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反思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视角,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视角,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3. 增进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图片、画册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兴趣,询问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主题《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2. 欣赏与分析: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认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3. 实践与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幅作品,分析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创作与展示: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美术创作,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美术家的创作视角2.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3. 学生的创作展示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取一幅喜欢的美术作品,分析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答案:略2. 请学生尝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展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可以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博物馆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宜昌市一中王鑫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能向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学习,甚感荣幸!今天,我进行的是课前说课,说课的课题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本课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实验教材《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说学情”、“说教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预期”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美术鉴赏》模块教学是想通过美术鉴赏活动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态度。
、本课是湘版教材《美术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按照美术作品自身所承载的审美、社会、自然等多类型的独特讯息分类,传达美术作品的魅力及其构建的美术世界;本单元既是第一单元各理论与方法的实际运用,又是第二单元内容的推进和拓展,是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完成。
本课包括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方式及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和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为了最终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重点,突出美术家的观点和视角,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对本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
即:从中选取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这一节加以拓展梵高的艺术世界,作为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后印象派艺术巨匠梵高的不同阶段的美术作品勾勒出梵高浓缩的人生,解读梵高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了解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概貌、审美取向和艺术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按照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定位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会使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特性、风格、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探索,运用比较、感悟、讨论等方法初步了解美术家的表达世界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事物,并且适当的形式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获得成功体现,增强自信,升华情感。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1
第三单元)第2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2一。
教学目标:从不同视角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美术家表现的独特方式、表现形式以及作品内蕴含着画家的情感投射。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教材分析:教材提供了2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2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题材,以草地上的午餐为例不同类型作品的投射内涵意识及美术作品的创作的表现手法,材质不同。
三、.教学过程,展示PPT欣赏艺术图片作品导入教学。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
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第一组作品强调个人态度和心理感受的不同。
草地上的午餐拓展课外知识加入中国当代女画家及日本画家的同题材同名作品,采用比较式鉴赏,,第二组作品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反应时代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一种隐逸林地人文的理想。
,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印象派画家马奈吸收了这幅画的某些因素和特点,创作出《草地上的午餐》,作为开端、马奈把这样的聚会描绘成了当时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现实场景,“仙女”裸体可以不受指责,而现实生活中的女裸体却是不雅观的;到当代社会画家则把同名作为调侃,夸张自嘲等意味。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学生用一组具体的美术作品《亨利摩尔雕塑》来切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作品之间的差异,并且进一步追问: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看到的首先是作品在视觉形式上的特点,进而意识到,同一个母题可以有许多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至于某个美术家为什么要选择自己的那种风格,则取决于他自己的个性、习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可以采用讨论和讲解相结合的办法来实施教学过四.课外知识拓展学生可以自己查找本课所涉及的美术家的相关资料和代表性作品进一步探究教学课后反思: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重点明确。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2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教学模块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业类型鉴赏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追寻美术家视线》是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通过赏析四组美术作品,使学生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赏析能力。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无穷的创造力,对生活的激情、自我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过程:创设情景——引导分析——分配研究主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展示学习成果——总结、评价。
