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原则
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bb095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4.png)
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与技巧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操作指南,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编写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就。
本文将介绍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以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一、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1. 教育教学目标明确教案编写的首要原则是确立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清楚自己所教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并将目标细化为具体、可量化的表现形式。
2. 遵循教学程序教案应该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编写,包括引入、导入、展示、练习、巩固、拓展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步骤和合理的内容安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
3. 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差异,教师应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避免教学难度过大或过低。
4. 突出启发性教学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启发性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实验、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知识结构合理教案编写要注意合理组织知识结构。
各个环节之间应该有联系,知识点之间应该有脉络,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形成系统的学习框架。
二、教案编写的技巧1. 教学活动设计教案中的教学活动应该多样化、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2. 知识点的梳理在编写教案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逻辑清晰的梳理。
将知识点分解为小的组成部分,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安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
3. 举一反三的练习在教案中设置举一反三的练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具体的评价方式在教案中应该明确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和标准。
可以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的考察,让学生清楚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和需改进之处。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80d7c3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f.png)
语文课堂YUWEN KETANG2021年2月Feb.2021教师・TEACHER刍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文凤军(湖南省桃江县近桃小学,湖南益阳413400)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依据学情来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与设计教学思路,从而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
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及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既要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立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坚持整体性、综合性、情感性和实践性四项基本原则。
文章以实践教学为研究基础,探究 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致力以科学的语文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设计;整体性;综合性;主体性;实践性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8-07文章编号:1674-120X(2021)04-0035-02关于教学设计,加涅在其著作《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是这样定义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一堂新课描绘蓝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教情、学情进行分析;然后从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步骤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设计,这是教学预设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习惯于模板化设计,即以一份"标准化"的教学设计为基础,再将其进行适当的修改,就成了自己的设计,更有甚者直接"拿来主义”,照搬照抄。
这些都是徒有其表而无其里的形式主义教学设计。
笔者认为,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在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下进行自主设计: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坚持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就是要建立相互独立的课文教学之间的内在关联,着眼于语用技能培养的全局,不以孤立的视野来对待;把握单元教学的主题与目标,将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视作有机整体统一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之中。
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
![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b437e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8.png)
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性质、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等因素,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有序安排和合理组织的过程。
而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为了确保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本文将介绍几个教学设计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兴趣等特点来确定。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任务性原则教学设计应突出任务导向,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通过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3.渐进性原则教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过于困难。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认知特点,将教学内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分解和组织,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层次的思考。
4.整体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全貌。
教师应将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归纳,将知识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结构和知识框架。
5.合作性原则教学设计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合作探究项目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6.反馈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提供及时的反馈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和检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持续进步。
7.创造性原则教学设计应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任务和探究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学设计的原则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这些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2c0215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3.png)
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语文教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现代教学设计来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北美和欧洲等地,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二战时的战时培训。
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入教学设计理论并加以研究,有学者认为:现代教学设计,也称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正的过程。
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对语文教学设计的运用,是指语文教师运用系统方法,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出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其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以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设想。
语文教学设计要坚持以下指导思想:一、运用系统科学理论,有效整合语文教学诸因素系统科学理解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系统、控制、信息问题的综合性横向科学。
“三论”之间自成系统又相互依存。
其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为优化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式与手段。
语文教学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的系统。
有效的教学设计既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遵循语文知识内在的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等。
因此,掌握和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才能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做到系统控制,选择最佳教学设计方案。
