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建筑总体环境布局(总平面设计)
教学楼设计方案总平面布置
![教学楼设计方案总平面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f75f6ea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4.png)
教学楼设计方案总平面布置引言:教学楼作为校园重要的建筑之一,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个合理的教学楼设计方案是实现高效教学和学习环境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楼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布置,旨在为学校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多种教学需求的优质学习空间。
一、总体布局教学楼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布置应综合考虑教学楼的功能需求、地形地势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楼体布局和交通组织。
教学楼的主入口应明确并便于辨识,同时要考虑到各个教学楼之间的连通性,以便师生的流动。
二、功能区域划分在教学楼的总平面布置中,合理的功能区域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学校的教学需要,可以将教学楼分为教室区、实验室区、图书馆区、办公区等。
每个区域都应满足对应功能需求,合理规划教学楼内部的流动通道,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有良好的联系。
三、教室布局在教学楼的总平面布置中,教室的布局是关键之一。
教室宜采用合理的尺寸,确保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同时,教室布置应考虑到采光和通风条件,保证师生的学习环境。
在教室布局中,还应考虑到座位的安排,不同学科的教室可能有不同的座位排列需求。
四、实验室布置实验室是教学楼中的重要功能区域,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布置可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验室布置要考虑到实验仪器设备的放置、安全通道的设置以及实验室的通风和排水等问题。
同时,实验室布置还应合理规划各个实验室之间的分隔和联通,方便实验教学的展开。
五、图书馆布置图书馆是教学楼中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区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图书馆的布置应考虑到书库的容量和书籍的分类,提供舒适的借阅和阅读环境。
此外,图书馆还可配备电子阅览室、自习室和多媒体资源区域,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者。
六、办公区布置办公区是为教职员工提供工作空间和办公设施的区域。
办公区布置应根据教学楼的规模和人数需求,合理规划办公桌、办公椅、文件柜和图书架等办公设施。
办公区的布置还应考虑到办公人员的工作流程,合理配置电源插座和网络接口,为工作提供便利。
建筑设计平面布局模板
![建筑设计平面布局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6ffbb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d.png)
建筑设计平面布局模板一、引言建筑设计平面布局是指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将建筑物内部的不同功能区域有机地连接起来,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建筑设计平面布局模板,以帮助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布局设计。
二、总体规划(说明:以下内容旨在提供一个模板示例,具体建筑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 功能区划分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划分不同的区域,如公共区域、办公区域、生活区域等。
每个区域的大小和位置应根据功能关联性和使用频率来决定。
2. 空间连接为了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流畅连接,需要合理布置门厅、走廊等空间元素。
确保在不同区域之间提供便捷的通道,并考虑人员流动的方向和路径。
3. 通风和采光保证建筑内部的通风和采光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设置窗户、通风口等,使空气和自然光线得以流通,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三、具体区域设计(说明:以下内容旨在提供一种布局模板,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适当调整)1. 公共区域公共区域通常是建筑内各个功能区域的连接点,也是人们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建议在公共区域设置接待台、休息区、会客区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2. 办公区域办公区域是进行工作和办公活动的场所,通常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
建议根据具体办公人员的数量和日常工作内容,设计合理的办公桌布局和隔断等,以提高工作效率。
3. 生活区域生活区域是人们居住和休息的场所,应注重私密性和舒适性。
建议在生活区域设置卧室、客厅、厨房等,同时考虑到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四、细节设计在建筑设计平面布局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细节设计,以提升整体效果。
1. 设备摆放根据具体设备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安排设备的摆放位置,保证其与整体布局的协调一致。
2. 梯电设计如果建筑涉及多层楼,需要安排楼梯和电梯的位置和规模,以便人员能够方便地在各层之间进行迅速的移动。
3. 室内装饰对于不同功能区域,可以通过室内装饰来划分不同的区域。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f77f0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0.png)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哪些内容首先,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建筑的功能布局。
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建筑的功能定位,包括建筑的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建筑的使用性质,如住宅、商业、办公等;次要功能包括建筑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绿化带、通道等。
在确定了建筑的功能定位之后,就需要进行功能布局设计,确定各功能区域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确保功能布局合理、便利、舒适。