方法:创设情景法、情感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比较式鉴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社会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家对相同题材作品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家独特的视线”教具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平面镜、凹镜、凸镜学具准备收集整理资料、课本、画纸、画笔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倡导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为理论指导。
体现新课程強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強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视频,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的荷塘月色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经历了无数个夜晚,特别是在月夜下,月亮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为什么?欣赏: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片段)学生听、看,感悟其中的美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播放背景音乐、欣赏月夜图片。
湘美版选修 美术鉴赏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
2、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
3、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难点: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课题课堂刚开始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这一组图片,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对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将学生引入到这节课的主题中。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选择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活动2【导入】导入总结教师总结: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不一样,往往能带给我们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艺术家的一些优秀作品,正是能够以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手法表现出来。
虽然我们不是美术家,但通过学习,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同时,我们也能懂得用多个角度去发现美、欣赏美。
那么艺术家又是如何在来描绘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呢?接下来开始导入书本中作品,带同学们去欣赏、介绍艺术家如何从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都能看的到物体。
活动3【讲授】进入正课(本节课有5组对比美术作品,教师进行有选择性地灵活使用。
)体验欣赏并比较《月华图》和《星夜》:画面表现的都是夜空的景象,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回忆、体验自己对夜晚的印象。
思考提问: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并尝试让学生口头描绘。
引导学生思考:夜晚客观的现象,但是为什么同学们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不急让学生回答,在分析两张美术作品后,在作答、总结。
回到作品,教师介绍这两张作品并让进行比较。
《星夜》凡·高:油画《星空》是在凡·高三次精神病发病以前,即他刚到圣雷米以后完成的。
出于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
夜晚,他看到夜空中有一个奇特的月亮、许多星星和幻想的彗星。
教学反思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陈丹荔
1 进入历史
教学反思:
一堂课的成果与否与教师的备课有很大的关系,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上有很多局部的印刷品,印刷效果不是很理想。
网络上的高质量的丰富的图片资源。
把网上搜索到的同一画家的多福作品在课前精心筛选,制作成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对于教材的运用,我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取舍、添加了许多中外作品,拓展了课堂容量和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欣赏到更多的名作。
本课教学中紧紧抓住教学目标,始终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充分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运用现代教学设施,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如第十四届上海艺术博览的引入)使学生感觉不是美术欣赏的旁观者,而是融入其中,是参与者,学生很投入,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真正的陶冶了情操,使学生更具有文明感和历史感。
当然,如果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能更加充分地进行对自己探究获得的结论的交流,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会落实得更好。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是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美术家作品的分析和比较,深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材选取了多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到美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鉴赏经验,但对于美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观察视角的理解还相对较浅。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在分析和理解复杂的艺术作品时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美术家观察视角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学会分析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美术家的视线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不同作品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对艺术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和艺术个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美术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
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美术家的角度去思考和欣赏作品。
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思维局限,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家的创作意图。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术家的视线和表现手法。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高中美术_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名称: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梵高印象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深入鉴赏《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麦田乌鸦》,自由梵高绘画的特点,能够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通过梵高作品的深入分析探究,理解梵高绘画特点,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情景模式,回到过去)师:刚才我们对梵高的作品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今天有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就是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跟随梵高的脚步,从《吃土豆的人》说起,到《向日葵》再到最后《麦田乌鸦》,自有总结梵高的艺术特点,能够理解作品的内涵。
(课件播放回到过去穿越画面,点击一组自动播放的幻灯片,对《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麦田乌鸦》三幅作品的背景做介绍,便于同学们更深入的探究作品)设计目的:用情境模式,让学生能够融入鉴赏的情境,利于更深入的分析理解作品。
二、合作探究1.每个小组分发三幅作品的彩印图片,便于同学们看清作品的细节。
