设,满足了随机图像传输要求, 可通过现场采集,将图像实时转回指挥中心,实现远程 监视、远程指挥。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2.6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与城市水环境改造相结合
整治江滩,为江城人民提供亲水性休憩空间
滨江特色带 江滩总体格局 “三区三带” 观光游览区
游憩林阴带
中心广场区
堤防观景带
休闲活动区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地下管网设计标准低
堤防薄弱 驳岸、防水墙老化
施工影响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5)施工影响
武汉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尤以大型交通工程为主, 5000多个工地同时开工,施工方为赶进度,往往忽略 排水管网建设。不仅事前很少主动去了解,挖断后也不 通报告知,直到水务人员巡查时才能发现,更多时候是 下雨导致渍水,影响到居民生活时才能发现。 除了野蛮施工,还有泥沙、渣土不经两级沉淀就直接 排入下水道,临时排水管网口径小、雨水收集口不足, 这些都加大了下水道的压力,对排渍产生影响。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7)湖泊面积减少,蓄洪功能减弱
1950年,武汉市湖泊面积达1581平方公里,城中湖有127个,80年代缩 减为874平方公里。近30年来,又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城中湖也缩减 为38个。而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从220平方公里增加到475平方公里 。
主要成绩
防洪 预案
信息 化 城市 渍水 监测 系统
主要 成绩
其他
防汛 问责 制度
堤防 加固 工程
城市防洪体 系的建设与 城市水环境 改造相结合 „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1)堤防加固工程
武汉全市堤防总长808公里,其中长江、汉江干堤 420公里,其他连江支堤388公里,堤防成为城市防 洪安全的生命线。 武汉市大力加强堤防建设:近几年,国家及地方共投入 43.1亿元,对全市397公里的长江、汉江干堤进行全面 整险加固,达到“长江流域规划”确定的超高1954年洪 水位(29.73米)1.5—2米的标准,达到中心城区31.73 米、远城区31.23米,等于“上了保险”。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6)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与城市水环境改造相结合
岸 滩
堤 防
江水
增强城市防洪能力,展现城市滨水特色, 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6)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与城市水环境改造相结合 结合整险加固,改造现有 防水墙,修建观景平台。
武汉江滩三级亲水平台 一级亲水平台:20米高程 ,宽10米 二级为观水平台:25米高 程,宽30米至50米, 三级高层观景台:28.8米 高程,宽10米 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 综合整治工程于1998年 正式动工,实施抛石固 脚护坡护岸,并修建驳 岸墙及驳岸平台。 龙王庙工程指挥部在南 北两岸分别建造了大型 观景平台。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2)驳岸、防水墙老化
武汉三镇老城区堤防多为驳岸、防水墙两级结构,总长达 24 km,下部驳岸修建年代久远,最早的建于五百多年以前, 至今都已严重老化。这些驳岸墙本来基础就不牢,随着时间 的推移,上部荷载有增无减,墙身风化、剥蚀、开裂,自身 稳定性逐年降低。这些老驳岸墙所处之地都是城区防洪的 关键地段,一旦遭遇特大洪水,面临高水位的长时期浸泡, 强风浪的猛烈冲击,很难保证其安全、稳定。
随着城市建设“大干快上”,大量绿地、湿地、水塘消失 了,城市“硬底化”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致一到下雨,雨 水难以自排, 90% 要靠排水管网才能排走。数据显示, 2010年武汉市城区面积 1615 .14平方公里,在市区核心 区684 平方公里内地面硬化率达 90 %以上 ( 山、水除外 ) , 核心区外930平方公里地面硬化率达70%。
主要 问题
泵站建设的缺位
湖泊面积减少, 蓄洪功能减弱
地面硬质化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1)堤防薄弱
堤身断面虽已达标,但大部分堤段迎水面的防浪台、 背水的压浸台都未达到标准,临堤脚的水塘比比皆是, 部分险段还不能做到晴雨通车。
武汉市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河道两岸均为冲积层, 堤防基础为粉细砂层,较坚实的原状土少,许多堤段历 史上是在原湖泊洼地沉积的淤泥、粉砂或回填的工业废 渣和建筑垃圾等基础上未作认真处理的情况下修建起来 的。因此,基础软弱,透水性大,加上历史隐患,都是 导致险情不断发生,削弱堤防抗洪能力的根源。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5)城市渍水监测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
