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流行特征、防控策略及研究新进展

合集下载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策略分析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策略分析
小红色斑丘疹,用手指按住的时候颜色变无,这说明已经患
有麻疹病症。 出疹期间体温更是可以达到 40℃ ,当皮疹出齐
后,体温开始在一天内下降到正常状态,红色的斑点也将逐
渐消失。
二、 麻疹病的预防措施
由于麻疹的传染性极强,在日常生活及患者护理过程
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麻疹病毒的预防,防止出现
传染问题。
经验交流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策略 Nhomakorabea析罗纪燕
麻疹是一种因为麻疹病毒进入到呼吸系统,从而引发全
身发疹性的呼吸道传染病。 这种疾病的特点是传染性极强,
人类作为该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有超过 90% 以上与患者密
2. 做好患者的隔离
麻疹感染者作为麻疹的唯一传播源,在出疹前后 5 天的
过程中都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尤其是在出疹前的过程中传染
性更强。 由于麻疹主要是通过空气渠道传播,所以有效阻断
传染渠道,对空间环境进行及时消毒,是预防麻疹病毒传播
的重要方式。 医院要在病房定期采取消毒的措施,对病房、
走廊等区域及时通风,采用紫外线灯、84 消毒液等消毒剂对
对婴儿的免疫程序,麻疹疫苗需要在宝宝出生后的 8 个月接
种。 这是因为婴儿母体内自带的麻疹抗体已经逐渐消失,无
法对婴儿起到保护的作用。 因此,在婴儿出生后的 8 个月时
间后,需要接种麻疹疫苗,但麻疹疫苗产生免疫的时间是有
限的,大约可持续 4 ~ 6 年的时间。 这需要在四年后再次进
行接种,而得过麻疹病的儿童,由于自身体内已经有抗体产
桌椅、地面、患者接触物品进行消毒。 同时,医院还要严格落
实岗位责任制,有效控制传染区的人流,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减少患者、疑似患者与其他人员的接触。

麻疹疫情分析

麻疹疫情分析

麻疹疫情分析一、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麻疹疫情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麻疹疫情的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应对策略,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1.病例分布情况根据全球各国的报告数据,麻疹疫情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欠发达地区,其中包括非洲、亚洲和部分拉美国家。

尽管在发达国家中,麻疹病例数量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传播风险。

2.年龄和性别分布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尤其是未接种疫苗或接种不完全的人群。

男性和女性的感染率相差不大,但在一些特定地区,女性的感染率稍高。

3.季节性分布麻疹疫情在不同地区存在季节性差异。

在温暖的地区,病例数量通常在夏季和秋季较低;而在寒冷的地区,病例数量则在冬季和春季较高。

三、疫苗接种情况分析1.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范围内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仍存在差距。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的疫苗接种率较低,导致麻疹疫情的暴发和传播。

2.疫苗接种策略为了提高疫苗接种率,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

其中包括加强疫苗宣传和教育,提供免费或补贴疫苗接种服务,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监测和管理机制等。

3.疫苗安全性麻疹疫苗被广泛认为是安全有效的疫苗,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发热、皮疹和局部疼痛等,但严重的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四、应对策略分析1.疫情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麻疹疫情的动态变化,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疫苗接种推广通过加强疫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推动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3.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强对麻疹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隔离,追踪密切接触者,并采取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如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消毒措施和健康教育等。