2.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小组深入讨论探究作品3.提示:同学们结合参观须知里提出的问题,从作品的构图、色彩、笔触、情感等方面分析三幅作品。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团队的力量,相互碰幢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交流每个小组发表自己对三幅作品的理解,总结梵高绘画的特点。
(提醒同学们要用鉴赏的专业术语)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老师点拨提升:1.构图方面,《吃土豆的人》是圆形构图,圆形构图饱满,一家人有很强的凝聚力。
使整个画面对比强烈,人物的繁多与空间的狭小对比,一点灯光与整个屋子的阴暗对比。
《向日葵》倒三角构图,更加突出向日葵生命的活力和张力。
《麦田乌鸦》水平构图,沉稳庄严,与飞起的乌鸦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蓝色与金黄的麦田的对比。
2.情感方面:《吃土豆的人》最能够与梵高精神和情感产生情感的共鸣,因为他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这幅作品是梵高接触印象派之前的作品,当时梵高把米勒作为自己精神的航标,梵高临摹了大量米勒的作品,如《播种者》。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2、技能目标: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3、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难点:把视线落在“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中西方文化作品的差异2、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环境3、剖析各个画派的特点【设计思路】通过中西方绘画的对比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作品之间的差异。
同一个母题可以有许多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采用讨论和讲解相结合的办法来实施教学过程。
【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图片欣赏《月华图》和《星夜》:思考与讨论:1.把握画面的情感内涵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场景?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夜晚的场景,然后尝试口头描绘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夜晚是一种必然的、客观的现象,但是为什么每个人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我们经历了千千万万个夜晚,为什么只有这一个特殊的夜晚被记住?特定的情绪怎样影响我们对夜晚的感受?)思考提问: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2.画面的形式分析两幅图片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不同点:材质水墨;油画构图空虚;饱满笔触轻松;急促、运动感色彩单纯;丰富意境孤寂、冷漠;狂躁不安……3.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两位艺术家分别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背景之中?(油画和国画都是传统的画种,我们之间表现语言的差别是历史地形成的。
但两位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意境,使之成为表达自己特殊情感的工具。
)小结: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
二、分组讨论现在需要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相同或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方式。
高中美术_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读解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效果分析:本节课课堂效果一开始不是很理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讨论成果不理想。
原因有:1、学生今天刚刚重新分班,学生之间不够熟悉,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
2、本节课主要解析艺术家的个人主观因素,而学生对这些艺术家知之甚少,各个环节的活动比较吃力。
通过课堂讲解学习,到后期解读学生及老师作品时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明确了如何从一幅作品的鉴赏中解读艺术家的个人主观因素,以及解读前要对艺术家有基本的了解等必要知识。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材料分析:教材提供了四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两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母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
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
圣母形象是他最拿手的题材之一。
德国画家丢勒主要是属于北欧的绘画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细节的高度真实。
乔尔乔内和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他们的《乡间音乐会》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
印象派画家马奈吸收了这幅画的某些因素和特点,创作出《草地上的午餐》,却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
究其原因,可能是:一、马奈把这样的聚会描绘成了当时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现实场景,“仙女”裸体可以不受指责,而现实生活中的女裸体却是不雅观的;二、《乡间音乐会》中的女子的视线没有和观众对接,她们没有意识到有人在看她们,而马奈画中裸体女子却看着观众,明明知道别人在看她,却毫无羞涩。
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对《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
德智体美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对《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课的实践思考杨敏彪(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浙江 杭州 311106)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学生能否拥有极高的审美能力,掌握相关的美术绘画技巧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随着如今在美术教学中穿插“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更是在我国美术教育进程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为目前我国现如今的美术教育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给予了目标。
所以我们美术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该充分响应国家号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美术材料融入人文教学资源,把握新课改的方向,树立将科学技术与人文素质完美结合的教学理念,将提升学生美术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增强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本文通过高中“湘美版”教材中《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课的解析和探究,具体对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给予一定的建议,希望给各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
关键字: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方式方法一、核素素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现如今素质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于:学生应该在教学中获得什么和学生在今后教学后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要想回答如何检测素质教育成果的这一根本问题,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仅仅把学生的成绩放在首要位置,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因材施教,采取合适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
