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一课时 )-课件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 第一课时 )
水蒸气
水
涡轮机
热 燃烧化石燃料 产生的热能等
电能
发电机
节约1度电 相当于减少排放约1kg的CO2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演示实验
向盛有生石灰(CaO)的烧杯中加入少 量水,观察实验现象。
CaO + H2O
Ca(OH)2 放出热量
氢能源的开发
消太耗阳能能量(催化剂)
H2O
释放能量
H2 + O2
氢氧 气气
四、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
石油
天然气
煤的综合利用
合 成 材 料 筑路材料
电极
染 料
煤综煤合利用
的部分产品
消毒剂 杀虫剂
炸药
气体燃料
医药 钢铁工业
石油的分馏
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石油中各 成分的沸点不同,将 它们分离。
…… ……
资料卡片
一些燃料的热值(单位为J/kg):
固体
液体
气体
干木材 1.2×107 石油 4.4×107 煤 气 4.2×107
焦 炭 3.0×107 汽油 4.6×107 天然气 4.4×107
无烟煤 3.4×107 柴油 4.3×107 氢 气 14.3×107
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9年级上册》(苏科版)
2050
地热能 其他可再生能源 太阳热能
光伏及太阳热能 发电
风能 生物质能(现代) 生物质能(传统) 水能 核能 天然气 煤炭 石油 2100年
氢能源 “东方红”卫星
2H2 + O2 点燃 2H2O
燃料电池
氢能源的利用
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是九年级化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下面是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什么是燃料、常见的燃料种类、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料的效能、燃料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等方面。
一、什么是燃料燃料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产生热能或动力的物质。
燃料主要为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产生热能。
常见的燃料有化石燃料、木炭、天然气等。
二、常见的燃料种类2.木炭:木炭是由木材等植物有机物经过热分解得到的固体燃料。
木炭燃烧时释放的热量高,但燃烧产物中会有很多固体颗粒物。
3.液体燃料:液体燃料主要指石油和汽油,它们被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但燃烧产生的尾气对环境有污染。
4.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燃料,它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较少,因此被认为是较为清洁的燃料。
三、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焓变为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反应一般包括燃料和氧气的反应,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热能和光能)。
燃烧反应具有自燃性、连续性、放热性和产物不稳定性等特点。
四、燃料的效能燃料的效能指用于产生能量的燃料利用效果的好坏。
常用的衡量燃料效能的指标包括燃烧的热效率和排放的污染物。
炉具和发动机等的效能主要取决于其热损失的多少,减少热损失可以提高燃料的效能。
五、燃料和环境的关系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燃料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应该选择清洁和高效的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六、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节约能源主要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使用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等。
绿色能源是指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总的来说,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包括了什么是燃料、常见的燃料种类、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料的效能、燃料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等方面。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解析:AA、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B、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只烧杯中的试剂没有接触,但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用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解析: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3.“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解析:C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故选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
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重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讲义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⑵隔绝氧气(或空气)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P133)考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镁与盐酸反应等,这称为★放热现象;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CO2在高温条件下与炭反应等,这称为★吸热现象。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⒈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⒉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如发电、冶金、发射火箭等;⒊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等;⒋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供给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考点5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⒈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⑴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⑶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化学变化,可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①焦炭:冶金、炼铁等②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③煤气:气体燃料。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7章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7章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C.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D.浸泡在80℃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2.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图示实验是课本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从控制变量法角度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ab的不同点是可燃物种类不同,相同点是温度都相同B.ac的不同点是温度不同,相同点是可燃物种类相同C.bc的相同点是都有可燃物,但有两个不同点D.ab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白磷燃烧更充分3.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C.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4.野外烧烤时,把木炭架空燃烧是为了()A.降低着火点B.散热面积大C.提高着火点D.使木炭和空气充分接触5.能使煤的燃烧更加充分的措施是()A.使用催化剂B.增加煤块C.提高炉体温度D.把煤块粉碎6.若燃烧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7.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A.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B.白磷保存在水中﹣﹣隔绝氧气防自燃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使其燃烧更充分D.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8.2018年11月8日,美国加州发生特大型山火,历时半月才将其基本扑灭。