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每个教学要素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能够为每个要素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保证有效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优化。
小学语文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bb381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e.png)
小学语文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小学语文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所采用的教学工具。
通过教案的设计和制定,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那么,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呢?下面将逐一进行讲述。
一、个性化原则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授课。
二、针对性原则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针对性原则,即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状,设计教学方案和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分层教学原则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分层教学原则,即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分层次进行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程知识进行分类,分成递进的几个层次,分别进行讲解和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四、实践性原则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即将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语文实践,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五、启发性原则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即通过教学让学生主动发掘、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启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那么,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如何根据这些原则来编写小学语文教案呢?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编写教案之前,教师应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要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可操作性。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ecb211602768e9950e7382e.png)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设计是发展变化的,是在动态之中生成的。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的过程。
具体说来,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发展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输向“三个维度”目标转变,即同时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学主体由教师或学生向教师、学生双主体转变,教学方法由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向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的教法与学法融合转变。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应不同于传统的“教案”,它应是“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结合。
例如对《变色龙》一课的设计:1.初读研讨课文主人公是谁?用“这是一个〓〓〓〓〓的典型现象,我的理由是〓〓〓〓〓”的句式说说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深入探究(1)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2)最能引起你联想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3)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设计不只要求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二、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生成性传统的教学设计只注重教师教的策略和方法,教学就是教师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完成教案设计中的既定任务。
而基于新课程生成性的本质特征,语文教学不再仅限于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内容,教学活动也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并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设计体现这种动态的生成过程。
教学设计不能成为教学的教条,它不仅具有指导性,还能随教学活动的动态发展而生成。
教师要预先规划教学步骤,设计主干问题,预测学生疑难点,然后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生成问题,教师将问题收集起来,围绕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探究交流,解答问题,从中提炼方法,教师进行适当指引点评。
例如,《父母的心》一文可以设计三个主要的学习实践活动:第一,让学生独立阅读,感知文本,展示学生的思想:如果你是文中的父母,你会怎么做?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e9e2aaf59eef8c75ebfb3b5.png)
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在新课程中出现了新的课程内容、新的课程目标、新的师生角色、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评价方式等等。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制约因素;它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那么在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应遵循什么原则?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只有弄清“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论基础,才能增强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的自觉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2.教学目标设定要适当。
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层次性目标。
3、在教学中,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活动,教师要及时做出信息反馈,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成效考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的,而主体是学生,教师由生字词、句子、仿写句子、理解作者感情,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探索、并给学生点拨思考的方向。
这同时体现了教学目标设计中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最大的发展和贡献就是系统地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也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个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属于显性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72e0c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a.png)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基本原则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情境导入原则情境导入是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或引用相关的事例来创设一个逼真的语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情境导入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世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二、多维素材运用原则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素材,如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和兴趣。
通过使用多维素材,能够增加学生对不同文本类型的熟悉度,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适度挑战原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阅读能力,设计适度的阅读任务,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困难。
适度挑战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阅读效果。
四、灵活策略引导原则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归纳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读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读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五、个性化学习原则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式都存在差异,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需要注重个性化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层次和难度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六、反思评价原则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需要与教学反思和评价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表现,收集反馈意见,以及分析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来调整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结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涉及到情境导入、多维素材运用、适度挑战、灵活策略引导、个性化学习以及反思评价。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教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设计原则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d9b896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9.png)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设计原则作为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