2013年,武汉市开始建设城市渍水监测系统,投入约 300余万元,安装了10处在线监控仪。安装后,它将对 该渍水点实时在线监控,及时反馈积水深度。 2014年武汉市大力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新增37处 在线监控仪,包括全市易渍水的立交、港渠、涵洞、路 段等,基本实现对全市目前53处易渍水点的全覆盖。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2)完善预案有备无患
《武汉市城市防洪预案》 《武汉市防洪应急预案》 《城市排渍应急预案》 《分蓄洪区运用预案》 《大中型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3)防汛问责制度健全
武汉是全国最早实行防汛责任 制的城市,也是最早实行行政首 长防汛负责制的城市,在长期与 洪水“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 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防汛责任 制和工作制度,如汛前汛后检查 、防汛值班、水文通讯、物资备 料等均有严格的工作制度。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6)泵站建设的缺位
武汉市现有38座泵站,泵站的能力只有规划的56%。现 有排水规划设计标准是历史降雨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相协 调的结果,按照规划建设完成的地区,比如循礼门隧道、 中山路隧道等都未出现明显渍水。不过,如今的排水系统 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现有排水设施的总体排水能力尚低 于实际需要的60%。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3)管网设计标准低
部分城市排水现状
城市 武汉 一般地区排水标准 一年一遇 重要地区排水标准 一年一遇
上海
北京 纽约 东京 巴黎
一年一遇
一至三年一遇 十至十五年一遇 五至十年一遇 五年一遇
三至五年一遇
十年一遇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4)地面硬质化,90%的降水靠管网排走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
1998年大水淹了龙王庙
龙王庙综合整治工程北岸驳岸平台绿化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6)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与城市水环境改造相结合
整治江滩,为江城人民提供亲水性休憩空间
在防洪设施方面: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原有的10座闸 口,整治后封闭了5座,其余闸口高程也由28米左右抬升 到了29.2米。取消叠梁黄土的封闸方式,在汛期高水位时 采取临时封堵措施。在排水方面,雨水大部分采用地面径 流的方式直排入江。 在环境创新方面:武汉江滩不仅拥有大面积的立体绿化 带,还为市民提供了具有滨江特色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4)信息化提升防汛效率
全市防汛指挥会商系统,实现了综合、高速的信息处 理,连接市水务局数据中心,实现与各区局的远程会商, 同时可实现与长江防总、湖北防总的视频会议;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建设,满足了随机图像传输要求, 可通过现场采集,将图像实时转回指挥中心,实现远程 监视、远程指挥。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成绩 2.6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与城市水环境改造相结合
整治江滩,为江城人民提供亲水性休憩空间
滨江特色带 江滩总体格局 “三区三带” 观光游览区
游憩林阴带
中心广场区
堤防观景带
休闲活动区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地下管网设计标准低
堤防薄弱 驳岸、防水墙老化
施工影响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5)施工影响
武汉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尤以大型交通工程为主, 5000多个工地同时开工,施工方为赶进度,往往忽略 排水管网建设。不仅事前很少主动去了解,挖断后也不 通报告知,直到水务人员巡查时才能发现,更多时候是 下雨导致渍水,影响到居民生活时才能发现。 除了野蛮施工,还有泥沙、渣土不经两级沉淀就直接 排入下水道,临时排水管网口径小、雨水收集口不足, 这些都加大了下水道的压力,对排渍产生影响。
2 武汉市防洪体系建设概况
主要问题
(7)湖泊面积减少,蓄洪功能减弱
1950年,武汉市湖泊面积达1581平方公里,城中湖有127个,80年代缩 减为874平方公里。近30年来,又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城中湖也缩减 为38个。而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从220平方公里增加到475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