4.国际合作与支持加强国际合作与支持,共同应对麻疹疫情。

麻疹流行特征、防控策略及研究新进展

麻疹流行特征、防控策略及研究新进展

应急接种
在麻疹疫情爆发时,对接触过 麻疹患者的人群进行应急接种 ,以控制疫情扩散。
强化免疫
在特定时期或针对特定人群进 行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提高 人群免疫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监测与预警系统
01
病例监测
对麻疹病例进行监测,收集病例 信息和流行病学数据,了解疫情 动态。
02
03
实验室监测
预警系统
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确认病例并了解病毒变异情况。
对策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防控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加 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加强监测和 疫情分析,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变异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研究麻疹病毒变异的生物学特征,包 括病毒复制、传播和致病性等方面的 变化,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 据。
麻疹与其他疾病的关联研究
麻疹与结核病的关联
研究麻疹与结核病之间的关联,探索麻疹病毒感染是否增加感染结核病的风险, 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麻疹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
研究麻疹病毒感染与免疫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了解麻疹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我国麻疹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接种率
根据调查数据,我国麻疹疫苗接种率 达到95%以上,但不同地区和群体间 存在差异。
影响因素
影响麻疹疫苗接种率的因素包括家长 对疫苗的认识和态度、接种服务可及 性以及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等。
我国麻疹防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挑战
尽管我国麻疹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疫苗覆盖率 不均、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部分地区免疫规划管理薄弱等 问题。
母婴传播

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

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

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包丽娟【摘要】近年来我国麻疹出现新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总体上得到控制;流行季节改变;发病年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化趋势;流动人口、免疫空白等因素成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

我国主要采取加强麻疹监测,加强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等防控措施。

现就近年来我国麻疹的流行状况及控制策略进行综述。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measles prevailing in China are as follow:the morbidity is generally controlled. The morbidity season varies. The occurrence manifests in old and young groups.The immigrant population and the vacancy of vaccination become the main courses of the disease. In China, measures are taken like enforcing measles inspecting, epidemic situation emergency disposal and raising rate of vaccination. Now we will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measles prevalen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s in recent years.【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麻疹;流行;控制;策略【作者】包丽娟【作者单位】崇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崇左 53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1.1;R181.3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防控实施策略探讨

麻疹防控实施策略探讨
02
麻疹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和护理,以 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03
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关键措施是提高疫苗接种率,减 少易感人群,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
02
麻疹防控现状
全球麻疹防控情况
01 全球范围内麻疹病例数持续下降,但部分地区仍 存在高发态势。
02 麻疹疫苗接种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差异,部分地 区接种率较低。
05
结论与展望
总结当前麻疹防控工作成果和不足
成果
全球麻疹病例数显著下降,部分地区 已消除麻疹。
不足
麻疹病毒变异株出现,疫苗接种率存 在地区差异,防控工作仍需加强。
分析未来麻疹防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病毒变异株的传播,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易出现麻疹爆发, 疫苗生产成本高。
机遇
新疫苗研发进展,全球合作加强,公众对麻疹防控意识提高 。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 接受度。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
建立全面的监测网络
覆盖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报告麻疹疑似病 例。
提高监测质量
加强病例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数据真实反映 疫情动态。
预警系统建设
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防控工作开 展。
麻疹的症状和传播方式
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结膜炎等,通常在感染后10-14天出 现。
在发热后3-5天,患者会出现皮疹,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扩散至面部、躯干和四肢 。
麻疹病毒通过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鼻咽部分泌物传播。
麻疹的预防和治疗
01
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
监测数据共享

麻疹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麻疹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麻疹流行病学研究现状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

它主要通过口鼻部分极小的气溶胶传播,常见症状为高热、咳嗽、鼻塞、流涕、眼结膜炎、皮疹等。

麻疹在全球范围内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且儿童是最易感染的人群。

因为病毒高度传染性和存在一定的潜伏期,麻疹一旦发生暴发,就极易在人群之间迅速传播。

因此,了解麻疹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非常必要。

首先,麻疹的流行状况和疫苗接种情况是麻疹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因为麻疹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疫苗接种率的高低会对麻疹暴发和流行的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

现有的研究显示,疫苗接种率低是导致麻疹暴发的主要原因,而疫苗接种率高则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

例如,多个欧洲国家在疫苗接种率达到95%后,成功根除了麻疹在该地区的传播。

其次,麻疹的病毒学和病理学特点也是麻疹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麻疹病毒属于单股RNA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复制产生核酸、蛋白和病毒颗粒。