教育时代的不断变化也在不断地推进语文教育的进步。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教案设计原则,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下面,就来谈一谈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设计原则。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要制定一个有适当的教学程序,并实现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们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便精确地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的是课程讲授的核心知识点,而教学难点则是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时容易遇到的困难。
在语文教育中,教学重点和难点不仅涉及课文的内容,还包括基本的语言技能。
要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技巧,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口语和听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必备的内容。
这些目标可以是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在制定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量化、可衡量的特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了解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以便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感兴趣,更有动力。
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引导、讨论、演示等。
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评价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效果。
为了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应该设计合适的评价工具和评价要素,如课堂表现、阅读能力等,方便快捷地评估学生的学习。
在语文教育中,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灵活的,包括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的评价。
语文课程的教学原则与学习策略
![语文课程的教学原则与学习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a41807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e.png)
语文课程的教学原则与学习策略一、教学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2.启发诱导原则: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陶冶原则:通过优美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4.实践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差异化教学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二、学习策略1.感知与记忆策略:通过阅读、朗读、背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理解与解析策略: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表达与创作策略:通过写作、演讲、辩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交际与互动策略: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5.自我调整与评价策略: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学习效果。
6.课外拓展策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文学社团、语文竞赛等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提高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教学原则与学习策略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习题及方法:一、教学原则习题1.请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循序渐进原则的描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解答。
答案: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科的逻辑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授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先从字词解释、句式结构等方面入手,让学生逐步掌握文本的基本含义,然后再引导他们深入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等内涵。
语文教学设计的三条基本原则
![语文教学设计的三条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a18a6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e.png)
语文教学设计的三条基本原则
一、目标导向
语文教学设计应该始终以目标为导向,确保教学活动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学生中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实践应用
语文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践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目标导向、学生中心和实践应用三条基本原则。
只有坚持这三条原则,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ff4b65a844769eae009ed7b.png)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作者:韩建强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年第10期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设计是发展变化的,是在动态之中生成的。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的过程。
具体说来,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发展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输向“三个维度”目标转变,即同时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学主体由教师或学生向教师、学生双主体转变,教学方法由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向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的教法与学法融合转变。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应不同于传统的“教案”,它应是“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结合。
例如对《变色龙》一课的设计:1.初读研讨课文主人公是谁?用“这是一个〓〓〓〓〓的典型现象,我的理由是〓〓〓〓〓”的句式说说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深入探究(1)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2)最能引起你联想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3)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设计不只要求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二、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生成性传统的教学设计只注重教师教的策略和方法,教学就是教师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完成教案设计中的既定任务。
而基于新课程生成性的本质特征,语文教学不再仅限于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内容,教学活动也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并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设计体现这种动态的生成过程。
教学设计不能成为教学的教条,它不仅具有指导性,还能随教学活动的动态发展而生成。
教师要预先规划教学步骤,设计主干问题,预测学生疑难点,然后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生成问题,教师将问题收集起来,围绕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探究交流,解答问题,从中提炼方法,教师进行适当指引点评。
例如,《父母的心》一文可以设计三个主要的学习实践活动:第一,让学生独立阅读,感知文本,展示学生的思想:如果你是文中的父母,你会怎么做?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faca0bccbff121dd36838e.png)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1.地位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整合了以前的 “听”与“说”,其功能超过了“听”和“说”,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 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口语交际中,交际双 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口语交际是以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它与写作一样, 都是表达和交流。但口语交际比写作更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 2.目标 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 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 阶段性目标:情感与态度、用语规范、用语文明、文风端正、学会倾听、语言有 修养、表达有章法、交流和应对、即席讲话和演讲。 3.教学策略 (1)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2)提升口语交际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挖掘语文教科书中 的口语交际因素,创造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常规做法)
阅读教学设计
一、地位。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 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本质上是一种智 力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二、目标。核心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丰富的积 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觉和理解的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总目标又从阅 读方法、文学作品阅读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等方面做了要求。 三、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个性化的第一要义是自 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就无从谈起。自主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而 只有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仪器引导和帮助学生阅 读,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 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 ②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③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过程; ④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⑤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 阅读和理解; ⑥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并不排斥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主要策略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主要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386a1b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6.png)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主要策略在教育领域,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内容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的原则和主要策略,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2. 任务导向:教学设计应设立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和探究。