而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教学进程也在逐步推进,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所以在教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美术学科进行素质教育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而国家也美术学科素质教学开启了良好的开端,为更好的将美术教学与综合素质相结合,早在2016年,我国国家美术课程的课表发展动向中就已经明确提出,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第一篇: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刘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影响。
3、情感目标理解美术家的思想,学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1、教学内容分析教材提供了四组可对比的美术作品,四个主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子、聚会。
艾舍尔的《手与球面镜》可以作为一个引子,导入课程。
然后对比四组作品并分组讨论。
2、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家及其他人眼中的世界,理解不同的视角。
3、教学难点抛下主观因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感受他人的想法。
三、现在的高中生一般家里都只有一两个孩子,这样的环境让他们比较自我,很难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去包容,在教学时会着重让学生体会不同背景下的不同思维。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四、1、用《手与球面镜》这幅作品导入提问:画面与我们平常的室内场景有什么不同?活动:角色扮演一排同学认定自己是画面中的人,另一排同学认定自己是画面外的观察者。
然后进行讨论,同桌之间交流扮演体会。
总结,不同处境不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思维的两面性。
2、四组内容对比分析多媒体展示图片,突出各主题: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子、聚会四人一组讨论画面形式上的区别,然后每组推举以为同学说明其中一个主题两幅画面的差别。
全体进一步讨论总结文化的差异和个人的差异,从材质、构图、笔触、色彩、意境等方面。
3、思考与交流《阿诺芬尼夫妇像》讨论,选择填空,给出答案85713462 与我们的婚礼习俗作对比讨论(全体师生)两幅人体雕塑与黄河母亲进行对比展示,讨论东西方区别和艺术家视线区别。
从题材、形体、表情、动作姿势、人物神情气质。
4、活动:我的摄影师!用手势形成方形、圆形、桃心等观察身边的事物,体会讨论不一样的视角带来的新发现。
五、艺术家由于性格、思维角度、文化差异和历史环境等因素,面对相同的题材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教程文件
湘教版高中美术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案例分析【美术鉴赏教学案例】:教学课题: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教学模块: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业类型:鉴赏与绘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①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②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③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④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切入点:用《月华图》和《星月夜》这两件作品的比较切入课题。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教学对象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读解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教学材料分析:教材提供了四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两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母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
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
1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1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LT课题:追求美术家的视线总课时编号:01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材分析:这一课的内容试图通过比较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揭示美术作品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此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角度。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讲授举例启发联系实际生活观察、体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教材、绘画工具和材料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情感内涵,并且把这种感情内涵的把握跟形式分析精密联系起来。
形式分析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行为,面对画面情感内涵的把握却更多的需要依靠直觉。
教师应该把直觉把握放在第一位,逐步引导学生来进行画面的形式分析。
作业:学生对着自己的照片,用简单的线条尝试描绘自己的头像。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教程文件
湘教版高中美术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案例分析【美术鉴赏教学案例】:教学课题: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教学模块: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业类型:鉴赏与绘画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目标:①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②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③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④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切入点:用《月华图》和《星月夜》这两件作品的比较切入课题。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教学对象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读解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教学材料分析:教材提供了四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两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母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
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案-高中美术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不同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的抗疫作品的创作内容和创造方式进行赏析,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看待世界和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同学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术家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及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如何从作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上。
三、教学准备1、教具粉笔、教材、多媒体课件。
2、学具教材。
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用多媒体播放短视频,视频内容是抗疫战士一张张满是伤痕的脸。
并讲述:在全国人民共同面对新冠疫情的时刻,先让我们一起跟随人民陆军的微博的视线,去感受在这次疫情中美丽的逆行者。
引出新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了解美术家用自己独特的视线表达他对疫情的关注。
2、讲授新知①展示岳阳青年艺术家张琼辉的报道,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岳阳青年艺术家张琼辉疫情时期,看到全国上千名医务人员主动写下请战书支援武汉,创作之情油然而生,看中老家唯一可以画画的外墙,手中没有任何绘画工具,就找来了厨房的木炭作画,耗时两天终于在粗糙的墙面上完成了创作《义无反顾》。
师提问: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画面通过描绘医护人员请愿抗疫出征时感人瞬间,表现了画家对医护人员的敬意及他自己对疫情的关切之情,画家将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情感投射到创作的作品中。