它可以侵犯感染人体的鼻咽部上皮细胞,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

对于病毒学和病理学特点的研究,可以为针对麻疹的疫苗研发和预防方案设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另外,麻疹的流行病学研究还包括了病例分析和流行特征研究。

麻疹流行的时序、地理分布、人群环境等方面研究都需要通过对病例分析和流行特征研究来分析具体情况。

例如,对于上个世纪60年代麻疹流行的研究表明,除了疫苗接种率低以外,麻疹爆发的周期特征、人群密集度、流行地域的影响也是比较显著的。

最后,麻疹流行病学研究还包括与其他疾病的关联研究,如麻疹和腮腺炎的关联研究、麻疹和肺结核的关联研究等等。

这些研究可以为麻疹预防和治疗的关联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综上所述,麻疹流行病学研究是对麻疹的传播、流行和防治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随着近年来全球麻疹疫情的复杂和严峻,更深入和广泛的麻疹流行病学研究对于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也变得更加必要。

麻疹防控形势和策略课件

麻疹防控形势和策略课件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
提高医务人员的麻疹防治知识和救治能力,加强 培训和演练。
完善医疗救治体系
建立健全的麻疹医疗救治体系,提高救治水平, 降低病死率。
加强医疗资源储备
储备足够的医疗救治物资,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 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我国麻疹监测系统建设情况
监测网络
我国已经建立覆盖全国的麻疹监 测网络,包括国家、省、市、县 四级监测机构,对麻疹疫情进行
实时监测和报告。
监测数据
监测数据包括病例报告、血清学 调查、病毒基因测序等方面,通 过数据分析了解麻疹病毒变异情
况及传播规律。
监测质量
我国麻疹监测系统在不断完善, 监测质量得到提高,为防控策略
05
未来麻疹防控工作展望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确保疫苗供应充足
政府应与疫苗生产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疫苗的充足供应 ,满足接种需求。
提高疫苗接种率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疫苗接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同时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有效实 施。
扩大疫苗接种范围
将麻疹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逐步扩大接种人群和地区范围, 实现全覆盖。
麻疹疫苗接种率
全球麻疹疫苗接种率存在差异, 部分地区接种率较低,导致麻疹 病毒传播的风险增加。
我国麻疹发病情况
我国麻疹病例数
我国麻疹病例数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 ,但每年仍有不少新发病例,主要集 中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麻疹疫苗接种率
我国麻疹疫苗接种率整体较高,但部 分地区和人群接种率仍需提高。
麻疹防控的挑战与难点
麻疹潜伏期通常为10-14天,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睛发红等症状 。

麻疹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麻疹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麻疹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文章编号:1004-9231(2008)08-0408-03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自1965年广泛推行麻疹疫苗以来,发病率显著下降,麻疹流行也得到了控制。

但近年来我国麻疹疫情有明显上升趋势,且麻疹流行规律发生改变[1,2]。

为应对麻疹疫情,研究麻疹控制策略,本文对麻疹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流行特征1.1 人群分布1.1.1 年龄分布疫苗前时代,我国麻疹发病年龄为6月~5岁最高[1]。

奉化市在麻疹疫苗冷链装备按月接种(1983年)前,1~14岁麻疹发病构成比为89.29%以上[3]。

广泛应用麻疹疫苗后麻疹发病年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凡接种率低的地区,发病年龄仍以小年龄组(5岁以下)为主,接种率高的地区出现双向变化(15岁)[1,4]。

奉化市2005年1∶200为阳性,抗体水平1∶200以上为低抗体水平,1∶800以上为中抗体水平,≥1∶3200为高抗体水平。

按此标准,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麻疹发病年龄特征(15岁高发)相吻合。

2.1.2 麻疹疫苗初次免疫的持久性严有望等[14]报道麻疹初次免疫1月后IgG阳性率最高(91.65%),1年时降到86.34%,之后下降速度加快,到第6年时仅为29.43%。