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B.用大量沙子灭火,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C.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D.飞机播撒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9.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A.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B.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电器着火:用水浇灭D.钻木取火:提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0.实验室金属钠着火,用沙子覆盖灭火的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降低着火点D.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燃烧(1)燃烧的定义: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可通过右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试管里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由试管里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下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使可燃物充分燃烧(或燃烧更剧烈):①增加氧气的量;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煤做成蜂窝煤等)2.灭火(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2)方法:①移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或氧气);③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例如:用CO2灭火的原理就是隔绝空气。
油锅着火时立即盖紧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3.爆炸(1)爆炸原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并非所有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2)预防措施:①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验纯),防止爆炸。
②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要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和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含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均伴随有能量的变化)(1)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如:燃烧、金属与酸反应(如镁与盐酸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如CaO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反应。
如:碳与CO2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如煅烧石灰石)是吸热反应。
5.化石燃料与能源的开发利用(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均为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开采,节约使用。
(2)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还含有H、N、S、O等元素,如果直接燃烧煤,可能会产生CO、NO2、SO2、烟尘等污染空气的物质,其中NO2、SO2会引起“酸雨”(所以燃烧时最好使用脱硫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设计与反思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引发学生对燃料燃烧现象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燃料燃烧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燃料燃烧的原理,理解热值、燃烧产物等概念。
(3)学习化石燃料及其影响:介绍化石燃料的利用现状,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节能减排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燃料的燃烧过程,掌握热值、燃烧产物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认识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研究不同燃料的燃烧产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撰写实验报告。
3.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能源转换和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
-收集有关新能源的新闻或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4.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燃料及其利用相关的科普书籍、文章,拓展知识面。
-观看有关新能源技术的纪录片,了解新能源领域的最新发展。
4.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新能源的种类(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特点及优缺点,鼓励学生关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针对讨论主题,提出至少三个应用实例,并分析其优缺点。
4.讨论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1.燃烧的条件(控制变量法):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缺一不可
2.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隔绝氧气,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探究燃烧的条件:酒精灯放置的位置:两者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受热温度相同
4.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5.充分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6.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例如:灯帽盖灭酒精灯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酒精灯着火湿抹布盖灭灭火原理都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森林着火前方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关闭燃气灶阀门灭火原理都是清除可燃物
高层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用嘴吹灭蜡烛灭火原理都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例如:人要实,火要虚,这里面的虚就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将煤球变为蜂窝煤这一变化目的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7.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为混合物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8.粉尘爆炸实验: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8.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9.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三篇】
【导语】教育要使⼈愉快,要让⼀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忧考为⼤家准备了⼈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料的合理利⽤与开发》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学⽬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燃料是⼈类重要的⾃然资源,对⼈类⽣活起着重要作⽤;同时,知道⽯油炼制⼏种主要产品及其⽤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法:通过⼀些探究活动,进⼀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燃料的不可再⽣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化⽯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⒈煤、⽯油、天然⽓三⼤化⽯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课题 播放⽣活中的图⽚,设问: 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什么燃料? 3、炼钢⼚、热点⼚等常使⽤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油、天然⽓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燃料:煤、⽯油、天然⽓等由古代⽣物的遗骸经⼀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
使学⽣联系⽣活,关⼼⽣活从已有的经验⼊⼿,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了解⽣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燃料的形成过程和⽤途。
知识拓展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途 学⽣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讨论并回答问题: 1、混合物 2、焦碳、煤焦油、煤⽓ 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 激发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的思维 1、⽯油可以直接⽤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油直接⽤作燃料? 2、⽯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炼制的? 播放录像:⽯油的⽤途 介绍⽯油的⽤途。
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
⑫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⑬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漫漫倒出, 水快倒完时,他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 燃烧起来,原因是 达到着火点的白磷与空气接触即剧 。 烈燃烧 ⑭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保存在冷水中 。
白色;常温下为固体;密度比水大;熔点低等
5.(10江苏省南京市)(4分)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 物燃烧的条件。