其次,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建筑的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是建筑平面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各功能区域的布局。
总体布局要考虑建筑的形式、比例、结构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确保建筑整体美观、和谐、稳定。
各功能区域的布局要考虑功能之间的联系和便利性,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空间布局合理、流畅、便利。
再次,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建筑的构造布局。
构造布局是建筑平面设计的基础,它包括建筑的结构布局和空间布局。
结构布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形式、结构体系和结构布局,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稳定、经济。
空间布局要考虑建筑的空间形式、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确保建筑的空间布局合理、舒适、美观。
最后,建筑平面设计还包括建筑的环境布局。
环境布局是建筑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建筑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建筑的采光、通风、隔音、保温、节能等方面,确保建筑的内部环境舒适、健康、节能。
外部环境包括建筑的景观、交通、绿化、水系等方面,确保建筑的外部环境美观、舒适、便利。
综上所述,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布局、构造布局和环境布局,它是建筑设计的起点和基础,对建筑的整体效果和使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结构形式、空间形式和环境要求,确保建筑平面设计合理、科学、美观、实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建筑平面设计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房屋建筑学-建筑总平面设计培训课件(ppt 93页)
![房屋建筑学-建筑总平面设计培训课件(ppt 93页)](https://img.taocdn.com/s3/m/d839851ab90d6c85ec3ac651.png)
(2)对用地范围、建筑范围的控制
规划对用地范围的控制多是由建筑红线与 道路红线共同来完成的。另外,限定河流等用 地的蓝线以及限定城市公共绿化用地的绿线, 也可限定用地的边界。红线所限定的用地范围 也就是用地的权属范围,除了某些特殊项目, 比如公益建筑物或构筑物,经规划主管部门批 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之外,其他项目不允许 超越红线布置。
建筑总平面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要求,结合城市规划,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 朝向、绿化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 行总体布局,确定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进行总 平面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 定单体建筑的布置,道路交通系统布置、管线 及绿化系统布置。
3
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应满足一下基本要求:
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城市总体规
划确定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为保证河网、
水利规划实施和城市河道防洪墙的安全以及防
洪抢险运输要求,沿河道新建建筑物应按规定 退让河道规划蓝线。
城市绿化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
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
11
12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 规划中对基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
除了上述要求以外,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交通 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 要求,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14
3.1.2 相关规范的要求
设计规范对总平面设计也会有大的影响,
它们是场地设计前提条件的另一部分,主要表 现在对一些具体的功能和技术问题的要求。在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于场地内建筑物 的布局、建筑物与相邻场地的边界线的关系, 建筑突出物与红线的关系,基地内的道路设置 道路对外出入口的位置、绿化及管线的布置、 场地竖向设计等方面有比较具体的规定;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 场地内的消防车道、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等消防 问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对规范中的规定和要 求在设计中应予以遵守和满足。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https://img.taocdn.com/s3/m/d4bf6c48aaea998fcc220ec8.png)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出符合国情、布置合理、生产安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设计,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总平面设计。
对工业企业在总平面设计中的特殊要求,可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规范。
第1.0.3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第1.0.4条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合理利用、改造现有设施;力求通过改建、扩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更趋于合理,并应减少改建、扩建工程施工对生产的影响。
第1.0.5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其设计方案。
第1.0.6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设防烈度六度及以上地震区、湿陷性黄土地区、膨胀土地区、软土地区和永冻土地区等特殊自然条件地区建设工业企业,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厂址选择第2.0.1条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前期工作的规定进行。
第2.0.2条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废料场及环境保护工程等用地,应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