抗体GMT亦呈同样下降趋势。

保护率初次免疫后1个月为46.52%,1年后迅速降至27.8%,第6年仅为1.36%。

王树巧等[15]对326名初免对象进行麻疹抗体持久性观察的结果表明,麻疹疫苗免疫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性率逐年下降。

2.1.3 麻疹疫苗再免疫后持久性王立成等[16]发现,再免疫后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下降,再免疫后抗体升高只是暂时性的,1~2年又恢复到再免疫前的水平,而且绝大多数观察对象均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

朱琦平等[17]报道,再次免疫仅能使HI抗体阴性和低水平抗体者抗体暂时性迅速升高,对远期免疫持久性无明显增强作用。

国外有学者研究提示,麻疹不仅存在体液免疫也存在细胞免疫。

麻疹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麻疹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加强疫苗监管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该加强 对疫苗生产、储存、使用 等环节的监管,确保疫苗 的安全和有效性。
开展流行病学研究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大 对麻疹流行病学的研究力 度,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 加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THANKS.
全球麻疹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麻疹病毒的遗传多样性
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在流行病学、免疫学和临床特 征等方面存在差异。
麻疹病毒的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血液等 传播。
麻疹病毒的变异
麻疹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导致病毒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发 生变化,从而引起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传播的复杂性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和 直接接触。由于其传播方式的特殊性,导致麻疹流行病学 研究面临巨大的挑战。
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麻疹,因此,对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疹患者 ,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
疫苗接种的局限性
虽然麻疹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麻疹,但由于疫苗接种覆盖 率不足和免疫逃逸现象,麻疹疫情仍时有发生。
需要加强疫苗监管
疫苗生产、储存、使用等环节的监管也需要加强 ,以确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
3
需要研究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针对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病毒耐药性等问题, 需要研究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建议与措施
01
02
03
加强疫苗接种宣传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该加强 疫苗接种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的接种意识和积 极性。
麻疹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实施免疫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疾病监测,及时隔离 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病毒;减少人员 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卫生系统消除麻疹方案

卫生系统消除麻疹方案

长期规划和愿景
01
制定消除麻疹的路线图
明确未来10-15年的目标和里程碑,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朝着同一
方向努力。
02
设定可量化的目标
包括降低麻疹发病率、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改善病例管理等,以便持
续跟踪和评估进展。
03
将消除麻疹纳入国家卫生战略
确保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共同参与,实现麻疹控制与消除的长期目标
改进疾病监测
建立健全的麻疹监测体系 ,以准确、及时地掌握病 毒传播情况和疫情动态。
关键策略和措施
加强免疫计划
通过常规免疫和加强免疫活动 ,确保易感人群得到充分的保
护。
疫情应对
在发现麻疹疫情后,迅速启动 应急响应,包括疫苗接种、病 例隔离和治疗等。
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加强国际间协作,共享疫苗、 技术和经验资源,共同应对全 球麻疹挑战。
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
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疫苗接种信息的实时更 新和共享,以便于跟踪管理和评估。
疫情监测和应对
1 2 3
疫情报告和数据分析
建立麻疹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 疫情数据,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响应机制
制定麻疹疫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 协作机制,确保在疫情暴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 进行处置。
信息发布和解读
03
及时发布麻疹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消除恐慌
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04 合作与伙伴关系 建设
跨部门合作与协调
重要性
麻疹防控涉及多个部门, 跨部门合作与协调是实现 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
合作机制
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小组或 协调机制,定期沟通和交 流麻疹防控工作进展。

2023年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2023年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2023年麻疹防控工作方案一、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感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全球优先控制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麻疹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流行趋势,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在2023年,我们应该加强麻疹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病情的传播,确保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本工作方案将阐述2023年麻疹防控的目标、措施和策略。

二、目标1. 制定麻疹防控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确保目标的顺利实施。

2.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实时掌握麻疹疫情动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 加强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疫苗覆盖率,保障人民的免疫力。

4. 做好麻疹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工作,降低感染者的病死率,进一步控制麻疹的传播。