任务导向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3. 知识与技能并重: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获得综合学科素养。
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 多元评价:教学设计应包括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等。
多元评价旨在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科素养,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 针对性: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进程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1. 前瞻性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提前进行全面的教学规划,明确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通过前瞻性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进程,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 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合作学习策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 引导性问题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与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8e40a1033d4b14e8424682a.png)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与原则吴伟昌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然而,从目前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看,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及原则缺乏应有的思考,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过于强调知识性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够清晰恰当,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策略和要求把握不够准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阻碍了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我们将在分析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谈谈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与原则,以期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裨益一.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存在片面性,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如有位老师设计的松树金龟子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金龟子的生态习性;感受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这样的目标定位只是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缺乏考虑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当具有课程意识,应当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依据,科学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语文教学目标要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人对己对自然的态度,对事物的价值判断等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时,要全面考虑这三个维度,不可偏废学生的实际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现实依据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学生的发展体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我们感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注重以下五个依据1.要依据语文学科课程的总体目标来制订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每一节课既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又是整个教学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拟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高瞻远瞩从整体来看局部,使它成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虽然各篇的体裁表达的情感或观点各有所不同,但是文章都以童年时代的回忆为主要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应该从单元学习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让学生与作者一起回忆童年,又能从中得到感悟与启迪2.要依据新课程三维目标来确立课堂教学目标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在具体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内容,有时可以并列三维目标的要求,有时则不一定要强加上智能培养或思想情感教育目标,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把这些目标隐含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之中3.要依据教材内容的实际来预设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目标应是教材内容的提炼,而不是教材内容的纲要罗列要具体剖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时要求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制定思想情感教育目标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知识的教学之中,做到恰如其分要立足文本,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做生硬的说教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二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新闻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起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将文体知识的掌握作为本课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再体会出当时作者写作此两则新闻时的喜悦自豪之情4.要依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来思考教学目标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和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和消化情况,估计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困难要抓住一些倾向性总体性的问题,结合新知识的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制订教学目标5.要依据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来处理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师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教学不时会生成新的目标,超出教师在上课前的预设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有一定的灵活性,留有一定的张力空间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情况,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充满人文关怀二.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有些教师存在目标设立的随意性的问题设计教学目标缺乏指导原则,缺少系统性全局性的考虑落实课程目标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本质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课程观与现代教学观的具体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1.全面性原则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指向认知,而应该是在认知建构的过程中,促进情绪体验,感受过程,掌握方法,促进正确价值观的自然形成教学目标要涉及课程三维目标的各个方面,课堂教学应当同时兼顾三维目标体系这个有机的整体,在课堂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受到足够重视,反映能力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性目标,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置则是实施上述两类目标的基础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有位老师的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 2.通过本文的学习,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表现人物的手法过程与方法1.先补充红楼梦相关知识,再讲解本文的典型环境,最后通过鉴赏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把握人物的性格 2.知识讲解和研究性阅读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2.了解封建社会的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这个目标设计,看似教师试图从三个维度出发,兼顾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但是实质上在知识与技能这一个维度设计中,缺乏技能方面的目标设定,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中,又将学生阅读兴趣及了解封建社会规律纳入其中这样的目标设计看上去涉及三个方面,但是其实质内容没有体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2.