第2.0.3条厂址选择应对原料和燃料及辅助材料的来源、产品流向、建设条件、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应对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第2.0.4条厂址宜靠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
并应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港口的连接,应短捷,且工程量小。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https://img.taocdn.com/s3/m/e5e9482e2e3f5727a4e96244.png)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目的为保证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第1.0.2条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
注: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规划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建制的镇)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1.0.3条与其它规范的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除执行本通则外,尚应执行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 的单层主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第1.0.6条建筑热工设计建筑物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规定,全国划分为下列四个地区:严寒地区(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的地区。
寒冷地区(Ⅱ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0℃的地区。
温暖地区(Ⅲ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0℃,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炎热地区(Ⅳ区):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第1.0.7条设计基本原则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本原则:一、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二、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五、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六、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七、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八、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九、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6b5596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3.png)
灵活性
考虑到功能的多样性和未 来的变化,打造灵活的空 间,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Hale Waihona Puke 多功能性利用空间多功能性的设计 手法,将不同的功能元素 合理组合,使建筑更加富 有活力。
实现舒适和可持续性的总体环境布局
1
自然采光
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用户舒适度。
2
通风与空气质量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2 环境条件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 对总体布局进行合理 规划,使空间更加高 效和灵活。
充分考虑环境条件, 如气候、地理位置和 周围景观,以确保建 筑与环境的和谐。
3 社会文化
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和 当地特色,打造具有 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 的公共建筑。
总体环境布局的原则
流线性
通过合理的布局,优化人 流和物流的流线,提高空 间的使用效率。
3
绿色植被
引入绿色植被,提供更好的室外空间,并吸收污染物质和降低噪音。
总体环境布局的案例研究
博物馆设计
通过考虑展览空间的布局、 光照和流线,为参观者提供 良好的视觉体验。
图书馆建筑
通过灵活的空间划分和舒适 的阅读区域,为读者创造宁 静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购物中心设计
通过综合考虑商店布局、空 间划分和观光区域,为顾客 提供愉悦的购物体验。
总体环境布局的未来趋势
1 智能化设计
借助技术创新,通过智能系统和物联网连接,优化总体环境布局。
2 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保意识,通过绿色建筑和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人文关怀
注重人的需求和舒适感,在总体环境布局中体现人文关怀。
总结和要点
建筑物的总体布局上
![建筑物的总体布局上](https://img.taocdn.com/s3/m/06992d0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a.png)
建筑物的总体布局上建筑物的总体布局是指建筑物所包含的各种元素在空间上的有机组合,包括建筑物的形状、大小、高度、方向、位置、内外部分区,以及与之相关的景观等。
它决定了建筑物的功能、美学、环境、经济、安全等方面的效益,对建筑物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是建筑物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决定了建筑物的外观、空间布局和使用效益。
建筑物的形状可以充分体现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意识,例如使用圆形、三角形、梯形等不同形状设计建筑物,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
而建筑物的大小则与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建筑物使用者的需求和预算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二、建筑物的高度和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和方向是建筑物总体布局中的关键因素。
建筑物的高度可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益、美观和安全。
在设计高层建筑时需要考虑强度、抗震、防火等因素,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而建筑物的方向则需要考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和美观的外观形象。