②展示第一组抗疫作品:厉国军的《风雪中的坚守》及霍尧的《战“疫”》,并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分别从主体、场景、情节、色调、构图、材质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师提问:同样是抗议题材的绘画,为什么会有这么的差异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由于艺术家的个人特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表现相同题材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将自己的视线在画面中呈现,所以表现风格也就不同。
美术鉴赏《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鉴赏方法,如观察、分析、比较和评价等,从而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拓宽他们的美术知识视野。
3.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4.指导学生从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美术鉴赏的氛围中,教师需巧妙地创设教学情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的高清图片,配合音乐、故事等元素,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和情感上得到全方位的体验。
美术鉴赏《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这个视觉文化丰富的时代,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解读美术作品,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更能拓宽其文化视野。《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美术家的作品,深入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和艺术追求,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艺术创新能力。本案例围绕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美术鉴赏》单元,结合课程主要内容,以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术作品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美术魅力的同时,学会从美术家的视线去观察、理解和创作美术作品,真正实现与艺术的对话。
3.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适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美术流派及代表作品,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让学生对各类美术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美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教学设计
色彩:单纯;丰富意境:孤寂、冷漠;狂躁不安……小结: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
这组作品主要强调个人态度和心理感受的不同。
请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夜晚的场景,并把想想中的夜空画出来。
教师评价解析(二)、学生分析作品《阿诺芬尼夫妇像》,完成“思考与交流”。
请学生作答。
从这些象征含义可以看出扬.凡.爱克和当时人大致的婚姻观念 ----- 神圣。
展示《高士图》,画家眼中的中国婚姻所体现的是什么?梁鸿、孟光只是山水环境的一部分;在表现婚姻和谐的同时,也反映了一种隐逸山林的理想这组作品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
从构图上看,阿诺芬尼夫妇是画面的绝对主体,而。
这种差别,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正是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差别。
三、分组讨论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方式。
引导学生欣赏《草地上的午餐》和《乡间音乐会》。
(播放课件)乔尔乔内和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他们的《乡间音乐会》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也是当时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印象派画家马奈吸收了这幅画的某些因素和特点,创作出《草地上的午餐》,却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
马奈以女模特取代了乔尔乔内、提香的仙女,体现了艺术家对主题的创造性改变;而以游移不定的视线取代了那种偶然而来的视线,这种克制使得画面的意味显得颇为复杂,更是视觉上的突破。
2.讨论内容:《草地上的午餐》马奈聚会1863 法国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
《乡间音乐会》乔尔乔内、提香聚会约1505—1511 意大利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也是当时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3.全班交流:请同学们将小组比较的内容归纳整理,形成口头报告,向全班发表;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
四、拓展与延伸:1、学生摄影作品展示欣赏一下我们的同学的作品,探究一下作者所要表达的观念是什么?并进行验证2、探究一下老师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并进行验证五、课堂小结本课主要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揭示对同一事物,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人生经历,创作时的心情不同,艺术家是如何展现其艺术家的视线的,以此来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反思
通过《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节课的认真准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加深了,了解了更多教学手段,锻炼了自身素质,自我感觉在课堂教学上有了很大进步。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我主要是用鉴赏的几种方法: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鉴赏、比较式鉴赏对课本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寻找一些教学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样能够比较直观地加深学生对鉴赏课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还注入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和体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网络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方面等做了一些尝试。
1、本节课的优点
①.在设计中体现了综合性和多样性,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了音乐和文学。
导入较成功,音乐和诗歌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②.在课件的制作中对音乐和图片的选择有较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用教学课件,丰富和扩大了课本的教学知识及内容,采用了高清晰的图片,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③.讨论作品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互动好。
师生的配合默契、和谐。
④.美术鉴赏课,既有鉴赏,又有让学生作思考题,可在欣赏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⑤.在语言讲解上较精练简洁。
在教学仪态上较以前少了些随便,多了些亲切的感觉。
⑥.这节课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2、本节课的缺点
①.如果能用一些影视资料,效果会更好些,更有艺术感染力。
②.让学生写小短文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我们是注重过程的,主要是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③.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达到全面性,未能关注全体学生,如在展示短文时后排有个学生很积极地想上台展示自己的作业,但是未能关注到。
④.美术室的空间太小,学生不能按老师设计的座位来坐。
本是分四小组围坐的,这样比较适合小组讨论。
⑤.对学生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到位,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引导者、交流的伙伴,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动手——操作互动、动情——情感互动、动脑——思维互动),达到了一种师生情感交融、言语共鸣、思维共振的境界。
因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
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新课程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