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同名2509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国栋1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市 400715)

摘要: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民俗,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目前随着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经济的结合,民俗体育似乎正走向一条越发宽广道路;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整理、提高民众的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关键词:民俗体育;现状;问题;对策

民俗体育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各个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生活等,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文化向乡土社会浸透的今天,我们宝贵的民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民俗体育的概念厘析

目前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概念体系,国内对于民俗体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许多人很容易将民俗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等概念相混淆。

民俗体育是民间的各种各样体育运动和游戏的总称,与各种民俗文化紧密联系,并融于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具有鲜明的风俗性质。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的是体育活动的民族性和传统性。民间体育从表层含义来看,是指区别于官方组织的或来自官方的一切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基层性。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时代相承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历史性。而民族体育强调的是体育活动形式的民族性,即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价值观念的共同体所实践的体育活动。上述概念虽然通过不同的侧重点相互区别,但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均扎根于特定的民俗土壤,与特定的民俗精神相连,具有强烈而明显的民俗特质。因此,现阶段乃至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可以用民俗体育这一概念来统一和代替以上各种概念。

民俗体育扎根于民俗风情,以其独特的仪式性和娱乐性吸引着广大人们群众的参与;而人们则通过这些活动,表达对神灵、祖先、自然的崇拜,传递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抒发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以至于满足许多精神生活上的需求。这也许就是民俗体育得以生生不息,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

(一)民族体育运动会中的民俗体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各项事业又重新走向了正轨,各地民俗体育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迄今20多年的时间当中,民俗体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除了全国性的民族体育运动会之外,省市一级也此起彼伏。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基本上是每四年举办

1张国栋(1979-),男,山东菏泽人,讲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007级教育学博士生。

一次,省一级的民族运动会有的是四年,有的则是一两年,地市州盟及自治县(旗)除承办省级运动会外,自行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也比较普遍,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正规的竞赛制度。各级民族运动会的举办为全国各族各地民俗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参与和展示的舞台,对于各种民俗体育活动的挖掘、继承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各种民俗体育活动日益增加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乡民俗体育活动也日益普遍起来。一方面表现为乡镇基层民俗体育活动日益增多,而且举办形式灵活多样,参与人数年年飙升,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如:辽宁省所有锡伯族民族乡在每年的西迁节(农历四月十八)都要举办摔跤、射箭、赛马等赛事活动。在广西壮族、侗族聚集地,每年的正月十五、二月初二或三月初三许多乡镇都要举办抢花炮赛事,场面甚为热闹。

另一方面,许多民俗体育项目已成为大中小城市居民从事健身活动的至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喜欢民俗体育活动。如:土家族的摆手舞、各族的龙狮舞、彝族的阿细跳月等。尤其在主要的节庆日期间,各种民俗体育项目更是成为城市居民参与和观赏的首选,不但有政府和各个单位组织的民俗体育表演,而且有城市群众自发组织的民俗体育表演活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将摆手舞、板凳龙、竹龄球、武术等项目列入全民健身计划。蹴球不但是北京的推广项目,在上海也已定为健身项目进入社区。

(三)人才培养走向正轨

自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之后,许多省份开始建立自己的民族体育基地,以培养专门的民族体育运动员。目前,全国已有150多个民族体育基地分布在各个省份,但大多建立在学校。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四所高校是北京市民委正式命名的首批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主要负责珍珠球、蹴球、高脚竞技、抢花炮、木球、陀螺等项目的训练。民族体育基地集运动员的选拔、培养和集训为一体,为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各地对民俗体育的不断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也相继开设民族体育课,将民族体育项目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2000年以来各民族院校和体育院校先后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一些院校还拥有民族传统体育硕士或博士点,为社会培养民族传统体育高级专门人才。2004年具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资格的高校已经达到33所之多,2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两所学校(上海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拥有民族传统体育博士学位授予点,将近20所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另外还有20所学校挂靠到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来培养武术或民族体育方向的研究生。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体系的衔接为民俗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为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四)与经济结合获得新生

21世纪,体育与旅游的优势互补使得中国境内体育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民俗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民俗体育旅游在整个中国体育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16个要建设的“体育圈”之首,融旅游资源、民族风情和高原体育于一体,大大地提升了青海特色旅游的形象。2006年春节前夕凉山州德昌县乐跃镇沙坝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体育旅游运动会,将独特的傈僳风情和旅游、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了不少游客,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在广西桂北侗族人们举办的花炮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同时当地也获得了丰硕的经济回报。

三、民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俗体育生境基础的破坏

2国家体育总局.体科字[2004]2号文件[S].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