例如,在北半球的建筑物中,建议主要窗户朝南,以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
三、建筑物的位置和内外部分区建筑物的位置和内外部分区是建筑物总体布局中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建筑物的位置需要考虑周边环境、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以便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益和交通便利性。
而分区的布局需要考虑不同活动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例如住宅、工作、休闲、商业等不同区域的设计,以及内部布局的设计,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以确保不同区域的人员活动和使用效益的互相配合。
四、与之相关的景观建筑物总体布局与之相关的景观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它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和景观价值,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创造出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的空间氛围。
例如,在广场、公园、湖泊等公共场所中,建筑物和景观之间需要科学合理的组合和协调,以创建出一个美观、安静、舒适、自然的空间环境。
总之,建筑物的总体布局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效益、美学、环境、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设计和规划。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建筑的功能与空间设计01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建筑的功能与空间设计01](https://img.taocdn.com/s3/m/a2cac3de5727a5e9846a616d.png)
建筑设计原理(1)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授课教师:张敏授课班级:建筑学2019级城乡2019级风景2019级授课学时:32学时授课时间:2020.09.14授课进度:6/16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我们在创造室内外空间时,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内在因素(建筑方面)与外在因素(环境方面)。
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适用、坚固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物群体出入口及道路功能是构成建筑的三要素之一。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著名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适用、坚固、美观是建筑的三要素,其中“适用”指的就是建筑的功能性。
建筑三要素适用坚固美观经济安全建筑功能(主导)物质技术条件(手段和保障)建筑形象(综合反映)一、功能的涵义第一节建筑与功能的关系绿色第一节建筑与功能的关系一、功能的涵义建筑功能建筑的功能是指建筑的用途,功能的目的是获取符合使用要求的有效空间。
建筑应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建筑应满足人的生理要求。
如良好的朝向、保温隔热、隔声、防潮、防水、采光、通风条件等。
同时,满足人的心理要求。
建筑应满足不同类别的建筑具有不同使用特点要求。
例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线路流畅,观演建筑要求有良好的视听环境,工业建筑必须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等等;第一节建筑与功能的关系二、建筑的功能问题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建筑的功能在建筑设计中处于主导地位,而这种关系实际上就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的一种制约性,或者简单地讲:就是功能对空间的规定性。
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功能决定空间的“量”这里主要指“单一空间”(二)功能决定空间的“形”(三)功能决定空间的“质”(四)功能决定空间的组合形式这里主要指“多空间组合”第三章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组合设计(一)功能决定空间的“量”所谓空间的“量”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
第三章_建筑平面设计
![第三章_建筑平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cdb7c408a1284ac8504318.png)
水平视角 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 形成的水平视角大于等于 垂直视角 第一排学生眼睛与黑板垂 面上边缘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
教室布置及有关尺寸 a≥200mm; b 小学>850mm; 中学 >900mm; c>600mm; d 小学<8000mm; 中学<8500mm; e>120mm; f>550mm; 注:布置应满足视听及书写要求,便于通行并尽量不跨座而直接就座
第三章 建 主要使用房间平面设计 第三节 辅助使用房间平面设计 第四节 交通联系部分平面设计 第五节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平面设计
用来表达建筑物内部空间组合和外部 形象的建筑图有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 三种图样综合起来,即可全面地反映建筑 物从内到外、从水平到垂直的整体面貌。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各部分在水平 方向的组合关系,通常较为集中地反映建 筑功能方面的问题。因此,进行建筑设计 时,总是先从平面设计入手。
部分民用建筑房间面积定额参考指标
房间名称 中小学 普通教室 面积定额(m2/ 人) 1~1.2 备 注
小学取下限
办公楼
一般办公 室 会议室
3.5
0.5 2.3
不包括走道
无会议桌 有会议桌
铁路旅客站
图书馆
普通候车 室 普通阅览 室
1.1~1.3
1.8~2.5 4~6座双面阅 览桌
(二)房间的平面形状
3.风向和小气候因素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夏季或冬季的 主导风向,适当调整建筑物的朝向,使夏 季可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而冬季又 可避免寒风的侵袭。
第二节 主要房间的平面设计
房间是组成建筑物最基本的单位。 房间的形式包括房间的大小、形状以及 门窗设置等。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8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8](https://img.taocdn.com/s3/m/a5ac1e93f18583d04864591b.png)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施行日期:1994年5月1日本规范共分九章和三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厂址选择,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运输线路及码头布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布置,绿化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出符合国情、布置合理、生产安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设计,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总平面设计。
