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华中考作文点评:“开”“关”之间,中于绳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道典型命意作文题。

所谓的“命意作文”,就是命题人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给考生,要求他们理解材料的意义,并以此确立写作的主题,然后作文。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趋势看,命意作文因其开放性与限制性有机统一而备受命题者青睐。

所给文字材料的“意”,使得考场上作文有了特有的规定性,利于评价、甄别;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给了考生相对广阔的自我发挥空间,利于挥洒才情,秀出真我。

命题者给出的材料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1932——1999)的短诗《开关》,我相信,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位集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于一身的艺术天才和他的诗歌,都是陌生的。

《开关》是一首抒写了天真童趣又充满着理性思考的诗歌:“如果我们脑上有开关“,完全是孩童的纯真想象;“坏“与”好“,则是成人世界的理性判断。

命题者用一段文字以列举的方式具体演绎了“坏东西”、“好的”,便于学生精准审题;两个充满想象空间的省略号,利于考生打开思路。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考试必然是一场人文精神的洗礼——引领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今年的作文题目引领老师和学生走出猜题、押题的迷魂阵,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契合于当前初中作文由重抒情回归于重思辨的方向。

“开”,思路开放;“关”,要求明确。

“开“”关“之间,题目持中守正,合于绳墨,既利于考生发挥,又利于阅卷评判,更利于引领今后的作文教学。

童老师认为,这个题目出题新颖,六个解释提供了多个思维角度,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但是要出新也不容易。

从命题导向上说,能引导学生往正能量,健康积极意义的主题上走,例如生活中的帮助与被帮助带来的温暖人心的“光亮”,坎坷挫折中看到的希望之光,以及例如鼓励展现自我的“亮剑”。

从写作思维上看,写“亮”最好能先考虑“暗”,能认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写出从“暗”到“亮”的变化过程,内容会更加充实丰富,也会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对生活、社会、人际、世界的看法逐渐“清楚”也是很好的一类内容。

引导学生越来越清楚的认识自己生活的世界。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我。

宁波今年的中考出题形式比较有意思,用词语释义的方式(词语解释)的形式作为导语,而导语成为理解话题的关键,通过导语中的词条,演绎着“亮”的内涵,从而指引着学生写作的思路。

在释义中,量有浅有深。

无论深浅,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都可以写出好文章。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王开岭的“作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不过这只是个人的一个理解,如果学生对此有自己的内容与见解,想必立意上应该不错的。

这个题目关注的学生对生活的发现,还有对人生的思考,蕴含着命卷人对学生成长的一种期待和指引。

这个题目很容易让人想到温州2007年的中考作文题目,虽然形式有相似,侧重各不同,现附上:
《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
(1)爱惜:珍~/~寸阴/~墨如今。

(2)可惜;惋惜:痛~。

(3)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

[惜别]舍不得分别。

[惜阴]爱惜光阴。

[惜老怜贫]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也说怜贫惜老
[惜墨如金]指绘画、做文章等不轻易落笔,力求精炼。

[惜福]指享受不肯过分。

参考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惜”为题,写一篇文章。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

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经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

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

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

不经意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

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学校,请用化名代替。

一.总体评价:此次武汉市中考作文题相对于元调和四调中的作文题,要相对简单一些,总体难度不大,给出的材料核心立意相对清晰,下面由爱智康语文组老师从“成长需要等待”这一立意角度为大家解读今年的中考作文题。

二.审题立意指导:
关键词:自信、努力、坚持、规律成长、等待、耐心
立意分析:材料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棵树在其他树木竞相生长的时候,它不紧不慢按照自己的节奏自然生长,在夏天来的时候,它和别的树一样用浓浓绿色为人们遮荫纳凉。

紧接着材料中给我们提了两个“问题”。

它们共同起着提示和限定写作方向的作用。

第一个问题,反问“此时,谁又在意他当初的滞后?”言下之意也就是当这棵树在夏天依然与其他树一样发挥着遮荫纳凉的作用时,没有人在意它当初的“迟迟”和“晚了一大步”。

那么这课树如何做到的呢,请看材料中描述它生长状态的词句“并不着急”、“不紧不慢”、如果把树想象成一个人,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用“自信”这个词语来形容它的状态。

“按照自己的节奏”,也说明了它是循着自身的生长规律来进行的。

再提示大家看时间上,是从“初春”开始,不经意间“夏天”来临,在人们没有持续关注这个小树的时候,它默默的坚持不懈的生长着,日积月累,可能没有人发觉它微妙的生长变化,直到酷暑来临的时候,人们需要遮荫纳凉的时候,才发觉到它的巨大变化。

这期间这棵树书身上有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最后这棵树在夏天来的时候,和其他树一样“成长”了。

第二个问题,问道“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这也是在提示我们将“树”生长时的“自信”“坚持”与“遵循规律”与“人”的成长相联系。

无论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都要联系到人的成长方面。

另外,智康语文老师要特别提醒的是,很多同学在审题立意时只看到故事的主体“这棵树”,而忽视了其中的“人”,也就是这个故事里的“旁观者”,这群人一开始看树迟迟不发芽,感到担忧,后来不知不觉发现这课树和其他树没有区别时,他们便“不在意”了。

这群人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原型,或是家长、老师、朋友,这群人需要耐心等待、尊重规律。

三.当我们审题立意清楚之后,接下来就是分文体阐述写作思路:
(一)记叙文
描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实际的例子表现其成长经历与众不同的地方。

成长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同,各有规律,在遵循规律的同时要始终保
持自信,努力坚持,最终会有所收获。

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又很多陪伴者和见证者,这些人也需要认识到规律,并且给予耐心和等待。

记叙文的素材既可以从名人故事中汲取,也可以从自身去举例,写的真实、生动、具体即可。

(二)议论文
思路一.递进式
议论文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角度去展开思路。

①材料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尊重孩子成长,成长需要等待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1..成长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2.可以从容地收获、自信地生活。

③成长需要怎样的等待?
1.主体的角度:自信、坚持、努力、遵循规律
2.陪伴者的角度:耐心等待、尊重规律
思路二.并列式
开头引入话题,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成长需要等待”。

成长需要等待
结尾呼应开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