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动漫产业发展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日美动漫产业发展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动画实践领先于动画理论是毋庸置疑的。当米老鼠风靡全球时,动画理论还杳无踪影。动画实践艰难地前行,在任何一次投资都可能导致动画企业倒闭现状下,动画理论呼之欲出。但是,动画学术研究与兴盛蓬勃的其它影视节目类型的研究不可同日而语。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开始将动画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子类型纳入文化研究领域。由于迪斯尼在世界动画业的特殊地位,这段时期动画理论关于动画的大部分研究都以迪斯尼动画及其动画形象为研究对象。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动画在欧美世界文化圈的流行引发了西方学者对于日本动画在全球传播研究的浓厚兴趣。当时的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画的意义消费。直到1988年,动画研究学会成立,关于动画的研究才开始逐渐多起来,不过大部分论文集中在审美、历史以及文化研究方面。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动态

1.视角的改变——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

“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在英文中虽然用同一个单词表达,但是中文中却是截然不同的意思。“文化工业”主要研究工业化方式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文化产业”则是对从事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的企业与企业集合的研究。

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中,首先使用了“文化工业”一词。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无关于大众,而只是关乎资本利润的工业——文化形态是由资本的逻辑决定的,而不是由任何一个特殊的艺术家和企业家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使“电影和广播不再作为艺术”,而转变成了“工业”。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也对文化工业持相对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尽管文化工业存在很多问题,但仍可以将其转换为积极有用的文化。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西方众多学者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影响入手,开始了长达20年的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研究。80年代以后,文化产业的学理性争议逐步被强大的文化产业发展取代。不少国家都将文化产业视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

2.动画的文化研究和产业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前,动画研究一直是电影研究的附属,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的第22章《动画片(1890-1962)》中,论述了动画片的起源和分类,并按国别介绍了动画的概况,涉及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苏联、荷兰、日本、中国、巴西等。这是有关世界动画史的首次文字描述,开世界动画片史研究的先河。之后,动画研究逐渐从电影研究中脱离出来,有关动画使研究的书籍开始出现。美国连纳德·马丁(Leonard Maltin)出版的专著《美国动画史》(1980年),意大利动画史学家贾纳尔伯托·本达兹(Giannalberto Bendazzi)的《卡通:一百年以来的动画电影》(1994年),是对动画历史的宏观把握。唐纳德·克拉夫顿(Donald Crafton)的专著《米老鼠之前,1898-1928的动画电影》(1993年),是迄今为止对无声片时期动画电影的最早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围较完整广泛,对美国和欧洲无声片时期的动画电影进行了梳理,研究内容涉及包括好莱坞的主要动画公司,甚至论及到独立动画家的动画作品。

20世纪70年代以后,动画开始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子类型被纳入文件研究领域。由于迪斯尼在世界动画业中的杰出地位,这段时间的大部分关于动画的研究都以迪斯尼动画及其角色为对象。例如,Dave Smith编著的《Disney A to Z》刊登了数以百计的照片,包括迪斯尼电影、演员、歌曲等,展现了迪斯尼的历史,列举了迪斯尼所有的动画片及各种各样的电影,更提供了演员的传记,是研究迪斯尼较为详尽和完备的资料。美国帕特·威廉姆斯(Pat Williams)和吉姆·丹尼(Jim Denney)编著的《迪斯尼传奇》(2004年),通过对华特·迪斯尼传奇一生的生动写照,详尽地总结了迪斯尼和他的动画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世人了解世界动画界传奇企业迪斯尼公司和它生产营销动画片的背景资料。

20世纪80年代,这一状况发生了改变,日本动画片和其生产的动画形象在世界文化圈崛起,引发了西方学者对日本动画全球化传播现象的研究兴趣。Susan J.Napier的《动画—从阿基拉到幽灵公主—体验日本当代动画》,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详细解读日本经典动画片和动画形象,提出日本动画“末日情结、狂欢情结、挽歌性”的3个文本特征,探讨了日本动画流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它对美国亚文化群体的影响。Joseph.L.Anderson的《日本电影:艺术与工业》是第一部用英语来介绍日本电影的专著。

这段时间的学术研究很少从产业角度讨论动画的生产和经营等问题。美国学者沃斯科·杰里特(Wasko Janet)的《理解迪斯尼:幻想的生产》,从动画产业的角度研究迪斯尼公司和迪斯尼生产的动画形象,是目前为止对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生产与经营研究最

为详尽的著作。韩国学者YU K的《韩国动画产业的发展》(1999),则是最早从历史、经济与文化角度研究动画产业的博士论文:台湾学者Hong-Chi ShiAu的《台湾动画的生产与消费》(2002)提供了台湾动画产业的历史性发展概况,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力量如何影响了台湾动画的生产和消费。

(二)国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动态

由于中国动漫产业受特殊时代政治、文化的影响,曾在20世纪60、70年代一度停滞不前。20世纪以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动漫产业迅速发展,在全世界范围的相关行业中都有很大影响,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起步,尤其是动漫产业被列入“十五”规划后,关于动漫产业的理论研究也日益出现。国内关于动画产业化的研究从2002年陆续开始,总结近年来的动画研究如下:

1.研究中国动画的历史和发展

南京大学朱清华的硕士学位论文《动画:全球化语境下的视听童话》(2002)以“文化工业”理论为支撑,将动画置入整个文化场域中,考察其特质及属性。进而将动画放置在全球化背景中,结合其它文化批评的成果,剖析当代中国动画衰落的深层原因。

由复旦大学国家社科、上海社科动画课题组负责的《北京、上海青少年动画调查》(2003)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份动画消费者调查报告,为目前中国主要城市中动画受众的群像描述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数据。祝普文教授于2003年主编出版的《世界动画史(1879-2002)》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世界(包括中国)动画历史和现状的专著,也是中国较早得到课题资助的动画史研究。

张慧临的硕士论文《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2004)研究回顾了中国动画艺术的历史进程,将中国动画史分为开创期、发展期、特殊时段、复苏和转型再创业时期,分别概述各时期的制作情况和特点,在介绍中国动画片的故事时对部分典型动画形象做了造型介绍和个性评述。《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是第一本论述中国动画历史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书中还搜集了中国早期动画漫画、动画电影和动画先驱的一些珍贵图片资料。西南师范大学段运冬的硕士学位论文《影像文化的新宠一一动画研究》通过本体性形态资质的找寻来确立绘制性、幻动性、戏谑性3种动画品格,以期还原动画艺术的整体风貌和形态特征,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动画所主导的各种文化迹象。

由颜慧和索亚斌著写的《中国动画电影史》(2005)是“百年中国电影研究书系”中的一本,其中的《中国动画电影史》是对动画专题史的独立研究,按照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进行脉络叙述,表述了对中国动画历史观念的融汇和整合。书中将中国动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