对工业企业在总平面设计中的特殊要求,可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规范。
第1.0.3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第1.0.4条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合理利用、改造现有设施;力求通过改建、扩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更趋于合理,并应减少改建、扩建工程施工对生产的影响。
第1.0.5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其设计方案。
第1.0.6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设防烈度六度及以上地震区、湿陷性黄土地区、膨胀土地区、软土地区和永冻土地区等特殊自然条件地区建设工业企业,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厂址选择第2.0.1条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前期工作的规定进行。
第2.0.2条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废料场及环境保护工程等用地,应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
第2.0.3条厂址选择应对原料和燃料及辅助材料的来源、产品流向、建设条件、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应对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建筑总体平面布置原则及布置思路
![建筑总体平面布置原则及布置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1470fa3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d.png)
建筑总体平面布置原则及布置思路一、引言建筑总体平面布置是指在建筑项目的规划阶段,根据项目需求和设计目标,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和有效的布置。
本文将介绍建筑总体平面布置的原则和思路,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建筑布置设计。
二、建筑总体平面布置原则1.空间合理性原则:建筑布置应充分考虑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功能需求,尽量减少浪费空间,确保各功能区域间的流线性和通达性。
2.视觉引导原则:通过建筑空间的布置、形状和材料等手段,引导人们在场地内进行有序的活动,并使人们感受到空间的美感和舒适性。
3.环境适应原则:根据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环境特点,合理布置建筑,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和谐。
4.安全性原则:建筑布置应考虑人员疏散、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等安全要求,确保建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
5.灵活性原则:建筑布置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来可能的改变和发展,以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
三、建筑总体平面布置思路1.研究场地特点:了解场地的大小、形状、位置和周围环境,分析场地的潜在优势和制约因素,为后续布置提供基础。
2.分析功能需求:根据建筑项目的功能需求,确定不同功能区域的独立性和互联性,合理划分空间,并确定主要功能区域的相对位置和面积占比。
3.考虑景观效果:通过布置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和高度,优化景观视角,创造景观亮点,增加场地的美感和吸引力。
4.工作流分析:根据建筑内部的工作流程,合理布置办公区、生产区、服务区等功能区域,优化人员流线和物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5.考虑可持续性设计:在建筑布置中考虑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因素,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总结建筑总体平面布置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布置建筑可以提高功能实用性、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创造美好的栖居环境。
本文介绍了建筑总体平面布置的原则和思路,希望能对您进行建筑布置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以上为建筑总体平面布置原则及布置思路的简要介绍,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与专业建筑师或设计师进行深入沟通和咨询。
建筑总体环境布局(总平面设计)PPT(共41页)
![建筑总体环境布局(总平面设计)PPT(共41页)](https://img.taocdn.com/s3/m/4ac3217cbe1e650e52ea99f8.png)
图4-1 场地可建范围分析
图4-2 场地总体布局
3.竖向设计
包括平坦 场地的竖 向布置; 坡地场地 的竖向布 置;场地 排雨水土 方量计算 (图4-3)
图6-3 场地总体竖向布置
4.道路设计
5.绿化设计 包括绿化布置;绿 化种植设计;环境 景观设施(图4-4)
表4-3 车库的防火分类
类别 数量名称 I
II
III
IV
汽车库 修车库 停车场
》300辆 》15车位 》400辆
151~300辆 6~15车位 251~400辆
51~150辆 3~5车位 101~250辆
≤50辆 ≤2车位 ≤100辆
二、防火间距
停车库的防火间距如表4-4所示
车库名称
汽车库 修车库 停车场
每户
停车位数
0.08 ~ 0.20 0.25~0 40
0.30~ 0.40 0.50
类别 医院
游览点 展览馆
体育馆
单位 每100m2
停车位数 0.20
每100m2 每100m2
0 05~0.12 0.20
每100座位 1.00~2 50
四、出入口设计要求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 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 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图4-5)
第四章 建筑总体环境布局 (总平面设计)
主要内容