5. 增强公众的麻疹防控意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素质,共同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三、措施和策略1.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确保收集到全面准确的疫情数据。

加强与各级卫生部门的合作,及时报告麻疹疫情,确保信息通畅和快速响应。

2. 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大对麻疹疫苗的生产和供应力度,提高疫苗的供应量,确保疫苗的及时到位。

加强疫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强化疫苗接种点的管理,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3. 做好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机构的麻疹诊断能力,加强麻疹的病例报告和信息共享。

加强对麻疹的治疗研究,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合理配备和使用抗病毒药物,降低感染者的病死率,控制疫情的传播。

4. 加强麻疹防控宣传加强麻疹防控宣传,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预防麻疹的方法和知识,提高人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媒体的报道和宣传,扩大麻疹防控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5.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麻疹的挑战。

加强疫苗技术和防控手段的交流,提高麻疹防控的技术水平。

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总结,提高麻疹防控能力和效果。

2024年度-麻疹ppt课件

2024年度-麻疹ppt课件

药物疹
近期有服药史,皮疹多样,停药后皮疹逐 渐消退。
14
04
治疗原则与措施
15
一般治疗原则
隔离患者
对麻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如发热、 咳嗽等。
加强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患者皮肤、 口腔、眼部的清洁,提供营养支持。
16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物
• 非典型麻疹:包括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异型麻疹等。
6
02
麻疹病毒与免疫
7
麻疹病毒结构特点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是一种包膜病毒,具有螺旋 对称的核衣壳。 病毒包膜上存在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和融合蛋白 (F),分别负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识别和膜融合过程。
麻疹病毒的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编码6种 结构蛋白。
发病原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 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 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 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 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强, 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 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 长期保存。
5
临床表现及分型
• 典型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 有轻度体温上升。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 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 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 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 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 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 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斑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偶见于躯干部,为散在、少许红色斑丘疹;颈部淋 巴结肿大和肝轻度肿大;年龄大些的患儿可诉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等 症状;食欲下降多见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少见。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控制策略随着计划免疫的实施和麻疹疫苗的推广应用,麻疹疫苗的覆盖率不断增加,麻疹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最近几年,尤其是自2005年全国的麻疹疫情回升,麻疹发病率达/10万[1],张家口市麻疹疫情也呈回升趋势,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指导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现将2005年至2007年5月我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麻疹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自统计局和报表。

资料分析麻疹监测系统软件、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

2 结果发病情况2005年张家口市报告和调查的麻疹疑似病例318例,发病率为/10万;2006年报告和调查的麻疹疑似病例243例,发病率为/10万;2007年1~5月报告和调查的麻疹疑似病例284例,发病率为/10万;我市麻疹发病率仍表现为居高不下。

3年的麻疹病例分别为66例、15例和69例,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分别为%、%和%。

年的确诊麻疹病例分别为263例、97例和189例。

3年发病率与河北省平均水平相比,除2006年低一倍外,2005年和2007年1~5月与河北省平均水平持平。

地区分布2005年麻疹病例主要分布在蔚县(146例占%)、察北牧场(41例占%)、万全县(29例占%)、市区(26例占%)、赤城县(25例占%)和宣化区(21例%);2006年麻疹病例主要分布在沽源县和市区(各58例均占%)、逐鹿县(33例占%)、蔚县(28例占%);2007年1~5月麻疹病例要分布在宣化区(112例占%)、失去(88例占%)、怀来县(37例占%)。

3年麻疹病例主要分布县区发病率在/10万~/10万之间。

时间分布2005年我市麻疹病例主要分布在3~5月(297例占%),其中发病主峰在4月和5月(129例占%);2006年麻疹病例主要分布在2~6月(225例占%),其中有2个主峰3月和6月;2007年1~5月以3~5月麻疹病例较集中(261例占%),主峰在4月(102例占%)。

麻疹疫情分析

麻疹疫情分析

麻疹疫情分析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麻疹疫情的频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麻疹疫情进行分析,包括疫情的流行趋势、感染人群特征、疫苗接种情况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