现象:火柴燃烧冒白烟,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有关化学方程式:
△ ①2KClO3===2KCl+3O2
MnO2
点燃 ②4P+5O2===2P2O5
③S+O2===S02 点燃
1、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③急述的燃烧一 定会引起爆炸;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燃烧、自燃、缓 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放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复 习
第一课时:复习目标
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复习。 2、复习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复习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练习巩固单元知识。
, 知识网络: (1) (2) , 燃 燃烧条件 (3) 。 烧 (1) , 与 (2) , 灭火原理 灭 (3) 。 火 (1) , 燃 化石燃料 (2) , 料 燃 (3) 。 及 料 其他燃料: (酒精、氢气等) 其 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形成酸雨 利燃 产生温室效应 用 料 开发新的能源:阳能、 太 (1) , 等 与 化学反应 燃料充分燃烧 (2) , 中的能量 环 表现为热量变化(吸热或放热) 境 变化
(2)易燃物、易爆物
①易燃物:是指那些易燃的气体或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 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金属钠;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它物 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白磷、酒精、汽油等
九年级化学_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_人教版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是一种 发光、发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性; (1)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充分接触; (2)可燃物要与_________________; 着火点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___________ 。 3.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 清除可燃物 (1)_____________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2)____________________; 着火点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________以下。 4.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的燃烧,短时间要聚集大量的热, 使气体的 体积膨胀 ,就会发生爆炸。
二、燃料的利用 1.常用的化石燃料包括: 煤、石油、天然气 。它们属于不可再生 能源,也都是混合物。 2.煤是复杂的 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用煤作燃料,主要利用碳元 放出 素与氧反应 的热量。煤中还含有氢、氮、硫、氧元 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3.石油中主要含有 碳和氢 元素。利用石油中各种成分沸点 不 同,可将它们分离,从而得到不同的产品,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 4.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能量 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 放热或吸热 现象发生。如 镁和盐酸反应放热,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热。 5.目前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清洁燃料有: 乙醇、氢气 等。
典题2.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 人携带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 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低 (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 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2C8H18 + 25O2 16CO2 + 18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A、D (填序号,可多选,下同)。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 点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B、C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 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如:在讨论燃料利用中的环保问题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提出解决方案。
2.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学习。如:组织学生进行fuel燃烧实验,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共同观察、分析燃料的性质和利用方法。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如: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观点,共同完善解决方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学结束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料的性质、燃烧的实质以及燃料的利用方法等。
2.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如: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燃料利用中的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注重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烧柴、加油、火力发电等,引发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的关注。
2.提问:“你们知道燃料有哪些分类?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燃料的多样性及其性质。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燃料的分类、性质及其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料的分类,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以及它们的组成和特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展示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燃料的重要性,引发他们对燃料及其利用的关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有放热现象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D.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答案:CA.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A错误;B.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能量,如太阳能、风能等,故B 错误;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故C正确;D.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糖类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小提示:2、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答案:DA、森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能够防止火势的蔓延,最终实现灭火,选项正确;B、油锅起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二氧化碳挥发,不会污毁图书等,选项正确;D、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汽油着火用水浇,会导致汽油浮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造成火势蔓延,选项错误,故选D。
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答案:C分析: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条件:要有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与氧气接触。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课件
酒精燃完 酒精烧完 酒精烧完 不燃烧 实验现象 棉布破损 棉布无损 棉布无损
(1)你推测 ⑤的实验现象是__不__燃_烧________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 实验②③中,酒精的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温度降低,达不到 着火点,故棉布无损。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酒精灯使用后可能未盖灯帽,使灯芯上吸附水分过多点不燃酒精灯。
甲烷是一种无色密度比 空气小的气体。
极难溶于水。
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验证甲烷燃烧的 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 实验现象: • ①明亮的蓝色火焰; • ②烧杯内壁有水雾(干冷的烧杯);
• ③杯壁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内壁涂有澄 清石灰水的烧杯);
• ④放出热量。
CH4 + 2O2==点燃=CO2 + 2H2O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思考1:煤中主要含哪 种元素,可能还含哪 些元素?