概述 建筑场地设计 竖向设计 停车场(库)设计 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城市规划的要求 (1)用地性质控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要点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6e1abb0912a2161479298a.png)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如何理解建筑?在文明社会建筑不仅是人们遮风避雨、抵御寒暑、防止虫兽侵害而建造的赖以栖身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载体建筑的三要素:功能、艺术、技术;建筑的本质:空间第二章民用建筑概述一、建筑的分类㈠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㈡建筑根据高度和层数可分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⑴住宅建筑:1~3层为低层;4~6为多层;7~9为中高层;10层为高层⑵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⑶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⑷工业建筑(厂房):分为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㈢按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材料分⑴钢筋混凝土建筑⑵块材砌筑结构⑶钢结构⑷木结构⑸其它结构建筑㈣按建筑的结构体系分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现浇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二、建筑分级㈠建筑物的耐久年限等级以主体结构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Ⅰ类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Ⅱ类50年,普通建筑;Ⅲ类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Ⅳ类15年临时性建筑;㈡建筑物的耐火分级耐火极限:按照规定的火灾升温曲线,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掉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220℃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三、中国基本建设程序⒈提出项目建议书⒉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⒊进行项目评估⒋编制设计文件⒌施工前准备工作⒍组织施工⒎交付使用四、建筑设计的容和程序㈠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熟悉设计任务书,搜集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前的调查研究㈡初步设计阶段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主要方向的立面图、主要部位的剖面图、透视图或模型;工程概算书㈢技术设计阶段(扩初)㈣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个方向上的立面图、剖面图、构造节点详图、工程预算书、计算书五、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㈠建筑设计的要求:功能要求、技术要求、经济要求、造型与空间要求、规划与环境要求㈡建筑设计的依据:1、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2、家具设备的尺寸和所需要的空间(常用家具及设备的尺寸即布置情况)3、自然与环境: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五大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风玫瑰图: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多用八个或十六个罗盘绘制。
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
![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729d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7.png)
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主要包括建筑物的整体设计风格、功能分布、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划。
下面是一份700字的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一、设计风格本项目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将采用现代简约风格,注重几何形状和线条的运用,以简洁明快的结构形式来表现建筑物的美感。
二、功能分布本项目建筑物总体布置将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分布各功能区域,包括办公区、商业区、休闲区和公共设施区等。
1. 办公区: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中央位置,设有多个楼层,每层设置开放式办公室和会议室,提供高效的工作环境。
2. 商业区:位于建筑物的底层,设置各类商店、餐厅和咖啡厅等,为员工和周边居民提供便利的购物和餐饮服务。
3. 休闲区:建筑物的顶层将设置休闲区,包括花园、运动场和健身房等,为员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4. 公共设施区:位于建筑物的中庭区域,包括接待处、展厅和会议室等,为企业举办活动和接待客户提供便利。
三、空间布局1. 办公空间:办公区的每层将采用开放式布局,优化光线和通风条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增加私密性,每个工位之间设置半透明的玻璃隔断。
2. 商业空间:商业区的各个店铺和餐厅将设置于建筑物的一层和二层,通过合理布置走廊和门窗,形成互相补充的商业环境。
3. 休闲空间:休闲区将采用开放式空间布局,将花园、运动场和健身房等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组织,提供员工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4. 公共设施空间:公共设施区将设置于建筑物中庭,通过合理规划展示区、会议室和接待处等空间,提供企业活动和客户接待的场所。
四、交通组织为了方便员工和客户的出行,本项目将合理规划交通组织,包括停车场、人行道和交通枢纽等。
1. 停车场:建筑物将设置多层停车场,满足员工和客户的停车需求,同时设置直达电梯,提供方便快捷的停车场服务。
2. 人行道:建筑物周边将设置宽敞的人行道,设置绿化带和休息座椅,为行人提供舒适的步行环境。
3. 交通枢纽:建筑物附近将设置公交站和地铁站,便于员工和客户的换乘和出行。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473f07e56294dd88d0d26bff.png)
图1-3 天安门广场分析图
b 可以结合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 如:上海市人民广场。人民广场总体布局,以市政大 厦为中心,由人民公园——市政大厦——博物馆构成中轴 线。设计中,在市政大厦前辟建中心广场,并设东西副广 场,构成1个以绿化为主,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传统文化, 结构严整、布局简洁、风格明快、清新活泼、端庄大方的 园林广场。 c 城市干道交汇的位置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 交叉口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 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 所,这样处理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 同时也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d 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休憩、活动。
