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与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与哲学

摘要:

本文从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个分期对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并从中得出了哲学与科学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启示,即哲学的繁荣可以促进科学的繁荣,哲学的凋敝也容易压制科学的创新;哲学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在历史上往往是耦合的;哲学与科学的分离容易导致哲学的畸形发展;科学脱离哲学将缺乏指向性和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哲学;自然科学;启示

想要讨论有关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议题,首先一个无法避免的争议就是:“中国古代是否有哲学”,虽然一直有人在争论这个问题,但是我想任何一个人力的文明社会,它的存续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思维世界本源、人生意义、追求绝对真理的学问”,但如果仅仅是去自中国历史中去寻找一个基于纯理性思考的系统性学科,我想这又有些难。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实际是指在思想领域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相互影响。

探析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需要按照一定的历史分期进行,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有自己的特点,要找到二者共同的非常恰当的分期并不容易,只能从大致上对其进行划分本文按照二者发展的脉络从: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个分期对其进行了考察。

春秋战国时代以前,哲学和自然科学基本上是融合在一起的,人们在实践中为了揭开大自然的神秘面纱进行了许多探索,这时形成的许多朦胧的哲学思想是自然科学的起源。例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阴阳思想和五行学说都产生于此时,他们都是在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产生的。阴阳思想最早见于商周之际的《周易》,书中以阴(--)阳(—)两个符号(两爻)为基础符号,按照数学的排列组合规则组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希望以此来解释自然界的万物演化和世界的规律。五行学说的思想表明了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逐渐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对自然界的一些物质现象、简单规律有了一些朴素的了解,但由于人们认识能力低下,其解答带有很大的猜测性,哲学与自然科学混沌、融合在一起,共同萌芽、发展。这一时期可以算做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前史,由于二者并未真正分开,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1、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特点为:

(1)哲学上的百家争鸣带来了科学上的百花齐放

这一时期哲学空前繁荣,各种哲学流派纷纷出现,不同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的科学研究也百花齐放,形成了中国科技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表现在: 冶铁技术得到了大发展,人们掌握了生产熟铁、生铁、钢的技术和各种生铁加工技术、淬火技术;各种金属农具得到了普遍应用,此后两千多年的农业生产工具都与之差不多;农业体系基本形成了;中医的基础开始奠立;水利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就是在这时兴建,并一直沿用至今;力学、光学、声学等也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2)主体上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很多是合一的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只有少数人能够脱离生产劳动、受教育,因此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很多是合一的,墨子、驺衍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墨子提出了“天志”、“非命”的天人理论,以“耳目之实”为基准的认知学说等著名哲学思想;他同时又有许多自然科学成就,如他在《墨经》中对力学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力”就是“刑之所以备也”,概括了“力”这一重要概念,在《墨经》中通过对杠杆的分析阐明了对力矩的研究,分析了光和影的关系、小孔成像、光的反射、凹凸镜成像等光学现象。再如驺衍,在哲学领域驺衍是作为阴阳家而闻名的,同时他又“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在地理学、生物学领域也很有建树。

(3)自然科学的许多解答都是哲学解

这一时期许多科学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由于人们的科技水平太低,这些问题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问题,因为“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如战国时代的《管子·内业》中提出了“精气”这一概念,认为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根源于气,后来旬况发展了元气说,认为万物包括人都是由“气”构成的。这体现了由于人们自然知识不断丰富开始对整个世界的产生进行发问,力图找到世界产生的原因和答案,但世界由“精气”构成这个解答显然还是个哲学解,因为在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下其应答域是不确定的,只是借助思辨给出了一个哲学解答。

2、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特点为:

(1)哲学的综合、系统化促进了自然科学的理论化、系统化

秦汉时期,哲学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表现出对前代的整理、继承和恢复主流哲学变得理论化、系统化。西汉初年黄老之学兴盛,汉初黄老之学的重要代表司马谈认为黄老之学的思想特点为:“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也即这时的黄老之学在

春秋战国黄老之学的基础上吸取了阴阳、儒、墨、名、法等哲学流派的优点进行了综合、发展;后来,儒家思想被定为一尊,但此时的儒家思想也是“糅合儒法,杂用王霸,同时还汲取墨家、阴阳家、道家的某些思想成分,构制出了一套完整的、适合封建统治需要的新儒学思想体系”。随着哲学的这种对前代的继承、整理、理论化、系统化,在其指导之下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呈现出理论化、系统化的特征。例如,张仲景的“六经传变”医学理论就明显是在阴阳理论指导下产生的,其理论的逻辑性、系统性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水平;又如魏伯阳的炼丹理论体现了气一元论、阴阳自因论和五行生克理论,其理论水平也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2)道、气、阴阳五行思想的成熟化、系统化构建了一种精密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

秦汉时期,董仲舒的道一元论和王充的气一元论以及董仲舒对阴阳五行思想的发展,逐步构成了道气为本体、阴阳为逻辑形式、五行为内容的中国特有的哲学体系,“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主旋律——道、气和阴阳五行说虽然在先秦初步形成,但它还没有同各个学科结合而形成科学的思想体系。秦汉时期,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和王充的元气论,使道、气和阴阳五行说日趋完备,并把它的触角伸向了天文学、农学、医药学和炼丹术等领域。”这个哲学体系构成了之后近两千年中国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特点为:

(1)哲学再次繁荣促进了中国古代自然科技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的出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促进了一些自然科学的发展,例如阴阳辩证哲学思想促使王叔和发展了医学的阴阳辩证脉学理论。其次,玄学的发展、方士寻找长生不老的努力,促进了化学的前驱炼丹术的发展。炼丹家信奉“我命在我不在天”,在他们的努力下掌握了多种硝石和醋酸的配合方法,掌握了关于铅的知识,认识了铜铁的置换反应,并且在后来发明了火药。再次,佛教哲学的发展带来了佛教建筑业的繁荣,佛教星算、数术的发展以及带来了印度医学。

(2)科学的发展也为哲学提供了事实根据并进而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哲学家提供了自然科学知识,也为哲学提出了新问题。首先,这一时期玄学吸收了天文学、历算的许多成果,研究了宇宙的生成论,通过有无、本末、体用、言意、名教与自然等哲学范畴的辨析,建立起相当精致的本体论体系。其次,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