1. 疫情流行趋势分析根据最近五年的数据统计,麻疹疫情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中,2016年至2018年的麻疹疫情呈现爆发式增长,2019年开始逐渐趋于稳定。

疫情的爆发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亚洲和非洲地区。

而在发达国家中,由于疫苗接种率较高,麻疹疫情相对较少。

2. 感染人群特征分析麻疹疫情主要影响儿童和年轻人群。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儿童是麻疹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未接种疫苗或接种不全的儿童。

此外,年轻人群中也存在较高的感染率,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活动等因素有关。

3. 疫苗接种情况分析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率整体较低,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条件、医疗资源不足以及宣传教育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率较高,麻疹疫情相对较少。

4. 防控措施分析针对麻疹疫情,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其次,推广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

此外,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同时,加强卫生环境管理,保证公共场所的卫生和清洁。

最后,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综上所述,麻疹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影响儿童和年轻人群。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但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率整体较低。

为了控制麻疹疫情的蔓延,各国和地区应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疫苗接种、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加强卫生环境管理以及及时隔离治疗感染者等措施。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麻疹疫情的挑战。

麻疹流行特征防控策略及研究新进展ppt课件

麻疹流行特征防控策略及研究新进展ppt课件
–无免疫力的卫生工作者停止治疗患者
精品课件
主要问题—成人发病
• 成人易感者比例较大,可能是今后流行主体
100
95
90
阳性率(%)
85
80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75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8- 33- 38-
70 1- 2- 3- 4- 5- 6- 7- 8年- 龄9- 10- 11- 12- 13- 14- 15- 20- 25- 30-
76.92
8
6.5
6
8.22
精品课件
主要问题—疫情处置 • 调查、处置不及时
• 暴发处置不到位(搜索、接种率评估、应 急免疫)
精品课件
下一步:针对不同出生队列,分类考虑
• <8月龄 (1) 降低
全人群发病 率
(2) 减少 接触
• 8-23月龄
• 2-4岁
• 5-19岁
(1) 及时接种率 (1) 风险评 (1)既往SIA已
精品课件
2014年各省麻疹病例居住状态
精品课件
浙江省麻疹疫情
精品课件
浙江麻疹
精品课件
提醒:2015年两起暴发
• 杭州萧山区乐荣电线电器有限公司麻疹暴发疫情,报告麻 疹确诊病例5例,疑似病例4例。5例麻疹确诊病例均为女 性,年龄在17-26周岁,均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 人,否认有麻疹相关疫苗免疫史。发病日期为12月26-31 日之间。离开四川时间在12月5日左右,来萧山时间为12 月12日-28日之间。病例症状典型,症状较重。