出入口的设置问题
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人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 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若公共建筑所处的 地段不与干道相临,这时也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 较方便的联系,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还有一些公共 建筑物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向的干道,这就需要对人流 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 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人口。 区段道路的设置问题 在室外环境空间布局中,依据建筑组合、绿化布置、庭 园处理等方面的设计意图,需要考虑一定的内部道路,其布 置系统,应使室外空间之间有机的联系,达到联系方便、景 观有序的完美效果。
中国——园林 一方面强调利用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按照人的意图创 造自然。效法自然,又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
二 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室外环境空间的形成, 一般考虑下列几个主要组成部 分,即: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 筑小品、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照艺术效果。 1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 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空间的构成,主要是依据建筑 或建筑群体的组合,而其他诸如道路、广场、绿化、雕塑 及建筑小品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室外环境空间中的建筑,特别是主要的建筑,常位 于明显而又主要的部位,往往成为主因。当形成一定的格 局之后将对其他各项因素加以综合性的布局,使之构成一 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环境。
03建筑总平面设计
![03建筑总平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12e433524de518974b7d9f.png)
3.1 建筑与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的关系
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即:
•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规划纲要,总体规划; • 详细规划阶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3.1.1 城市规划的要求
西安钟鼓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场
西安钟鼓楼广场位于西安古城中心,钟楼和鼓楼之间,为了突出两座古楼的形 象,地上主体是大面积的绿化广场,将大型商场设于地下,这样,保证了通视效 果,提高了市中心的环境质量。
二、 建筑场地的内部环境条件
原有的建筑物、 原有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场地中的文物古迹的状况 。
原有的建筑条件,如果具有一定规模,状况较好, 或者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应尽量采用保留、保护、利 用或与新建建筑相结合的办法,达到与整体环境的和 谐依存。
三、 气候与小气候
影响总平面设计的气象要素主要有常年主导风向, 冬、夏季主导风向,风力情况、日照、气温、降水 等。
(一)气候特点
建筑物采用的布局形式和平面的基本形态 要考虑寒冷地区的保温或炎热地区通风散热 的要求。
寒冷地区的建筑物以集中式布局为宜,利 于冬季保温。炎热地区的建筑采取分散式布 局,这种比较疏松伸展的平面形态,空间灵 活通透,以利于散热和通风组织。
房屋建筑学
第3章
第3章 建筑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 基地的功能分区; • 基地的出入口; • 基地内的交通方式,道路系统; • 基地内的停车系统; • 基地内的绿化、景观、广场布置; • 基地内的管线工程; • 建筑的朝向、体量、平面形状、造型; • 建筑在基地上的平面及竖向位置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T S
M100,C80
BL40 Y0,M0,C0,BL0
紫
中灰 白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U
G D E E1
Y60,M70,C30
Y40,C40 Y50,M10,C40,BL30 Y30,C10 C20
赭石
中草绿 草绿 淡绿 淡蓝
市政设施用地
绿地 特殊用地 其它用地 水域
(2)用地范围、建筑范围控制:红、绿、蓝、紫等线。 (3)用地强度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系数)、绿 地率。 (4)建筑形态: 2. 相关规范:
O.5~5.0 10.O 8.0
湿陷性黄土地面 O.7~7 0
第四节 停车场(库)设计
一、停车库的分类
停车库的分类包括按形式分类和按防火类别分类,如表4-2 和4-3。
表4-2 形式分类 类别 建筑形式 使用性质 运输方式
内容
1.单建式车库
2.附建式车库
1.公共车库
2.专用车库 3.储备车库
1.坡道式车库
图4-19 圣马可广场钟楼
3.基面变化 (1)水平基面 比如铺地的图案变化,色彩的区分都赋予空 间不同的意义(见图4-20)。 (2)抬高的基面 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须弥座,使建筑形象 更加突出,与周围建筑相搭配更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见图421)。 (3)下沉的基面 下沉的空间因为可以通过视线俯视其全貌 而显得亲切与安定(见图4-22)。
第三设计的内容包括: 6.2.2竖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6.2.3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 6.2.4场地坡度的确定 各类场地的适用坡度(表6-1) 6.2.5场地组织形式
表6-1 各类场地的适用坡度
场地名称
密实性地面和广 场
适用坡度(%)
最大坡度(%)
四、出入口设计要求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 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 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图4-5)
五、停车位布置
六、车辆停放方式