碳元素
CO 有毒气体
煤 的
硫元素
CO2 温室效应
燃
SO2
烧
酸雨
氮元素
NO2
桥梁
人体健康
腐蚀
建筑
建筑
农业
文物
酸雨的防治
1.使用脱硫煤 2.使用新能源 3.减少使用人为排放物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一氧化碳、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 (4)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
[LPG]作燃料。
归纳总结:煤和石油等燃料燃烧造成对空 气的污染,主要有哪些方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讲义第11讲《燃料及其利用》课件
针对练习
练习4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新闻报道某地所乘公交车产生燃烧,多项证据显示是有人携带汽油上车,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 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_______(填“高”或“低”)。 (2)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 国家,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果,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间隙中,无固定的 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如图1是可燃冰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其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第十一讲·
燃料及其利用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脉络
燃烧与灭火
燃烧 燃烧的条件 灭火 爆炸
重点
化石燃料和新能源
化石燃料 可再生能源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精讲
知识一 燃烧与灭火
1、燃烧:
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产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知识一 燃烧与灭火
2、燃烧的条件
知识精讲
物质 白磷 红磷
典例讲授
例题4 (考查内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热量变化) 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 管道煤气有毒 D. 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0
巧思精炼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燃烧放热
中
着火点属于可燃物的性质,不可改变。
的
一
个
即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整体优秀教学案例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提出问题:“燃烧是什么现象?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物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料燃烧的过程,包括燃烧的条件、燃烧产物的形成等,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知识。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料燃烧的现象,加深对燃烧过程的理解。
3.讲授燃料燃烧的能量变化,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差异。
4.讲解灭火的原理,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等,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提高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讨论题目,如“如何合理利用燃料?如何减少燃料利用过程中的污染?”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燃料燃烧过程的能力。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不同燃料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4.学会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燃料及其利用课件(第1课时)新
2、实验室制取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银白色 无色 固体 液体
密度小于空气 难溶于水
新课讲解
3、新能源
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示意图
太阳能 核能 风能 地热能 潮汐能
新课讲解
太阳能电池
风力发电
太阳能汽车
归纳小结
1、 化石燃料燃烧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应选择使用不污染环境 或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2)进入江河、湖泊,严重影响水中鱼类生长;
1908年
(3)加速建筑物、桥梁、机械设备、文物古迹等的腐蚀。
1969年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
新课讲解
2、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CO 有毒气体 C
CO2 温室效应
石油
煤
S
N
SO2 NO2
酸雨
一氧化碳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 含铅化合物 烟尘
新课讲解
有水珠生成。把烧杯迅速倒转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澄
C 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不可能是 ( )
A.CH4
B.CO和H2的混合气体
C.H2
D.酒精(C2H5OH)蒸气
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它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C3H8+5O2 点燃 3CO2+4H2O。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用户在改 用天然气时,为保护充足的火力,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 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气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已知:在同温 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等)
石油综合利用的部分产品
思考讨论: 1.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哪些
是常用的燃料? 2.煤气泄漏会造成什么危害?使用罐装液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博氏