系统性原则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孤立地就课时而设计课时目标,而是要从学科课程目标学科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逐步系统化,上下贯通,相互联系各课时教学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把它们放在一个单元系统中考虑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例如,在设计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一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二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三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设计没有注意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没有关注散文中人物描写的教学要求3.操作性原则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学习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目标不能面面俱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教学进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技术和社会实际,使教学目标便于操作,又具有实效性例如,设计湖心亭看雪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一掌握本文中雾凇沆砀毳衣等文言词语和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特殊句式的解释;二从对雪景的描述巧遇相同志趣之人的情节安排以及独等词语的感悟中,体会作者赏雪的心情这样结合文本的设计才具有操作性4.具体性原则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即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共同基础以及学习兴趣习惯等,把教学目标细致化具体化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这样设计:一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二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表面来看,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似乎涵盖了三维目标,但是这三个目标过于笼统,既没有结合诗歌本身的内容来设计,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够具体,也缺乏针对性也就是说,这一个教学目标似乎放在任何一首诗歌的教学中都可以用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具体诗歌加以设计例如,教学诗四首其中的归园田居时,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设计为:一重点理解愿无违三个字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试比较草盛苗稀晨兴带月等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心情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这首诗5.科学性原则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明确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教学目标要针对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有意识地改变实际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不相一致的现象,使得目标设计具有科学性例如,在设计故宫博物院一课的目标时,有的教师把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体会方位词语运用的正确性设计成掌握方位词语的准确性,目标指向有所偏颇总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起着统领的作用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合理安排和开展,学习结果才得以预测和分析,学习评价才有科学的依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新课程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养成学生的完整人格只有这样,实现语文教学高效率才会成为可能.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1109c6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6.png)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语文知识和技能应按照一定的逻辑次序进行组织,形
成系统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有序地掌握语文知识。
2.回归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应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综合性原则:语文教学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包括讲授、练习、讨论、分析、阅读、写作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启发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
发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
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
6.循序渐进原则:教学内容应按照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的顺序进行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语文水平。
7.兴趣导入原则: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
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8.合作交流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
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
9.德育情感培养原则: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积极向
上的情感,并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0.反思评估原则: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也应主动参与
教学评价,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通过遵循以上原则,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将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定(具体)
![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定(具体)](https://img.taocdn.com/s3/m/a44928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7.png)
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定(具体)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定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整体性原则:语文学习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教学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
2.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设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目标序列。
3.主体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情境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联系,设定情境化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5.实践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关注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等。
总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综合考虑整体性、层次性、主体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等因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目标的认识和理解语文教学目标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成的目标。
它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对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明确性: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具体性和明确性。
教师应该在每节课中设定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有时间限制的教学目标。
这将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地知道他们需要学习什么,并帮助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专注。
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语文教学目标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将教学目标与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语文教学目标应该与教学评价一致。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学评价也应该反映教学目标,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为表达语文内容服务。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1 [1] ,精辟地道出了这种辩证统一关系。
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一定的语文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
黑格尔说过:“不是每一个艺术形状都可以表现和体现这些旨趣,都可以把这些旨趣先吸收进来而后再现出去;一定的内容就决定它的适合的形式。
”2 [2] 这就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了深刻说明。
鲁迅谈到自己创作时曾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
3 [3] 这是根据内容的量和特性,决定体裁的选取。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赋予静山以“舞”和“驰”的动态。
使得山富于活力,读了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种以物拟人的表现,是内容决定语文修辞。
吴晗的《谈骨气》从三个方面论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其一“文天祥拒降”,论述“富贵不能淫”;其二“饿汉不食嗟来之食”,论述“贫贱不能移”;其三“闻一多拍案而起”,论述“威武不能屈”。
4 [4] 三个方面在文章中是三个层次,这是语文内容决定布局谋篇。
语文形式为表达语文内容服务,语文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来表现。
语文是思想感情等社会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的语文形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总是密不可分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所以,语文教学内容设计要重视读解课文的设计,循文求意的设计,因意悟文的设计。