(1)平行式 (见图4-6) (2)垂直式 (3)斜列式 (见图4-7a、图4-7b、图47c) 小客车停车场设计参数详见表4-6,停 车场通道最小曲率半径详见表4-7。
七、汽车库坡道
汽车库内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 设缓坡。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 应为坡道坡度的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 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20m,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 点(见图4-8)
图4-8 车道端头的缓坡
第五节 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图4-23 北京故宫
思考题
1.试简单叙述场地设计中出入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2.试举例说明外部空间处理的基本手法。 3.试简单叙述场地标高确定的基本要求。 4.试简单叙述单体与群体设计的关系。 5.试举例说明外部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
三、国家规范条文对一些常见建筑场地布置的要求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2.《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4.《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1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图6-9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总体鸟瞰
图4-10 主体育场“鸟巢”和游泳馆“水立方”
图4-11游泳馆“水立方”外景
图4-12 主体育场“鸟巢”外景
2.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互动 西湖联合中心建筑(图4-13,图4-14)的基地位于一处陡 峭的山地一侧,基地条件对设计具有难度但也具有吸引力。
图4-14西湖联合中心室内 图4-13 西湖联合中心
图4-20 不列颠图书馆中庭广场
图4-21 北京天坛祈年殿
图4-22 带水池的下沉式广场(美国· 加利福尼亚西好莱坞)
4.外部空间的序列 北京故宫(见图4-23)的建筑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外部空 间组织和建筑形体的处理上,其中用院落空间的大小、方 向、开阖和形状的对比变化成功地烘托与渲染气氛,是其 最显著的特点。
2.机械化车库
表4-3
类别 数量名称 I II
车库的防火分类
III IV
汽车库 修车库 停车场
》300辆 》15车位 》400辆
151~300辆 6~15车位 251~400辆
51~150辆 3~5车位 101~250辆
≤50辆 ≤2车位 ≤100辆
二、防火间距
停车库的防火间距如表4-4所示
表4-4 车库的防火间距
7.0
5.6
4.0
3.2
3.2
2.8
2.8
4.0 33.6
4.0 34.7
4.0 28.2
5.0 26.9
4.5 26.1
9.5 30.1
6.0 25.2
表4-7 停车场通道最小曲率半径 车辆类型 微小型汽车 小汽车 中型汽车 大型汽车 饺接车 最小曲率半径(m) 7.0 7.0 10.5 13.0 13.0
3.体型研究与平面设计的互动 西萨佩里在洛杉矶的标志物——太平洋设计中心(蓝鲸) (图4-15、图4-16、图4-17),在追求体型冲突与平面功能 协调上取得一致,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及高度隐寓设 计风格的代表作品。 图4-15 太平洋设计中心体块模型
图4-16 太平洋设计中心体块平面
图6-17 太平洋设计中心外景
第四章 建筑总体环境布局 (总平面设计)
主要内容
概述 建筑场地设计 竖向设计 停车场(库)设计 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第一节
一、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R C M Y100,M10 Y80,M100 Y100,M60,C20,BL35
概述
中铬黄 大红 熟褐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1.城市规划的要求 (1)用地性质控制:
二、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1.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
2.建设环境:外部、内部环境。
三、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1.功能分析与场地分区。 2.建筑布局。 3.道路交通。 3.绿地景观。
第二节 建筑场地设计
一、场地设计的概念 二、场地设计的内容
1.场地分析 场地分析是场地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内外注册执业 考试的必考内容(见图4-1)。 2.场地总体布局 包括场地分区建筑布局;场地交通组织;场地绿地配置。 (图4-2)
图4-1 场地可建范围分析
图4-2 场地总体布局
3.竖向设计
包括平坦 场地的竖 向布置; 坡地场地 的竖向布 置;场地 排雨水土 方量计算 (图4-3)
图6-3 场地总体竖向布置
4.道路设计
5.绿化设计 包括绿化布置;绿 化种植设计;环境 景观设施(图4-4)
图4-4 场地绿化设计
6.管线综合
汽车库、修车库、厂房、库房、民用建筑耐火等级 车库名称 汽车库 修车库 停车场
一、二级
10 12 6
三级
12 14 8
四级
14 16 10
三、停车配建指标
公共建筑附近停车场的停车泊位数量,参照表4-5所列出的有 关建议指标予以确定。
表4-5 停车配建指标 类别 旅馆 办公楼 商业点 住宅 单位 每客房 每100m2 每100m2 每户 停车位数 0.08 ~ 0.20 0.25~0 40 0.30~ 0.40 0.50 类别 医院 游览点 展览馆 体育馆 单位 每100m2 每100m2 每100m2 每100座位 停车位数 0.20 0 05~0.12 0.20 1.00~2 50
图4-6 平行式
图6-7 斜列式停车方式 a)30° 斜列式b)45° 斜列式c)60° 斜列式
表6-6 小客车停车场设计参数 停车方式 项目 垂直通道方 向停车位宽 (m) 平行通道方 向停车带宽 (m) 通道宽(m) 单位停车面 积(m2) 平行式 前进停 车 2.8 斜列式 30° 前进停 车 4.2 45° 前进 停车 5.2 60° 前进 停车 5.9 60° 后退 停车 5.9 前进停 车 6.0 后退 停车 6.0 垂直式
备 注
广场可根据其形状、大小、 地形,设计成单面坡、双面 坡或多面坡。一般平坦地区, 广场最大坡度应≤1%,最小 坡度》0 3% 停车场一般坡度为O 5%
0.3~3.O 3.0
停车场
0.25~0 5
1 0—2.0
室外场地 1.儿童游戏场 2 运动场 3.杂用场地 4一般场地
绿地
0 3~2.5 0.2~0 5 0.3~3 0 0.2
二、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1.围合 圣马可广场 (图4-18) 最具代表性, 它被誉为欧 洲最美的客 厅。
图6-18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2.设立
圣马可教堂前面的主 广场长175m,东边 宽90m,西边宽56m, 大广场与靠海湾的小 广场之间用一个钟塔 作为过渡,高耸的钟 楼(见图4-19)则是 人们视线的焦点,在 视觉上起到一个被逐 步展开的引导作用。
一、群体与单体
1.总体与单体的互动 2008北京奥运村规划中两个主题建筑充分体现了这种总体 与单体的互动关系。从总的规划关系来看(见图4-9)从单体 关系来看(见图4-10),他们一方一园,一动一静,一刚一柔,既 有不同又相互联系。主会场(见图4-12)表面钢结构的框架, 与游泳馆(见图4-11)表面轻盈的膜结构形成鲜明对比