关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限制食盐和水的摄入B.只要血肌酐不升高,应给予高蛋白饮食C.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可以合用D.可应用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E.因血浆胶体渗透压低,尿量虽少也不能用利尿剂 某企业发现自己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遗失,其正确做法是。A.向原发证机关声明作废并申请补办B.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注销,待该许可证有效期满后补发C.由原发证机关通报原件作废,按规定罚款后补发D.向原发证机关报告,并在媒体上声明作废后,申请补办 有关正常小儿尿蛋白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成分是白蛋白B.定量不超过100mg/kgC.定量不超过100mg/m2D.尿蛋白/肌酐≤0.2E.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 何谓沟通?沟通的作用有哪些? 某企业以170万元的价格转让一项无形资产,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该无形资产原购入价为225万元,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为10年,法律规定的有效使用年限为12年,转让时已使用4年。不考虑减值准备及其他相关税费。企业在转让该无形资产时确认的净收益为万元。A.16.25B.26.5C.31.25D.40 将舱内货物由底舱移到二层舱,则。A.船舶重心降低B.船舶重心不变C.船舶重心升高D.船舶重心变化趋势不定 下列情况中,能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的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单选,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65岁,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偶出现胸骨后疼痛。行食道吞钡检查如图。该病的中、晚期影像表现错误的是A.黏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B.管腔狭窄,近端食管扩张C.只侵犯黏膜和黏膜下层,大小在3cm以下D.表现为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E.轮廓不规则 某商标注册人委托某印刷厂印制商标标识20万套,而印刷厂印制25万套,该印刷厂多印制5万套商标标识的做法属行为。A.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B.伪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C.合法扩大业务范围D.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是会展活动中最普遍、最活跃并且最具有典型性的部分。A.会议B.展览会C.特殊活动D.体育赛事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是指所进行的项目管理。A.建设监理单位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B.业主从项目建设书到竣工投产C.设计单位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D.施工单位从投标报价到竣工验收 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从2008年9月19日起,基金卖出股票时__________印花税,买人股票时__________印花税。A.征收;征收B.征收;不征收C.不征收;征收D.不征收;不征收 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A.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B.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C.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D.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E.每5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湿热下注阳痿,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A.命门、志室、气海B.心俞、脾俞、足三里C.阴陵泉透阳陵泉、曲骨D.阴陵泉透阳陵泉、神门E.命门、百会、神门 ISO—2531标准K9T型DN200离心球墨铸铁管,标准重量kg。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的病原体为病毒,少数为细菌,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以下检查效果不满意的是A.胸部CTB.病毒分离鉴定C.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D.血清学诊断E.免疫荧光法 下列疾病不属于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范围的是A.血吸虫病B.精神病C.肿瘤D.糖尿病E.心血管病 医学道德评价的方式有A.内心信念B.社会舆论C.传统习俗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显微血管吻合法为A.套接法B.电凝法C.粘合法D.激光焊接法E.缝合法 内毒素不可引起A.发热反应B.细胞毒作用C.内毒素血症D.多克隆B细胞激活E.食物中毒 属于口腔癌瘤一级预防的是A.早发现B.早诊断C.早治疗D.病因预防E.防止复发 医师义务和权利不包括A.保证治疗效果B.保证病人平等医疗权C.保证病人医疗权的实现D.保证病人身心健康E.履行自己的义务 下列哪一项不是家庭资产负债表中实物资产项目应该包括的内容。A.现金B.汽车C.房屋D.首饰 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通常检测不出A.HBsAgB.HBcAgC.HBeAgDane颗粒E.DNA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几个类别A.3个B.4个C.5个D.6个E.7个 扑灭金属火灾时,应采用金属性干粉或沙土.A.正确B.错误 电力需求侧管理 戊二醛-酚溶液使用的稀释度是A.1:2B.1:4C.1:8D.1:16E.1:32 HIV对下列哪种理化因子不敏感A.56℃加热30分钟B.0.5%漂白粉C.25%以上乙醇D.0.2%次氯酸E.紫外线和γ射线 外形修复机是通过把垫圈焊接在钢板上的。A.电弧加热B.电阻热C.火焰加热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国家发改委负责经营者集中行为的反垄断审查工作B.商务部负责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审查工作C.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依职权对涉嫌垄断的行为主动立案调查D.反垄断执法机构依职权对涉嫌垄断行为主动立案调查的,不得中止调查 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患者男性,62岁,阵发性胸闷、气短1个月。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动态心电图发现夜间有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伴交界性逸搏心律。有关房室结的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房间隔上方、左心房面Koch三角内的心内膜下,其自主神经支配主要来源于右侧B.位于房间隔上方、右心房面Koch三角 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B.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D.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小儿睡中遗尿,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自汗,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辨证为A.脾肺气虚B.肾阴亏虚C.肾气不固D.肝经郁热E.心脾两虚 医务人员进行医德修养要坚持A.实践性B.灵活性C.变动性D.他律性E.集体性 关于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时,K+可外渗而Na不能自由渗入B.膜外排列一定数量阳离子,而膜内排列相同数量的阴离子C.普通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大约在-90mVD.心肌细胞极化状态时是内负外正E.静息状态时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低于细胞外液,而Na+浓度相反 喷涂料金属型离心铸管又称离心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