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主题。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资料和人们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矿产资源是耗竭性的、不可再生的,是自然资源中使用价值相

对较高的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间,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类对矿产资

源的开发强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的剧增而迅速增大。矿产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地区性环境污染和全球性污染物扩散等给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蒙上了层层阴影。如何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协调好利

用与保护这对矛盾,以便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些还居世界前列,比如煤,稀土等等。但我国却有十三亿人口,人均资源都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总的来说,在总量上,中国是个资源大国,在人均上是个极度贫乏的资源小国。而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1.对地形的影响:

地下开采常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此外还有固体废物堆弃,这就对环境造成以下影响:(1)危及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当地下采空区面积不断增大时,应力变化超过阈值,岩层就会产生塌陷,从而在采矿区上方形成塌陷区。(2)引起生态条件突变,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突变。当塌陷深度超过地下水位时,塌

陷区被地下水浸满,陆地变为沼泽、湖泊,原有的陆地植物被水生植物取代;(3)对周围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大面积塌陷区积水蒸发和热容作用使空气湿度增加、气温变化幅度减缓;

1.2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

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单位GDP SO2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能源消费量和CO2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日耗水量和日均污水排放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有机污水排放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印度排放量的总和,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2005年我国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14万吨,超过环境容量76.8%,SO2排放量达到2549万吨,超过环境容量112.4%。我国目前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均受到严重污染。2005年,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的陆地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达到27%,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土壤污染面积扩大,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城

市空气污染严重,在监测的319个城市中,近45%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SO2和颗粒物污

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527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有298个。每年产生1亿多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带来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已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群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环境状况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全国因水土流失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加剧,90%

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

1.3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不高

2003年我国每创造一万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3倍,是美国的3.68倍、

欧洲发达国家的5 —7倍、日本的10.4倍,甚至是印度的1.45倍。目前我国的原材料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以水资源为例,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占水资源总消耗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

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不高,渠道灌溉区只有30% —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低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率80%的水平。

二、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1. 认清形势,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我国《宪法》明确提岀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法》也有明确的规定,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

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使用人有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的义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应进一步认清形势,树立矿产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意识,全面认识、理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法律手段构建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环保法制宣传效果与行政首长问责制相挂钩的行政制度,确保环境法制意识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2.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理念和合理消费模式

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将对自身和世界都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必须找到一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必须要从高投入高消耗难以为继的扩张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根据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资源环境相对脆弱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应致力于考虑以下方面: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设节约型社会包括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资源环境、发展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适度节制消费。

3. 引进市场机制,摆正治污主体,构建环保治理公司。

引进市场机制,是实现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良性循环的正确之路。我国环保工作存有明显的主体错位

现象。虽然说环境成本理应内部化,本着谁破环谁恢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理解为企业是环保主体就等同于治理主体,这样理解就有失偏颇。环保”对企业来讲不是主业,先天性缺乏主动性和内在动

因。而对于中小企业,更由于资金、技术上相对较弱,经营灵活性大,而约束性差,复垦、生态环境的恢复等由其执行几成为不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治污主体”与治污主体”应该分离,这才更符合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矿产资源的开发者承担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责任,作为恢复与治理的致污投资者应与治理者分权经

营。我们的观点是,建立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的环保公司,独立职能。在生产企业与环境治理公司间建立起市场供需关系,这样更符合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有利于专业化经营。通过致污主体与治污主体的分离,达到了治污主体与受益主体的统一;同时又推动了环保市场机制的动作,从根本上校正环保市场失灵”

4. 借力新能源向低碳方向转变。

探寻中国低碳”之路,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要以能源结构调整、温室气体减排为宗旨,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植政策,大力支持和指导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快速发展。还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结语: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社会公众负责,不仅要对这一代人负责,还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合理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努力,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倡导合理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还地球一个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