• 流行周期性未打破,随着易感者积累,已再度回升 。本土H1基因型绝对优势( 97.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对 比例 数 (%) 24 80 4 1 1 13 3.3 3.3
合计
30
100
医院内传播:挑战中国的一个高危因素
Vaccine 2012; 30:3996-4001
防控策略
已消除麻疹国家/地区的经验与策略
• 美国:三次消除麻疹的努力
–1966、1978、1993三次设立目标,经过35年努力,2000年 实现 –策略:2剂MCV常规免疫高接种率+查验接种证
我国消除麻疹的综合策略:
• 免疫预防
一次初始SIA + 两剂次常规免疫高接种率
–常规免疫:8月龄、18月龄两剂MCV –强化免疫(SIA) –查验接种证:入学查验是否接种≥2剂MCV
• • • • •
加强监测 暴发控制 医院感染控制 风疹控制 宣传动员
见:<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浙江省麻疹疫情
浙江麻疹
提醒:2015年两起暴发
• 杭州萧山区乐荣电线电器有限公司麻疹暴发疫情,报告麻 疹确诊病例5例,疑似病例4例。5例麻疹确诊病例均为女 性,年龄在17-26周岁,均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 人,否认有麻疹相关疫苗免疫史。发病日期为12月26-31 日之间。离开四川时间在12月5日左右,来萧山时间为12 月12日-28日之间。病例症状典型,症状较重。
麻疹发病与疫苗免疫策略(巴西圣保罗州,1980-2011)
45000 40000 35000
Measles catch up campaign 9 months—14 years
Outbreak control follow-up MR follow-up MR 9 months -4 6 months – 5 years years
<8月龄、8-23月龄最高 2~4岁其次 20-39岁组已超过5-19岁组 ≥40岁组快速上升
2014年全国麻疹病例的年龄分布
2014年全国病例出生队列分布
成人: 6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 均匀分布在各出生队列中
2013年~2014年各省麻疹病例年龄特征
2014年各省麻疹病例居住状态
- 2013年纳入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考 核
消除麻疹策略—监测工作
开展以个案为 基础监测 1999200420092014-
麻疹监测方案第一版 麻疹监测方案第二版
更新实施《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进一步升级
提出分类要求
开展个案监测 将风疹监测纳入
实验室网络
20022012-
建立地市级及以上网络
地市级开展RT-PCR检测
–8-23月龄:及时接种关键
• 成人发病相对凸显,部分地区更明显
–发病率虽然比以前高,仍远低于儿童 –主要是比重相对增加
• 医院内感染与传播难以阻断
2014年 • 成人传播疫情案例
续发传播主要发生在成人之间 (30对有明确传播关系) 麻疹病例之间传播链
传播方向
成人→成人 成人→适龄儿童* 成人→婴幼儿 婴幼儿→成人
Measles cases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Campaign MMR 9 months – 10 years
MR campaign MR campaign Women 20-29 years 20-39 years
follow-up MMR 1-4 years
–采用包含麻疹和风疹的病例定义 –将麻疹和风疹病例纳入常规报告 –整合麻疹和风疹个案调查表 –同步进行麻疹和风疹血清学检测 –监测病例分类应同时包括麻疹和风疹
• 省卫计委: 《浙江省麻疹风疹监测方案》(浙卫办
疾控〔2014〕1号)
我国消除麻疹的疑惑
麻疹的策略足以消除麻疹
超过25年有效疫苗的2剂次免疫程序 广泛开展麻疹强化免疫 实行入学查验接种证的政策 高质量的麻疹实验室和监测
省份
北京
天津 辽宁
10.67
19.39 18.67
1~7月
1~3月 1~2月
65
116 68
50
8 6
76.92
6.5 8.22
主要问题—疫情处置 • 调查、处置不及时
• 暴发处置不到位(搜索、接种率评估、应 急免疫)
下一步:针对不同出生队列,分类考虑