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课文,要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重视因意悟文,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文形式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读解课文应抓住三个主要环节:感知性认读、理解性阅读和鉴赏性评析。
由于各环节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因文解意、因意悟文,这样,各环节教学都体现人文性目标和工具性目标的统一。
感知性认读要在辩析语言文字形、音、义的过程中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踏实的学习作风。
理解词语要理解字面意义、语境意义及其中包含的情感色彩,理解文章中各种语言构造须分析语言中的各种意义关系,理解各种表达方式须理解其表情达意的作用等等。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识、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学校教育中各学科教学都要以学生一定的智力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又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反映到语文教学上,则表现为语文和思维上的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
思维离不开语文。
思维形式中的概念对应语文里的词语、判断对应着句子。
没有词语概念就无法表达,没有句子判断也无法进行。
总之,如果没有语文,就无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思维,也无法把思维的成果表达出来。
语文的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
准确、连贯、生动的语言对促进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思维的明晰性体现为语言的准确性,思维的条理性体现为语言的连贯性,思维的形象性体现为语言的生动性。
语文离不开思维。
分析、认识语文,势必要深入到它的内部思维过程中;运用语文,也必须经过思维才能表情达意。
语文的发展有赖于思维的发展。
思维活跃开放,语言则丰富灵活;思维凝滞板结,语言则贫乏呆板;思维周密,语言则准确、精炼、清楚明白;思维混乱,语言则含混、累赘、模糊不清。
所以,语文教学内容设计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积累更多的词汇、语汇,以形成更多的概念、判断。
要把记忆背诵佳作名篇、典范文章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名篇佳作、典范文章是作者思维敏捷、条理明晰的直接反映,学生通过学习,特别是记忆背诵这些文章或诗篇,可以从中学习并进而掌握更多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
要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他们动手、动口、动脑。
要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必要的专门的智力训练。
教学论说性文章,要着力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记叙性文章,要着力进行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训练。
要发展智力的各个组成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集中注意与分配注意的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观察,运用比较、辨别、分析、综合等方法,区别主要与次要,本质与非本质。
要运用背诵等强化记忆的方法,把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要丰富学生的表象,诱发学生进行联想,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读、听训练要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理解读、听的内容,训练学生把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结合起来;写、说训练要引导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后再写再说,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出来。
要培养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的崇高动机、热烈求知的感情、顽强拼搏的意志、坚忍不拔的个性。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展的原则。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四种活动都在思维活动的支配下进行,可划分为口头语文和书面语文两方面,都涉及思想感情和社会信息。
但是,四种活动又各有不同的机制、不同的作用,不能互相替代。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是通过书面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是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
口头语言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书面语言。
离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就会僵化,从而丧失生命力。
书面语言一经形成,便规范、净化和优化着口头语言。
人们学习语言,通常是以口语交际开始,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逐步提高口头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学习书面语言,提高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设计要合理设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使之互相配合。
读、听训练中,要启发诱导学生掌握语文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这些规律指导写、说实践。
写、说训练中,要深入认识、理解这些规律,促进读、听能力的发展提高。
阅读、写作训练中,要有意识地结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例如,阅读教学让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
写作教学让学生口头作文等。
口语交际训练中,也要有意识地安排阅读、写作活动。
例如,听话时作记录,说话前写讲稿或提纲等。
要把课文作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凭借,凭借课文进行读、听训练,要启发学生思考:文章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是怎样循着一定的思路安排说话的顺序或文章的结构的,等等。
凭借课文进行写、说训练,要有意识地把课文作为范文,让学生进行词汇模仿、句式模仿等等,并引导学生,由机械模仿,逐步达到灵活模仿,最后达到创造性的表达。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增强他们语文实践的机会。
要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现。
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学习用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教师,学科代表,文学社团,图书馆,文化环境以及语文教学模式,语文学习策略,语文教学评价等。
学校语文课程资源优选与重构:(1)凭借语文教材,看、问、想、独特体验,叙说发现。
(2)利用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文并茂的“读读——说说——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故事可以“读读——讲讲——演演”。
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体验,发展了语言、激发了想象。
(3)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凭借实践活动,通过写字比赛、查字典比赛、词语接力比赛、成语故事比赛、诗歌背诵比赛、主题讲演比赛、以及警语收集评比、报刊剪摘注评、社会调查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语文的能力。
社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社区文化艺术场馆,社区文化艺术设施,社区文化艺术环境等。
社区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与重构:(1)联系生活学语文,比如,鼓励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学写建议;(2)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
(3)服务社区用语文,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区服务,比如,为老人读报,上街引正错别字,报道新人新事新气象,自办手抄报黑板报。
家庭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器材,以及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文化活动,家庭亲友交往,学生学习习惯等。
家庭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与重构:在关爱中利用语文资源,被人关爱、关爱别人是亲情教育的主要内容。
语文发展、思维发展与社会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活的语文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中,语文构成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材料,又促进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
(二)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1.教学内容要恰当。
就是要求内容为目标服务,所以,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要根据语文教学目标确定。
2.教学内容要充实。
要求通过内容的教学,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内容不足则需补充,内容冗余则需删减。
3.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应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
例如《“友邦惊诧”论》教案,把“时代背景——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作为难点,把“针对谬论,层层驳斥,论战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作为重点,这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作品离今天时代久远,鲁迅当时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故当作难点处理;“针对谬论,层层驳斥,论战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是该文的写作特点,理所当然要作重点处理。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87—92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内容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了识字写字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据此可以确定识字写字训练的内容。
(一)识字写字情感态度1.识字写字兴趣。
指的是通过识字教学,使学生由“喜欢学习汉字”,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进而“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等。
要培养识字写字的兴趣,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既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趣味性。
应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把汉字的结构(组合方式)与汉字的(艺术)构造(造字法)结合起来分析,据形释义,形义联系,加强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注意总结形声字造字特点,教给学生基本认知结构。
同时,可以用趣味性和实用性来降低汉字学习的繁难性,引导学生凭生活体验和积累去认识汉字。
还要注意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