<8月龄 (1) 降低全

8-23月龄 (1) 及时接种率 (2) 2剂次全程
• 完善的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策略:要真“高”! –大年龄组人群欠账何时还? • 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要真“灵”! • 高质量的实验室支持网络:要真“准”!
–广泛的社会动员
医疗机构在消除麻疹中的职责
医疗机构负责就诊的麻疹监测病例报告,保证报告信息的完 整性和准确性(户籍地与现住址,联系电话); 采集就诊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完成标本运送并协助
MMR follow-up 1-4 years
20 04
20 07
20 01
19 80
19 83
19 86
19 89
19 92
19 95
19 98
*Note: Includes notified cases 1980-1992 and only laboratory-confirmed cases after 1992.
麻疹流行特征、防控策略 及研究新进展
何寒青 2015年1月28日
疫情概况
全国麻疹疫情特征
16年 6年 保持22年 在10/10万左右波动 3年
开始 应用MV
开始 计划免疫
开始 消除麻疹
近年麻疹发病显著下降,但2013、2014年回升
2003~2009年27省份以省为单位开展 补充免疫活动
2010年全国开 展强化免疫活动
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医疗机构负责开展主动监测:医疗单位应每周开展相关科室 主动监测,了解医生诊断为麻疹/风疹病例病例的报告情况。 经认证考核的实验室可开展监测病例的血清学检测; 对本单位有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考核指标
疑似病例报告率
医疗机构麻疹、风疹病例报告率100%(报告的麻疹、风疹病
例数/所有诊断为麻疹、风疹的病例×100%)。 医疗机构麻疹病例标本采集率和送检及时率 医疗机构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95%以上 (按照要 求采集血标本的麻疹病例数/所有报告的麻疹病例×100%)。
麻疹的医院传播特点
• 原因
–麻疹病毒的高传播力 –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2小时 –病例早期尚未表现出麻疹特异性症状
• 特征
–通常比社区获得的麻疹更严重 –暴发迅速播散 –高危地点:输液室、急诊部、侯诊室
• 在接近消除或消除后阶段的重要性 • 美国麻疹消除以后20%的暴发为医院感染 • WHO的暴发分析中,22%的麻疹病例为医院感染
消除麻疹免疫策略:群体性补充免疫
2004-2009
以省为单位开展SIA 27个省完成8月-14岁 1.86亿儿童接种
2010
全国统一组织开展 1995-2009出生队列 1.03亿人次
2011-2013
以县为单位风险评估 选择性/非选择性SIA
消除麻疹免疫策略:入托/学查验接种证
- 2005年开始实施 - “非强制性”
医疗机构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网络实验室的比例达到
90%以上(按时送达血标本的麻疹病例数/采集标本的麻疹 病例×100%) 省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规范》
主要问题—医院内感染 • 医院成为主要感染场所 • 论文数据
医院感染在麻疹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
–特别是在8月龄之前尚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 –对于一般医院,病例的预检分诊、病例隔离及其保护 性措施未常规开展
2013、2014年 麻疹疫情回升
全国2015年麻疹疫情继续上升
各省呈交替高发的态势
1988~2014年:不同年龄组病例占比变化
≤1岁组: 从15%升至50% 2~4岁: 从20%降至 10% 5~19岁:从60%降至 5% ≥20岁组:从10%升至35%
2005~2014年不同年龄组发病率
• 舟山市定海区小沙街道麻疹暴发疫情,发病3人(最后1例 为1月13日报告),其中2例为6月龄和2岁儿童,1例为44 岁女性,否认有麻疹相关疫苗免疫史。病例间有亲属关系 ,均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12月10日左右离 开四川,12月28日到1月8号发病。
麻疹流行特征小结
• 麻疹发病水平已大幅降低,且大年龄儿童+青少年 发病极少,体现了既往消除麻疹措施的效果 • 流行周期性未打破,随着易感者积累,已再度回升 。本土H1基因型绝对优势( 97.4% )。 • 发病年龄组变化,与人群免疫力估计相符的,常规 免疫是核心
需要:新的知识和加强免疫规划工作
• 免疫规划实施的测量手段——真实的接种率
–有效的接种率评估可以识别免疫空白,并在没有疾病的情况 下有助于保持高覆盖率 –可以帮助理解疫苗接种的障碍所在
• 通过以证据为基础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接种率 • 需要有效策略来免疫青年人 • 应对所有的麻疹暴发 • 协同麻疹和风疹 • 通过沟通的策略来维持信心
足够高的报告接种率可以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国家和省级多年超过95%的2剂次接种率
但中国本土的H1基因型仍然在几乎所有省份循环
人群“免疫空白”在哪里?
• 儿童实际接种率可能比报告的结果低 –当调查时,可发现低接种率 –流动人口对以行政为单位的接种率报告方式的挑战 –在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存在难以覆盖的儿童 • 一些青年人可能没有完成免疫 • 一些儿童可能在第一剂次时没有成功,又未接种第二剂次 –第1剂接种月龄较小——8月龄
–立即对发热出疹性患者实施呼吸道预防措施 –报告疑似病例
–对所有可能的麻疹病例接触者都要立即应急接种 –无免疫力的卫生工作者停止治疗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